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锦涛民生观初探 摘要:胡锦涛民生观经历了提出、形成、发展三个阶段;民生立场观、民生目标观、民生实践观、民生环境观是胡锦涛民生观的基本内容;胡锦涛民生观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胡锦涛;民生观;形成过程 中图分类号: F12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1)01-0001-02 胡锦涛民生观,就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深入研究胡锦涛民生观,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胡锦涛民生观的形成过程及标志 胡锦
2、涛民生观经历了提出、确立以及不断丰富发展的三个阶段 : 1.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胡锦涛民生观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 “ 社会更加和谐 ” 的战略要求。 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 2005 年 2 月,胡锦涛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 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 。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思想就被明确地提出来了。2006 年 10 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 “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
3、会事业 ” ,这表明胡锦涛民生观已经明确的提出来了。 2.党的十七大 胡锦涛民生观基本确立的标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 “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 党的十七大不仅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而且提出了改善民生的战略目标、具体举措,标志着胡锦涛民生观的形成。 3.党的十七大以来 胡锦涛民生观的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实践的日益展开,胡锦涛民
4、生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007 年 11 月,胡锦涛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2009 年 2 月,他进一步强调: “ 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把保增长、扩内需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进一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09 年 12 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胡锦涛再次强调: “ 做好民生工作,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要求,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需要。 ” 二、胡锦涛民生观的主要内容 胡锦涛民生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5、1.民生立场观。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胡锦涛认识和处理民生问题的根本态度、根本原则和根本立场,是胡锦涛民生立场观的基本观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了 “ 以人为本 ” 的概念,并且把 “ 以人为本 ” 摆在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位置加以看待。在胡锦涛看来, “ 人民的利益最大、人民的地位最高、人民的恩情最深,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国的 民生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2.民生目标观。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加强以改进
6、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目标,那就是 “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胡锦涛强调: “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胡锦涛提出 “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 的方针,要 “ 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 ;胡锦涛认为,医药卫生事业 “ 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 ” 。多次强调要 “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 水平 ” ;胡锦涛十分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调要 “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胡锦涛明确提出了“ 住有所居 ”
7、 的社会建设目标,并且强调要 “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 。 3.民生实践观。民生实践观,即民生实践途径观,也就是改善民生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首先,坚持改革开放是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指出:“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做到理顺体制、化解矛盾、促进发展,最 终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或者说,改革开放就是改善民生的一个必由之路。其次,推动科学发展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抓住了科学发展观,就抓住了改善民生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就抓住了民生建设的根本方法根本途径。第三
8、,健全制度是改善民生的坚强保障。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集中阐述了从制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制度安排: “ 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 , “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 ” 等。 4.民生环境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的重要依托。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胡锦涛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但 “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 。而且能够为民生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改善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二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胡锦涛高度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9、指出:“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福祉。 ”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 “ 生态文明 ” 这一概念写入党的报告,彰显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强烈意念认识,对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胡锦涛民生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胡锦涛民生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理论上看,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宝库提供了新的
10、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关注民生,首先关注的是人的政治解放问题,或者说,关注人的政治解放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毛泽东认为实现民族独立和 国家解放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必须通过革命的方法,为争取民族的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邓小平认为,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根本的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江泽民提出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 “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形成了胡锦涛民生观,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宝库。
11、 2.从实践上看,为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胡锦涛民 生观为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指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民生问题的不断解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是确立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向,就是必须维护社会事业的公益性,大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明确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重点,就是要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3.从国际上看,为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胡锦涛民生观具有很强的世界意义,为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民生 和民生问题,这对于改善
12、政府形象、提高执政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启示之二: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启示之三:必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民生建设道路,在确定本国的民生建设道路时必须以自己的国情为出发点,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69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解放军报,2006-10-19(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10-38. 殷殷南粤情 切切话创新 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珠海考察工作 N.解放军报, 2009-12-22(1). 集体学习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念扎实工作,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N.解放军报, 2010-02-24(1).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 N.解放军报, 2010-0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