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莲 宗 十 三 祖 师 传 释 大 安 集 述序吾人处此浊世,欲修行佛法,首须确立目标,认准路头。目标乃了脱分段生死之苦,契证菩提涅槃之乐。认准路头乃是要向过来人咨询,方称稳妥。何谓过来人?即菩萨祖师是。所谓解行相应,悟证心源,道盛德隆者,堪称祖师。祖师的嘉言懿行,乃是无明长夜之灯塔,引领我等凡夫,离开三界轮回险路,安隐抵达解脱彼岸。是故净业行人宜熟稔净宗十三代祖师的德业与著述,用作净业修行之指南。昔不慧在中国佛学院讲净土宗教程时,曾有一章专叙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最近弘化社德道居士来东林商谈,拟将此章单独印制予以流通,俾惠及更多的念佛同仁。对此十多年前撰写的芜稿,本宜稍作修订,然东林大佛工
2、程,寺院管理以及弘法等事务冗繁,委实无暇静心于此,只得按原稿文字印行,修订工作有待来日。伏冀见闻本册文字者,咸感祖师法乳之恩,信愿念佛同登极乐。是为序。岁次庚寅夏安居 东林沙门 大安 谨撰目 录第 一 篇 净 土 教第 一 章 净 宗 之 教 起 所 因 .3第 一 节 浊 世 津 梁 预 垂 济 度 .4第 二 节 胜 异 方 便 速 疾 解 脱 .7第 三 节 激 扬 生 死 凡 夫 令 起 欣 厌 .11第 四 节 护 持 行 人 不 遭 魔 障 .12第 五 节 念 佛 往 生 径 中 径 又 径 .15第 二 章 阿 弥 陀 佛 四 十 八 愿 .19第 三 章 核 心 七 愿 之
3、阐 释 .35第 二 篇 净 土 宗 与 中 国第 四 章 净 土 宗 在 中 国 的 弘 传 .59第 一 节 净 宗 经 典 的 传 译 .59第 二 节 净 宗 信 仰 的 践 履 .61第 三 节 净 宗 理 论 研 讨 轨 迹 .74第 五 章 中 国 净 宗 十 三 祖 的 成 立 .85第 六 章 净 宗 十 三 祖 的 生 平 与 思 想 .90一 、晋 初 祖 庐 山 东 林 慧 远 大 师 .91二 、唐 二 祖 长 安 光 明 善 导 大 师 .110附 :善 导 大 师 的 二 种 深 信 .121三 、唐 三 祖 南 岳 般 舟 承 远 大 师 .124四 、唐 四
4、祖 五 台 竹 林 法 照 大 师 .127五 、唐 五 祖 新 定 乌 龙 少 康 大 师 .133六 、宋 六 祖 杭 州 永 明 延 寿 大 师 .137七 、宋 七 祖 杭 州 昭 庆 省 常 大 师 .146八 、明 八 祖 杭 州 云 栖 莲 池 大 师 .149附 一 :莲 池 大 师 归 纳 十 种 难 信 .158附 二 :莲 池 大 师 发 愿 文 .159附 三 :莲 池 大 师 七 警 .161九 、清 九 祖 北 天 目 灵 峰 蕅 益 大 师 .162附 :蕅 益 大 师 的 六 信 .172十 、清 十 祖 虞 山 普 仁 截 流 大 师 .177十 一 、清 十
5、 一 祖 杭 州 梵 天 省 庵 大 师 .183十 二 、清 十 二 祖 红 螺 资 福 彻 悟 大 师 .192十三、民十三祖 苏 州灵岩印光大 师 204第一章 净宗之教起所因释尊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然众生迷染有浅深,乐欲有不同,虽无直下担荷一乘圆顿妙法之利智,平等地亦有五乘之德用。致使释尊布慈云于三界,注法雨于有情,众生得闻妙法,菩提种子赖以激活;正觉之芽,念念得以增长。依据一己根机,奉教修持胜行,念佛正门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渐顿各称相类众生之机宜。随顺机缘依教奉行者,皆蒙解脱。然众生业障甚重,以通途自力法门修行,悟证心性了生脱死者鲜微。教法利益虽曰众多,然凡
6、夫惑重慧浅,无由遍揽。诸佛如来怜念众生,等同一子,特开念佛求生净土妙法,广度众生。一切善恶凡夫信愿持名,悉蒙阿弥陀佛大愿业力加持,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速疾成佛。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久经三大阿僧祇劫的勤苦修行。不越一念,顿证菩提,诚为诸佛如来出兴于世之一大事胜妙因缘。念佛法门惠以众生速疾了生死、成佛道之真实大利。吾人得遇如是殊恩厚赐,当生大庆慰感恩之心。兹略标五点,用示阿弥陀佛的悲智愿心,彰显净宗教起所因之奥妙:一、浊世津梁,预垂济度。二、胜异方便,速疾解脱。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四、护持行人,不遭魔障。五、念佛往生,径中径又径。分述如下:第
7、一节 浊世津梁 预垂济度五浊恶世乃众生同分共业所感。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二万岁前,众生烦恼轻微,邪见薄少,人天众盛,三恶道稀。释迦文佛于人寿百岁时出兴,尔时众生已久经浊世,烦惑厚重,福薄慧浅。而现代众生的浊染尤甚于释尊住世时。五恶五痛五烧的景况,不堪言表。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于五浊恶世示现八相成道,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随机设教,应病与药。念佛胜异方便法门的宣说,大畅诸佛度生出世之本怀,彻显两土世尊愍念救度众生之无尽大悲。略而计之,大悲彰显有三:一、释尊住世行化时,怜此五浊众生,自力修道,伏断 烦惑,证入真性,难行易退。舍利弗因地曾发大乘心,因天帝释化作婆罗门,向其乞
8、眼,舍利弗剜眼珠与之,婆罗门将眼珠弃地践踏,心生懊恼,由是退失大乘心,在小乘教法中进进退退六十小劫。又释尊座下诸多弟子,有于大通智胜如来会中发心,皆因种种违缘退失大乘心,尘点劫来,堕在声闻位。有鉴于菩萨因中发心修行者众多,而成就佛果者鲜少的状况,释尊先以权教教化调熟后,便无问自说念佛往生净土的难信易行之法,俾令五乘行人,信愿持名,仰托阿弥陀佛大愿以作强缘,齐入西方极乐净土。释尊以大无畏气概,于娑婆秽土示现成道,复于五浊恶世说此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之极难信妙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二、佛灭度后,众生失去恃怙,贫穷孤露,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福慧日浅,罪障益深。 释尊深鉴末世众生陷溺于五
9、浊恶世之烦恼淤泥中,无力拯拔,进道无由,遂以同体大悲心宣说念佛法门,咸令未来虽不见佛,然佛灭度后,佛法遗存时,但有闻信念佛法门,依教奉行者,速超生死。他力果觉的念佛法门在末法季秋,尤显神功奇效。念佛法门能令信愿持名者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超情离见,能令众生不受邪法的诱惑。执持名号犹如香象过河,横截烦恼惑海。于此石火电光的无常世间,信愿持名能令行人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了办生死大事。证知净宗念佛法门乃末法圆超五浊之无上大法,释尊慈悲演畅此法,是为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释尊灭度久远,于此减劫每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三十岁时,饥馑、疾疫、刀兵小三灾次第而现,众生的苦难日益加剧。 众生同分恶业所感故,佛教
10、经法渐次消失。人寿五十二岁时, 首楞严经 、 般舟三昧经先始消灭,最终直至三藏十二分教,悉皆灭尽。灭法时袈裟自然变白,藏经自然无字。十六罗汉尽收世间一切经法,贮于铜塔,绕塔经行,叹言:释迦法灭!然后此塔沉至金刚际。于经道尽灭之时,释尊以慈悲哀愍,独留无量寿经 ,止住世间百年,为罪浊剧苦的有缘众生,作最后的垂救。过是以往, 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证知恶涛浊浪滔天之际,念佛法门尚作慈航;无明烦惑之昏夜,无量寿光犹称法炬,是为第三重大悲悯念众生。综上所述,释迦弥陀两土世尊,犹如慈父,愍念吾辈末法穷困潦倒的子孙,预先施设了救济的妙法。譬如出远门的慈父,准备好了饮食汤药一样。念佛往生
11、净土的法门,能令末法罪浊众生,于家破身贫,备婴众苦之绝境,赖以起死回生,顿离厄难,圆成佛果。对释迦弥陀之甚于父母念子的至极悲心,吾人当铭之肺腑,知恩报德。第二节 胜异方便 速疾解脱释尊一代时教,应机随缘宣说权实渐顿种种法门,众生随修一法,皆可入道,法法平等,无有高下。然就浊世众生根机而论,八万四千通途法门,或崎岖难行,或迂回曲折,或高玄难入。而持名念佛,无论根机利钝皆可持念,夷坦而易行;念佛速超生死,直捷而易到。 观经韦提希夫人遭逢儿子悖逆之苦难,哀请求生无忧恼处。释尊酬请,放眉间光,还住佛顶化为金台,于中摄受映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韦提希遍观十方净刹,惟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这是韦提希
12、得释尊加持密遣,见证到弥陀悲愿威神与念佛一法方便究竟之特质而作出的最佳选择。韦提希夫人的选择与祈请,惠利末法众生的功德甚大。念佛法门内具的胜异方便之德用甚为深广,于兹略陈有四:一、不值佛世,得常见佛方便。释迦文佛灭度,弥勒菩萨当来下生成佛尚遥。于此无佛兴世的时代中,孤苦众生将以谁作恃怙?须知今现在说法的阿弥陀佛堪为吾辈浪子作良导、作慈济、作大安稳处。慈悲的阿弥陀佛与吾辈娑婆众生甚具法缘,天性相关,如磁吸针。吾人信愿持名,或于禅观之中得睹圣相,或于梦中见佛显现,或于临终之际,见佛前来接引。往生彼刹后,恒常得见阿弥陀佛。克实而论,当吾人持念佛名时,阿弥陀佛相好光明便会现前,水清月现,感应道交。是名
13、最胜第一方便。二、不断惑业,得出轮回方便。按通途法门自力断惑修道,名竖出三界,断尽见思惑,方可出离生死。或先修根本四禅,方出欲界;次修四空定,方离色界;次修灭尽定,方超无色界。如蚂蚁爬高山,称难行道。念佛法门不断惑,不参禅,但信愿持名,得蒙佛愿加持摄受,便可带惑往生,名横出三界,似风帆扬于顺水,称易行道。如虫在竹,竖则历节难通,横则一时透脱。是为最胜第二方便。三、不修余行,得波罗蜜方便。通途法门中,诸菩萨众广修六度万行,动经恒河沙劫,未能圆满究竟。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
14、,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推而及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莲池大师一心念佛具足六度万行的开示,深得净宗念佛法门之奥秘,彰显念佛至极圆顿之理则。念佛法门内具华严主伴圆融具德的玄境,一法圆具一切法的功德,随举一法为主,其它诸法即伴起而趋之,互融相摄。六字洪名圆具阿弥陀佛全体果地功德,当吾人执持名号时,便将名号内具的功德召唤出来,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全然转化为念佛行人的功德,是故但能一心念佛,便可圆满菩萨六度万行。是为第三最胜方便。四、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大智度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
15、净土。证知念佛具有忏除罪障的殊胜德用。又按通途法门,菩萨修因证果,须经三大阿僧祇劫。历经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诸阶位,备经多劫,远之又远。而今净土法门,不越一念,疾超生死;不出片言,顿与圣众齐等。一念顿超,片言即证,至哉妙用,何可思议。是为最胜第四方便。综上所述,念佛法门方便而究竟的特质,体现出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大悲心与方便智。在四十八大愿中,十念皆生我国愿彰显出阿弥陀佛的方便智,正定必至涅槃愿表达出阿弥陀佛欲令一切众生圆成佛果的本怀。方便与究竟相资而行,悉令九法界众生入彼涅槃城。第三节 激扬生死凡夫 令起欣厌吾辈凡夫众生,沉迷自性,甘受三界六道轮回之苦,旷劫以来,未曾有一念的省觉振励
16、,是故释尊开示极乐净刹与娑婆秽土的鲜明对照:金宝之与泥沙,暗狱之望华池,棘林之比琼树等。由是开出折伏与摄受二门:众生耽恋娑婆世界,释尊则极言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之剧苦以折伏之;众生蒙然不晓界外净土,佛则详述安养莲邦之极乐以摄受之。折伏意在激发众生观知苦空无常,而令生起厌离娑婆之心;摄受则扬弃其懈怠,而使由兴欣慕安养之志。释尊所描述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一至极真善美慧之参照系,以此来对比娑婆世界的生存状况,了知久在污泥浊水,方始嫌恶秽恶;乍闻极乐净妙,深起愿求。此土火聚,炎烧众生;彼刹清凉,滋育慧命。两相对照,不得不避此娑婆而趋归安养。释尊随顺众生趋乐避苦的心理,深悉众生有比较方能鉴别优劣的特点
17、,善巧地显现着两土净秽的对照。否则,吾人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将永远沉埋于无明颠倒之中不得显露。在此浊世,厌欣心即是道心的表达,是乃成就出世大利的必要前提。第四节 护持行人 不遭魔障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由心魔与天魔之扰乱故,修行障难重重。或师心自用,率尔进道,而导致走火入魔,戕害身心;或受邪师误导,危害社会,成为魔子魔孙,生陷王难,死入地狱。吾人不修道业,心魔便隐而不发;今既修习禅观,遂击动诸魔现前,坏杀行人法身慧命。 首楞严经指陈行人修禅中所现的五十种阴魔,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其中的想阴十魔,害人既深且
18、烈,容易被其套住。行人一念贪求善巧、神通、深空、见佛等心,天魔邪魅便趁此妄念之机,飞精附人,现异说法,巧用诸多手段控制徒众,广行非法,贻误众生,扰乱社会。天魔邪魅日久生厌,离开彼人身体,彼人遂失神通能力,弟子与师,俱陷王难。经云:“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 ”吾人处此魔子蠢动之末法时期,宜应高悬楞严照妖镜,善于识别那些未证言证、潜行淫欲、败坏佛教清净戒律的出家魔子,护持清净持戒的僧宝,令正法久住。处此世间,好心修道,首先应具正知正见,以佛知见转换凡夫知见。了达国土危脆,五阴无我,三界火宅,轮回路险,亟求出离,求
19、生安养,忍证无生,还来三界,广度含识。而正见稍亏,即易遭逢魔障,欲求超升,反堕三途。自力修道,险象环生,诸多教内外负面事例,层出不穷。浅根众生,见闻到修道遭魔之事,由怖畏故,远离道业。这样虽然获得了某种“安全” ,然以堪可修道之难得人身,对殊胜的佛法大道,交臂错过,岂非大失!阿弥陀佛深知吾辈下劣凡夫,罪障深重,自力进取道果甚难,是故悲心施设念佛一法,以大愿威神力加被行人,于名号大光明中,不遭魔事。善辨万物之情的白泽神兽,能令妖魔鬼怪怖畏远离,乃至家中门上贴着白泽图象,亦有辟怪之效。又山精野魅,能变形种种诳惑于人,如悬宝镜照烛,精魅无能施其伎俩。六字洪名亦复如是。净业行人称念佛名,智照精朗,一切
20、天魔心魔无由侵入。又经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以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恒常护念此念佛人故。兹举一例为证。宋代冯珉,年青时从事游猎,有一次发现一巨蛇在山岩下,欲吞噬黄犊。冯珉在上面急推岩石击压巨蛇至死。以后巨蛇屡屡为祟。冯珉怖畏之余,幸闻善知识教敕,修忏念佛数十年,蛇不能害。一日请同社净侣,诵阿弥陀经 ,唱佛端坐合掌而化。第五节 念佛往生 径中径又径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通途法门中,高妙之法则下根机众生高不可仰,如释尊于逝多林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 ,彼时上德声闻,诸如舍利弗、大目犍连等如盲如聋,杜绝视听。另有浅近之法则不被上根行人,
21、如维摩诘经 ,有二比丘犯根本戒,发露忏悔,优波离尊者依据戒律条文定罪。二比丘疑心不释,维摩诘大士言:不应以常法扰乱其心,更增二比丘罪。应以实相忏法,直谈罪性本空,不在内外中间等。喻如萤光不能破暗而反增益漆黑。唯此念佛法门巧被诸根,上至等觉菩萨,下及悠悠凡夫,悉皆平等圆摄。一句名号如万病总治之阿伽陀药,悉皆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又如巨冶熔炉,陶铸万物,各成其器。喻示只要信愿持名,随念佛人的根基大小与行持深浅,可获九品往生,皆得不退转位。念佛法门喻如天覆地载,兼容并育一切万物,至极慈悲,无有选择,所以称为普门法门。念佛捷径法门在修行下手处,表现有三:其一,由有念得入无念。 真心之中,本无妄念,念起即乖
22、违真心。而众生无始劫来,妄想惯习,不容易立即遣除。初始修心,勉强遏制遣除,欲令妄念空寂,殊不知扬汤止沸,妄念益显动转。纵然粗念暂时止息,细念犹然存在。即居凡夫之地,未能绝思虑、忘境缘,亦可即境缘思虑而作修进。是故以念还攻于念,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妄想杂念,用兵止兵。妄想之念能害我法身,伤我慧命,此是毒是兵;念佛之念,念念生灭,未与般若空慧相应,此亦是毒是兵。然非念佛之毒,不能攻妄想之毒;非念佛之兵,不能制妄想之兵。虽同一妄想,有专杂净秽之差别。喻如病体痊愈时,即名健体;乱民戡定后,便是良民。以念佛心开佛知见,入无生忍,彰显持名念佛之方便善巧。其二,因往生而实悟无生。 持名念佛,暗合道妙,巧
23、入无生。按通途教理行证而论,圆教初住为初得无生法忍。直至八地离一切心意识,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皆悉平等,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始名真得无生法忍。故知无生法忍,圣贤尚且难以臻入,何况凡夫?今专念佛,发愿往生净土,生彼国已,华开见佛,始了本心,本自不生。所谓炽然求生,而不乖于无生之理;终日生而未尝生,乃所以为真无生。入有得空,往生属凡夫份上事;而因往生契入无生,是为即凡成圣。就路还家,潜超密度,难思难议。念佛往生,由秽土迁入净土,倏尔转移,如小吏平地升迁,白衣骤然富贵。六字洪名,诚为通玄秘诀,换骨神丹。其三,念佛往生,径中径又径。 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万里迢遥,名
24、难行道;念佛法门,仰仗佛力,带业往生,扬帆顺水,属易行道,称为径路。依门余八万四千法门修道,名竖出三界;信愿持名仗佛愿力加持往生净土,名横出三界。八万四千余门之比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可谓疾迅便捷。于实相、观像、观想与持名四种念佛中,唯持名一法,简要便捷。但能净念相继,便得往生,华开见佛。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一心念佛,佛的相好光明,西方净境乃至实相真如,便在里许。证知念佛为修行径路,而持名又是念佛中的径路。持名念佛,以至诚心念佛为能感,以阿弥陀佛大悲威神愿力为所应,感应道交,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寂然不动,繁兴妙用,非心性之极致,名号之妙德,何能神妙如是。鹤冲鹏举,骥骤龙飞。持名念佛一法,可谓妙
25、中之妙,玄中之玄,径中径又径,实彰诸佛彻底之悲智,吾人当顶戴受持。综上所述,净土法门乃释迦弥陀两土世尊至极悲智之结晶。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时时企盼吾人求生净土,犹如慈母倚门望子,恒时垂手深渊,接引念佛众生,无有间断。然吾辈凡夫永劫以来,舍父远逝,于无休止的轮转中,入苦趣,似蝇蛆饱餐于茅厕;赴死门,如牛羊被拖至屠场,无救无归,可悲可痛。阿弥陀佛见到我等众生备受如是剧苦,以悲心切愿,长劫随形六道,平等施以教化,循循善诱,导引吾辈投归弥陀愿海。吾人羁旅异乡,忽闻慈母亲切的呼唤,该是如何悸动心魄呀!吾人今生幸遇净土殊胜妙法,而乃漠然不顾,因循苟且,上辜佛化,下负己灵,实乃悖逆之子。吾辈伶仃游子,理应回应
26、慈母的呼唤,思归极乐故乡,尽形寿惟此为大,如是庶可慰藉弥陀慈母之愿心,最终成就光寿交融之自佛。以上拈示五点,用显净宗教起所因之大略。第二章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兹以古今流通且得印祖印定的佛说无量寿经魏译本为准,介绍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内容。第一 国中无三恶道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 觉。意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第二 不复更生恶道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三 各得真金色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的时候
27、,刹土中的天人身上的颜色悉是紫磨真金色。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四 形色无有好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净土中的天人形貌颜色悉皆庄严清净,没有好丑的差异。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五 生者皆得宿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意谓: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中的天人,能够了知自己与他人多生多劫的宿命,最低限度也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诸劫所发生的事。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六 皆得天眼彻视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生到我刹土的天人,悉皆具有天
28、眼通,最低限度也能见到百千亿亿诸佛刹土之事。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七 皆得天耳彻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净土中的天人,都能得到天耳通,最低限度也能听闻到百千亿亿诸佛所说的法音,悉皆能信受奉行。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 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净土中的天人悉皆具备他心智通,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亿亿诸佛国土众生心之所想。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
29、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皆得神足通,于一念顷,最低限度也能飞行百千亿亿诸佛刹土。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 贪计身者,不取正 觉。意谓:设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对身见的贪恋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 觉。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必定能安住于大乘正定聚,必定能证到大乘涅槃佛果。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意谓:设使我成佛的时
30、候,光明无量无边,最低限度也要照百千亿亿的佛刹。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三 寿命同佛永久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意谓:设若我成佛时,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有百千亿亿劫。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四 声闻广多无量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意谓:设若我成佛时,净土中的声闻缘觉这二乘圣众,广多无量,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有情众生,都成为缘觉,经过百千劫的时间,一共来计算校量极乐世界声闻圣众的数量,都不能完全数清。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五 寿命修短随意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
31、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 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里的天人寿命无有限量,除其往生者的意乐本愿,寿命长短,随心所欲。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六 国中无不善名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没有恶人恶法与恶的因缘果报,天人见闻觉知的都是善的境缘,连恶的名字都听不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七 诸佛称名赞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微尘刹土一切诸佛都会称扬赞叹我名号的功德。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32、,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意谓:若我成佛时,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门,发起至诚真实之心、至极信乐之心,愿意生到我的国土,深信切愿念佛,如是乃至只念十声佛号,都能生到我刹。如果信愿持名乃至十声不能往生,我便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 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 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萨六度万行功德,真诚发愿,愿意生到我的刹土,那么我在这念佛人临命终时,就会带着观音、势至
33、等菩萨大众环绕此念佛人的周边,接引其往生。如果这一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众生闻信我的名号,便至诚系念洪名求生净刹,广修世出世间一切功德,至心回向,用作往生净土之资粮。如果这类净业行人不能如愿往生的话,便不成佛。第二十一 各具三十二相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带业往生的天人,悉皆具有三十二大人相。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第二十二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 萨 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意谓: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微尘佛刹诸菩萨众,生到我的国土,究竟必定得至一生补处的菩萨位。除其曾发愿,祈佛加持,随意而作佛事,为救度众生故,披上弘深誓愿的铠甲,积功累德,以此为因本,度化解脱一切厄难众生,自在游化诸佛刹土,修习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