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滴答 文档编号:1299349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5 页) 河南中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探析 摘要 : 深入开发 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构建河南旅游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民俗旅游,大力开发古都历史文化游,充分利用河南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把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优势,利用河南丰厚的“根文化” 借助 旅游 , 宣传河南, 既能发展旅游,同时对文化也是一种开掘和弘扬。本文 针对河南的文化积淀和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发展改良建议。 关键词: 文化 资源 ; 文化旅游 0 引言 文化旅游 是指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 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

2、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 旅游者 的一种风尚。 河南 作为文物大省,作为 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 它 反映了中华文 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要挖掘,创新,弘扬我们的文化, 要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 1。 文化旅游作 为时下作为时髦的消费方式,结合了旅游和文化两个因素,是既能拉动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宣传、弘扬河南中原文化的绿色产业。 因此本文对河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概括,针对目前河南文化旅游现状提出建议。 1 河南 中原文化 概述 1.1“根”文

3、化 河南中原 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 地域文化 ,从深层看, 她是 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的根源和主干,在 中华文化 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而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根文化”,并由此引发了许多人的寻根之旅。 第 2 页 (共 15 页) 首先,图腾文化。 中国人被称为 “炎黄子孙 ”和 “龙的传人 ”, 龙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河南是龙的故里。人文始祖太昊 伏羲 ,在今周口 淮阳 一带 “以龙师而龙名 ”,首创龙图腾 ;黄帝 ,在统一 黄河流域 各部落之后,在今 新郑 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 2 ,龙图腾由此传承至今。 其次,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 中华姓氏大

4、典 中的 4820 个 汉族姓氏 中,起源于河南的有 1834 个,占 38;在当今的 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 171个,占 57; 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 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我们以 “万姓同根,万宗同源 ”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 到河南的热潮。 再次,农耕文化。 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 河南是农业发源地之一, 农耕文化 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 。例如: 裴李岗文化有关遗 存中出土了

5、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 ; 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 “ 作网 ” ,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 炎帝 号称 “ 神农氏 ” ,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 ; 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3; 战国时期,由河南人 郑国 主持修建的 “ 郑国渠 ” ,极大地改善了 关中地区 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 最后,商业文化。 中国 商人 、商业和 商业文化 的起源在 河南 ,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 例如: 商代的 王亥 “ 肇牵车牛远服贾 ” ,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

6、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 子贡 ,是河南 浚县 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 范蠡 ,是南阳人,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 东周 时洛阳人 白圭 ,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 “ 三市第 3 页 (共 15 页) 之长 ” 是最早的 “ 市长 ” 。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 国际化大都市 就是北宋时的 汴京 (今开封),宋代著名画家 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中原商业文化在 中华文化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2 思

7、想文化资源 河南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 的核心,是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汇聚点,是诗经被唱响的历史舞台。 第一, 河南 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 生活哲学 ,不仅隐含着 “ 日新 ” 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 山东 ,但祖籍是河南,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 河南 。洛阳人程颢、 程颐 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 主流意识形态 。道家思想的老祖

8、宗老子,是河南鹿邑 人,长期生活与活动在河南,道德经就是在河南写的。法家思想 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也是 河南人 。 第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 “ 三教合流 ” ,其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 道教 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被奉为鼻祖的老子 李聃 是河南鹿邑人。登封 中岳 庙是历代 皇帝 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佛寺 白马寺 就在河南洛阳。洛阳的 龙门石窟 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推动佛教 信仰 大众化的净土宗 祖庭 就在开封 相国寺 。标志着佛教文化 中国化初步完成的 “ 禅宗 ”

9、,其祖庭就在 嵩山少林寺 。 第三,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中,属于今 河南省 境内的作品有 100 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 4。 鲁迅 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 “ 汉魏文章半洛阳 ” 之说。洛阳 贾第 4 页 (共 15 页) 谊 开骚体赋之先河 , 左思 的三都赋 名动天下 ,留下了 “ 洛阳纸贵 ” 的佳话。 宋词 的故乡在开封, “ 梁园文学 ” 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 谢灵运 的山水诗、 江淹 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

10、文人作品,推动了 江南文学的繁荣。 1.3 古都 文化 资源 中国八大古都 ,河南就有 开封 、洛阳、安阳、 郑州 四个 ,还有其他若干历史名城,作为当时的经济、政治 中心以及社会名流聚集的区域, 一座城市就是一本史书。 首先, 政治文化。 从 夏朝 到宋代 3000 多年间,河南一直是我国政治、 经济 和文化的中心,先后有 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几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 长期 的 政治角逐、政权更迭 ,也 形成了非常丰富的 政治文化 。黄帝开创了初始的政权制度,建立了国家治理的雏形。从尧、舜、禹的 禅让制 到夏、商、周的世袭制,完成了 部落联盟 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变。 其次,名

11、流文化。 名流是一个以圣人为 顶峰 的特殊社会群体,名流以其文化素养 、文化格调和文化创造影响着社会,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效应和文化风尚 , 这是一种不寻常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中非常崇拜圣贤,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的 河南 ,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圣人 。比如,谋圣 姜太公 、道圣老子、墨圣 墨子 、商圣范蠡、 医圣 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 许慎 、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等 ; 据统计,在 二十四史 中立传的 历史人物 河南籍的为 912 人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胜 、 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 、开封府 的 “ 包青天 ” 等都丰富了河南的人文历史 5。 1.4 民族特色 文化 资源

1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河南省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 首先, 中医是 中华民族的 国粹 ,而 中医药文化 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著的 黄帝内经 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第 5 页 (共 15 页) 汉南阳人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被誉为 “ 中国医方之祖 ” 。 洛阳龙门石窟 的 “ 药方洞 ” ,保留 有 北齐 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 都城 开封设 的政府医院机构 ,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

13、指。在 “ 医宫院 ” 放置的制作精细的 “ 针灸铜人 ” ,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 其次,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 而书法艺术也是中国独有的。 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 “ 书同文 ” 、制定规范书写 “ 小篆 ” 的李斯,是河南 上蔡 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 、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 漯河 人,他在家乡完成了 说文解字 这部汉文字学巨著;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 字体 “ 宋体 ” 字产生在 河南开封 ,著名的 活字印刷术 也发生在这里 再次,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

14、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 “ 天下功夫出少林 ” 之说,形象地表明了 少林武术 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十三棍僧救唐王 ” 的历史传奇,帮助 戚继光抗倭 立功的光辉业绩,使 少林寺 遐迩闻名, 从而 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 温县 陈家沟人创立的 太极拳 ,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最后, 河南 因其 “ 中天下而立 ” ,民俗文化广泛影响了周边地区乃至华夏和世界华人族群。 河南 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 服饰 、日常起居、生

15、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西周时期在中原形成的婚仪 “ 六礼 ” ,逐步演化为提亲、定礼、迎娶等固定婚俗,并延续至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 春节 祭灶、守岁、吃饺子、拜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三月祭祖扫墓,五月端午节插 艾叶 ,七月七观星,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中原民俗还创造了民间的生活形态和艺术品, 太昊陵庙第 6 页 (共 15 页) 会 、洛阳花会、 信阳 茶叶节、 马街书会 、开封夜市等古代的民间节会至今不衰,开封的盘鼓和 汴绣 、朱仙镇木版年画、 南阳玉雕 、濮阳和周口的 杂技 等民间艺术享誉中外。 豫菜 是中国最古老的一

16、种菜系,是中国八大名菜的母菜, 历史上曾作为宫廷菜而风靡全国 , “ 洛阳水席 ” , 更 是豫菜中一朵奇葩 6。 2 河南 中原文化的显著特点 及其旅游开发意义 2.1 河南中原文化的特点 从 河南 历史文化 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 河南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概括起来,有以 下五个主要特点: 2.1.1 根源性 。 河南 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 “ 盘古开天 ” 、 “ 女娲造人 ” 、 “ 三皇五帝 ” 、 “ 河图洛书 ” 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

17、化等 考古学文化 ,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2.1.2 原创性 。 河南 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 筚路蓝缕 的开创作用。无论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 商业文明 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 思想文化方面也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 民族文化 心理。 2.1.3 包容性 。 河南 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 人口迁徙 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

18、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和思想观念的全面第 7 页 (共 15 页) 融合与不断升华。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1.4 开放性 。 河南 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 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 岭南文化 、闽台文化以及 客家文化 ,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 河洛文化 。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 地影响了 潮汕文化 。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 “ 万里同风 ”

19、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 秦汉 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 丝绸之路 。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 南亚 、非洲各国,也开辟 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2.1.5 基础性 。 河南 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中原文化在与其它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并由此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 “ 大同 ” 、 “ 和合 ” ,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

20、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 ,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所说:中原以外的 文化区 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 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 蕊 。正是花心的不断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 2.2 发展河南中原文化旅游的意义 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除了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 和对河南的形象宣传、增加就业、调整产业结构等现实利益,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河南 中原文化的重要作用。 正是 河南 中原文化的上述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第 8 页 (共 15 页) 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

21、展, 所 发挥 的 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7。 2.2.1 认识作用 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透过中原文化可以从总体上认识 中国社会 和中原发展,并从中总结出社会前进的有益借鉴。与此同时,中原文 化的先贤们发现并阐发的许多精辟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2.2.2 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都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近古以来,中原文化的文化理想甚至远播西方文明而绽放出瑰丽的文化魅力。中原文化在精神层面建构的文化理想,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如天下大同的文化气度,天人合一的理念境界,尊道

22、贵德 的理性气质,大德曰生的人文情 怀,中庸辩证的思维理路,在环境恶化、能源危机、人为灾难频繁发生的今天,不仅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建设的美好理想,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人格完善,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仍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2.2.3 推动作用 中原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 周朝 的 “封邦建国 ”到北宋文官制度的全面繁荣,从 北魏孝文帝改革 到王安石庆历新政,中原大地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推动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递进。从殷商王朝对商业经济方式的自觉选择,到以宋朝交子、汇票等为标志的商业革命,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极大发展,实现

23、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先后创造了我国 奴隶社会 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东汉 蔡伦 发明的造纸术实现了文字载体的新突破,北宋毕 昇 的活字印刷迎来了铅与火的新时代,开创了知识传播的新纪元;成熟于宋代的火药,把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指南针导致了航海技术革命,为近代文明的到来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8。中原文化就如一台功能强大的引擎,从不同的方面不断把中华历史甚至世界历第 9 页 (共 15 页) 史的车轮推向前行。 2.2.4 支撑作用 中原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维系、智慧成果 的传承功能 。 中原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

24、激励鞭策人们奋发向上的神话故事,还是岳飞报国、木兰从军等宣扬爱国主义的文化母题 8,都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仍然给我们以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原文化所包含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治国思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伐城 ”等军事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中 原文化正以其无可比拟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智力支撑 9。 2.2.5 凝聚作用 中原文化固有的向心力在促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的聚合作用。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干文化,长期以来就是海内外华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大家无论身在何方,都有 “常回家看

25、看 ”的心理愿望。新郑 黄帝拜祖大典 和周口姓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正是中原文 化这种特有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的生动展现 10。 3 河南 文化 旅游 资源开发 利用 现状 与问题 3.1“多”但是“散 ” 由于地处中原,历朝历代和先民们为河南留下的文化遗产足以令世人涎羡 , 但是,目前真正能够在全国和全球叫得响的似乎也就只有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少数几个起步较早的传统文化品牌,其它如安阳殷墟等虽也奋起直追,但仍需进一步的努力和假以时日。究其根本,恐怕主要是因为资源丰富而且散布广袤,而在保护、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尤其是弃 “ 文化 ” 相关部门和专家于不顾,各级各地各自为战,其中不乏心

26、血来潮 、朝令夕改者,甚或不顾文化生产和进步的内在规律,以经济手段强行发展文化,加之各方利益诉求各为其主,遂导致全省文化资源虽丰富却几乎一盘散沙的局面。如开封第 10 页 (共 15 页) 朱仙镇木版年画,贵为 “ 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 之首,但其现状比之河南武强、江苏桃花坞等地的欣欣向荣,则无异于 “ 小巫见大巫 ” ,相形见绌。 3.2“正”但是“板” 也许正是因为历史积淀深厚的关系,河南的文化大多呈现出厚重并且 “ 正统 ” 的特征 , 所以河南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开发和向外开放过程中,也多围绕 “ 政治 ” 价值开展联想,如大部分民间表演艺术如戏曲,总是首先会把剧团受过某某 领导接见、获过

27、什么奖放在宣传的重头。近年来,排演 “ 政治戏 ” 也成了热门。其实,这样做也未尝不可,有的时候还显得很有必要,关键是在这样做的 “ 度 ” 的把握上:传统文化本身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民俗风情,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它反映的是一个 “ 俗 ” 的文化,这样才能被大众所认可,才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 突然一夜之间彻底变了个样子,少了一份亲和力,缺乏了一种互动性,又怎么会不使群众的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呢? 3.3“急”但“乱”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考证,在河南全省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过分、过多、过 早地偏重于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导致了急功近利,欲 “ 立竿见影 ” 而后

28、快的较为混乱的局面,各地以传统文化开发为目的或基础、载体的各种 “ 大型文化活动 ” 你方唱罢我登场,牡丹花会、菊花花会、茶叶节、姓氏文化节 等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而且是各念各的经 。 运气好、实力强的,还有所斩获,而起步晚、底气弱的则骑虎难下,举步维艰,用 “ 文化 ” 来营造氛围、扩大影响本无可厚非,但当传统文化负载了过于沉重的期望和功利时, 它就难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3.4 文化开发浅薄 文化正面临着旅游化,但旅游却没有文化化。 掌握着旅游资源的人, 并不知他们深在的文化价值,只把它当做赚钱工作。他知道的多么肤浅 就用多么肤浅的内容赚钱。旅游者只能看个新鲜,浅尝辄止。这种无文化、甚至是无知的旅游,缺乏魅力,多是一次性的 很少吸引人再来。旅游资源因此枯竭。于是大张旗鼓,开发新景点,接下来仍是引人来尝个鲜。这样下去,便是将密闭了千百年的山水和文化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