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57883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第一章 概论 1第一节城市绿地规划概论一、绿地的概念1.辞海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均可称为绿地。2.绿地包括三层含义: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3.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广义: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狭义:指面积较小、设

2、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绿地”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在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本课程所涉及的城市绿地是广义的城市绿地。二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置,综合地起作用。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美丽的城市。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深入及继续。2.城市各专类绿地规

3、划:如公园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等。三城市绿地规划的若干理论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 1822-1903 )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是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园林的先驱。理论:针对无计划、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对大地景致、自然景观加以维护管理。对大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措施。建立公共园林、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 System), 既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工作与实践:2帮助美国确立一些原生生物区永久加以保留,既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与卡尔维特沃克斯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185

4、4 年建于纽约市中心地带,面积约 340 公顷,为普通市民提供户外游览、休息、娱乐的用地。规划设计 Boston Park System, 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1868-1876 年奥姆斯特德为布法罗市规划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林荫大道,城市公园,城市医院庭园,滨水地带及城市广场,并与城市其余部分连结起来。公园系统1)基本想法: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形成公园系统的城市:肯萨斯、双子城、波士顿、芝加哥等。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提供的公共绿地,居民可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超过 500-1000 米,便于居民步行 10 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面

5、积较大,要求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划分,设置内容丰富,应包括花木草坪、花坛水面、凉亭雕塑、小卖茶座、老幼设施、停车场地和铺装地面等。最好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社会服务设施结合布置,居住区的居民,多在一早一晚,特别是夏季的晚上。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置。如果居住区附近有较大的公园绿地可供居民就近使用,在居住区内可不设公园。2)小游园主要供居住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服务半径一般以 300-500 米为宜。主要服务对象老人和青少年,提供休息、观赏、游玩、交往及文娱活动场所。利用率高,应位置适中,方便前往。尽可能和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结合布置,游憩和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吸引居民前往。园

6、内布局应有一定的功能划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原有绿化基础,设置内容包括,花木草坪、花坛水面、雕塑、儿童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小游园设置位置在规模较小的小区中,常在小区一侧沿街布置另一种布置形式是设在小区中心大小要适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平面布置形式: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小游园的设计:按居民年龄层次划分不同功能的分区:游憩观赏区:小品多样,观赏植物;青少年体育活动区;婴幼儿活动区;老年人休息区:无障碍设计,休息设施。园路:骨架,最小宽度。1.2-1.5 米3)组团绿地:结合住宅组团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最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布置类型布置方式:开敞式:不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3半封闭式:以绿篱或栏

7、杆与周围分隔,但留有若干出入口。封闭式:以绿篱或栏杆与周围分隔,居民不能进入绿地,无活动休息场地,使用效果差。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划设计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 1/3 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其中院落式组团绿地的设置一个同时满足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表 7.0.4-2 的各项要求。游人多为老人和儿童,或携带儿童的家长。精心安排不同年龄层次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舒适的休息和娱乐条件。成人和儿童活动用地分开设置,小路或种植分隔,带儿童游戏场和不带儿童游戏场可分设。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容包括花木草坪、桌

8、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的特色。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 0.5m2 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m2 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m2 人,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 70%。2. 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3. 宅旁绿地家门口的

9、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宅旁绿化的要点:树种选择多样化。 北向注意耐阴树种配置,保护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树木与建筑留有距离,保证管线的布置。不可影响住宅的通风采光。注意尺度感。室内,外绿化相结合。住宅建筑旁的绿化应与庭院绿化、建筑格调相协调。宅旁绿化布置的形式:树林型 绿篱型围栏型花园型独院型草坪型4棚架型园艺型4. 道路绿化居住区干道: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路。交通量大,乔木为主。居住小区道路: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防护功

10、能。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住宅小路。人行为主,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人行,树种选择及配置方式多样,识别家门。四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1树种选择的原则生长健壮、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选用具有多种效益的树种。根据居住卫生要求,选择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无污染的树种。选用耐阴树种。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古树名木。2配置原则:考虑绿化的功能,以树木花草为主,提高绿化覆盖率。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效果。种植形式多样,植材种类不宜太多,统一中有变化。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优良树种。多种攀缘植物,提高立体绿化效果。幼儿园

11、及儿童游戏场忌用有毒、带尖、带刺、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伤害儿童。与建筑物、地下管网有适当的距离,以免影响建筑的通风、采光,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破坏地下管网。本段重点:居住区组成;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居住区绿地的指标;居住区公共绿地的组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第三节道路绿地的规划 一、道路绿化的作用: 环境保护功能; 安全功能;5 景观功能;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生态廊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二与道路绿地相关的概念1道路红线是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2. 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1)道路绿带:道

12、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2)交通岛绿地: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导向岛: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3)广场、停车场绿地: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13、教材三、道路绿地率指标1. 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40% 红线宽度大于 5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30% 红线宽度 40-50 米之间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 红线宽度小于 40 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四城市道路绿地规划1道路绿地规划原则: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同步进行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满足多样性原则体现城市文化历史及地方特色2道路绿地断面的布置形式(1)一板两带式绿地车行道两侧种植一排或多行行道树,简单整齐,管理方便。6(2)两板三带式绿地除两侧以外,车行道中央设有一定宽度的分车

14、绿带,可合理配置灌木、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主干路分车绿带宜采用复层混交的绿化形式,不宜少于 2.5 米,5 米以上为佳。(3)三板四带式绿地 分车绿带为两条,绿化效果好,分车绿带的宽度在 1.5 米以上时,应种植乔木,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复层混交。 (4)四板五带式绿地车道被分成四条,各种车辆均形成上下行,保证了行车速度。但占地面积较大,城市中多以栏杆代替。种植方式与上相同本节重点:道路红线定义;道路绿地的组成;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道路绿地断面形式;区别道路绿地中广场绿地与公园绿地中街道广场绿地的不同。道路绿地率指标(教材)第一章 概论 2第一节 城市绿地

15、规划概论 一、绿地的概念 1.辞海:“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 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 产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2.绿地包括三层含义:有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农业、林业生产用地。3.城市绿地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JT91-2002) 广义: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 和其他绿地。 狭义: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

16、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绿地”作为城市规划专门术语,在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指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本课程所涉及的城市绿地是广义的城市绿地。 二、城市绿地规划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置,综合地起作用。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生产环境、并创造出清洁、卫生、安全、美丽的城市。7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深入及继续。 2.城市各专类绿地规划:如公

17、园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等。 三、城市绿地规划的若干理论 奥姆斯特德 (Frederic Law Olmsted 1822-1903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是开创自然保护奥姆斯特德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美国风景园林大师 和城市园林的先驱。和城市园林的先驱。理论针对无计划、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要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对大地景致、自然景观加以维护管理。对大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措施。建立公共园林、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 System), 既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既把乡村带入城市、把城市园林化。 工作与实践:帮助美国确立一些原生生物区永久加以保

18、留,既创立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 与卡尔维特沃克斯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沃克斯设计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1854 年建于纽约市中心地带,面积约 340 公顷,为普通市民提供户外游览、休息、娱乐的用地。 规划设计 Boston Park System,树立起城市绿化系统的观念与理念。 1868-1876 年奥姆斯特德为布法罗市规划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林荫大道,城市公园,城市医院庭园,滨水地带及城市广场,并与城市其余部分连结起来。 公园系统 基本想法:城市区域中,公园间进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系统,其发挥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独散在的公园。形成公园系统的城市:肯萨斯、双子城

19、、波士顿、芝加哥等。 霍华德“田园城市” (1898 年) 霍华德“田园城市” 1898 年著述明天-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 。 霍华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的优点, 霍华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的优点,形成互相吸引的结合体。这种城乡结合体称 霍华德认为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乡的优点形成互相吸引的结合体。 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垄断过渡。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农民涌向城市、社会矛盾加剧。 思想的起源: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社会改良而不是社会变革;示范试验与实现社会公正。从 3 个层面阐述“田园城市”理论:城市总

20、人口 25 万人。8区域层面:田园城市是一系列区域层面田园城市是一系列围绕着中心城市的小城市。小城市发展到 58000 人,12000 公顷向田园城市发展,32000 人, 占地 2400 公顷。这种多中心的组合霍华德称之为“社会城市”。 市域层面:田园城市是一个城乡结合,共同发展的城市。乡结合,共同发展的城市。中心城区(400 公顷,30000 人),被外围 郊区(2000 人,2000 公顷)永久 性农业用地环绕。市区的层面:田园城市由一系列的同心圆组成,中央公园(58 公顷)6 条条主干道由中心向外辐射。5 条环路的中间环建学校教堂等公共设施,最外圈建工厂、仓库、共设施,最外圈建工厂、仓

21、库、市 场。城市人口超过规定数量,在附近建另一个相同的城市。城市之间保留永久性的农业地带,防止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田园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对城市症结问题的认识: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城市地价的飞速增涨;城市财富的分配失衡。 田园城市的构想:用地规模:24 平方公里(城市 4 平方公里、农业 20 平方公里) ; 人口规模:3.2 万人(城市 3 万人、农业即乡村 0.2 万人) 土地来源:政府贷款获得廉价土 ; 使用者缴纳“税租” 发展目标:示范、影响、改善。1 公顷=1 万平方米 1 平方公里=100 公顷 “田园城市”的本质特征:其土地不被个人所有所分割,是公有的、低密度的发展;有控制本

22、质特征:田园城市是田园和田园城市内部的家庭、工业、市场以及行政、社会福利等各种功能结合的组合概念。试验:第一座田园城市,1903,伦敦东北,莱奇沃斯,韦林(Welwyn)(1919 年),从对理 论的宣传到对实验的经营。 “社会城市”与城市增长的正确原则 当一个城市人口达到 3.2 万人以后可以跳过乡村带另建一个新的城市, 并随时间的推移,全面实现城乡结合的城市群网络结构。 城市群共容纳 25 万人,中心城 5.8 万人,外围城市各 3.2 万人。 “整个组群中,每一个居民虽然居住在一个小镇上,但实际上是居住在一座宏大而美 丽的花园城市之中”。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对城市规模、布局

23、结构、人口密度及城市绿地等重要问题提出独创性见解。 奥姆斯特德和不少同时代的城市思想家一样以乡村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出路, 以城乡结合作为手段。所不同的是奥姆斯特德予乡村、田园、自然于城市之中,把自然之美景以公园的形式引入城市,而其他思想家如霍华德则予城市于乡村和自然之中,使城市与乡村有机结 合、生长在自然的怀抱里。9布鲁诺陶特关于通道与楔块的图解(1919)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卫星城” 规划思想: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恩温,出版卫星城市的建设,1922-1944,恩温主持“大伦敦计划”,以伦敦为中心,在半径 50 公里的范围内设置 4 个环状圈,

24、从内到外依次为市区、郊区、绿地地带、外围地带,其中绿地地带的宽为 16 公里,具有抑制城市扩大的作用,同时又给市民提供农业用地和优美的娱乐环境。 绿道概念的形成 概念 起源于 70 年代。“绿道”,greenway:“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 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查理斯.莱托,美国的绿道: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

25、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 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或绿带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按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下列 5 种类型: 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 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游憩型,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以自然走廊为主, 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自然生态型,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

26、立的廊道。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 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风景名胜型,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 带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综合型,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的自然地形中,通常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 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对生态问题的重视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1920-2001)的设计结合自然 (1969),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景观生态规划,绿色开敞空间规划。 10生态城市 (MAB),明确

27、提出了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规划。1971 年开始的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开始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生态城市应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72 年) 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各国和各界人士进行广泛的合作,作出共同的努力,建立人 类生存的理想环境。1984 年,人与生物圈计划()报告,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 5 项原则: 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 ;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山水城市理论 钱学森:提出“社会主义中国应建

28、山水城市的观点”。认为“将城市园林及城市森林结合, 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建成山水城市应是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筑构的模式”。 吴良镛-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 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 要在上一层级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 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在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 的设想或建议。在每一个特定的规划层次,都要注意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的表达与 整体的和谐统一起来。城

29、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1.规划范围的扩展 2.规划内容的丰富 3.新技术的应用。第二节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概况 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 1.经济恢复期(1949-1952 年):以恢复、整理旧有公园,改造、开放私园为主,同时积 极开辟苗圃、增加树木种类 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1953-1957 年):大发展时期,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完整 的绿地系统的概念,功能设计强调功能分区。 3.大跃进期间(1958-1965 年):1958 年 “大地园林化”和“绿化结合生产” 。 4.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年):破坏 5.改革开放以后(1977-1989 年):全国园林工作会议召开,法规及管理条例的建立,各 城市开始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