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评测练习1 (2017 年江苏卷,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A2 (2016 年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 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 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 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
2、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pen 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 错误;基因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 错误;基因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 错误;野生型昆虫和 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 错误。3 (2016 年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
3、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4 (2015 年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 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a 的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A 基因频率为 60%,a%的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 B50% C42% D21%【答案】C【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 1 中 AA=64%,Aa=32%,aa=4%;种群 2 中AA=36%,Aa=48% ,aa=1
4、6% ;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 ;所以 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 Aa=270%30%=42%。所以选 C。5 (2015 年江苏卷,14)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 】A6 (2015 年山东卷,6)玉米的高杆(H )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 F
5、1,各 F1 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 Cp=a 时,显性纯合体在 F1 中所占的比例为 1/9Dp=c 时,F 1 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5/9【答案】D7 ( 2015 年新课标卷,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 A
6、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答案】 (1)1:1 1:2:1 0.5(2)A 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 (1)该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且只有一种基因型 Aa,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 a 基因频率0.5。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依据遗传平衡公式,子一代中AA 基因型频率为 0.520.25,Aa 基因型频率为 20.50.50.5,aa 基因型频率为 0.520
7、.25,故AA:Aa:aa 1:2:1,子一代 A 基因频率为 0.251/20.50.5。学科 网来源:学科网 ZXXK1(上海市闵行区 2017 届高三 4 月质量调研考试(二模)生命科学试题)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 间停止基因交流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D2(2017 届河南省高中毕业年级考前预测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21 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是亲
8、代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C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相关知识的要点,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判断。突变是不定向的,不一定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但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21 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是亲代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形成了比正常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多一条的配子参与了受精作用,B 正确;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农药的使用仅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变异,C 错误;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
9、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有子西瓜,其内部的种子是三倍体,D 错误。学科#网3(2017 届广东省华附、执信、深外高三联考理综生物试题)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地理隔离必然会导致生殖隔离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答案】A4(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B图中指基因型频率, 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图中指自 然选择学说, 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 的必
10、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 正确;图中是指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可遗传的变异,是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 错误;图中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 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正确。5(2017 届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高三三模模拟生物试卷)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
11、,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D6(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 2017 届高三 3 月适应性考试生物(选考)试卷)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描述是( )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可称生殖隔离D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等特点,A 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种群间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
12、象称为地理隔离,C 错误;与环境相适应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正确。7(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入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 1、2 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 1、2 与亲本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C种群 1、2 基因库的差异是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种群 1、2 受不定向的选择,保留部分个体【答案】D8(2017 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三 2 月期初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现代生
13、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 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 4N 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14、,B 、C 错;共同进化的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 正确。学科&网9(2017 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五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细胞色素 C 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下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袋鼠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氨基酸差别 0 1 10 21 35 44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细胞色素 C 为参照,上述生物中 _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可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 C 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
15、传物质差异。从中心法则的角度分析,依据是_。(2)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物种亲缘关系,更直接的方法是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提取生物 A 的细胞色素 C 基因,加热,使 DNA 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 TA-A;提取生物 B 的细胞色素 C 基因,加热,使 DNA 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 Tb-b;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 DNA,记为 A-B;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 TA-B;计算两个变性温度 TA-A(或 TB-B)与 TA-B 的差值,记为 M。上述步骤中,加热 DNA 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 DNA 分子的_。研究发现,生物 A 和生物B 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 M 值
16、越大,原因是_。【答案】(1)黑猩猩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 DNA 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 (2)氢键 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 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 DNA 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 值越大(2)加热 DNA 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 DNA 分子的氢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 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 DNA 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 值越大,因此,生物 A 和生物 B 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 M 值越大。10(2016 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考模拟(五)生物试卷)阅读材料,分析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材料 1某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
17、差异很大: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又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再使数量增多,由此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见图) 。(1)在图示的三年间,第一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 2%,第二年夏季基因如频率为 3%,第三年夏季基因的频率为 0%,该生物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理由是。 (2)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保留了突变出的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其实质是依赖的择作用,提高该害虫种群中的频率。而经过越冬的瓶颈样模式,抗药性个体不耐寒冷而死亡,导致下一年该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又下降。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有害/ 取决于环境的变化) 。材料 2图中地雀
18、A 与 B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雀 C 与 A,B 之间不能互相交配。(3)若干年后,岛屿上出现地雀新种 C。它的进化机制是:地雀种群本来就存在着基因频率的变化;大陆与岛屿不同的环境引起不同的自然选择;由于隔离,阻断两处种群的基因交流,导致两处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当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出现,形成新种 C。(4)从图 1 至图 3 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答案】 (1)是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2)农药 抗药性基因 取决于环境的变化来源:学科网(3)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地理 两处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4)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发展)【解析】 (1)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三年间基因的频率由 2%变为 3%再变为 0%,说明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2)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提高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抗药性基因的出现对害虫来说是否有利,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学科*网(3)据图 2 分析,大 陆与岛屿之间存在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4)从图 1 至图 3 的演变,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