1、- 1 - 毕业论文 ( 20_ _届)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众所周知,出口商品竞争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因此,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研究浙江省商品出口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概述出口商品竞争力和人民币升值概念,以及两者的理论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人民币升值与浙江省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从出口商品自身因素、进口市场对商品的需求以及出口竞争对手的替代效应三方面来分析。实证分析后得
2、出的结论为: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商品出口的竞争力具有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的价格升高,继而使得浙江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降低。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说,人民币升值将对浙江省出口商品的产业升级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 购买国外先进技术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使出口的商品具有高附加值,久而久之,这对与浙江省出口商品的产业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提升浙江省商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主要是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出发为基准,通过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为基本点,再通过增加进口带动出口复苏,拓展贸易市场来减少汇率风险以及扩大内需等方法,最终以优化贸易结构为缓解途径,最后以提高浙江省
3、商品出口竞争力为目的,继而促进浙江省贸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品竞争力现状;汇率变动的影响;政策建议II Abstract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o w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 depends mainly 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veness
4、 of commodity exports. Thus, in the context of RMB appreciati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odity exports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of Zhejiang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merchandise exports, merchandise e
5、xports in Zhejiang Province reached the main trend, and through the existing scholars RMB and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commod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the study and reference, the RMB appreciation will come aff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odity exports in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have dec
6、lined in. Decline in th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in the background, the role through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address the impact of the combination, and the rest of the merchandise exports in Zhejiang Province to enhance policies and measures . Keywords: RMB a
7、ppreciation; Status of merchandise exports;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目 录1 人民币升值与商品出口竞争力理论概述 .1 1.1 商品出口竞争力 . 1 1.1.1 商品出口竞争力定义 .1 1.1.2 商品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 1.2 人民币升值概况 . 4 1.3 人民币升值与商品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关系 . 5 1.3.1 基于商品出口竞争力要素自身分析 .5 1.3.2 基于进口市场需求的分析 .6 1.3.3 基于出口竞争对手的替代效应的分析 .
8、6 2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商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8 2.1 基于出口商品自身要素分析 . 8 2.1.1 出口商品产业结构指数 .8 2.1.2 出口商 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9 2.2 基于进口市场需求的分析 . 9 2.3 基于出口竞争对手替代效应分析 . 11 2.3.1 出口商品贸易竞争指数 .11 2.3.2 出口商品贸易竞争指数 .12 2.4 实证结果分析 . 13 3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14 3.1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商品出口结构的影响 . 14 3.1.1 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 .14 3.1.2 一般贸易方式占有最大出口比例
9、.15 3.2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出口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影响 . 16 3.2.1 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指数低 .16 3.2.2 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 争力强,但产品集中度较高 .16 3.2.3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上升、却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7 4 在人民币升值下如何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9 4.1 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 . 19 4.2 以增加进口带动出口复苏 .20 4.3 拓展贸易空间、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20 4.4 继续优化外贸结构 .21 IV 结 论 .22 参考文献 .23 1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经济
10、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 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趋势中。在此压力下,浙江省商品出口要想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具有强竞争力,就必须清楚认识到浙江省商品出口的现状和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的对策,做出适时的调整,才能使浙江省商品出口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具有强国际竞争力。目前,社会各界都积极的参与关于人民币升值对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的讨论中。 所谓商品出口竞争力又同时与国家、产业及企业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即建立于国家、产业、企业之基础上,现从国家,产业,企业三个角度出发对商品出口竞争力进行探讨。 1 人民币升值 与商品出口竞争力理论
11、概述 1.1 商品出口竞争力 1.1.1 商品出口竞争力定义 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一国或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商品出口竞争力”在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商品出口竞争力的定义。 首先,美国总统竞争能力委员会将出口商品竞争力定义为:“某一国家为了维持、增加国民的实际收入,在自由公平的市场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程度(武鹏;陈圻, 2010)”。在这里,美国总统竞争能力委 员会定义的是把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概念定位于国际竞争力基础上的。主要是认为一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可以体现该国的
12、国际竞争力。 其次, WEF 组织对“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定义中也强调了产品“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认为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提高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成为提高该国的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具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的产品在出口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媒介作用。同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出口商品竞争力时,出口商品竞争力是指商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 场上与同类商品竞争力中体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市场、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等方面2 的能力(武鹏;陈圻, 2010)。 最后,在竞争力分析当中,商品出口竞争力是商品 在国际竞争过程中表
13、现出来的生存、竞争和发展并由此获取收益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诸多方面,既包括现实的生产力如市场占有率、资源配置效率等,也包括潜在的竞争能力如创新能力、结构转换能力等(吕明元, 2005)。 综 上所述,在定义商品出口竞争力这一概念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商品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第二,商品出口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使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上相比于同类商品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或质量,更能有效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占领市场、资源配置以及结构转换等能力。 1.1.2
14、商品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其一: 出口商品产业结构指数 出口商品产业结构指数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的定价能力和资源优势等一系列条件因素(张金昌, 2001)。 从不同产品附加值的角度来看,出口商品产业结构指数计量了不同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在该国总出口中所占 的比重。可以认为,产品生产中包含的资本与技术这些投入产出率较高的要素较多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越高,从而出口创造利润的能力越强,也就表明,该出口商品产业结构指数较高,也就表明该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越低,从而出口创造利润的能力越弱,该出口商品产业结构指数较低,出也表明该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越弱。 在这里,在产
15、品附加值角度上,涉及到劳动生产率概念,是指某产品劳动生产率和该产业中使用劳动投入的密集度。若该指数的值为 1,说明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处于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若小于 1,则该产 业的劳动生产力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若大于 1,则情况刚好相反。 其二: 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反映一国或地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一般而言,无论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或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都体现在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上,因此,市场率是反映一个企业或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张妙, 2004)。其公式为: 国际市场占有率
16、=某国或地区出口总额 /世界出口总额 *100% 3 某类商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某国或地区某类商品出口总额 /该类商品世界出口总额 *100%。 一般来说,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体现在国际市场上对某产品或产业的需求情况,更简单明了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某产品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大,则说明该商品出口竞争力越强,但在具体实际中某一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为它很有可能反映的是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或产品结构的调整。 其三:出口商品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又可称可比净出口指数( 简称 NTB),是指某一
17、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 总额之比,即: NTB=(出口额 -进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其中这里均指某一国家、产业或产品。显然,该指标介于 -1 和 1 之间。该指标值为 -1 表示该国或该产业和该产品只进口不出口, 1 表示只出口不进口。从出口角度看,该指标越接近于 1 表示国际竞争力越强。 贸易竞争指数从另一种角度分析,即为出口竞争对手的替代效应,也就是进口国家和地区有可能转向其他地区的出口竞争对手采购所需要的商品,那么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价格上升,继而使得这些需求中的一部分转向其他出口竞争对手,即原有进口中国商品的国家和地区部分转向其他地区出口 竞争对手采购同类商品。 其四:
18、出口商品显示性比较优势 显示性比较优势(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以下简称 RCA)是巴拉萨于 1965 年提出来的,用于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该指标是指某一国某个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一般来说,若该指标小于 1,则该国在该产业或该产品上处于比较 劣势;若该指标大于 1,则处于比较优势,且数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大。由于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或产品可能既有出口
19、又进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只考虑了出口而没有考虑进口,得出的结论有时会有偏差,因此可以引用竞争优势指数( Competitive Advantage,以下简称 CA),可以表示为某产业或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种减去进口的比较优势,即为该产业或产品的真正竞争优势(秦培景,2009)。 其五:出口商品换汇成本 4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是用来评价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出口一种商品需用多少人民币才可以换回一个 单位外币的比例数 (程惠芳, 2010)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可分为综合换汇成本和个别换汇成本两种。综合换汇成本是以全部出口商品或商品大类为计算对象的;个别换汇成本是以具体商品或同一商
20、品不同规格、不同销售地区为计算对象的。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也是反映 商品经济 效益,评价出口经营活动业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愈低,换取的外汇愈多。出口商品换汇成本低于市场外汇汇率,则表明该商品 价值实现程度是好的,低于汇率愈多,则获得超额利润越多,创汇效益越好 ,也就是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反之,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高于市场外汇汇率,则该商品出口将产生亏损,换汇成本高于汇率愈多,亏损越严重 ,也就是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差,并不能带来优势 。 1.2 人民币升值概况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抗到接触的转变过程,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
21、市场到计划再到市场的转化过程,同样,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汇率体制也经历了反复转化的过程。 2005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以来,人民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1 年 1 月,美元折合人民币(中间价)为 6.5,累计比 2005 年 7 月的汇率水平 8.2369 升值约为 23%。 2005 年 7 月 21 日,经国务院批准,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 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 2005 年 7 月到 12 月,在汇率改革的 5 个月中,人民币汇率在没有兑人民币 8.1128 至 8.0702 之
22、间波动,累计升幅接近 2.5%,于 2006 年 7 月突破 1 美元兑 8 元人民币(李瑾, 2010)。 2007 年 2 月 之后,人民币对美元进入迅速升值时期,升值幅度前所未有。这段时期造成人民币迅速升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递增长和巨额外汇储备,二是从 2007 年 2 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导致的美国经济呈现衰退造成的落差(见图 1)。 5 图 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ER 走势图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中国统计网 图 1 表示的是从 2003 年 1 月至 2010 年 6 月人民币对美元的 ER1走势图,可以发现这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 ER 升值迅猛,但从 2008 年
23、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 ER 汇率又相对保持 稳定在 6.8 左右。升值速度减缓而且波动幅度收窄。原因是这段时间内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全面贬值,而美元对人民币有所回升,同时欧元区和日本表现出的衰退迹象拉动美元反弹并导致欧元和日元走软,从而带动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减缓。 1.3 人民币升值与商品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关系 1.3.1 基于商品出口竞争力要素自身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商品要具有强竞争力,是离不开该出口商品本身的基本因素。其中,商品出口竞争力的自身影响因素有出口商品的产业结构,即出口商品资本和技术投入产出率的大小因素;以及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因素。 根据产品的产业结构指数来分析时,也即是产
24、品生产中包含的资本与技术这些投入产出率较高的要素较多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越高;而在产品生产中包含的资本与技术这些投入产出率较高的要素较少时,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夜就越低。根据产业结构的定义来分析时,可以把出口的商品分为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两类。 另一个基本因素为“比较优势“因素,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时,可以把出口的商品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 1 实际有效汇率( Real effective rate),指在名义有效汇率的基础上剔除本国物价上涨因素后得到的,可表示为一种对双边实际汇率的加权平均指数。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年份 汇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