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15072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届论文题目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所在学院法学院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社会公信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本,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近年来玉树地震的慈善风波、“天价餐费”、“郭美美”事件等网络负面消息使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受到质疑。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影响、网络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进而总结出慈善组织缺乏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有慈善组织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网络舆论存在负面影响,社会监督乏力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有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网民素养、规

2、范网络管理等。关键词网络环境;慈善组织;公信度;对策ABSTRACTSOCIALCREDIBILITYASANIMPORTANTSOCIALCAPITAL,ISFUNDAMENTALFOR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CHARITABLEORGANIZATIONSHOWEVER,THENETWORKOFNEGATIVENEWSOFTHECHARITABLEORGANIZATIONSINRECENTYEARSSUCHASYUSHUEARTHQUAKE,“THEPRICEMEALS”,“GUOMEIMEI“EVENTMAKESOCIALCREDIBILITYOFCHA

3、RITABLEORGANIZATIONSBEQUESTIONEDTHISARTICLE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ANDIMPACTOFNETWORKCOMMUNICATION,NETWORKGROUPS,ESPECIALLYYOUTHGROUPS,THEIMPACTOFPUBLICOPINIONONTHENETWORKCHARACTERISTICS,ANDTHENTHEMAINREASONFORTHELACKOFCREDIBILITYOFCHARITABLEORGANIZATIONSISSUMMEDUPASFOLLOWSTHEFINANCIALMANAGEMENTSY

4、STEMOFCHARITABLEORGANIZATIONSISNOTPERFECTTHEREISNEGATIVEINFLUENCEONTHENETWORKOFPUBLICOPINIONTHESOCIALSUPERVISIONISWEAKANDSOONFINALLY,BASEDONTHEMAINREASON,ASOLUTIONINCLUDINGSTRENGTHENINGTHESELFCONSTRUCTIONOFCHARITABLEORGANIZATIONS,IMPROVINGTHEQUALITYOFINTERNETUSERS,STANDARDIZINGNETWORKMANAGEMENTANDOT

5、HERMESURESAREPROPOSEDKEYWORDSNETWORKENVIRONMENTCHARITABLEORGANIZATIONSCREDIBILITYCOUNTERMEASURE目录引言1一、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1二、网络群体及网络舆论3(一)网络群体的特点3(二)网络舆论的界定4(三)以青少年网民为代表的网络群体特征与网络舆论的关系4三、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6(一)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含义6(二)社会公信度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6(三)我国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现状6(四)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缺失的原因7四、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9(一)建立健全规范慈善组织和网络管

6、理的法律法规9(二)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10(三)政府放宽对慈善组织的管制,加大对其政策支持12(四)发挥媒体对慈善组织的宣传和监督作用12(五)提高网民素养13(六)规范网络管理13结语14致谢151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研究引言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度对慈善组织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没有公信度,慈善事业就会枯竭。然而,近年来“郭美美”等网络事件给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造成了负面影响,公众对慈善组织产生了质疑,这不利于慈善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面临信任危机,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成为了慈善组织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对网

7、络环境下如何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进行深入研究,使网络这一先进的媒介真正地发挥效用,推动慈善组织乃至整个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当前国内对慈善组织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学者们已经开始对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但没有结合当前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提出的对策较少涉及网络这个重要的媒介。本文将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网络环境这个视角出发,尽量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对策以期对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有所帮助。一、网络传播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网民队伍不断扩大,根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

8、互联网发表言论,表达观点和利益诉求。网络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与其他传统传播方式相比,网络传播具有鲜明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注定它是一把威力巨大的双刃剑。第一,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和交互性。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的交流和互动。而且,网民们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获取新闻,同时还可以自主在网上发表言论、传递信息,既充当信息的传播者又充当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则可以完全成为真正意义上平等交流的伙伴共享与参与共存”。1第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和匿名性。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主要体现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时空三个方面。在网络传播中,不

9、再由别人来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每个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和价值观等通过如论坛、聊天室、博客、电子邮件等多样化的形式自由地传播信息、激发话题,从而生成舆论。而且无论是闲坐家中,或在匆匆的旅途中,网民即可通过QQ、博客、微博等渠道表达1陆群等网络中国,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211页。2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现实生活中,迫于“身份标签”和种种压力,网民不能畅所欲言。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自由王国,网络传播为网民提供了一个“隐身”的机会,在网络上,以“匿名”的方式,网民们更敢于和乐意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这些意见更为真实、可靠。互联网给公众的利益诉求提供了一个崭

10、新的平台,写博客、发帖子、上网交流已成为许多民众关注社会、表达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众知情意识与民主意识的觉醒。但也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匿名性,许多网民过度自由无拘束,并逐渐丧失了责任感,常常在网络上发表非理性的言论,甚至有些人利用网络制造并散布谣言,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如“盐荒”事件。2011年3月,全国各地发生盐荒事件,一些人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加之商家炒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股抢盐热,由于相关部门及时出来辟谣,才逐渐平息了这股风波。因此,在对网络传播的积极一面加以利用之外,仍然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散布虚假信息及谣言等恶意行为的发生。第三,网络传播具有

11、快捷性和信息海量化的特点。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体现在信息的发布、获取和更新。首先,任何用户都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功能便捷而准确地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其次,用户也可以极迅捷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最后,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更新非常快捷。传统媒体所要发布的信息都必须经过采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才能传递给受众,而网络传播将这个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信息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如许多门户网站新闻更新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滚动报道,以便网民能及时地获得最新消息。此外,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的数据资源来源广泛,网络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存储信息,形成了海量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是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海量的网

12、络信息如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但同时,网络又是一个信息垃圾场,如电子邮箱里常常会收到很多垃圾邮件;在网上搜索一个信息,会出现成千上万个搜索结果等。在复杂的信息面前,如果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辨析能力,就会受到垃圾信息的侵害。特别是青少年,判断力和分析力比较弱,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诱导。3二、网络群体及网络舆论(一)网络群体的特点1网络群体的含义对于网络群体的定义,见仁见智。有学者提出,网络群体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非正式群体,这一群体通常因某一具体的事或物而组织或聚集起来,超越时空,进行对话、交流和集体行动。2有学者指出,广义的网络群体是指所有的网民,狭

13、义的网络群体是指因特定目的在网络上进行持续互动的虚拟化集合体,通常所指的网络群体是指狭义的网络群体。3有学者指出,两个以上的网民,因其兴趣爱好、社会观念、价值取向等相仿因素,而自主交往形成的集合体称为网络群体。4本文中的网络群体指所有的网民。2青少年网民的主要特点青少年是网络群体的主要参与者,是网络传播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截至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同比增长168。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普及率达到545。青少年网民群体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平等诉求强烈青少年群体具有比较强烈的民主意识,但由于

14、其年龄、身份、社会地位等原因,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较难平等地参与社会事务。网络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一个表达诉求、发表意见的平台。青少年群体表现主动,在各大论坛针对社会公共事件积极发帖顶帖,渴望得到认同。(2)价值取向多元化一方面,当前青少年群体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则因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接受许多正面观点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5而且长期接触网络,受网络上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行为方式的影响,更使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3)承受的压力较大青少年群体承受着学习压力、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以成绩来衡量一

15、个学生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系统使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感到自卑;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2刘冬梅大学校园网络群体的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载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22期,第203页。3冯国栋大学生网络群体行为的群体心理学思考,载价值工程,第292页。4李志强,黄建网络群体特征与易班实证,载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310页。5刘建民当前大学生特点及其成因分析,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11期,第61页。4下,青少年若准备不够,落后于人,就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青年群体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许多青年未做好职业规划,又未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承受着严重的心

16、理压力,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定。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青少年发泄情绪的空间。而不满情绪通过进一步的扩散,会对当事人造成困扰甚至破坏现实社会的稳定。(4)缺乏判断力和分析力大多数青少年的生活阅历不深,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经历较为缺乏,判断力和分析力比较弱,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80、90后对互联网愈加依赖,需要思考的时候,首先求助于互联网的搜索、网络工具的查阅,而不是独立思考,用具有快感的点击代替了繁重的脑力思索。而且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到网上异体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二)网络舆论的界定关于网络舆论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

17、纭。王天意将其定义为“网络舆论是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包括公共事务、公务人物、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历史评析等,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以网络论坛为主阵地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6谭伟认为“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论的共性有意识性、历史性、评价性、自发性、公开性和传播性。网络舆论的个性有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冲突性和难控性”。7赵瑞华指出,“网络舆论,就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就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

18、有关事态的进程能产生一定的影响”。8盘石军在将网络舆论看做是一种集体行为的基础上,将网络舆论界定为网络舆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公众围绕某一社会事件在网络上发表一致性意见的集体行为。9其中,王天意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网络舆论的主体、客体、传播渠道以及舆论本身的内涵,更加准确地揭示了网络舆论的特性,因此本文采用这个定义。(三)以青少年网民为代表的网络群体特征与网络舆论的关系第一,网络群体强烈的自由表达愿望与社会参与需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与透明。网民在互联网上通过参与论坛讨论、跟帖等方式就社会事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许多6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1页。

19、7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载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189页。8赵瑞华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功能研究,暨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16页。9盘石军理解网络舆论,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5页。5公共权力、公众人物和公共事件置于千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网络舆论因此有了很强的监督作用,如对孙志刚事件、宝马汽车撞人案、山西“黑砖窑”等案件的“穷追猛打”就说明了这一点。10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群体,平等诉求强烈,网络舆论成为他们要求平等的载体。2010年10月,“李刚事件”发生后,青少年群体纷纷关注,并参与到该事件的讨论中去,短短几天,调侃“我爸是李刚”的网帖达到了36万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20、。第二,网络群体承受的较大压力以及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容易导致网络上有害信息的产生。网络群体处于生活节奏快、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承受着经济、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且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网络舆论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发泄不满的载体。虽然,对违背道德的人物和事件谴责之声与讨伐行为非常激烈,但博客、微博、论坛上也出现了许多偏激的言论。“拜金主义”、伪民族主义言论充斥于网络言论平台,“网络色情”等有害信息越来越泛滥,这严重污染了整个网络环境。第三,网络群体缺乏判断力、分析力,信息处理能力较差的特点,容易导致谣言的产生,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质疑,已成为许多网民的第一反应,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面对各种正面的信息

21、,他们总是倾向于不相信、不认同,有些人在此基础上会用相应的方式来证实自己的判断,而更多的人仅仅是维持着怀疑这一直觉。青少年的社会阅历不深,社会经验缺乏,他们往往相信网络的意见,而非经过认真的思考,成为从众的牺牲品,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谣言产生后,网民们往往更相信媒体的负面报道,很少有人能理性地去探寻真相。比如“中非希望工程”是借慈善牟利的谣言产生后,“中非希望工程”、“卢星宇”成了网络热门搜索词。尽管卢氏父女积极辟谣,但媒体明显的非理性偏向几乎淹没了他们的声音。网民们谴责卢氏父女,质疑“中非希望工程”。2011年9月份,中国政法大学疑难案例研究中心的数位专家针对此事件进行了一项严格的法律鉴定,

22、鉴定结果成文为一份法律意见书,意见书中认为“中非希望工程”符合我国慈善法规,并没有违法行为。这份文件算是为这场谣言画上了一个句号。可见,网络群体的特征使网络舆论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在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慈善组织应该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情引导,正确运用网络网民的力量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度,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10胡文婷试论我国网络舆论管理及其改进,燕山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8页。6三、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一)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含义1慈善组织的界定对于慈善组织,众多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方式。田凯在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

23、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一书中认为,慈善组织是从事慈善活动的非营利组织。这类组织除了具有莱斯特塞拉蒙所说的非营利组织的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以外,在组织目标中,还应该是从事慈善活动的。11冯明慧将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从事救灾、扶贫、帮困、助学、助医、扶残、救孤等民间救济及促进文化、艺术、体育、环保等公共事业发展的组织归为一类,统称为慈善组织。鉴于目前关于慈善组织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说法,本文将慈善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进行定义。非营利组织顾名思义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社会团体。因此,慈善组织是具有法人资格,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的非

24、营利组织。122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含义“公”即公众;“信”即信用、信任、信赖;“度”即程度。本文中的公信度是指主体公众对客体公共权力或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因此,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即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程度,是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社会公信度与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公信度是慈善组织的生命力,它从根本上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公信力是慈善组织获取社会捐赠、资助、吸引志愿者以及实现组织终极目标的必要前提。没有公信力,慈善事业就会枯竭。唯有获得公众的信任,才能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中国红十字会因为6月中旬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公信力损失严重。2011年12月7日,在中国红

25、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常务副会长赵白鸽透露,今年募集约42亿元,其中个人捐款很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郭美美”事件。可见,社会公信度对慈善组织的重要性。(三)我国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仍有待加强。卡耐基基金会主席曾经说过“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原中国慈善总会副秘书长杨团女士在谈到善款专用时也说“玻璃做的口袋,就是说你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你做什么11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个案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9192页。12唐克慈善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安徽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5页。7事情,要透明到像玻璃一样,

26、人人都可以看见。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你是非营利组织,运营的是公众的信任。”13然而,一些不和谐事件的发生正在拷问着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玉树地震的善款风波、“壹基金”的身份之痛、巴比晚宴、天价餐费等。尤其是“郭美美”炫富事件的爆发,使得中国红十字会这个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受挫。一些群众绕开慈善机构自发奔赴受灾地区进行直接实物捐赠。甚至有网友愤怒地表示,今后再也不会向红十字会捐款。其实,“郭美美”事件只是导火线,红十字会因此受到了质疑,但同时这也给红十字会及其他慈善组织一个反思、改革的机会,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意识也因此得到了加强。慈善组织累积的负面消息才是导致公众产生不信任情绪的真

27、正原因。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正在遭遇社会认同的危机,影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四)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缺失的原因总结而言,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缺失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造成。1外部原因第一,缺少规范慈善组织的法律。目前,我国涉及慈善事业以及公益捐赠的法律法规有六部,分别是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慈善组织法,缺少对慈善组织接受捐助物资、捐助项目运作、捐助资金使用及监管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规定。慈善事业的相关法律是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缺少慈善立法,就容易发生慈善资金被挪用

28、、贪污、改变用途等事件,从而破坏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导致慈善危机。第二,社会监督乏力。慈善组织因其公益产权的性质和承担的公共责任,要接受严格的社会监督。然而一方面,在我国对慈善组织采取的是“分级登记,双重管理”体制,即慈善组织受到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监督。在双重管理体制下,政府并未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得慈善组织实际上处于缺乏监管的真空状态。这种局面导致“公益腐败”案件频繁发生,从而降低了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另一方面,对捐赠者而言,小额度捐款者缺乏监督的动力和信心大额度捐赠者忙于自己的事务无暇顾及。而被捐赠者由于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使其难发挥监督作用,公众对慈善组织的监督意识普遍淡薄。1

29、4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慈善捐款等社会资源有限,有的基金会打着公益的旗号在全国城乡招摇撞骗、聚敛钱财,严重败坏了公益事业的声誉。13盛大林慈善捐款不能总是“黑箱”操作ES/OLSHENGDALINBAOGSOHUCOM盛氏微言。14褚宏丽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28页。8第三,社会转型期社会信任度低。改革开放之后,进入转型加速期,人们在感受市场经济的力量、效率和优势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市场的无序和人们之间的失信现象弄虚作假、践踏合约、违法经营、偷税漏税、欺诈售假等社会现象屡见不鲜;官员的贪污腐败、失信失职、违法乱纪等现象也频频发生,社会信用

30、体系普遍薄弱。而我国的慈善组织发展较晚,1993年1月,吉林省慈善总会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正式以慈善总会命名的社会团体,至此,我国慈善组织才开始进入了开放式的发展轨道。慈善组织正是在社会信任度低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并发展的,其社会公信度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第四,网络舆论存在负面影响。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慈善也在不断地发展。网络作为新的慈善平台,有着便捷性和交互性的优势,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不受地域空间人群限制,广泛发动慈善资源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当前社会救助中一些不足。但是网络同时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它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大打折扣,网民在参与网络慈善

31、的同时会被重重陷阱包围。另外,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一旦缺乏有效监管,网络慈善往往会成为不法之徒进行欺诈的手段和工具,不知道真相的公众容易对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产生怀疑。2内部原因首先,慈善组织内专业人才匮乏。我国慈善领域从业人员普遍专业化程度较低,资金筹措、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民间慈善组织,尤其是草根型慈善组织,通常是由具有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事业的一些人自发组成的,往往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意愿,但专业性不足,而且由于工资福利待遇较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一。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慈善组织工作人员中专职人员占603,退休和兼职人员占3997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下的占66,本科以

32、上的仅占34。在发达国家,慈善领域聚集了较多的精英人才。在欧洲公益创投基金协会(EVPA),公益风投基金“有77拥有来自PE机构的决策圈成员,其中20的决策圈则全部由资深金融从业人员组成”。15,显然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使得慈善组织难以取得普遍的信任。这直接也影响着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当有些控制慈善资源的人根据自己的偏好来提供慈善服务的同时,造成了志愿失灵的局面。其次,慈善组织对政府过于依赖,缺乏与公众的沟通。一方面,长期以来,受单位捐赠传统的影响,公众慈善活动是以单位和集体为中心展开的,具有临时性、偶然性,公众并不与慈善组织直接联系和接触,因此对慈善组织及其行为并不了解,甚至是陌生

33、的。另一方15马谧嘉中国慈善基金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载金融经济2010年第20期。9面,在我国,慈善组织大都源于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的组织决策权、人事任免权基本上都由政府部门控制,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行政色彩非常浓厚。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而当前政府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政府迫于财政压力不得不压缩财政预算,减少财政支出,这样导致慈善组织从政府得到的财政拨款越来越少,最终致使慈善组织有名无实。而且慈善组织的活动往往是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的,因此许多慈善组织忽视了与公众的沟通。由于缺乏直接的接触和及时有效的沟通,公众不仅对慈善组织缺乏了解,而且当出现负面报道时,也无法分清是非曲直,常

34、常将募捐单位或政府机构的腐败归罪于慈善组织,加之媒体的大肆渲染,对慈善组织原本就比较陌生的公众,更难以对慈善组织产生信任感。16最后,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慈善事业仅靠爱心、激情和崇高的意识是无法长久地支撑下去的。因此,制度化的自律不可缺少,但我国只有极少数的慈善组织存在制度化的自律,现有的制度化自律也是很不规范的。对于慈善组织来讲,其首要的目标应是组织的稳定和长期的发展,借此才能实现组织的宗旨并履行其对社会和受益人的责任。慈善组织在危机发生的时候,首先应考虑受益人的利益。因此,慈善组织必须具有危机意识,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来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7然而,

35、在我国,许多慈善组织没有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捐赠款物的使用缺乏追踪反馈机制和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不及时。此外,我国的慈善组织大多没有内部审计,即便有也只是一个橡皮图章,并没有真正的实权,大多数审计人员常常会受到组织管理者的管制和压迫,导致财务的贪污事件发生。这会打击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也是我国慈善机构一直面临公信力困境的原因之一。四、网络环境下提高慈善组织社会公信度的对策(一)建立健全规范慈善组织和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慈善法律还不完善,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慈善组织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存在。随着慈善事业的迅速发展,相关法律制

36、度的制定迫在眉睫。政府的当务之急是通过立法来对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信息公开制度、税收激励制度,募捐制度、监督制度、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慈善组织退出时的法律责任承担和剩余财产的处置办法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使慈善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慈善组织的运行更加16冯明慧社会转型期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22页。17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117页。10科学化法制化,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地位,鼓励更多的人投入慈善事业。18此外,要建立与法律相匹配的惩戒制度,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慈善组织及成员的犯罪成本,防止组织及个人以公谋

37、私,贪污挪用善款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网络特殊的匿名保护功能使网民敢于利用网络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言论。尽管其中不乏理性分析和据实评论,但同时也给一些失去理智、企图发泄不满的人留下可乘之机。他们或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制造散播谣言。随着网络公益的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些公益、伪慈善网站,辨识较差的网民会上当受骗,并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减弱。网络立法是控制网络舆论负功能的有效保障。因此政府要修订已有的网络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制订新的法律法规。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尽快明确网络监督的合法性,将网络监督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认真保护。引导网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监督活动,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合法合理地

38、开展监督。而不能滥用舆论监督权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尤其要加快制定关于BBS、电子邮件、博客等方面的管理法规,加快制定有关新闻网站设立申请新闻采集发布的审核手续的监督管理及执行程序的法规。19根据各高校的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完善并执行如校园计算机网络用户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发挥学生“三自”功能,鼓励学生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开展网络行为自律倡导活动。20(二)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慈善组织是联系捐赠者和受赠者的桥梁,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慈善组织只有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取信于公众,获得更多的善款。1提高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素质对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执行项目的负责人

39、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办班的形式展开培训,并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交流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确认问题;三是分析问题(如强项、弱项、机会、风险);四是解决问题,在几种解决方案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种培训通常具有针对性强、参与程度高、双向交流多和综合效果好的特点。21这是美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的慈善组织借鉴。在网络时代,慈善组织工作人员还要了解新媒体并掌握其规律。对新媒体的了解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技术手段的了解,包括对博客、播客、微博等使用日益广泛的网络传播形态的了解,以及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所产生的延伸性功能的了解,掌握其发展趋势二是对网络传播内容的了解,包括网民关心的话题,关注的焦点,感18李硕浅析

40、我国慈善组织法律制度的完善,载法制与经济2011年第272期,第50页。19颜英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33页。20范洁论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及其引导机制,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28页。21孙为新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政府控制模式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24页。11兴趣的信息以及互动的内容等,对可能出现的舆论走势作出分析、预测,把握其规律性。22此外,要培养工作者强烈的敬业与奉献精神。2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理事会制度和评估体系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组织性质、组织行为比较混沌,内部管理不规范,机构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

41、问题,只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获得社会认同,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拥护群。(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是确保慈善事业健康运作的必须,也是慈善组织取得公众信任和尊重的关键。因此,我国慈善组织应按照有关法律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本载体的公开透明的全方位信息披露平台,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慈善组织的慈善捐赠情况、慈善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年度详细的审计报告等信息,使慈善组织在社会公众的全面监督之下阳光、公开的运行。23善款的筹集、使用和运营管理要实行分离,要建立相互约束的内部监督机制,并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每年进行财务审计,将审计报告进行公示。如果不方便对捐赠人的

42、信息进行公众公示,可以尝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借鉴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网络查询系统,让捐赠人可以通过捐赠票据序号到指定网站查询捐赠款项的分配使用情况,实现捐赠人的知情权,提高捐赠者对慈善组织的认可和信任。(2)建立理事会制度没有建立理事会制度的慈善组织应该应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尽快实行理事会负责制。理事会是慈善组织的重要自律机构,负责制定本组织的政策和工作计划,对财务和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负责招聘或解聘领导人的职责,定期评估和鉴定其工作绩效,审核和批准预算,进行预算和财务的监督,还要定期检查组织的规程及方案的内容是否与组织的宗旨一致,切实维护组织相关利益者的权益。24理事会负责人的推荐

43、、任免、项目实施应该相对独立运作,真正体现独立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可以在机构内部设立各个专门委员会,由有社会声望、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担任委员会成员。25(3)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慈善组织的资金主要依靠公众的捐赠,因此慈善组织能否将捐赠的资金真正用于公益事业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慈善组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体系,包括项目绩22程曼丽新媒体对政府传播的挑战,载对外传播2007年第12期,第38一41页。23何芸重塑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载学习月刊2011年第6期,第30页。24唐毅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湖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44页。25欧阳标湖南慈善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

44、策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12效评估、使命与战略评估、诚信评估和组织能力评估。这有利于增加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3加强网站管理和志愿者管理慈善组织应该通过网站向公众宣传自身的性质、任务、目标,以扩大社会形象力,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除了介绍自身的组织状况、机构设置、主要公益慈善项目等信息外,要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并设计受众调查表单,建立专门的留言板块或者讨论论坛,同访问者进行交流,重视对公众的信息反馈。志愿者是慈善组织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其精神所在。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管理将产生不断地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因

45、此慈善组织应该通过运用媒体宣传、激发兴趣、强化宗旨等手段,激发志愿者的光荣感、荣誉感、自豪感,并通过各种手段满足志愿者需求,使志愿者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三)政府放宽对慈善组织的管制,加大对其政策支持慈善组织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组织建设和社会服务,其社会公信度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政府应该放松对慈善组织的管制,由直接的控制转变为政策支持,使慈善组织成为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体,摆脱行政干预,履行社会职责。首先需要从挂靠单位入手,削弱慈善组织与业务主管部门间的联系。这有利于慈善组织数量的扩大,减少行政羁束和过度的行政依赖。在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制定并有效执行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一方面,慈善组织在开展

46、活动时,可以申请税收减免,捐赠者(包括捐款与捐物)都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的优惠。这样有利于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使企业和个人变被动为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转变政府和慈善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了管理责任。政府的监督是对慈善组织必不可少的外部监督。政府要对慈善组织的设立环节进行监管,对慈善组织提交的财务报告进行抽查,以此加强对社会捐赠资金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此外,还应加强对慈善组织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防止筹款欺诈、捐赠资金违规使用。(四)发挥媒体对慈善组织的宣传和监督作用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互联网成为又一

47、重要的传媒形态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切实可行。利用网络媒体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不仅能更好地发动社会各界关注慈善事业,而且能更快适应当代受众13对新闻信息的阅读习惯和交流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舆论监督的民间力量。26然而目前,媒体对公益慈善新闻的报道数量偏少,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媒体应该尽可能正面宣传报道慈善组织开展的募捐活动,尤其是报道一些慈善组织献身慈善事业的感人故事,以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当然,媒体也有责任发挥其对慈善组织的监督作用,让慈善事业在阳光下发展,从而使慈善组织进一步获得公众的大力支持。(五)提高网民素养在当前

48、网络快速发展、管理滞后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网民的素养。1净化网络环境要开展深入有效的网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网上文化环境,促使广大网民严格自律,坚持理性、公正、客观、谨慎的态度。在发表言论时要尊重事实,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应散播不良的、虚假的、未经确认的言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2提高网民信息处理能力我国的网民72以上是青少年,他们可塑性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阅历比较浅薄,思辨能力不是很强,从而对网上的舆论不能全面、客观和理性的予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素养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的网络素养教育远远没有跟上,导致青少年网民鉴别

49、力不强,容易被人利用。而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网络言论及网络行为对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青少年群体要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即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使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青少年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不断的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总之,网络使得普通民众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网民应该珍惜并合理合法地运用这项权利。(六)规范网络管理1利用高科技网络社会是由高技术、高智能的互联网加以支撑的。因此有必要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对网络不道德行为加以预防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加以审查;在网络站点对不良信息加以堵塞使用户无法接触;对需要保护的信息进行加密,以防泄露;对某些特殊局域网加强访问控制,防止侵害;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登记,使人们的网上行为有踪迹可寻,等等。2726崔树银、朱玉知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浅析,载本土社会工作2009年第4期第17页。27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143页。142构建网络道德体系仅靠技术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应该立足于发展既有道德,利用既有道德的一般原则建设网络道德,在人们网络活动中形成合理的网络道德规范和道德体系,如网络从业者的道德规范,网络用户的道德规范,网络道德公约,网络礼仪等等。3成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