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迪拜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一、引言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化的情况下,迪拜危机爆发。阿联酋迪拜酋长国2009月11月25日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迪拜还宣布将把迪拜世界的债务延迟6个月。迪拜政府此举无异于向正处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挣扎中的世界,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令世界为之震惊。迪拜房地产与基建规模盲目扩大、滥用政府信用,房地产泡沫破裂。房地产业是迪拜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的比重已达到226,居于首位。在我国,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房地产业成为了各地的支柱产业。况且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平均增幅已超过100,泡沫风险很大。受此消息的影
2、响,欧洲股市受到重创,作为迪拜债权人的各大银行股也遭到抛售。同时令人们对世界何时走出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国际经济何时复苏产生了怀疑。因此有必要对迪拜危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其来龙去脉,并从中得出我国应汲取的经验教训,以保证我国房地产业和经济金融的安全。对于中国房地产来说,迪拜危机虽然没有造成什么直接的影响,但是却给泡沫化严重的中国房地产带来深刻的启示。本文通过分析迪拜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反躬自省提出迪拜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启示。本文运用逐级推进的手法揭示迪拜危机的外部诱因、市场内部原因以及宏观经济的深层原因,深层剖析迪拜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在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得出一些对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
3、益的建议。文字论述结合数据分析,使论证过程更加直观,论点更加鲜明。二、主体(一)国外文献综述迪拜危机是指迪拜世界集团遭遇金融危机,导致一系列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巨大财富蒸发和破产的事件。事件证明了迪拜金融面临全新危机,并对世界金融带来巨大影响和负面效应。由于迪拜危机发生于2009年,故有关于迪拜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的文献直到2009年才有。QUIGLEY1999在REALESTATEPRICESANDECONOMICCYCLES一文中使用19861994年美国41个大城市截面数据,采用截面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房地产价格和经济周期的关系。他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首先根据居民收入、家庭数量、人口数量、就业
4、量、每年房屋建造许可和开工数量、空房率等实际经济变量及房地产价格滞后变量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分析,得出这些变量对房地产价格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尽管短期经济基本面不能解释太多的房价波动,但从长期看可以解释房价走势然后将研究对象转向相反的方向,分析了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IACOVIELLO2002在HOUSEPRICESANDBUSINESSCYCLESINEUROPEAVARANALYSIS通过建立SVAR模型研究来6个欧洲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和英国过去25年的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因素,研究发现在利率上调之后,各国的房地产价格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迪帕斯奎尔20
5、02在城市经济学与房地产市场一文中以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针对住宅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城市地租与住宅价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影响住宅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归纳为住宅价格与区位因素,其中住宅价格受城市地租影响,而区位因素则表现为住宅离工作地点的距离,交通费用与住宅密度大小。他的观点也成为现代西方住宅房地产价格理论的主流观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MIKISEKO2003在BARGAININGOVERRESIDENTIALREALESTATEEVIDENCEFROMENGLAND一文中运用面板数据即PANELDATA模型以及自回归模型作出日本19802001年46个县的宏观经济和房价关系进行分析,得
6、出日本各地区的住宅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性较强,具有可预测性。CHIRINKO,DEHAANT和STERKEN2004在ASSETPRICESHOCKS,REALEXPENDITARES,ANDFINANCIALSTRUETUREAMULTICOUNTRYANALYSIS一文中运用SVAR模型对13个国家进行研究,研究了13个发达国家的情况,发现对一国而言,房屋比股票对消费、产出等实际经济有更大的作用,房价上涨1之后,消费上涨075,房价上涨15之后,GDP上涨04。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客座教授约根厄尔斯特伦莫勒(2007)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四大教训一文中提出即使是那些认为房地产周期会出现
7、逆转的人也未曾料到会出现对全球金融稳定产生威胁的次贷危机。他认为金融系统是十分脆弱的,金融机构在没有进行必要审查的情况下放出贷款。它们下赌注认为房地产价格将会不断上涨。核心国家所有核心金融机构判断力的缺乏。催生亚洲金融危机的不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系统,相反,是核心国家金融机构的借贷。约翰M奎戈里(2009)在房地产市场、泡沫与亚洲金融危机研究一文中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崩溃,房地产市场受到极大的影响。而同时他也提出要改善房地产市场的机能就需要增强初次市场(即证券发行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的竞争机制。没有太大必要去限制外国商人拥有自己的房产权,更没有必要抑制银
8、行业和借贷行业的外来竞争。据路透社(2009)在银行弱化对迪拜敞口市场仍保持警惕一文中报道海外地区以外各银行弱化处理对迪拜债务的风险敞口,不过全球市场仍对迪拜危机保持警惕。关于迪拜可能陷入债务违约进而拖累世界经济复苏的担忧引发全球市场抛售潮。美国银行分析师贝诺特安和丹尼尔特奈高瑟(2009)在经济观察迪拜债务违约引发三大争辩一文中指出“没有人能排除出现尾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爆发的几率虽小,但一旦爆发代价高昂,可能造成类似阿根廷和俄罗斯债务危机那样的影响,导致新兴经济体外部资金“断流”,新兴市场整体受到冲击。英国金融时报2009在迪拜危机揭露金融脆弱一文中分析迪拜世界目前的债务缺口已持
9、续至少一年时间,而迪拜政府对世界财务的支持程度始终是一个谜。复杂的政治因素、无法洞悉的国际市场融资能力、以及石油资本王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支持度,都给迪拜的未来蒙上阴影。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贝哲民(2010)在迪拜危机再思考一文中认为中国将会成为下一个迪拜的担忧是不恰当的,中国与迪拜有很多直观重要的差别。其一是人口,其二是,在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占绝大多数的是借债投资者,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中国的。同时迪拜问题也为中国提供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警告。一是,外国的投机者是迪拜房地产市场的关键。二是,迪拜是一个非常小的经济体,周围被比邻的很多大的经济体包围。中国希望摆脱全球的经济危机,它必须更加
10、依赖自身的国内需求。二国内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于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都有独特的见解。成立为(1999)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提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深刻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本质原因,对我国房地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他认为,实施有效兼并重组、培植跨世纪的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是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其政策措施包括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实施有力的政府推动、围绕资本资金运管。冯晶(1999)在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提出泡沫经济的破裂直接诱发了金融危机,而房地产的过热、畸形发展是形
11、成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首先,房地产贷款不能如期归还而产生的银行呆账、坏账是引发金融风波的重要因素。其次,银行投资方向的偏离和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助长了房地产业的盲目发展。第三,房地产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盈亏不对称使金融风险加大。最后,外国资本对房地产的投机行为加剧了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他在文中提出了几点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在宏观经济上,要研究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房地产投资比重,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尽快配套和完善房地产法规体系;理顺房地产价格构成,制定合理的房地产价格政策,抑制房地产投机现象,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要调整银行贷款在
12、房地产开发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当降低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的贷款比例,引导资金流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基础产业;以房地产证券化为核心,适当开放房地产金融市场,减少对外资的依赖。张颖(2002)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必然性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提出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日益升值的日元扩张了日本国民的自信心,盲目乐观的情绪泛滥,日本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纷纷将钱投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泡沫逐渐膨胀,最终导致泡沫破裂,经济崩溃。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也是非常严重的,也要时刻提醒。包宗华在(2003)在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教训一文中提出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造成了资金倾斜和行业
13、结构的畸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这次日本泡沫经济(含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深度和广度特别巨大,它破灭后造成了长达十五年的萧条期,对日本国民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他提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济由一般性泡沫积累而形成,主因是政府不干预地价和房价。这对稳定我国房地产市场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赵四海(2004)在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提出泡沫经济的破裂诱发了金融危机,而房地产的失控发展是形成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我国房地产经济中潜伏一定的泡沫成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对我国房地产业敲响了警钟。首先,房地产投资规模要合理控制,适度降低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的
14、贷款比侧,引导资金流向住房消费、基础产业。第二,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开放、房地产证券化的发展应谨慎,有步骤地与国际金融接轨。第三,理顺房地产价格构成,制定合理的房地产价格政策,抑制房地产投机,保证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第四,法制是房地产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力保障,要尽快配套完善房地产法制体系。第五,加快培育发展房地产信息业,实现房地产授资良性周转。西南财经大学的白洁(2006)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房地产市场的蝴蝶效应分析基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案例研究一文中认为泡沫经济是专指那些由于经济投机活动而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经济状态。如果房地产是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那么需求的增加只会在短时间内提高房屋的价格,长时间内
15、房价还是要回归正常状态的。但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导致了房地产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目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机制缺乏约束,为产生泡沫提供了可能。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泡沫通过自身的强化机制,在上海愈演愈劣,愈发危险起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使得上海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难以获得改善;房价涨得太快将拉大贫富差距;丧失招商引资优势;金融业风险加大;经济畸形增长。不仅如此,房地产的超速发展,造成了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以及能源等都供不应求,投资热也难以降下来。长此以往,我国的经济恐怕要受到重创。洪星范和陈博政(2006)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提出日本泡沫破裂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
16、次房地产泡沫事件。银行利率的提高刺破了日本泡沫经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先后破灭。它带给我们深深的启示。当泡沫膨胀起来时,所有现实的事物在泡沫中都显得无比硕大,人们带着欢快的情绪享受着这种轻飘飘的硕大,甚至参与其中,将泡沫吹得更大,而无视其虚幻的本质只有当泡沫破灭时,被重重摔在地上的人们才会为自己当初疯狂愚蠢的行为后悔不迭。王建新2007在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警示一文中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历程与原因的基础上,指出随着我国的房贷利率的持续走高,房价的持续大幅上涨,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房贷风险控制意识普遍薄弱,我国的房贷市场也拥有巨大的潜在风险。赵蕾和吕文2007在从美国次级
17、按揭危机看中国房贷一文中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背景与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业及房贷的发展现状,指出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仍处于长期上升期,表现为稳定需求的增长;我国的住房贷款的首付比率远较美国要高;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我国居民的贷款意识也较为保守,这也决定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产生像次贷危机这样的严重危机,但是考虑到次贷危机给我国所敲响的警钟,我国的金融机构仍然需要采取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减缓贷款发放速度、控制贷款规模;优选楼盘,优选客户,从根本上把住贷款人的道德和信用风险加强贷前审查,严把操作关,强化风险内控;加强贷后管理,防止把市场风险转嫁给银行等相关建议。李鹏2008在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
18、房地产市场发展引起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根据次贷危机的产生,指出由于我国房价居高不下,赶超普遍百姓的消费能力;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倒金字塔“式发展,结构矛盾突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带动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大量投放;不断加息使房地产贷款消费者的偿付负担不断加重开发商资本金短缺,危机容易转嫁给银行等类似于次级债危机的诱因,有待化解。而国内对于房地产信贷中所存在的问题却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导致了部分银行对于房地产信贷的风险认识不足,政策执行不到位对开发商的项目资本金管理形同虚设;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房地产贷款管理相对薄弱,潜在风险较大;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权重设置不尽合理,结构性风险增大,并
19、据此提出了通过多方协同,综合治理,防范与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周建成和包双叶(2008)在住房消费、住房投资于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冲击一文中提出美国次级债危机冲击了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颠覆了人们对于住房消费、住房投资于金融危机关系的传统认识。金融危机往往是由虚拟资产价格的强波动性引发的,从虚拟经济分析视角来看,商品住房具有虚拟资产属性,其价格具有强波动性。正是房价的强波动性,才是房地产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的白应庆(2009)在从迪拜危机看我国房地产一文中认为2009年11月25日,迪拜政府宣布迪拜世界经行
20、重组并且迪拜世界债务将延期偿付,从而引发迪拜债务危机,虽然没有引起新一轮的世界金融危机,但是对现在我国房地产的高泡沫现象将是一个很重要的警示信号我们必须要开始反思我们自己的房地产泡沫问题,并坚持实施现有的调控房地产的政策,防止这种泡沫破灭。李杰(2009)在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及建议中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经济下滑趋势,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开始显现,成交量的下降、购房者信心减弱而持币观望、空房率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导致全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出现萎缩。他认为,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应该注重改变土地转让方式,控制土地供给,强化对农地的保护等。其次,在其他的
21、政策方面主要是提高住房贷款利率,取消一些购置住房的优惠政策,提高比例等。杨继瑞(2009)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对策思考一文中提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窘境,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促使我国房地产业尽快走出低迷状态。他认为短期内房价将呈现“平稳波动、见底微升”的走势;政府有可能进一步出台促进房地产业稳健发展的政策,借以保稳定、促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将明显回落,但其绝对值仍将明显增长;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得以调整与优化,市场成交量明显回升。同时,他提出一系列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应对策略商品房供应体系着力构建“普通商品房”与“其他商
22、品房”的长效稳健运作机制;保障房供应体系构建“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集成、以“廉租房”为主体的运作机制;防范“小产权房”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韩旭(2010)在浅析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一文中提出金融危机后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政策来影响房市。虽然当时降低房价后楼市成交量有所反弹,但支撑楼市回暖的宏观经济、消费者信心、企业家信心等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根本好转。因此,房价降低对房地产市场的真正回暖所起作用不太;央行利率的调整,对于房地产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减少开发环节的税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将会降低成本,使房价下降。同时他还提出对于我国未来的房地产业来说,应该采取有利于民众的房产市场体
23、制,平衡供给,缩小贫富差距等。韩骏(2010)在迪拜金融危机表现、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认为,迪拜危机的产生是因为迪拜政府过分强调发展,短期行为严重;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建设的“主角”,房地产泡沫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破灭;大量负债经营,金融危机风险大增。同时提出了几点启示经济发展不能过分强调速度,应该把握节奏,稳定扎实发展;房地产业发展不能过热,要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实体经济是基础,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量力而行,不能过度负债经营;银行要增强风险意识,大力防范金融风险。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贾生华和窦军生(2010)在美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规律及其启示一文中认为,美国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
24、中下行走势的出现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出现的6次下行走势中,有3次是由突发历史事件(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1986年国际石油市场震荡和1987年纽约股市“黑色星期一”、2001年“911”事件)及其引致的严峻宏观经济形势所导致,1次是由严峻宏观经济形势(1980年的高通胀、高失业率)、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消极的财政政策共同引起,另外2次则分别是由悲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引起。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出现的6次上行走势中,有3次主要是由从宽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导致,另有2次主要是由从宽的货币政策所引起,另外1次上行走势则主要是由二战后的经济
25、复苏所带动。可见,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主要是因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计划法规等)而引致。广东金融学院李日新(2010)在迪拜危机带来的警示和思考兼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问题一文中认为“迪拜危机”爆发虽然受到金融危机与美元贬值的影响,但纵观整个事件主要的起因是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导致的结果。“迪拜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影响不大,但是起到了警示作用。严重依赖房地产驱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无益于经济良性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必须防范地产泡沫及非理性繁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任琳娜(2010)在迪拜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认为迪拜爆发债务危机是因为它对房地产和投资的盲目依赖以
26、及严重依赖负债和金融杠杆过大。我国房市的主要问题有市场发育不良,泡沫化程度较高;供需结构失衡。从迪拜危机中得到的教训有对房地产和投资的盲目依赖;严重依赖负债。金融杠杆过大。而我国的应对措施有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增加有效供给;实做好稳定房价工作;拓展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改革房地产管理政策,调整规费征收,缓解开发资金压力。吴瑞贤(2010)在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一文中认为房地产经济周期是宏砚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周期波动与宏现经济周期相协调,二者波动方向相同,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但是由于任何产业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必将在经济运行中表现出来。宏观经济波动与房地产投资
27、存在正相关关系。GDP增长间的关系得出,在较高的置信水平上,两者问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经济增长与房地产销售额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即时影响关系;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增长变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宏观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发展,同时,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发展也是宏观经济增长的一个直接原因。王涛(2010)在许维鸿迪拜危机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一文中阐述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的观点,他认为迪拜危机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迪拜世界所面临的债务危机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问题,不是金融机构的杠杆债务,它的债务没有转化为衍生产品,且债主分散。这是个别国家的企业危机,
28、而非有系统影响力的危机。此次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最大的警示作用就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基础,保持发展的速度,要避免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三、总结综上所述,国外的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内的理论研究有较长的历史,研究程度也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围绕着房地产的影响,外国学者提出了房地产业对宏观经济的重大影响,还具体论述了迪拜危机的爆发的情况。而国内学者则分析了经济危机与房地产业的影响关系,如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和迪拜危机等。经济危机的爆发通常都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动荡,也通常会对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还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甚至于2009年的迪拜债务危机,都对
29、当地或是世界上其他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巨大的变动和启示。但是,他们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出迪拜危机对迪拜当地房地产业和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关于这一点我将在我的论文中通过对各方数据和资料加以研究,希望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房地产业未来发展有用的启示。参考文献1白洁房地产市场的蝴蝶效应分析基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案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2包宗华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教训J房地产导刊,200713893白应庆从迪拜危机看我国房地产J现代商业,2010231844成立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J房地产业,1999117195冯晶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1999225
30、286洪星范、陈博政日本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形成的J中外书摘,2006932357韩骏迪拜金融危机表现、成因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215188韩旭浅析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J东岳论丛,201071871899贾生华、窦军生美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规律及其启示J中国房地产,20103394310李鹏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引起的几点思考J西部金融,2008211李杰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及建议C2009中国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2009912李日新迪拜危机带来的警示和思考兼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问题J开发研究,2010311111413任琳娜迪拜危
31、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0717914王建新次级债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警示J中国总会计师,200712454815王涛许维鸿迪拜危机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N大众理财,2010116吴瑞贤经济周期与房地产波动的关系研究分析J知识经济,2010199617杨继瑞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对策思考J江海学刊,20094828618张颖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必然性分析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2414419赵四海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启示J维普资讯,2004444720赵蕾,吕文从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看中国房贷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7121519
32、21周建成、包双叶住房消费、住房投资于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理论基础的冲击J财经科技,20083162222ABRAHAM、JESSEM、PATRICHHENDERSHOTTBUBBLESINMETROPOLITANHOUSINGMARKTESJJOURNALOFHOUSINGRESEARCH,1996PP19120723ANTONIOMERLOANDFRANCOISORTALOMAGNBARGAININGOVERRESIDENTIALREALESTATEEVIDENCEFROMENGLAND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4PP19221624CLA
33、PPJM、GIACCOTTOCTHEINFLUENCEOFECONOMICVARIABLESONLOCALHOUSEPRICEDYNAMIC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1994PP16118325CHIRINKORSDEHAANLSTERKENEASSETPRICESHOCKS,REALEXPENDITARES,ANDFINANCIALSTRUETUREAMULTICOUNTRYANALYSISJDENEDERLANDSCHEBANKWORKINGPAPER,2004P1426GEOFFREYMEENTHETIMESERIESBEHAVIOROFHOUSEPRICESATRANSATLANTICDIVIDEJJOURNALOFHOUSINGECONOMIAS,2002P12327GIULIODORIMOMENTARYPOLICYSHOCKSANDTHEROLEOFHOUSEPRICESACROSSEUROPEANCOUNTRIESJSEOTJPOLITECONOMY,2005PP51954328IAEOVIELLOMHOUSEPRICESANDBUSINESSCYCLESINEUROPEAVARJANALYSISBOSTONCOLIEGEWORKINGPAPER,2002PP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