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阳师范学院 20XX 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对策探讨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i 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1) 引言 . (1) 1 新型农业现代化 概述 . (1) 2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条件 分析 . (2) 2.1 河南开展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2) 2.2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 (3) 2.3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 不利 条件 . (4) 3 河 南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对策探讨及建议 . (5) 3.1 河南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 . (5)
2、 3.2 推进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对策及建议 . (7) 4 结束语 . (9) Abstract . (8) Key words . (8) 第 1 页 (共 10 页)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对策探讨 摘要 : 本论文通过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分析和针对目前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指出当前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 素。在综合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建议,旨在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 式 的转变,实现农业结构的顺利转型,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 关键词 : 河南 ;新型农业现代化 ;对策 引言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立足“三化”协调,科学发
3、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目前 ,河南既面临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应立足于省情,从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努力,积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结构的顺利转型,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 1 新型农业现代化 概述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 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在哪儿? 新在不简单就现代农业谈现代农业,而是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
4、分割,不争资源,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新在有力推动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劳动力,拓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加快现代化进程,改变全社会发展的面貌; 新在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标准 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充分利用新型工业化强大的技术和物质生产能力、信息化优势,为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新在为转变农业发展第 2 页 (共 10 页) 方式指明了方向。更加凸显粮食安全、突出农产品质量、重视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走的是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之路,建设的是可持续农业,实现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目标是盈仓富农
5、、强基固本。 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统筹兼顾,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使农业现代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二元结构 ,与农业劳动者的德、智、体、美、以及技术、技能素质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说,新型农业现代化反映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体现着人们生产与生活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 1。 2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条件分析 2.1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农业稳,天下兴;农业盛,国家盛。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农业和粮食生产注定是一出重头
6、戏。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指出,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上工作报告上指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河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
7、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 基础作用 2。 为推进“三化”协调发 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 学发展路子,政府做出了以下重大发展战略: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二、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三、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四、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第 3 页 (共 10 页) 展发展空间。相信迎着这条路持续前行,必能迎来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辉煌明天 3。 2.2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1、众多的政策利好 2003年以来,中央扶持“三农”的政策持续加强,国家 强农
8、惠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各类补贴不断增加。随着“三化协调”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还将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对河南来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要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这为河南省走具有中原特点的新型农业现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再加上中部崛起战略向纵深推进,河南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 2、难得的市场机遇 从国际上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异常天气、环 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供需平衡存在被打破的风险,全球农产品价格在长时期内将存在较大的上涨压
9、力,这给农业大省的河南提供了难得的全球市场机遇。从国内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开始从“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转变,进而导致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升级。河南地处中原,绿色、生态农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这将给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带来强有力的国内市场支撑。 3、迅速发展的农业生产 近几年,河 南农业发展迅速。 2011年河南农业增加值 3512.06亿元,比 2010年增长 3.7;粮食连年增产, 201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达到 1108亿斤,总产达到增产、连续 6年超千
10、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稳步提高,肉、蛋、奶、菜产量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进展, 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约 3020亿元,比 2010年增长 20.8。河南已迅速第 4 页 (共 10 页) 发展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生产加工大省,使得农产品实现了由农田到超市再到餐桌的转化和增值。河南农业已经完 成基础积累,迈入“以存量换增量”、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阶段。 4、稳步提高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从 2010年以来,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开始驶入快车道。2010年与 2011年,扣除物价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
11、增长分别为11与 12.7,增长速度分别超过城镇居民收 3.8与 4.3个百分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电网、公路、沼气、危房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得到加强。 2.3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的不利条件 河 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近年来农村和农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民收人稳步增长,但是,就目前来看,河南的农业无论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还是在经济效益、贡献率等方面,都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相距甚远,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 1、粮食生产弱质、低效,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河南是粮食大省,但农民种
12、粮积极性却不高,而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种粮效益低下。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对种粮农民进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水稻种植保险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政策,粮食收购价格持续低位略有提高,种粮效益有所提高,但 与农资价格、劳动力工价上涨幅度相比严重失衡,与农民种粮的期望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农民为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放弃粮食作物生产,或改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或从事养殖产业,或外出务工等。 2、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仍然薄弱 近几年,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凸显了河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一是设施老旧。由于年久失修,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保障农业生产能
13、力严重减弱。二是投入不足。“靠天”吃饭意识仍然较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有个别地方一个村没有一眼机井,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十分 脆弱。第 5 页 (共 10 页) 三是管理无序。由于当前农业生产呈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水利设施在运行中存在只用不修、管理“空当”等现象,农业基础设施管理使用机制亟待规范。四是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2010 年河南农业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的农田仅仅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3.6与 51.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3、农业科技发展不足 现代农业依靠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来支撑,但河
14、南农业科技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仅 52, 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农业科研资源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集成配套不够,农业科研低水平重复问,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中对一些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的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人员数量不多,知识结构老化等诸多问题。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河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与农业大省、农业强省的地位还不匹配,服务体系不健全,总体服务水平较低,服 务内容单一,服务管理不够规范,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农产品质量监管及农业金融和保险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河南农业社
15、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处在一个新节点上。 5、新型农民数量偏少 新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物质装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更包括农民的现代化。但在河南农村,一方面因为近年来大量的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培训,转移到城市就业;另一面,因为大量的新生代农民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造成在广大农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高素质农民越来越少。河南务农劳动力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为“五多五少”:即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高的 少;女性劳动力多,男性劳动力少;年龄大的多,青壮年少;兼业农民多,专业农民少;未受过系统培训的多,受过系统培训的少。由于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使得科学技术的普及、科学种田与养第 6
16、 页 (共 10 页) 殖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严重限制,影响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3 河南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对策及建议 3.1 河南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 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统筹工农业发展,大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良 好态势,有力地支撑了全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 ,取得了 一系列卓越成果: 一、 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 二、 农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 三、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不断提升 ;四、 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强化 4。 但是 , 尽管河南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处
17、于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的关键阶段,仍处于加快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仍面临着多重困难。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本身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增强、“后发劣势”明显、农业比较效益 持续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亟须提高、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等。另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也为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资源要素外流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资本下乡与外资进入对农业产业安全的风险加大等。此外,农村整体面貌依然落后,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基
18、本生活设施还不完善,农民人均收人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l 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346 元,城乡差距大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限制了农业主体 农民的发展。 改善措施如下 :第一、贯彻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予”就是要增加农民和农村的收入;“少取”就是进一步推进农村费改税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休养生息;“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第二、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市场前景预测,河南今后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应始终把 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放在首位。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选题已属当务之急。第三、第 7 页 (共
19、10 页)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如何组织农民的问题;农村经济问题核心是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为了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 组织化程度,必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 第四、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拓宽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第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包括加大社会基础性投入,如大中型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和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如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农业科技服务投入等。第六、加快乡镇企业产权改革。 随着要素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乡镇企业 明晰产权 的要求也相应强烈起来 ,因此要深化、完善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 ,这就要求积极促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加快培育市场体系,
20、加大力度发展乡镇企业可资利用的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和经营 者就业市场 5。 3.2 推进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对策及建议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应结合河南省情,选准突破口,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结构的顺利转型。 1、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首先,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鼓励农民种粮的激励机制,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要建立健全鼓励县乡政府重农抓粮的激励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提高对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三要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结合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 、主攻单产”的原则,整合资
21、金、聚拢政策,规划建设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统筹推进水、电、林、路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配套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 其次,创新土地保障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按照“三保一高”的要求,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积极满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同时加强农村宜农土地的整治复耕,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再次,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支持和鼓励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粮食生产走上节水、省地、低耗、优质、高产、生态的 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第 8 页 (共 10 页) 田间排灌沟渠及机井、小型集雨蓄水设施、节水
22、灌溉设施和机耕道路建设,增施有机肥和鼓励秸秆还田,提升农田保灌能力和土壤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最后,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适当减少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增加饲料用粮、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还要提升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 移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构建集良种繁育、规模生产、精深加工、物流销售和循环利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探索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道路。围绕
23、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发展规模化的畜牧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原则,选择一批上下链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 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知名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农业 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3、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 一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力度。加快良种繁育和种子产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作用。二要建立健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爱岗敬业的激励机制。保障农业科技人员包县、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的经费。努力做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抓紧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绩效工资,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三要加强科技培训,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创业培训工程为主要抓手,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创新培训内容和模式,提 高农民科技素质。 4、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一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