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达学院(980)专业:微生物学(专业代码:071005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熟练掌握分子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具备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能独立承担实验工作,以及政治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好、身心健康的微生物专门技术人才。二、主要研究方向1分子病毒学2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3微生物基因组学与技术三、培养方式及培养年限培养年限为 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确定指导教师,第一、二学期进行文献阅读和课程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专业选修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开题通过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写作和答辩工作。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专业
2、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 授课方式开课单位代码马克思主义理论 3 1、2 讲授 120第一外国语 3 1、2 讲授 100研究生学术规范 1 1、2 19006021101 现代生物学技术 96 3 1 实验讲授 06006021102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讲授 06006021110 分子微生物学 48 3 1 讲授 06006021111 分子微生物学技术 96 3 2 实验讲授 060必修课060211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32 2 3 报告与讨论 060第二外国语 32 2 1、2 讲授 10006022121 微生物学前沿
3、进展 32 2 1 讲授 06006022122 基因操作原理 II 3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23 工业微生物原理 32 2 1 讲授讨论 06006022124 资源环境微生物学 32 2 2 讲授讨论 060选修课06022125 分子病毒学 3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26 分子真菌学与技术 3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27 真核基因表达与调控 32 2 1 讲授讨论 06006022128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32 2 1 讲授讨论 06006022129 分子病原菌学 3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30 微生物细胞结构与功能 3
4、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31 免疫学 3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01 生物科学与技术前沿进展 32 2 1、2 讲授 06006022102 教学实习 240 2 1 或2 实习 060五、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及科学研究要求1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严格规定本专业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及课程完成情况的审核总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 7 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各3 学分,研究生学术规范为 1 学分) ,专业必修课不少于 12 学分,跨学科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建议下补修 2 门本科主干课程。2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
5、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做出具体规定研究生入学后由系里指定 3-5 名副教授以上人员(包括导师)成为该生的指导小组成员,负责并跟踪检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过程。第三学期的第一个月系里组织开题报告,开题通过则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不通过则在第五学期与下一届学生(第三学期)一起重新开题;答辩前一个月内研究生须向指导小组成员中任意两人(不包括导师)提交论文以供评阅,评阅通过则进入答辩阶段;答辩委员会一般 3-5 人,应主要由指导小组成员组成,答辩通过则提交给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查。3其他要求(如本学科有需要,可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发表要求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需以第一
6、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或以前三位作者身份在 SCI/EI 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发表以拿到录取函为准。泰达学院(980)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代码:071010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 培养目标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完成并通过指定学分课程学习。在导师指导下,依据导师科研大方向选定研究课题,在完成必要的基本实验技能培训基础上开始课题实验、不定时地与导师讨论结果,总结。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毕业时除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合格外,要求学生:1能独立阅读国际学术刊物并能予以完整的总结;2具有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
7、并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3能依据各学术刊物的具体要求,撰写论文,达到主题明确、条理清晰、数据完整、结论准确、明了。硕士生毕业时应能成为半独立的科学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在更高级的科学家的简单指导下较好的完成科研任务。二、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化学;2分子生物学;三、培养方式及培养年限培养年限:3 年第一年:课程学习第二年:完成开题报告,进入实验阶段第三年:上半年继续实验,下半年书写论文、答辩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 授课方式开课单位代码马克思主义理论 3 1、2 讲授 120第一外国语 3 1、2 讲授 100研究生学术规
8、范 1 1、2 19006021101 现代生物学技术 96 3 2 实验讲授 06006021102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讲授 06006021117 高级生化 32 2 1 讲授 06006021115 分子细胞生物学 32 2 1 讲授 060必修课06021112 高级分子遗传学(I) 32 2 1 讲授 060060211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32 2 3 报告与讨论 060第二外国语 2 1、2 讲授 10006022135 分子生物学研究策略 32 2 2 讲授 06006022136 分子调节原理(I) 32 2 1 讲授 06006022137 纳米生物技术最
9、新进展 32 2 2 讲授 06006022138 组织工程 32 2 1 讲授 06006022139 结构生物学导论(I) 32 2 2 讲授 06006022140 生物分离与检测技术 32 2 2 讲授 06006022141 生物医用微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32 2 2 讲授 06006022142 生物学综合实验 32 2 2 讲授 06006022143 物理化学在生命体系中的应用 32 2 2 讲授 06006022144 心血管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 32 2 2 讲授 06006022101 生物科学与技术前沿进展 32 2 1、2 讲授 060选修课06022102 教学实习
10、 240 2 2、3 实习 060五、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及科学研究要求1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严格规定本专业研究生的学分要求及课程完成情况的审核总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 7 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各3 学分,研究生学术规范为 1 学分) ,专业必修课不少于 12 学分,跨学科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建议下补修 2 门本科主干课程。2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做出具体规定研究生入学后由系里指定 3-5 名副教授以上人员(包括导师)成为该生的指导小组成员,负责并跟踪检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过程。第三学
11、期的第一个月系里组织开题报告,开题通过则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不通过则在第五学期与下一届学生(第三学期)一起重新开题;答辩前一个月内研究生须向指导小组成员中任意两人(不包括导师)提交论文以供评阅,评阅通过则进入答辩阶段;答辩委员会一般 3-5 人,应主要由指导小组成员组成,答辩通过则提交给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查。3其他要求(如本学科有需要,可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发表要求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或以前三位作者身份在 SCI/EI 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发表以拿到录取函为准。泰达学院(980)专业:
12、生物信息学(专业代码:99J3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目标为培养一批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的生物信息学高层次人才: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有生物科学与信息、计算和数学科学为特征的交叉学科研究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3、具有生物与信息等交叉学科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经历;4、具有较好的生物信息学素养,宽口径、宽视野;5、了解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生物信息学工具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
13、中的问题;7、能在有关研究单位、高校或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信息科学领域的科研、开发或教学工作。二、主要研究方向1生物信息学三、培养方式及培养年限全日制,三年年限。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授课学期 授课方式开课单位代码马克思主义理论 3 1、2 讲授 120第一外国语 3 1、2 讲授 100研究生学术规范 1 1、2 19006021101 现代生物学技术 96 3 2 实验讲授 06006021102 英语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Lectures 06006021121 神经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导论 32 2 1 讲授讨论 06
14、006021122 生物统计 32 2 1 讲授讨论 06006021123 高级编程语言 Matlab 48 3 2 讲授实验讨论 060必修课060211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32 2 3 报告与讨论 060第二外国语 2 1、2 讲授 10006022151 神经科学导论 32 2 2 讲授讨论 06006022152 神经系统与非线性动力学 48 3 1 讲授实验讨论 06006022101 生物科学与技术前沿进展 32 2 1 讲授 060选修课06022102 教学实习 240 2 2、3 实习 060五、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及科学研究要求1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严格规定本专业研究
15、生的学分要求及课程完成情况的审核总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 7 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各3 学分,研究生学术规范为 1 学分) ,专业必修课不少于 12 学分,跨学科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建议下补修 2 门本科主干课程。2对学位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如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和要求做出具体规定研究生入学后由系里指定 3-5 名副教授以上人员(包括导师)成为该生的指导小组成员,负责并跟踪检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过程。第三学期的第一个月系里组织开题报告,开题通过则正式进入论文工作阶段,不通过则在第五学期与下一届学生(第三学期)一起重新开题;答辩前一个月内研究生须向指导小组成员中任意两人(不包括导师)提交论文以供评阅,评阅通过则进入答辩阶段;答辩委员会一般 3-5 人,应主要由指导小组成员组成,答辩通过则提交给院学术分委员会审查。3其他要求(如本学科有需要,可规定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科学研究和论文发表要求等)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前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或以前三位作者身份在 SCI/EI 期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综述除外) 。发表以拿到录取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