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78080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道德教育复习资料2013 年 11 月2目 录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 (3)本章重点 (3)一、道德的本质 (3)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 (4)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 (6)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0)本章重点(10)一、科学地认识世界(10)二、积极地对待人生(13)三、正确地实现价值(17)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3)本章重点(23)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23)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24)三、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7)四、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0)第四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32)本章重点(

2、32)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32)二、坚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36)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38)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43)第五章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职业道德(48)本章重点(48)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概述(48)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52)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具体特征(57)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60)第六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64)本章重点(64)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64)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67)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范畴(69)四、各行业简明道德规范(73)3第一章 道德的本质、内容

3、及作用【本章要点】道德包括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受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的制约。因此,研究公民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道德进行概略地了解和把握。一、道德的本质(一)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用善恶评价并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表现为心理和意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规范,表现为行为和活动现象。道德概念的含义有三层意思:一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作为社会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规定人

4、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应该如何做的准则,人们就不会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善的行为,怎样做是恶的行为。社会也就不能制约人们的行为,就不能遵循一定秩序正常运行。二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标准不同,法律是用罪与非罪、合法与非法来评判人们的行为;道德正是通过善恶评价,发挥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作用,激发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增强人们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从而提高道德水平,改善社会风气,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三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行为。道德与法律的调节手段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的,而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

5、则是靠内心信念、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内心信念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风俗习惯是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情感。社会舆论是一定社会通过对善行的赞扬和对恶行的谴责来对人们的某种行为和社会组织的某种活动施加精神影响的重要手段和力量。内心信念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则是一种社会调节能力。(二)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上层建筑。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要认识社会道德现象,必须从道德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辩证关系上来揭示道德的社会本质。道德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

6、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是道德的社会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在内的社会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对社会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对于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来说,起着直接决定作用的则是社会经济基础,即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二、道德的内容与结构(一)道德的内容道德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

7、所谓道德观念,就是指人们对行为善恶、正邪的一种认识。道德情感是人们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道德意志是指坚持某种道德行为的毅力,它来源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又依赖于实际生活的磨炼才能形成。道德信念,是对道德上的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信仰。道德理想则是理想化的人格,即做人的最高标准。道德理论体系是研究道德现象的起源和发展、道德的社会作用、人们的行为规范以及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法等问题的学科,通常叫做伦理学。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所派生的一种人5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集体的关系,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人伦”关

8、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的。例如,中国封建社会有所谓“五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在这些关系中,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相关的义务。处理五伦关系的准则,即孟子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亲” 、 “义” 、 “别” 、 “序” 、 “信”这些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当时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道德行为是人们相互交往中所采取的有意识的、经过选择的、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行动。例如,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而损人利己、见死不救则是不道德行为

9、。在人的行为中,除了道德行为之外,还有非道德行为。非道德行为是指没有道德意识支配的或不涉及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如无知小孩的行为,神智不清的成年人的行为,成年人的某些无碍于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个人习惯、爱好,以及其他无意识的行为。非道德行为是对其无法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作出的善恶判断。道德评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等形式来进行的。动机与效果相一致是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的要求。道德评价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裁决和激励作用,因而是发挥道德的调节、教育和认识等社会功能的杠杆。道德教育是按一定的道德要求、道德理想对人们的品质和性格进行陶冶和“铸造

10、” ,它是道德意识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德的重要步骤和环节。道德修养是人们对自己的意识行为所作的自我解剖、自我改造。道德修养对人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道德素质的高低,主要是由道德修养决定的。(二)道德的结构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域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所谓道德原则,是指集中反映社会或阶级的根本要求,从总体上直接回答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6所谓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从某种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某种社会关系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道德规范不同

11、于其他行为准则。政治规范的行为准则是区分进步与落后的行为准则,法律规范的行为准则是区分罪与非罪、合法与非法的行为准则,而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是区分善与恶、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也不同于道德原则以及某些特殊领域的行为善恶准则,道德原则是人们对待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的行为善恶准则;而道德规范是人们分别对待某一种重大社会关系的行为善恶准则;特殊社会生活领域的行为善恶准则不具有普遍性,它所要调节的那种社会关系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应当遵守的,而道德规范这种行为善恶准则具有普遍性,它所要调节的那种社会关系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并在这一社会关系上应当遵守的。道德范畴的含义有广狭之分

12、。从广义上说,是指反映和概括人类道德的各种现象及其特征、关系、方面的本质的基本概念。从狭义上说,是指那些反映和概括道德的主要本质的,体现一定社会整体的道德要求的,并需成为人们的普遍信念而对人们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概念。在伦理学中,作为专门问题纳入道德规范体系加以系统研究的道德范畴,一般是指狭义的道德范畴。道德范畴不同于其他范畴。它反映的内容,虽然同客观世界和整个人类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涉及的主要是人类道德现象这种特殊领域的各种关系。作为专门问题纳入道德规范体系加以系统研究的道德范畴也不同于广义的道德范畴。一般说来,这种狭义的道德范畴要同时具备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必须是反映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

13、整体之间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二是它的规定性必须体现一定社会整体对人们的道德要求,显示人们认识和掌握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三是它在实际生活中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并能随时随地地指挥和制约人们的行为。三、道德的特点与作用(一)道德的特点在论述道德的含义时,我们已经从评价标准和调节手段方面阐述了道德与7其他意识形态的不同特点,这里我们着重从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共同特点再作一些说明:首先,道德的相对独立性。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本质上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14、:第一,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这就是说,在它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变革之后,道德并不会立即随之改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往往还会以完整的或残余的形式继续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和影响。同时,旧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往往孕育和萌发着新道德的幼芽,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这种新的道德观念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二,道德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一些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程度比较落后的国家,在道德领域可以超过经济上先进的国家;一些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展程度比较先进的国家,在道德领域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三,道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个时代的道德,不仅是当时

15、历史条件下特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而且是某些延续若干时代以至一切时代的一般社会关系的反映。每个时代的道德,都具有由它的前辈留传下来的历史内容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出发点的特性,它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扬弃”的过程中,将不适合该时代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巩固的过时的东西加以摒弃,而将其中仍有生命力的某些积极因素加以保留。因此,在人类历史上,道德的发展既同社会经济关系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相一致,又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所谓道德的历史性,是指人类历史上相继出现的道德类型总是带有那个时代的社会内容和社会特征。所谓道德的阶级性,是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

16、都是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的。所谓道德的全人类性,是指不同时代的道德体系之间、不同阶级的道德规范之间都有着共同的相一致的地方。马克思主义在指出阶级社会中的道德有着鲜明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不同时代和不同阶级的道德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全人类性的共同生活准则。这些带有全人类性的道德成分,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方面,诸如诚实、正直、勤劳、勇敢、谦虚、守信等人类的传统道德方面。它在阶级社会中处于次要的从8属的地位,只有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形成体现全人类意志的共同道德。所谓道德的批判继承性,是指任何时代和阶级的道德,总要以以往的道德成果作为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一种新道德代替

17、旧道德一定要对过去的道德遗产加以“抛弃” ,在否定中有肯定,在克服中有保留,在变革中有继承。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良道德传统,而不能对过去的道德遗产采取全盘否定的形而上学态度。(二)道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肯定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作用的前提下,同时承认道德反过来对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道德的能动作用有不同的性质,有革命与保守、进步与反动、推动与阻碍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它对社会发展,既可起促进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这种区别,主要取决于它维护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取决于维护的经济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一是对社会现实的认

18、识作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道德总是从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整体的义务或利益关系上来认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并且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来表达这种认识的成果。道德把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关系和行为,区分为善的和恶的,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有害的,应当的和不应当的,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并在这种对立中来说明社会现实。道德的这种认识作用,不仅提供关于现实社会关系状况的知识,而且显示现实社会的生命力和历史趋势,帮助人们预见人类社会前进发展的远景。同时,它还有助于使人们辨别善恶,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了解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意义,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整体的责任,正确进行道德理想的抉择。通过道德

19、的认识作用,可引导人们按照避恶向善的原则,创造完美的社会关系,达到自身完美的人格。二是对社会关系的调节作用。道德规范能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评价、指导、示范、激励、沟通等方式和途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通过自己的道德标准调节阶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并且力图使被统治阶级的活动和行为保持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之内,这就是道9德最主要的社会功能。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道德调节,不仅需要指导整个社会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指导社会活动转化为指导个人行为,并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努力,使之成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唤起人们的道德责任,从而达到调节社会关系的目标。当然,道德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

20、的,一般它只能对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中的非对抗性行为发生作用。同时,道德的调节作用需要同其他社会调节相互补充和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成效,才能对社会发生广泛影响,才能对维护社会秩序和改变社会风气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对人们行为的教育作用。道德不仅对社会关系有调节作用,而且对人们行为有教育作用。它通过对人们的善恶评价,通过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们的模范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来对人们进行教育和熏陶。这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道德还可以教育人们按照进步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教育人们弃恶从善,

21、对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四是对经济基础的巩固作用。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反过来又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服务。它以评价人们行为的善恶的方式,论证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谴责危害和破坏自己的经济基础的行为。共产主义道德就是要通过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方式,来论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来论证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来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腐朽性和反动性,从而使人们自觉地按照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努力奋斗。10第二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章要点】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22、它决定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化为自己的人生观,用以指 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能力,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人生 观是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 论基础,人生 观是世界观 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纷然杂陈,以不同的形式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能否“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顶住冲击,坚定信

23、念,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地认识世界,积极地对待人生,正确地实现价值。一、科学地认识世界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也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人生观把握自己,以什么样的价值观面对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在实际生活中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认识工具加以运用,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把实践理解为“改变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明确地将生产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分开来,同时把生产实践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