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探索【摘要】评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作了许多久演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戏曲独特美学原则的规范下,戏曲人物形象里出现了多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众生相,为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积累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何在众多类似人物形象中寻找到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我们必须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演戏经验,从刘巧儿、杨三姐、雨花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共性与个性作为切入点,谈了关于人物塑造过程中其个性化的审美与追求。 【关键词】评剧人物,人物分析 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一直追求纯朴自然、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从刘巧儿中的刘巧儿,到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
2、姐,再到红星谣中的雨花,努力赋予每一个性格各异的女子以灵气逼人的舞台生命,成功诠释着多个经典的艺术形象。这些戏中人物的共性是命运曲折,经历坎坷,时代、年龄、扮相相近。她们各个性格鲜明,敢爱敢恨,加之评剧中悠扬婉转的韵味儿,如诉如泣的唱腔,将人物的悲欢离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她们的故事得以流传至今。谈到评剧不能不谈到“刘巧儿” 、 “杨三姐” 、 “雨花”这几位戏曲人物。她们身上有着贤良、质朴和坚贞的共同品质。尤其前者在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与抗争,对婚姻自由的大胆追求,受到广大观众的由衷称赞。她们以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采,丰富了戏曲人物的艺术形象。2在这些惟妙惟肖的人物塑造过程中,充满着浓郁
3、的新派艺术风格。 中国戏曲尤重人物的刻画。一个被视作成功角色的人物塑造是一出经典剧目流传与否的基本条件。评剧刘巧儿创作于 1949 年,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新中国成立前,陕甘宁边区华池县的农村姑娘反对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私逃”离家,为此还引发了两个家庭的一场官司。最终的结局成就了有情人的美满婚姻。刘巧儿这一角色时,要被塑造成一个劳动好、人品好的人物形象,成为新中国巾帼楷模、妇女解放的象征。刘巧儿天真、活泼、勤劳、善良,敢于冲破包办婚姻,大胆追求自己幸福生活、敢作敢当的姑娘。 杨三姐告状被观众视为评剧的看家戏,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部戏讲述了清末民初发生在河北唐山滦县狗庄高家的真实故事。有
4、钱有势的高占英与兄嫂通奸,合伙将善良的妻子杨二姐杀害,隐瞒实情将杨二姐匆促下葬。杨三姐人小胆大,为了替惨死的姐姐伸冤报仇,从唐山一直告到天津,终于讨得开验尸的机会,最终将高占英枪毙伏之于法。我准确把握杨三姐纯朴泼辣、勇敢倔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物性格,从眼神上下功夫,行家说得好:“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眼神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其中有一句搭调:“我那回不来的二姐姐呀.”,我运用低回委婉的哭腔和发自心底的呼喊,把剧中人杨三姐此时此刻悲痛欲绝的情绪推到极致,每次演出都是泪流满面,使观众和演员融为一体,有身临其境之感。评剧红星谣讲述的是江西革命老区烈
5、属“雨花”一生的真实故事,这一普通农村妇女从十七岁的青春少女到花发满头的人生经历,见证了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 “雨花”是一位3坚强且痴情的女性,从每场戏中她那朗朗的笑声里,感受到她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江西辣妹子形象。这一角色表演起来难度很大,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新的尝试,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我恰当地把握人物的泼辣、爽快、执着、豁达的性格特点,在声音、神态、形体等诸多方面精心研究,很下功夫,准确把握跨行当表演,虽然评剧旦行都用大嗓,但是花旦青衣和老旦毕竟大有径庭。评剧“新”派清脆甜美的嗓音更适合表现花季少女和青春少妇,可在这出戏中,老旦的戏份占了将近一半。经过我和导演共同努力,雨花的艺术形象显得十分
6、真切感人。 戏曲演员演戏,就是在舞台上塑造不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好演员,必须懂得“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这一专业素质。倘若戏曲演员能够把握住不同剧目,不同人物性格的个性特征,探寻人物情绪变化,自然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人物造型塑造须根据剧本内容中的情节、人物的语言、行动中去挖掘。一位艺术家曾这样说过, “演员像堆泥,可塑性要强。 ”意思是说,演员要善于扮演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通过戏曲的“四功” (唱、念、做、打) 、 “五法” (手、眼、身、法、步)多种表演手段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显露人物各方面的色彩变化,使人物形象既丰富却又不显俗套。 我经过仔细分
7、析研究,每出戏必须从揣摩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感情变化入手,着力把握每个角色特有的气质,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发挥“新”派唱腔甜美清新这一特点的同时,结合自身嗓音条件从剧情需要出发,努力赋予唱腔新的内涵,以强化民族特质和时代风韵,彰显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戏曲人物的塑造除演员必备精湛的演技水平外,化妆4和造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流露,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有着语言难以表达的艺术效果。然而,在现代戏中,杨三姐、刘巧儿和雨花,头饰都是梳着一个大辫子、年龄都是十六七岁年轻貌美、朴素大方的农村姑娘,服装也都是一个年代的样式风格。因此,在戏曲人物的共性中抓住个性,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下一番
8、大功夫。 随着戏剧观念的革新,戏曲艺术在人物塑造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批新编戏曲剧目摆脱庸俗观念的束缚,运用具有时代精神的当代意识观念审视历史与现实,塑造出一个个真实、生动、复杂的人物形象。戏曲中所塑造的人物大多具有对比强烈、泾渭分明、通体透明、纯朴统一的共性。为了使戏曲重新获得蓬勃朝气,我们应该努力塑造出大量具有深刻社会内容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以满足当代观众复杂多样的审美需求。毋庸置疑,在人物塑造的问题上,我们应当遗弃旧俗的戏剧观念,原来只注重形式美而忽视内容美,我们必须调整这样的审美视觉,认清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的弱点与弊病,拓展深化性格的描写。因此,演员诠释剧中人物时,在共性人物中找出个性,表演不得千篇一律,努力展现戏曲中人性美、不断追求个性美。这样,才能将戏曲提高到一个新的品味! 参考文献: 1来盼.谈戏曲人物塑造 ,大众文艺。 2赵媛媛.浅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的塑造 ,艺术论坛。 3周传家.戏曲人物形象塑造的拓展与深化 ,创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