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男患儿,12岁。 厌食半年余。 症见:精神差,神疲乏力,食少腹胀,畏食生冷,食多则恶心、呕吐,偶有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偏干,23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不敢吹风扇,遇风则恶风平素汗出较多,活动后尤甚。”(健脾益气、消食化痰),病例一,汗出、恶风:太
小承气汤伤寒论Tag内容描述:
1、太阳病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男患儿,12岁。厌食半年余。症见:精神差,神疲乏力,食少腹胀,畏食生冷,食多则恶心、呕吐,偶有头晕,口干不欲饮,大便偏干,23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不敢吹风扇,遇风则恶风平素汗出较多,活动后尤甚。”(健脾益气、消食化痰),病例一,汗出、恶风:太阳表虚证食少、腹胀、畏食生冷、口干不欲饮:寒饮内停之太阴病。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方用桂枝汤合外台茯苓饮,重白术用量(18g),以温中生津通便。桂枝15g、白芍12g、茯苓20g,党参15g,白术18g,生姜15g,枳实10g,陈皮10g。
2、伤寒论精品课程建设 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何新慧Date 1汇报内容一、制作 伤寒论 动态多媒体课件 二、设计 PBL教学案例 三、 伤寒论 计算机测试系统 四、历代医案检索系统引入教学 五、教学成果Date 2一、 伤寒论 动态多媒体课件 制作 伤寒论 动态多媒体课件,将多年积累的学术观点采用图表式的动态的方式来展示 伤寒论 的辨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Date 3太阳病提纲外邪袭表外邪袭表风寒为主风寒为主 卫气被遏卫气被遏 经气不利经气不利 正气抗邪正气抗邪 正邪争于表正邪争于表恶寒恶寒 头项强痛头项强痛 发热发热 脉浮脉浮Date 4外。
3、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张横柳教授19127 伤寒论 2概说一、太阴生理太阴之气:脾胃及其经脉功能综合体现。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胃之腐熟是脾主运化之基础,脾的运化又促进胃之受纳腐熟,可见脾胃关系甚为密切。脾主运化精微与水湿又须赖肺的肃降,乃能水精四布。五行并行,此即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可见脾胃肺功能关系密切。此外,肺之肃降尚须大肠传导功能配合,这些功能完成又依靠其经脉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水谷精微四布,水液运行。
4、 拓展经方临床运用的思维途径广州中医药大学 朱章志Date 1伤寒论“经方 ” 有多种说法 汉书 艺文志 医家类记载经方 11家,指汉以前的临床经验方;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方剂;专指东汉张仲景著作 伤寒论 和 金匮要略 中记载的方剂。Date 2伤寒论1.拓展运用经方的原因 临床的客观要求 从疾病种类看。 从疾病症状来看。 由于仲景本人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接触并描述所有各种疾病及其病症,而临证中所遇疾患则是复杂多变的。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Date 3伤寒论2.拓展运用经方的理论根据 丰富性,广泛性 六经辨证内涵的丰富性 六经辨证是。
5、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概 论 )1阳明病一、成因:一、成因:F 传经:传经:u 太(少)阳病误治,太(少)阳病误治,伤津化燥成实伤津化燥成实u 三阴病阳复太过,或三阴病阳复太过,或寒湿久郁化热寒湿久郁化热 F 直犯直犯 :u 胃阳素盛胃阳素盛外邪外邪直接侵犯阳明直接侵犯阳明u 内有蕴热内有蕴热阳明病阳明病2阳明病二、病理:二、病理:F胃热炽盛,伤津化燥(胃热炽盛,伤津化燥( “胃家实胃家实 ”) u 病位病位 : 胃、大肠胃、大肠 u 性质:性质: 里实热证里实热证3阳明病三、主要证型:三、主要证型:F热证(经证)热证(经证)。
6、伤寒论复习概要,伤寒论复习概要,伤寒论复习概要,伤寒论基本概念 六经病脉证并治概要 附南阳图片,总录,伤寒论复习概要,关于作者 成书的时代背景 沿革 贡献 伤寒 六经的涵义 六经病传变规律 六经病治疗原则,有关伤寒论基本概念,回上一层目录,。
7、温里剂 【概念】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分类及适应范围】 分类及适应范围: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配伍规律】1辛温辛热为主,温阳助火,散寒驱除。2甘温益气药为辅,使阳有所统。3少佐甘寒酸收,适当养阴,使阴阳相配互相维4注意反佐,配伍寒药,以除寒邪格拒之势,或热药凉服。,【使用注意事项】1辨别寒证所在部位,属于何脏腑,才能有的放矢。2辨明寒热真假,勿被假象迷惑。3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制宜。4反佐法的应用,少佐寒。
8、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主讲 吴修符 教授,伤寒论方药论治应用规律,一、“经方”的概念二、方剂学中的“方剂”概念三、伤寒论方应用规律四、用药规律,伤寒论方应用规律,一、渊源伤寒论的巨大贡献1.创立了六经辩证2.制定了治则、治法3.揭示了组方大法-“方书之祖”二、组方大法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重(复),三、组方特点:因证设法因证设方因方遣药简捷实用主次分明配伍严谨疗效卓著,四、具体组方形式:(一)单方(小方、奇方)(二)合方(三)加减方(四)大方集中在临床应用,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
9、通解第一课:如何学用伤寒论,主讲:程刘海,伤寒论是由张仲景“论广”而来,具备“简、精、效”的特点。“简”:是语言简洁,字字千金.错误的“共识”:“伤寒论深奥、隐晦、难明”.望而却步,或者学而不用。,“精”,核心思维,“意赅”,或者是理、法、方、药具备。一、临床思维:显露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二、理论思维:是隐藏,理论临证架构在仲景书中探求。,“效”:疗效评价:“效如桴鼓”、“一剂知,两剂已”,有的人甚至说是“神效”、如有神助。实际临证:慢性病:七成患者,前面一周的治疗可做到显效,后面的调。
10、伤寒学讲义伤寒论教研室 李赛美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 (一)变证治则 (原文 16上 /P75)太阳病病程 -三日辨治经过 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决诊:坏病治则: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仍不解。(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 11/P76)病人真寒假热 -身大热,反欲得衣 -热在皮肤,寒在骨真热假寒 -身大寒,反不欲得衣 -寒在皮肤,热在骨。附:寒热真假辨别参考表真寒假热(阴极似阳)望诊: 舌淡,苔黑滑润;两颧色红如妆,不红则白中带青;时烦,状若阳证,但精神萎顿。闻诊: 语声细微,气息低弱;无秽恶气味,大便。
11、 药物清热药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滋阴透热等病证里热证定 义二、病因病机1、病邪性质 温甚为热 热极似火 火热壅盛化毒2、病因病机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外感温热病邪入里五志过极、脏腑偏盛、过食辛热之品化火热病后期,余邪未尽,阴液已伤肝肾阴虚里热证实热虚热1、清气分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2、清营凉血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4、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白头翁汤、芍药汤 5、清热祛暑清暑益气汤6、清虚热青蒿鳖甲汤三、分类及代表方四、应用原则表证已解,热已入里;里热虽盛,但尚未结实。【注意事项。
12、伤寒论临证思维探讨,主讲:江建锋2009-01-0,第一部分,六经概要,太阳病辨证纲要,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分类:,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温病-表寒里热,麻杏石甘。
13、伤寒论用药研究, 苏 庆 民,药物是当代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而治病水平的高低,除了决定于对病机把握水平的高低、准确外,最后关键在于用药的艺术、水平。,用药在“巧”,关键在精。用一药之差一药用量之差,处方功效完全不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少量,单味药用 量,用药,本讲内容:1、用药规律;2、配伍规律;3、加减方法;4、药量用法;5、炮炙方法;6、煎药方法;7、服药方法;,一、 用药规律,用药规律:根据计数统计分析,在伤398条原文中共使用方剂113首(112),共用药物91味(86味),,(一)一般规律,其。
1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伤寒论 学习提要 要求背诵的原文(共 120条 )1 2 3 6 7 11 12 13 14 16 18 20 21 22 26 28 31 34 35 38 39 40 41 62 63 64 66 67 71 74 76 82 90 91 96 97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17 124 125 126 131 137 138 141 146 147 149 152 161 163 165 168 169 172 173 176 177 179 180 182 186 187 199 208 209 212 213 215 219 236 237 243 249 255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73 277 278 279 281 。
15、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讲人:英洪友,第一节太阳病概论,太阳病提纲,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提要:太阳病提纲太阳病的主症头项强痛,恶寒太阳病的主脉脉浮病机:病变部位体表营卫病邪狭义:风寒之邪广义:包括温、暑、湿等思考:为什么原文没有提到“发热”?,原文: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
16、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第第 23章章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和和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的发生的发生概概 述述第第 3周,周, 内胚层内胚层 被卷入胚体被卷入胚体原始消化管原始消化管 (primitive gut)前肠前肠 后肠后肠中肠中肠(foregut) (midgut) (hindgut)咽、食管、胃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上段肝、胆、胰肝、胆、胰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前肠前肠中肠中肠后肠后肠十二指肠中段十二指肠中段空肠、回肠空肠、回肠横结肠右横结肠右 2/3横结肠左横结肠左 1/3降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肛管上段肛管上段中中肠肠袢袢一、咽的发生及咽。
17、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 1.伤寒论的来源 2.何谓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3.一气分为六气图 太阳寒水 阳明燥气 少阳暑气 太阴湿气 少阴火气 厥阴风气辩太阳病脉证论治 1.太阳的生理:太阳寒水 (日出东海,海为储水之区,水性主寒) 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以寒为本,少阴为中气,太阳为标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1) 脉浮 头项强痛: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颈,连风府。 恶寒 2.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发于阳者, 七日 愈;发于阴者, 六日 愈。以阳数。
18、 第二章 泻下剂 教学大纲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服用方法)3.熟悉: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黄龙汤、济川煎、大陷胸汤第二章 泻下剂第一节 寒下大承气汤(伤寒论)主证病机分析邪入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燥屎相结,腑气不通积滞内结,迫肠中津液从旁而下热扰神明,心神浮越伤津劫液,筋脉失养阳气受遏,不达四肢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发狂痉病热厥大承气汤(伤寒论)阳明主里,统属胃肠,运化水谷,排泄糟粕,位脐腹,主四肢,为中土旁诸脏,其经气旺于申酉之时。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