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分割生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影响摘要:在考虑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均呈改善趋势,即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逐渐下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在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高技术含量的出口比重并不高,如果没有国际分割生产,则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善是有限的。因此,在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时必须考虑国际分割生产这一因素。 关键词:国际分割生产;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2-0063-06 一、引言 当前国际生产体系的一个最基本的现象是:以往在同一国家(地区)完
2、成的最终产品的生产,现在则会把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并把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区段、不同的零部件分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进行,从而形成了同一个最终产品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厂商共同参与完成的国际分割生产(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然而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最终产品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是在同一个国家完成的,各国间贸易的产品都是最终产品,这与现实中的国际分割生产现象是不一致的。Baldone 等(2007)认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预测与经验研究之间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间投入品和零部件贸易在总产品贸易中占了很大的份额,但是传统贸
3、易理论模型却把它忽略了,也就是说把国际分割生产现象忽略了。考虑到国际分割生产,那么,传统贸易模型中一国的经济特征与一国专业化生产某种最终产品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可能就不再存在,因为每个国家会根据本国的要素禀赋专注于分割生产过程中的某些区段,如劳动密集型区段、资本密集型区段或技术密集型区段,而不再专注于整个最终产品的生产。由此,由于国际分割生产的存在,一国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和零部件,即一国的最终产品中包含了其他国家的要素含量和贡献。如果该国是从外国进口了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品和零部件,经过加工或组装后出口,则此时该国的出口结构会明显升级。显然,国际分割生产影响了该国的出口结构
4、,但是,现有对中国出口结构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对其的影响。所以,本文将首先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下,对比分析存在国际分割生产和不存在国际分割生产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其次利用我国 26 个制造业分行业的出口数据,分析考虑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有何不同。 二、国际分割生产条件对出口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1)式说明 A 国生产产品 X 的劳动成本与生产 Y 的劳动成本的比值比 B 国的相应比值低,即 A 国在生产 X 上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生产 Y 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不考虑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运输成本等) ,则 A 国将出口 X 产品,B 国出口 Y
5、 产品,各国根据其比较优势在各行业间配置资源,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从中获益。由此可见,不考虑或不存在国际分割生产时,A 国在生产 X 上具有比较优势,将出口 X 产品,而 B 国在生产 Y 上具有比较优势,将出口 Y 产品。 假设 Y 产品的生产是不可分割的,即是一个单一阶段的生产过程,假设 X 产品的生产可以分割成 m(m=1,n)个连续的生产阶段,每个生产阶段都对最终产品 X 的价值增值做出贡献。参照Deardorff(2001)的方法,假定产品 X 的每个生产阶段生产的部分为ZXm,每个生产阶段需要的劳动力单位数为 aXm。生产每单位产品 X 的过程中每个生产阶段生产的中间品 Z
6、Xm,同时 ZXm 也是下一阶段生产一单位ZXm+1 的的中间投入品。最后一个阶段生产一单位的产品 X,即 ZXn=X,即每单位中间品 ZXm 的生产,除了需要劳动力 aXm 的投入以外,还需要一单位前一个阶段中间品 ZXm-1 的投入(第一阶段是基本原料的投入) 。当然,一般来说,不是所有的生产阶段都可以分割到国外去,有些中间品可能是不可贸易的,但是鉴于本文是分析国际分割生产,考虑不可贸易的部分没有意义,而且不可跨国分割的部分可以与邻近的可以跨国分割的阶段合并为一个生产阶段,所以,我们现在考虑的都是可以跨国分割的生产阶段。 对于产品 X 的第 m 个生产阶段的产出 ZXm,A、B 两国的相对
7、劳动成本(即比较成本)可以定义为: 给定 A、B 两国的工资水平为?棕 A 和?棕 B,两国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成本和各阶段产出(中间品)的价格为: 则 A 国将以比 B 国低的价格生产所有生产阶段的产品,B 国将不会出口任何生产阶段的产品,即没有中间品国际贸易的空间。 可以用以上类似的方法证明,A 国将生产比较成本低于 的所有生产阶段的中间产品并出口,而那些比较成本高于 的所有生产阶段的中间产品将由 B 国生产并出口。 对于不可分割的产品 Y,若 aAY/aBY,则 B 国将生产 Y 产品并出口;当 aAY/aBY= 时,一般地,这种产品在两国都生产,并且不再发生国际贸易。 如果如下关系成立,则
8、第 m 个生产阶段将由 B 国生产,A 国从 B 国进口此生产阶段生产的中间产品: 显然,由于关税和贸易成本的出现,会产生一定区间内的非贸易的生产阶段,即介于(12)式的区间内,这也意味着有些生产阶段由于受关税和贸易成本的影响,不再进行跨国分割,也不会发生国际贸易。由于我们分析重点是国际分割生产,可以将不可跨国分割的部分与其邻近的可以跨国分割的阶段合并为一个生产阶段。因此,即使考虑关税和贸易成本,我们在前面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同样适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当没有考虑或不存在国际分割生产的时候,A 国在生产 X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 国在生产 Y 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 A国将出口 X 产品,B
9、国将出口 Y 产品。假定 Y 的生产不可分割而 X 的生产可以分割成 m 阶段后,X 的生产被分割到 A、B 两国,A 国和 B 国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完成产品 X 的某些生产阶段,通过中间品贸易和国外中间品的投入,最终完成产品 X 的生产。此时,有可能 X 的最后一个生产阶段 ZXn(ZXn=X)在 B 国进行,从而使得 B 国也能出口 X 产品,即 B 国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B 国的出口中也可能包含 A 国的投入。即使 X 的最后一个生产阶段在 A 国进行,A 国出口的最终产品 X 也不能够全面和准确地体现 A 国的比较优势,因为 X 的生产过程中既有 B 国的中间品的投入,也
10、有 A 国的价值增值过程,所以,在国际分割生产存在的条件下,必须区分一国出口结构中国内和国外含量,才能真实地反映一国的出口结构。 三、国际分割生产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学者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研究看,比较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实现了出口产品结构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是否已经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较高的出口结构。 Lall(2000)按技术构成对 SITC 三位数产品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技术结构进行了研究。关志雄(2002)则从产品附加值的角度提供全新的方法,通过给每个贸易品赋予一个附加值,将每个产品的附加值
11、作为横轴进行排列,以每个产品的出口额作为纵轴,得到该国家出口品的技术分布图(附加值分布图)表示的该国的出口结构。樊纲、关志雄、姚枝仲(2006)在关志雄(2002)的方法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及变化趋势。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提出度量产品技术含量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是上升的。 但以上的研究并没有考虑中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这一因素,在全球化生产的情况下,从中国出口中分离出国际分割生产引起的他国含量,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我国的出口结构状况。因此,这部分将对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在这两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
12、构是否改善进行分析。 (一)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指标 在国际贸易研究文献中,度量出口结构的最直接的方法是看各种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是否有变化。另一常见的方法是用劳伦斯指数(Lawrence Index)衡量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劳伦斯指数值的变化范围为 0 到 1,指数越接近 1 代表一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幅度越大,越接近于 0,则说明一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越不明显。劳伦斯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L 为我国制造业的劳伦斯指数,Lk,t 为我国 k 行业 t 年的劳伦斯指数,Xk,t 为我国 k 行业在 t 年的出口,sk,t 为 k 行业 t 年在我国制造业总出口中所占的份额。 (二)中国
13、制造业出口结构对比分析 这部分首先用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最直接的方法,即各类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的变化,对比分析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的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化。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计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份额时使用的是总的贸易数据,没有分离由国际分割引起的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数据。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把由分割生产引起的加工贸易从总体贸易中分离,用一般贸易数据计算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份额。选用 20012008 年中国的一般贸易数据和总体出口数据,可以从国研网数据库中获得 HS 编码分类的四位码水平的数据,本文参考盛斌(2002)的方法,把 HS 编码四位码的相关产品的出口
14、贸易数据集结到文中所选取的 26 个制造业行业中。 表 1 给出了中国 20012008 年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出口份额和变化。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平均为 3%,其中占大部分比重的是食品加工和制造业,且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平均为 27%,其中占主要份额的行业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这类行业总体上出口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平均为70%,其中占主要份额的行业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两者就占了 35%,这类行业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15、表 2 给出了中国 20012008 年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即分离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出口份额及其变化。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平均为 5%,其中占大部分比重的是食品加工和制造业,且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平均为 39%,其中占主要份额的行业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这类行业总体上出口份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平均为 56%,其中占主要份额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三者占了 23%,这类行业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考虑了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即
16、分离国际分割生产引起的他国含量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并不是那么高,平均水平下降了 14%,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的 35%下降到了 12%;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分别平均上升了 2%和 12%,因此,不管在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还是在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呈改善趋势,即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逐渐下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在考虑了国际分割生产后,即分离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高技术含量的出口比重并不高。 使用 2
17、0012008 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总产品出口数据和一般贸易出口数据,根据公式(14) ,计算得出了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中国 26 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结构变化指数,如表 3 所示。劳伦斯指数的取值范围是 01,指数越大说明结构变化越明显。从各类行业的劳伦斯指数看,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从各行业对比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变化最大,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最后是资源密集型行业。对比考虑国际分割生产与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分离国际分割生产因素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变化有所提高。 四、结论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 26 个分行业的贸易数据,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和考虑国际分
18、割生产现象时,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得到了以下结论: 对比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和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发现,由于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中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上升了 14%,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分离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的 12%上升到了 35%;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分别平均下降了 2%和 12%。因此,不管在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还是在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呈改善趋势,即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逐渐下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
19、在上升,但是在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高技术含量的出口比重并不高。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国际分割生产,则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善是有限的。 通过比较分析,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考虑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两种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出口结构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时必须考虑国际分割生产这一因素,不应该像已有的许多文献一样,把国际分割生产从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中忽略掉。 参考文献: 1Baldone,S.,Sdogati,F. and Tajoli,L. (2007) , “On som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
20、duction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s,trade flows and the income of countries”,The World Economy 30(11) ,1726-1769. 2Deardorff,A. V. (2001) , “Fragmentation in simple trade models”,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12(2) ,121-137. 3Lall S. ( 2000) ,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1985-1998”,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8. 4关志雄.从美国市场看“中国制造”的实力J.国际经济评论,2002, (8). 5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 (7). 6杜修立,王维国.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变迁:1980-2003J.经济研究,2007, (7). 7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