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07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浙贝母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 摘要: 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地下鳞茎,因产于浙江而得名。 浙贝母是 “ 浙八味 ” 中最主要的中药之一,其味苦、性寒, 是常用的一种中药 ,又叫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是国内外紧缺的药物。浙贝母的栽培历史较长,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地方品种和农家品种,这些品种与目前普遍种植的狭叶种、宽叶种和多籽种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开展来自不同产地浙贝母品种的资源收集和评价研究对于发展浙贝母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本试验收集了我国浙贝母主产地 -金华磐安、宁波章水及江苏南通的主要浙贝母品种(系),进行了集中种植和

2、资源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资源应用和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重要资源和基本数据。 关键词: 浙贝母;种植;组织培养;倍性育种;品种选育 1 浙贝母的生物学特性 1.1 生长特性 浙贝母一般 910 月下种, 710 天后开始生根,根一直生长到翌年 4 月下旬,5 月上中旬渐失去吸收水肥的能力而枯萎 1。 “立春”前后,新芽陆续出土,茎叶开始生长。初始叶包着茎秆后渐展开增大。 3 月中下旬,茎叶生长旺盛,到 4 月上中旬结束。二秆也在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出土, 出土后 1015 天是其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买月上中旬结束生长。整个生长持续时间约 30 天左右 1。 浙贝母新鳞茎有两个生长增大阶

3、段。第一阶段在贝芽出土前 1112 月上旬,可看到基部鳞片有些肥厚,此时,主要由贝母鳞茎供应养分,实际是内部养分转移而已。第二阶段在 2 月下旬至 5 月中下旬,这是新鳞茎生长膨大的主要阶段,几乎鳞茎的 95%是此时形成的。尤其是 3 月底至 4 月底生长膨大最为迅速。直至地上开始枯萎,鳞茎仍在膨大生长。药农有“早出 10 天不如迟 1 天”之说。鳞茎中的心芽,地上部分枯萎后就开始分化,到当年 11 月中旬就已形成, 一个心芽下一年能产生一个新鳞茎 1。 浙贝母的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包括浙贝素、贝母乙素、贝母辛、贝母芬、贝母定、浙贝母甙等 2。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浙贝母

4、喜湿和凉爽的气候条件。出苗的适宜地温为 6 7 ,植株生长最适气温为 10 22 ,低于 4 或高于 30 停止生长。磷茎在地下 5 厘米处,日平均地温 10 25 时能正常膨大,高于 25 时休眠,低于 6 时磷茎受冻。开花适宜气温为 22 左右,喜充足阳光 这 。 浙贝母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而又透水的轻粘壤 、砂壤、冲积土上, pH值 57 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药农的经验是土壤要“挖起可以成团,丢下去能散开” 3。 2 浙贝母的种植 贝母是中药的常用品种,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野生资源日趋减少,长期以来一直供不应求,人工栽培大有可为。了解川 、 浙贝母的历

5、史沿革、原植物来源及资源分析概况和有关栽培条件、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对于浙贝母的栽培中有重大意义。 针对植物生长特性,可将其种植过程分为以下 4 个步骤 。 2.1 整地 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种植,过粘或过沙的土壤均不宜栽植。选好地后, 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 35 吨作基肥,翻2030 厘米厚土层,耕细整平,做成高畦,畦宽 12 米,畦沟宽 33 厘米,深 1316厘米 4。 2.2 繁殖方法 浙贝母 的生产地一般 可分为种子地和商品地两种。 种子地主要培育种用鳞茎5。种子地 待地上部枯萎后在原地过夏, 910 月间将 鳞茎 挖起,按 鳞茎 直径大小,进行

6、挑选后分别栽植于种子地和商品地。栽培期为 9 月前后为宜。 2.3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要尽早进行,在浙贝未出土前和植株生长前期较宜。一般栽植半月后浅锄一次,以后每隔半月 锄 一次, 做到田间无杂草, 直至施冬肥为止。翌年 2月中下旬待苗出齐后,适当深锄一次,以伤茎为宜。抽茎以后,见草就拔。 2.4 采收 56 月采挖,洗净泥土,大小分开,大者摘去心芽,分作 2 片,呈元宝状,称 “ 元宝贝 ”, 小者称 “珠 贝 ”。 分别 放 置 于 擦笼内,擦去外皮,加石灰拌匀,经过一夜,使石灰渗入,晒干或烘干。 元宝贝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片。一面凸出,一面凹入,呈元宝状,瓣长约1.74 厘米,厚 717

7、毫米。表面白色,或带淡黄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齐,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气微劈,味苦。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球形,高 11.7 厘米,直径 23.5 厘米。表面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略似肾脏形,中央为 23 枚皱缩的小鳞叶及残茎,内表面垦淡黄白色。质地、气味同元宝贝 6。 3 浙贝母的组织培养技术 浙贝母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其主要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浙贝母历来是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较低,如此不仅造成了浙贝母长期低产,而且还限制了种植面积的扩大,使浙贝母的供应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提高浙贝母的繁殖系数,十分有意义 7。 浙贝母以鳞茎和种子

8、繁殖,生产上以鳞茎繁殖为主。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虽然提高浙贝母的繁殖率,但是 种子繁殖成苗率低,不仅费时费工又占用土地。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用于浙贝母的无性繁殖,证明浙贝母的不同器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愈伤组织、鳞茎和完整植株。所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加速浙贝母的繁殖,提供了可能性 7。 3.1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 于早春浙贝母开花前,将花梗及花蕾由植株上取下,在 70%酒精中浸数秒钟,然后换入饱和漂白粉溶液中消毒 15 分钟,经无菌水冲洗 3 次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幼叶、花梗、花被片及子房取下,分别接种于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可采用 MS 培养基。培养基中的蔗糖含量为 4%,琼脂为

9、0.8%。为了不同目的,在 MS 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如 NAA、 IAA、2,4-D、 KT、 6-BA 以及 CM。培养基的 pH 调到 5.6,热压灭菌 15 分钟。接种后材料在 10 到 18下进行光照培养 7。一般接种两周后,就陆续会有愈伤组织出现。 3.2 小鳞茎的形成再生 为了诱导愈伤组织形成鳞茎和植株,可将愈伤组织转移至含有 IAA 和 6-BA的分化培养基上。当 IAA 的浓度为为 2mg/L, 6-BA 浓度为 2mg/L以下时,愈伤组织形成小鳞茎和根。如果 IAA 的浓度保持不变, 6-BA的浓度提高到 48mg/L,则可分化出白色的小鳞茎,并有

10、根的发生。有愈伤组织分数出的小鳞茎和栽培得到的小鳞茎在形态上并无区别 7。 3.3 再生小鳞茎的药效成分研究 组织培养再生的浙贝母小鳞茎的化学成分经分析表明,所含生物碱与大田种植的浙贝母一致。组织培养出的植株移入土壤后可以继续生长 8。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增加浙贝母的繁殖系数,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了可能性,也为再生小鳞茎直接要用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4 浙贝母的品种选育 系统选育良种是药用植物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很多优良品种。浙贝母有宽叶型、铁杆型 ,杭州药物试验场选育出的浙贝母新品种“新岭 1 号”比传统品种增产 11%左右;浙江鄞县浙贝母研究所选育出鄞贝 l号、

11、2 号及系统三种,鄞贝 1 号具有抗逆性强,出苗快,发病率轻,产量高等特征, 其产量比鄞贝 2 号增加 11.1%,比系统增加 20.17%;杭州药物试验场从延胡索栽培品种中选出 56 个优良株型,其中大叶品系比普通品种增产22.12%,比小叶品系增产 25.28% 9。 5 浙贝母的倍性育种 多倍体育种近年来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农作物中已取得可喜成果,有的甚至成倍增加 10-12。 浙贝母是二倍体植物 ,用不同浓度的秋 水仙碱处理 (野生浙贝细叶种 )F1种子 , 结果表明:用 0.20%的秋水仙碱处理湿种子和干种子的加倍成功率最高 , 分别为 33.62%和 10.17%;变异株具有典型的多

12、倍体特性 , 植株生长旺盛 , 叶片明显增厚 , 叶色深绿 , 叶片表皮气孔增大 , 根系肥大, 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变异株的染色体数已加倍成 13。 5.1 种子处理 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水溶液处理种子,不论是干种子直接用秋水仙碱水溶液处理还是湿种子处理,均能诱发多倍体。但从变异率来看,干种子的处理效果明显较差。在干种子处理中,以 0.20%秋水仙碱水溶液处 理的变异率最高,达 10.17%。湿种子处理中也以 0.20%秋水仙碱处理的变异率最高,达 33.62%。不论是干种子还是湿种子处理,当秋水仙碱浓度高于 0.20%时,死亡率明显增高,虽然能成苗的植株基本上是变异株,但总的变异率下降变异株的

13、形态和细胞学 13。 5.2 变异株的形态和细胞学特征 种子经秋水仙碱处理后 1015 天 , 可看到种子内胚变粗现象 , 当胚突破种皮时更为明显 。出苗后变异株叶色深绿 , 表面粗糙 , 有时呈扭曲状 , 根系肥大。虽然经秋水仙碱处理的种胚在前期由于受药液的影响生长速度略慢 , 但随后生长速度接近或超过对照 , 生长明显较对照旺盛 13。 虽然浙贝母为无性繁殖 , 但其繁殖率较低 , 一般只有 23倍 , 并且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只能生长一季 , 这有碍于优良群体的迅速扩大 .所以可采用两条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来扩大群体,研究表明贝母属植物鳞茎切块在 MS培养基上较易形成愈

14、伤组织和小鳞茎 , 并能成功地形成绿苗 , 培养 2个月的增殖率可达 12.3倍 13。二是增加接受秋水仙碱处理的种子数来扩大多倍体的初始群体,虽然秋水仙碱对浙贝母种子有很大的毒性 , 可造成种子胚死亡及幼苗生长不良 , 形成矮小的畸形株 , 但用适当浓度和处理时间可获得较好的加倍效果13。因此 , 以增加处瑰种子数的方法来扩大多倍体的初始群体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林锦仪 ,李勇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M.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23-26. 2 陈军胜 ,王志安 .浙贝母新品种梅园 1 号的研究 J.中药材 ,1993,16(8):9-12. 3 刘雪芬 ,刘小玲 ,陈琼 ,等 .土壤

15、矿质营养及酸碱度对浙贝母生长的影响 J.浙江农业科学 , 2008,6(7):699-701. 4 姚宗凡 ,黄英姿 .常用中药材种植技术 M.金盾出版社 ,1993. 5 王健生 ,李冰岚 ,陈宗良 ,等 .浙贝母鳞茎切块种植调查 J中药材 ,2005 ,23(5):251-252. 6 郭峰 ,钱桂敏 .浅述浙贝母采集加工现状 J.内蒙古中医药 ,2006,2(3):23-24. 7 崔激 ,桂耀林 .经济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5,12(1):267-270. 8 冉懋雄 .中药组织培养实用技术 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8(1):391-392. 9 罗光明 ,邓子超 ,杨世林 ,等 .药用植物优 良品种选育研究现状 J.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3,5(9): 15-18. 10 贾敬芬 .百合花丝组织培养及其细胞学观察 J.植物学报 ,1981,23(1):17-21. 11 梁可钧 .中诱导牛膝产生多倍体的研究 J.药材科技 ,1983,5:13-15. 12 黄济明 .百合的组织培养和试管内诱发多倍体试验 J.园艺学报 ,1983,10,(2):125-128. 13 王志安 ,许复华 .浙贝母品种间及其与近缘种种间杂交育种方法的初步研究 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1,17(1):8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