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本科毕业论文 ( 20_ _届) 中美校园信息化对比分析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园信息化是实现大学跨越式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是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校园信息化的概念、作用和意义入手,在分析了中美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SUNY Plattsburgh 和浙江万里学院的校园信息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基础设施层、服务层
2、、信息技术培训上的比较,指出了其存在的数据缺乏标准、整体规划不详细等主要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重视总体规划、统一分类标准等对策。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中美高校;比较 II Abstract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campu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a learning s
3、ociety, building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How to learn experiences of successful and failur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hese are important issues to China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ampus concept, role and meaning of the inf
4、ormation campus. After analysis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campus information,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campus between SUNY Plattsburgh and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Through the compare of infrastructure layer, service lay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pointing out
5、 the lack of data standards, the overall planning is not detailed, and other major issues.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more attention to overall planning, harmonization of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other measures. Keywords: Campus Information; Chinese and American College; Comparison
6、III 目 录 1 校园信息化概述 .1 1.1 校园信息化概念 .1 1.2 校园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2 1.3 国外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3 2 中美校园信息化的现状 .4 2.1 中国校园信息化 .4 2.2 美国校园信息化 .6 3 SUNY Plattsburgh与浙江万里学院校园信息化的对比分析 .8 3.1 SUNY Plattsburgh与浙江万里学院概况 .8 3.2 基础设施层建设的比较 .8 3.3 服务层建设的比较 .9 3.4 信息技术培训上的比较 .14 4 我国校园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5 4.1 管理问题 .15 4.2 技术问题 .15 5 美国校园信息化
7、建设对我国的启发 .17 5.1 在总体规划上 .17 5.2 在技术改革上 .17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1 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信息化社会”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综合反映。我们都发现中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校园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去粗取精,是我们仍需研究的课 题。高等教育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 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 世界 各国都在重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而美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则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如何进行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 用较低的成本和较快
8、的速度来推进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本文以中、美两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为视点, 通过比较分析两国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的差异,为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启示。 1 校园信息化概述 1.1 校园信息化概念 从理论上来说, 赵国栋( 2004.2) 1在文中提到,所 谓“高校信息化”,即以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数字化校园为技术构建基础,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图书资源等方面,进而促进高校的管理、教学及科研的水平和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系统建设工程。 在技术上, 万里鹏、郑建明( 2003.10) 2指出,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着
9、“数字化校园”而展开的,“它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其核心技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其手段,以培养善于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其主要目标,以校园 为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的基本创新与传播中枢为其主要社会效应”。 许鑫( 2002.8) 3提出,数字化校园 是对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的突破,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教育教学应用,包括支持有效地实践。因此,数字化校园将渗透在数学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工作围绕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环境的探索而展开,其深层意义在于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 图 1 从平
10、台层、基础层、框架结构层、服务层和目标层五个层次详细划分数字校园的组织结构。 但是另一 方面,虽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将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带入了信息时代,将学校课堂从印刷文本教学带到了多媒体教学。然2 而,技术本身仅是手段而非目的,只能提供某种应用方式的可能性,而无法完全决定应用的最终效果,高校信息化同样也是如此,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高校构建“数字化校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但是,究竟如何来规划、建设、应用和发展这些可能性,仍然是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图 1 数字校园的组织结构 1.2 校园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在空间上、时间上扩大了学校的范围
11、,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校现代化教学程度和办学的效率。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引入到学校中去,能提高电子 邮件 主页 发布 文件 传输 域名 服务 教学 信息 科研 信息 综合 信息 社区 服务 视 频 点播 教学 资源 专业 设置 学科 建设 师资 建设 网络基本服务 综合信息服务 决策支持服务 教学综合业务系统 党政业务系统 后勤业务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突发事件处理系统 行政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系统 学生管理系统 总务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 对外交流管理系统 电子图书资料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 教师电子讲
12、义 多媒体电子课件 直播教学录像 教学数据库 多媒体远程教学 网上作业体系 网上答疑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教学系统 数字校园 移动校园 虚拟校园 三维立体校园仿真系统 身份 认证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 数字校园基础平台 目标层 服务层 平台层 框架结构层 基础层 3 大学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提高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赵国栋( 2004.2) 1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大学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同时为大学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教育信息化是衡量大学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校园信息化是高等学校现代化建
13、设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备现代型高校的必要条件。 许鑫( 2002.8) 3在文中提到,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挑战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高等学校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校园,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进行广泛地信息交流,获取及时、准确的各类信息,达到完全的资源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手段,才能满足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否则,必将在激烈的信息 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因此建立高等学校的信息化校园是很必要的,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国外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教育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富有生命力的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
14、内对各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和深化。欧美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面总的来说具有较高的水平,尽管近些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强劲的赶超势头,但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领先地位至今仍没有收到撼动。 Kenneth C.Green( 1990) 4在文中指出,从 1993 年 9 月美国 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一系列标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新景观的概念和用语也开始在教育领域涌现,如“ e-Learning”(电子化学习)、“ 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等等,当美
15、国的信息化教育开始迅速发展时,欧洲各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各不相同,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由于人们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效和前景感到失望,纷纷减少了国家的资金投入,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形成了欧洲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计 划, Paul Kobulnicky( 2002) 5在文中提到,如:“信息社会中的学习: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 1996-1998)”;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苏格拉底”计划( 1995-1999)等等。鉴于欧盟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欧盟委员会加强了欧洲科研和教学因特网的建设,并在 2001 年初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16、4 2 中美校园信息化的现状 2.1 中国校园信息化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993 年开始实施的 “211 工程 ”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序幕, 1995 年,我国建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并不断完善发展 ,根据万兴恒 ( 2002) 6的调查,从数字上表示,如今 62.5%的中国高校处于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这个阶段高校信息化仅限于各类专业信息系统的局部使用; 20%的高校信息化处于校园网业务重新整合阶段,信息化覆盖高校的各个方面,各个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数据共享; 5%的高校信息化处于信息系统成熟应用各阶段,基本实现了高校核心业务的信
17、息化运营与管理,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内外的资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的数据挖掘,帮助高校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我国在不断实践中对高校信息化 有了更深的了解, 由于技术上,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数字化校园开展的,所以我国高校经历的三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过程: ( 1)第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 应用建设 许鑫、 苏新宁 ( 2005.1) 7在文中指出, 第一代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遍应用,全国各大高校在 MIS 的理念下进行的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这一阶段完成了网络光纤铺设、计算机的采购及升级、应用软件平台的架构、管理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
18、,此类应用建设也以网络环境下的 C/S 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 为一个个应用需求构建很多松耦合的 MIS 系统 。 如图 2 所示。 图 2 第一代数字化校园结构图 资料来源 : http:/ 5 ( 2)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 平台建设 许鑫、 苏新宁 ( 2005.1) 7指出, 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在各个教育部门已经逐渐适应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日常事务,学生也可以轻松的通过网络来进行选课,去数字化图书馆查阅资料,接受网络远程教育等基础上,以平台的概念来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管理。 这一阶段得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平台建设为主,技术选型上多以
19、B/S 三层结构为主,为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构 建了业务中间层,同时将身份信息等学校核心数据后置以便于共享和管理,学校增加新的业务系统就可以在统一的用户信息和权限控制平台以及统一的门户展现平台基础上进行 。 如图 3 所示。 图 3 第二代数字化校园构件图 资料来源: http:/ ( 3)第三代数字化校园建设 整体建设 许鑫、 苏新宁 ( 2005.1) 7指出, 第三代的数字化校园首先在建设目标和途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兼顾到已有旧体系旧数据的兼容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改良的整合方式,构建平台后进行集成把用户身份统一、核心数据统一、门户展现统一,而第三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则是在整
20、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布加以实施,整体建设意味更浓,而且建设目标成为 “ 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 这样一个整体的大目标。其次是在技术上引入了 Web Services 的概念,对整体架构做了进一步改进,使得架构更清晰、开发更容易、业务分布更合理、整体数字化校园的功效也更强大 。 如图 4 所示。 6 图 4 第三代数字化校园构建图 资料来源 : http:/ 2.2 美国校园信息化 作为在当前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领先者美国,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之
21、后,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更多的计算机进入了美国校园。 李天 铎 ( 1996.10) 8的调查显示,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公立学校的计算机拥有率就从每 40 名学生一台增长到每 15 人一台。 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Kenneth C. Green( 1990.12) 4教授首次提出了 “ Campus Computing” (校园信息化)的概念, Wood( 2000) 9教授指出,美国 于同年开始了针对美国高校信息化的研究项目: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CCP) 。赵国栋( 2003.5) 1认为该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 J
22、ames I. Penrod, Michael G. Dolence, Judith V. Douglas( 1990) 10教授在文中提到, 1996 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了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计划:要在 2000 年以前 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 Internet 上。截止 2000 年秋,美国公立学校的入网率已达到 98%,每一教室计算机与网络的联通率也从 1994 年的 3%上升到 2000 年秋的 77%,学生数与计算机数之比已升至 5:1。 随着美国 1996 年制定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信息技术物质基础设施的初步完善,美国又开始在新的起点上制定新的国家目标:所有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课堂、学校、社会和家里接触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应当能有效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学业高标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技术和信息素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