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40371 上传时间:2018-11-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综合整改方案昆明市水务局(昆明市防办)二一七年十月-2-一、昆明城市防洪排涝的总体态势由于昆明市特定的地理、地形、气候与水文条件,复杂的河流水系等因素,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在 1950 年至 2013 年 64年间,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35 次,平均 1.8 年一次,是全国近年来内涝灾害严重的 60 个城市之一,城市防洪形势严峻。一是昆明主城三面环山,面山地势陡峻,洪水直接涌入城市;市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降低,且河道坡度平缓,行洪速度慢;加之城市下濒滇池,滇池正常蓄水位与主城中心区高程最大高差仅 3 米,变动回水对主城入滇池河道普遍存在顶托影响,影响最长河道达 11.4 公

2、里,极大降低了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二是主城面山径流面积 374 平方公里,流域 30 年一遇 6 小时降雨量为 111 毫米(洪水主要成峰雨量) ,产生的洪水总量约为 2150 万立方米,加上城区降雨形成的洪水总量约为 5180 万立方米,平均流量 667 立方米/ 秒,洪水经主城 21 条河道流入滇池,主城河道的泄洪能力约为 420 立方米/秒,泄洪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入滇池水量可使滇池水位在一天之内上涨约 15 厘米,增加了城市洪水调度的难度。三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透水面积持续增大,原来以农田为主的滞洪区基本消失,同量级暴雨条件下的汇流速度加快、径流量随之增大,加剧了城市内涝的产生。主城

3、区土地开发建设强度大,人口密集,维持城市运转的公共服务设施大都分布于内涝风险区,洪涝易对城市正常运转带来不利影响。四是随着昆明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剧增、机动车保有量-3-逐年上升,人均拥有机动车数量排名全国第四,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 ,导致夏、秋季节强对流天气增多、单点暴雨频发、暴雨强度增大等异常气象,增加了城市防洪工作的难度。再就是外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一方面解决了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城市防洪的压力。五是根据昆明市主城区的本底条件,经过多年的防洪排涝整治工作,基本形成了以“下泄、中疏、上截、高蓄”为主体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 “下泄”系统主要由滇池(草海)及海口河(西园隧洞)

4、排洪通道组成,其中滇池外海洪水由海口河排泄,草海由西园隧洞排泄;“中疏”系统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排涝河道、排水管网系统和陆面雨洪系统;“上截”系统主要由原来承担灌溉功能的东干渠、金汁河等河渠组成;“高蓄”系统主要由松华坝大型水库、宝象河中型水库、西北沙河水库等一批城市上游的水库群组成。二、昆明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存在问题(一)现有防汛排涝设施存在的问题1、下泄系统泄洪不畅,导致滇池水位增高,对城区河道形成顶托一是海口河及其下游泄洪能力不足。海口闸设计过流能力140 立方米/秒,通过今年 “7.20”洪水调度检验,海口闸实际下泄能力仅为 80 立方米/ 秒,主要原因是海口河上游河道坡降仅为万分之三,流速

5、缓慢,加之海口河上部分水闸、桥梁阻水,导致海口河行洪不畅,影响了海口闸的实际下泄能力;另外,下游螳螂川的防洪标准偏低,大部分河段未按防洪标准整治,安-4-宁、富民部分河段虽已进行过整治,但整治标准仅 10 年20年一遇,海口闸下泄流量超过 50 立方米/秒,加上下游区间洪水叠加,将导致螳螂川沿岸西山青鱼、安宁金方、青龙、富民赤鹫等部分河堤漫堤淹没农田。二是西园隧洞排水压力大。草海通过西园隧洞泄洪,西园隧洞最大排水能力为 40 立方米/ 秒,现行流向草海的流量组成为:一、三、九水质净化厂排水 4 立方米/秒,外海北部水体置换通道水量 9 立方米/ 秒,大清河及七、八水质净化厂尾水13.16 立方

6、米/秒,汛期船房河泵站排水 3 立方米/ 秒,滇池西岸截污管 0.44 立方米/秒,牛栏江草海补水 10 立方米/ 秒,累计汇入草海的水量已达 39.6 立方米/ 秒,降雨时 11 平方公里径流面积的产水已无通道可走,调度稍不及时,将导致西片区入滇河道顶托,加剧城市内涝。2、中疏系统现状标准低,行洪排涝能力不足一是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发生 30 年一遇洪水时,面山及城市陆地产生的洪水流量约为 667 立方米/秒,发生 50 年一遇洪水时,产生的洪水流量为 860 立方米/ 秒,而现行主城 21 条河道行洪能力仅为 420 立方米/ 秒(各条河道过流能力见昆明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修编) ) 。昆明

7、市 35 条主要入滇池河道中,仅船房河、采莲河、正大河、六甲、五甲宝象河、老宝象河、捞鱼河等 7 条河道的行洪能力全长满足 50 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 28 条河道中都存在局部断面尺寸不足、部分河堤高度不够、跨河建筑物净空过低等问题。据调查分析计算,入滇河道达到防洪标准需扩宽河段 230 公里,加高河段 310 公里,改造桥梁-5-75 座。二是管道排水不畅。昆明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现状排水能力大于 5 年一遇的仅占 28%,小于 2 年一遇的占了 61%,且混接、淤塞现象严重;部分下穿隧道、海埂片区、国防路片区等区域的 20 座排水泵站设计排水能力不足,且设备老化故障率高;雨污分流不彻

8、底,降雨时大量雨污合流水需经污水管网、泵站转输排水,雨量较大时远远超出设施设计能力;另外,主要河流及支流沟渠上设置的末端截污堰阻水淹没上游问题也非常突出。三是城区蓄滞能力差。昆明市主城区建设密度达 40%以上,硬化建设面积大,透水面积相对不足,城市建筑物、绿地、广场、人行道等市政设施蓄滞能力较差,加剧了城市内涝的产生。3、上游面山洪水截导能力不足面山洪水是城市洪水的主要构成部分,山洪携带泥沙进入城市河道与市政管网,加剧了河道和管网的排水压力,极易造成过水断面淤积堵塞。主城面山径流面积 374 平方公里,30 年一遇洪水时产生的洪水流量约为 400 立方米/秒,是主城泄洪河道的主要洪水来源。目前

9、,面山截洪系统仅有东干渠及少部分顺山沟渠,构建沿三面面山的截洪疏导系统显得十分必要。4、上游水库群拦洪错峰能力有限上游水库群包括松华坝和宝象河等 8 座大中型水库以及 16座小(一)型水库,水库群防洪总库容 3.65 亿立方米,但其中的大部分库容为兴利库容,需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余下-6-的库容错峰调蓄能力有限,特别是松华坝水库 1.18 亿立方米调洪库容因库区淹没遗留问题基本未得到有效利用。(二)管理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1、防洪设施管理不到位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由于追求土地利用最大化,改河的问题比较突出,弱化了城市河道防洪的作用,对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存在如桥梁底部低于河堤、新旧排

10、水设施搭接不畅等问题;城市防洪排涝涉及水务、滇管、住建、规划、国土、排水等多部门,缺乏统一管理,侵占河道、水域现象依然存在,沿河乱倒垃圾、渣土、管网穿越河道设计不合理造成阻水等情况时有发生。2、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昆明城市多水源联合调度工作的需求由于滇池流域水情测报站网站点不足、布局不尽合理,滇池流域暴雨洪水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尚未构建,以致不能及时、全面掌握降雨、流量、水位等实时信息,对“牛栏江松华坝盘龙江滇池螳螂川”多水源条件下的洪水联合调度支撑不足。三、整改原则和对策意见(一)整改原则系统治理:对昆明市防洪排涝系统按照“从下往上”的思路进行梳理,对下泄、中疏、上截、高

11、蓄四个层次的系统,采用系统分析、分层次研究解决的思路进行治理,实现方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7-科学决策:在防洪排涝治理决策过程中,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充分吸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意见,利用信息化技术,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先进性。以水定城:按照水与城市协同发展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强化空间优化布局,合理布局水陆空间,优化城市防洪通道,依托城市现有水系现状,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循序渐进:按照今年提出的总体方案,根据系统分析提出问题的重要程度,科学论证实施方案,按今年汛期、近期(2018 年汛前) 、中期(2020 年) 、远期(2030 年)提出治理计划,分期

12、、分年度实施整治措施。(二)对策意见下泄系统:一是保证外海按标准下泄。保证外海按 50 年一遇标准下泄,查明海口闸不能按设计能力下泄的原因,复核海口河及螳螂川下泄能力,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整治,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制定海口闸调度运行手册,实现海口闸精细化管理。二是强化滇池综合调度。进一步开展滇池(含草海、外海)的综合运行调度研究,在优先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滇池水环境治理要求,优化对城市雨洪、城市中水和外流域调水量(牛栏江-滇池补水量、远期滇中引水补水量)的调度,合理控制滇池水位。在强化调度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滇池下泄通道的规模。-8-中疏系统:一是增强城市排洪河道

13、的泄洪能力。根据主城区 21 条入滇池河流的不同问题,采用拓宽疏浚河道、水系连通、加高加固河堤、改造桥涵、旁通分洪等策略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二是提高排涝管网的疏排能力。针对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对老旧管网泵站及错接管道进行更新、提升及改造,对阻塞管道进行疏浚清淤,增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研究和实施截污堰改截污闸的工程方案,缓解大暴雨时的阻水问题。三是增强城市陆面的“蓄、滞”能力。合理布局雨水调蓄空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园、绿地的“蓄、滞”作用,从源头上减少城市雨洪。上截系统:构建截洪系统,开展面山雨洪拦截疏导的系统研究,合理规划工程布局,科学确定

14、拦蓄洪水规模,研究制定拦蓄洪水疏导线路,最大限度减轻城区的防洪及内涝压力,重点开展东干渠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并及时研究西北面山截洪体系规划建设问题。高蓄系统:认真分析水库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库供水的需求,合理确定兴利库容,挖掘上游水库群特别是松华坝水库、宝象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的削峰、错峰潜力,重点研究松华坝水库滞洪区 1.18 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的利用,提升对上游洪水的蓄、调能-9-力。管理运行方面:一是加强统一管理,统筹城市防洪排涝涉及的水利、滇管、住建、规划、国土、排水等多部门,完善防洪排涝的应急预警机制和统一规划建设机制。二是实现科学调度,进一步研究和实施“牛栏江松华坝盘龙江滇池螳螂川”多水

15、源条件下的洪水联合调度机制。三是提高社会参与水平,充分调动社会参与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四是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昆明市“降雨径流排水”系统水力模型,辅助整治决策,提升预警能力,实现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分区管理和治理。四、防洪排涝的措施体系(一)工作目标一是近期(2018 年汛前)开展部分工程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今年防洪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二是中期(2020 年)通过实施部分工程措施,使昆明中心城区遇 30 年一遇洪水时,城市主体功能的发挥不受大的影响;三是远期(2030 年)通过全面实施昆明城市防洪规划及排水防涝规划提出的整治措施,使昆明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达到50 年一

16、遇,城市主体功能的发挥不受大的影响。四是遇超 50 年一遇洪水时,按照重要程度划分城市分区功能,分别制定相应的抢险应急预案,在现有防汛设施基础上,-10-强化应急管理、社会动员、转移避险、确保重要城市功能区及重要保护目标安全,城市运行总体正常。(二)措施体系以“两种措施,四类工程,两个抓手,一个平台”为治理路线,通过对下、中、上的系统治理和联合调度,实现昆明市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综合提升。“两种措施” ,即构建完善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体系;“四类工程” ,即畅通滇池下泄通道的“下泄”工程,提升城区内部行洪排涝能力的“中疏”工程、拦截面山洪水的“上截”工程和发挥上游水库防洪能力的“高蓄”工程。“两个抓手” ,即强化防洪排涝的制度保障和挖掘防洪排涝潜力的科学调度;“一个平台” ,打造一个昆明市智慧防洪排涝信息系统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