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961988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宜昌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宜昌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宜昌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宜昌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组团分区规划(20072020 年)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第 01 条 湖北省宜昌市坝区组团分区规划(20072020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的基本宗旨是适应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全面贯彻和实施湖北省委、省政府,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宜昌市委、市政府关于坝区组团的发展战略,使坝区组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本规划是指导宜昌市坝区组团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 02 条 本规划的重点及主要内容是:一是将坝区组团作为一个整体,研究适宜的城市发展战略,寻求整体利益的最优化;二是理顺各组团之间的关系,各司其责,发挥特色,进行资源的高效配

2、置;三是在确保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整体安全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及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布局,奠定坝区组团跨越式的发展的骨架;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是区域城乡统筹,坚持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移民安置问题。第 03 条 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年)、宜昌港总体规划、湖北省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性规划 、中国湖北夷陵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姊归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宜昌市十一五规划、夷陵区十一五规划、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出入口通道2设置的有关规定、三峡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及其它相关规

3、划和政策、规定等。第 04 条 规划范围:宜昌坝区组团是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管理区”)为核心,涵盖周边夷陵区的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三个镇区区域,规划面积共约为 55.15 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共约 34.84 平方公里,三峡工程管理区面积约为 12.8 平方公里。第 05 条 本规划期限为 2007 年2020 年,近期规划为 2007 年2010 年,并展望2020 年以后的发展。第二章 城市功能与目标定位第 06 条 坝区组团的空间发展战略是:把握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作为国家、区域、省域及宜昌市域发展的战略关键点的地位;延续沿江发展、承中启西的空间发

4、展脉络;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区为核心,形成“沿江发展,内核集聚,平衡发展”的空间结构。第 07 条 坝区组团的产业发展战略是:以水利水电工程为龙头、旅游产业为支柱、旅游服务为主导、同时发展港口物流、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经济型农林种植业。(1) 第一产业:以经济种植为主,突出“桔都茶乡”特色;(2) 第二产业:以水利水电工程为龙头,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以太平溪为主;承接东部沿海转移的轻型环保产业,特别是积极发展以旅游产品加工、地方特色食品加工等为主的无污染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消化移民富余劳动力,以乐天溪工业园为主;(3) 第三产

5、业:打造以旅游产业、旅游服务产业、综合服务配套、港口物流产业为主的高水准服务业,加强生态观光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主要以三峡坝区、三斗坪、太平溪为主;旅游服务业以乐天溪为主;港口物流以太平溪为主;生态观光业以经济型农林种植业为基础,综合发展。3第 08 条 功能定位:中国长江经济发展带上重要的战略节点;宜昌城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水利水电枢纽及旅游中心。(1) 中国长江经济发展带上重要的战略节点:中国长江经济发展带是连接东、中、西部的经济纽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在长江经济发展带上部署的重大工程,坝区组团作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宜昌市的主要空间载体,决定了其是中国长江经济发展带上重要的战略节点。(2)

6、 宜昌城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水利水电枢纽及旅游中心: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的旅游发展契机,作为宜昌市九大城市组团之一的坝区组团必将成为宜昌城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水利水电枢纽及旅游中心。第 09 条 发展目标:特色鲜明的水电文化新区;体现生态及宜居的复合组团。(1) 特色鲜明的水电文化新区;充分体现坝区组团的水电文化特色,将其打造为全国特色鲜明的水电文化新区。(2) 体现生态及宜居的复合组团:保护坝区组团的自然山水格局,控制环境开发容量,建设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选择,建立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创造优越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坝区组团成为服务完善、交通高效、适宜

7、居住的城市地区。第 10 条 发展规模:规划至 2020 年,坝区组团城镇人口规模为 6 万人,用地为 7.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 125 平方米/人。第 11 条 规划思路与原则:坚守“三条底线” ,遵循“四共原则”。(1) “三条底线”:坚守生态安全、贯彻持续发展的底线:环保优先,优化环境生态;坚守富民优先、社会和谐安定的底线:在发展理念、模式选择和项目选择等方面充分关注民生,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参与空间、充分体现让利于民;坚守大坝安全、分级有限开放的底线:充分考虑三峡大坝的特殊功能,以大坝安全为前提,合理进行规划。(2) “四共原则”:资源共享:各类优势资源坝区地方共享;环境共保:共同保护生态

8、环境,塑造生态型坝区组团;基础设施共建:各类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避免重复建设;支柱产业共树:共同塑造支柱产业。4第三章 规划策略第 12 条 策略一:环境优良的生态之区第 13 条 策略二:城乡统筹的和谐之区第 14 条 策略三:通透自由的空间结构第 15 条 策略四:格局安全的防卫体系第四章 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第 16 条 规划结构: 依托“一江两山”的山水格局,以“工字型”交通主轴为骨架,形成左、右岸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构建“一区三片、两轴延展、组团布局”的功能布局结构。(1) “一区三片”分别为“三峡工程管理区” 、 “乐天溪片” 、 “太平溪片” 、“三斗坪片” 。区片各具特色,功能互为

9、补充,不可分割。(2) “两轴延展”:“两轴”为沿江北、江南两岸滨江绿带。两条绿带平行延展,串联各个区片。(3) “组团布局”即布局结构具有典型的组团型特征,注重保护这种良好的组团城市形态,在组团间用生态林带进行划分,用便捷的交通加以联系,使几个组团间形成分合有致的整体。第 17 条 用地布局原则:以已建成区为基础,集约化利用土地;创建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体系;加强区域间沟通;创建不同组团中心;沿主要街道布局公共活动功能;公共设施共享;道路走向结合地形。第 18 条 居住用地布局:结合各组团分别布置居住用地,组团内部各功能用地相对平衡,形成“一区三

10、片”规划结构。第 19 条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按照用地规划确定的各项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等用地)要求进行布置,保证其用地位置,其5它用地不得占用。第 20 条 产业用地布局:按照“严格控制污染产业,整合提升产业类型”的原则,在乐天溪工业园,承接东部沿海转移的轻型环保产业,特别是积极发展以旅游产品加工、地方特色食品加工等为主的无污染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产业;充分利用太平溪港口优势,构建港口物流产业区;发挥“橘都茶乡”优势,建设多个生态观光种植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建立旅游服务产业区。第 21 条 仓储用地布局:在满足枢纽施工运营需求的

11、基础上,完善利用工程管理区现有仓储设施。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第 22 条 水运发挥三峡库区水运优势,大力发展翻坝物流和旅游客运,带动公路、水运一体化发展。第 23 条 公路(1) 规划沪渝高速联络线,畅通翻坝公路通道,与沪蓉高速联络线、三峡公路、省道 S334 共同构成区域主要公路网络。(2) 在太平溪和乐天溪规划控制两处公路客运站,面积分别为 4600 平方米和2735 平方米。第 24 条 内部道路等级划分及宽度划定(1) 该区道路分四个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 快速路红线宽 24-32 米,主干路 24-32 米,次干路 12-24 米,支路 6-12米。第 25 条 路

12、网规划(1) 构建三纵三横的主干道网络,形成有机分散的组团网络式交通格局。 (2) 规划区内快速路与其它道路相交采用互通或分离式立交,其余道路交叉口一律采用平交形式;主干路与主干路及次干路相交采用灯控,支路与6主干路、次干路相交为右进右出或让路方式。第 26 条 竖向规划原则(1) 在保证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道路设计高程与周边地块现状高程接近,减少土方工程量。(2)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第 27 条 公共交通系统(1) 左岸按每 300500m 间距设置公交站点,右岸按照 8001000m 间距设置公交站点。(2) 保留风箱沟公交首末站、田秋鱼公交停车场和保养场,在乐天溪

13、客运港附近新增一处公交站场。(3) 设置旅游公交站点,方便游客对坝区景点进行不定时、有选择性的参观游玩。第 28 条 交通管理系统扩展和完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测系统和交通流实时监测系统,建立交通管理综合集成系统。第六章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第 29 条 给水规划原则(1) 依据坝区组团(一区三镇)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规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省、市有关法律条文和规定,合理确定供水规模。(2) 依据坝区组团总体用水要求,按地域分区选择水源,加强组团内新、老管网的衔接与建设。(3) 根据组团总体布局、用地发展方向和水源情况,确定给水系统布局。(4)

14、 整体考虑取水、净水、输配水等各环节的协调配套,避免重复建设,做到经济合理。7第 30 条 排水体制:规划本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结合地形,分散排放;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第 31 条 污水排放原则:按照地形要求及技术条件划定污水分区,实现组团内“污水优排、环境共保”;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近、远期综合考虑,继续完善地下排污、雨管网建设;统筹一区、三镇的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纳入管网,进厂处理排放,避免直接排放所造成的水体污染。第 32 条 污水处理:规划本区污水经污水干管收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送至污水厂,经处理达标到二级排入标准后排入长江。第 33 条 雨水排放原则

15、:配套建设雨水管道系统,与排洪箱涵相结合;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结合道路进行雨水管线布置,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第九章 综合防灾规划第 34 条 防洪规划(1) 防洪标准:根据国家防洪标准,三峡工程管理区的防洪标准为 100 年一遇。为保证左岸防洪标准的连续性,与三峡工程管理区紧连的乐天溪片区同样采用 10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原则上,坝区组团作为整体,其左、右岸应采用基本统一的防洪标准,但依据国家防洪标准,三斗坪采用 5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可满足其防洪要求;山洪防洪标准统一采用20 年一遇的防山洪标准。(2) 防洪堤坝:根据坝区组团防洪要求,防洪堤沿长江两岸修建,其轴线应大致与洪水流向相

16、同,并与长江水位的水边线有一定距离。堤顶和防洪墙顶标高一般为设计洪水位加超高。(3) 截洪沟及排洪沟:规划本区域设置 13 条截洪沟,8 条排洪沟。第 35 条 消防规划(1) 消防站:规划区域内共设 4 个消防站。8(2) 消防通道:结合城市道路设置消防通道,重点地段和人口密集地区结合建筑布局特点适当增设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宽度 4m6m;消防通道道应满足抗灾救灾和疏散要求,其宽度应保证在干道两侧房屋受灾倒塌后消防车仍能通行。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 36 条 目标(1)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原则,保护坝区组团的山水格局,建构复合自然生态网络体系。(2)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

17、约优先的原则,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强“三边(山边、路边、水边) ”的规划建设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第 37 条 水体保护规划措施(1) 完善规划区内排水管道设施建设,将污水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2) 加强污水治理工程的运行监管,依托网络技术发展建立在线监测系统,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3) 城区内河流应维护得当,保证水量和流动性,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4) 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第 38 条 大气保护规划措施(1) 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排污总量限额,将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到实处。(2) 完善工业企业的排烟除尘处理设施

18、的建设,对已有的处理设施加强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3) 充分结合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改善空气环境质量。(4) 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和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减少建筑施工扬尘,9解决油烟扰民问题;提高城市绿地率,降低裸露地面,及时清理地面垃圾,控制二次污染。(5) 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淘汰尾气排放超标车辆,鼓励引导机动车使用清洁能源。第 39 条 噪音控制规划措施(1)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起到隔音降噪作用。(2) 加强中心区机动车辆运行管理,控制交通干线噪声污染;加强对机动车辆的年检,保证车辆状况良好,从而降低交通噪音的目的。(3) 倡导文明施工、降低

19、建筑噪音对人民生活、工作的影响,避免回声噪音。( 4)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对居民生活区,公路沿线区,工厂企业区等进行噪音控制。第 40 条 环卫规划规划居民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 100%,建成区内的垃圾收集和清运全部时间容器化、机械化。第十三章 绿化景观体系规划第 41 条 以自然山水、生态绿地系统构筑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绿色空间骨架,增加城市主题公园。重点加强组团绿地的生态廊道控制和生态恢复。完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形成市、区、居住区三级公园,沿江、沿路绿化带及街坊、单位附属绿地相结合的城市绿地体系。第 42 条 坝区组团以保护和恢复三峡特色环境绿化为中心,进行生态景观修复,运用三峡

20、本土植物营造特色区域景观,并且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本规划期末,组团内工程滩涂基本实现绿化。重点营造规划绿地,保护古树名木,提高林木质量和绿化美化水平,建成较为完整的绿化系统。第 43 条 建设生态绿地廊道。在坝区组团建设用地、三峡滨江两岸和道路两侧建设生态绿地廊道。组团区的大环境绿化同农田规划与小流域治理紧密结10合,搞好山区、丘陵造林,要坚持乔灌草结合,封管育并举。在浅山丘陵地区和公路干线两侧大力发展果树和经济林木,逐步建设干鲜果品基地。第 44 条 充分利用三峡世界闻名的水利建设工业旅游资源和原有三峡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资源,以安全、生态、保护为前提逐步开发,建设系统的风景游览区或游览景

21、点。各片区都要建设环城林带、中心公园、滨江公园等,营造高品质的旅游环境质量。第 45 条 坝区组团内绿化建设要点、线、面结合,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园、游园及居住区绿化体系,建设沿江的林带或公园,加强街道绿化和垂直绿化。规划楔形绿地插入组团内用地之间。 第 46 条 逐步完善建设工业遗址公园、五级叠翠景区、滨江生态公园、鸡公岭生态示范区、秋意园、珍稀植物园、截流纪念园、长江鱼类保护中心、等开放式公共绿地。 第 47 条 生活性干道两侧有条件地段规划游憩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 第十四章 旅游发展规划第 48 条 坝区组团的第一产业为水电产业,旅游产业为水电产业的带动产业。三峡工程管理区通过发展自身水电产业为周边三镇提供发展旅游产业的契机,进而达到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反哺周边三镇的目的。第 49 条 坝区组团发展旅游产业的目标:通过旅游业发展达到富民目标;通过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完成生态目标;通过建设文化教育旅游设施获取文化和教育目标;旅游业将带动社会发展进而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第 50 条 三峡工程管理区的主题形象是“世界第一大坝、中国魅力地标”。 三峡工程管理区将以水电文化为特色,以世界第一水利工程大坝为吸引物,集观光、游览、科普、游憩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坝区。三峡工程管理区的重点项目包括:三峡大坝、五级叠翠区(包括坛子岭、185 平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