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小合集.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56795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小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小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小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小合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小合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导论 一、综合选择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 B.社会生产方式( ) 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 D.物质资料生产( ) 2 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 3 志是: A.生产工具( ) B.劳动对象( ) C.生活资料( ) D.科学技术( ) 4 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 ) B.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 ) 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 ) D.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研究( ) 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 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

2、 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 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 6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 ) 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包括: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 革( ) B.社会生产方式( )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 ) 8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 9 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 A.生产( ) B.分配( ) C.交换( ) D.消费( ) 10 人类社会要进行物

3、质资料生产, 11 必须具备 12 以下简单要素: A.人的劳动( ) B.劳动对象( ) C.劳动资料( ) D.劳动态度( ) 二、名词解释 1. 劳动对象 2劳动资料 3. 生产关系 4. 生 产方式 5 经济规律 三、分析判断 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 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

4、律? 答案(第一章) 一、综合选择 1.A 2.A 3.A 4.C 5.AD 6.AC 7.ABCD 8.ABC 二、名词解释 1. 劳动对象 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二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材料。 2劳动资料 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 生产关系 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

5、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4. 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5 经济规律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三、分析判断 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二者虽然都是物质资料,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1)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 条件,它既包括劳动资料,又包括劳动对象。它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统称。( 2)劳动资料仅包括人们用来影响或改

6、变劳动对象的物件和物质条件,并不包括劳动对象。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是不能等同的。 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生产要素有三个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它们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具备的条件。而生产力要素是两个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这两个要素的结合,形成一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2)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生产力要 素不包括劳动对象。( 3)生产要素表明物质资料生产应具备的条件,而生产力要素则表明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发挥的能力。因此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所以,只

7、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人为地 “不断 ”变革生产关系,只能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其结果必然使生产力遭到破坏。因此,在变革生产关系时要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一致。 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

8、性。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 “创造 ”和 “废除 ”经济规律。人们地经济活动必须符合经济规律地客观要求,才能得到预想地结果。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受到客观经济规律地惩罚 。( 2)承认经济规律地客观性,并没有否定人们地主观能动性地发挥。因此人们在经济规律目前并不是无能为力地,由于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经过反复的社会实践和学习,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所以这两者之间是统一的,不存在矛盾。 四、问题解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9、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相互交叉的关系。横向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其中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 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纵向关系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占主要地位,它决定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目的,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生产关系。首先,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10、相互作用中。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 进作用,反之,起着阻碍作用。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不能脱离生产力。其次,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从而决定和影响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进程,因此研究生产关系也不能脱离上层建筑。 2、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 (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这个规律的基本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其中生

11、产力是最活 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从而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关系也要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两种形式。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就起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陈旧的或 “超前的 ”生产关系,则起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本质联系,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根本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可以从这个规

12、律的作用中找到最根本的原因,都是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但它发生作用的形式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一样的。在存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要经过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才能实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及时地改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不断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一、单选题 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A.它们都有价 值( ) B.它们都有效用( ) 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 B

13、.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 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 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 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 B.交换价值( ) C.私人劳动( ) D.社会劳动( )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 B.私 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 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 5.货币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 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D.流通手段( ) 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B.反映商品生产者

14、之间社会关系( ) 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 ) 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 ) 7.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是: 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 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 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 二、多选题 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 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 ) 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 )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 B.贮藏手段( ) C.流通手段( ) D.支付手段( ) 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

15、要 的货币量是: 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 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C.与待实现的值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4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 ) B.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 D.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 5.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三、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 2.交换

16、价值 3.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 8.复杂劳动 四、分析判断 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3.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 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4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都属于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五、问题解答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

17、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3.A 4.B 5. C 6.D 7. D 二、多选题 1. AC 2. AC 3. AB 4 ABCD 5 ABCD 三、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 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 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

18、系。 4.具体劳动 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5抽象劳动 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 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8.复杂劳动 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四、分析判断 1.有使用价值的品必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9、。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 有价值。如一种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它就不具有价值;一种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同时也是人类劳动的产品,但如果不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这种物品也不是商品,也不具有价值。( 2)有价值的东西必定有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具有价值。 2.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用处大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则相反。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各种商品具有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所以,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基础,只 能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

20、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越多,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3.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同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成反比。所以,即使商品的价值没有 变,商品的价格也会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变化而变化。如果商品本身的价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按同一程度、同一方向变化,

21、商品的价格并不发生变化。( 2)商品的价格变动还受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即使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商品的价格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变动并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同样,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也并不一定带来价格的变化。 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两者之间有区别,不 能等同。 4简单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都属于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简单商品生产是以商品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和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

22、商品生产则以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2)简单商品生产者生产和交换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生活资料,以满足生产者自己的生活需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是为获取剩余价值,以满足资本价值增殖的需要。( 3)简单商品生产反映的是私人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它一般不包括剥削因素。资本 主义商品生产不仅反映资本家之间尔虞我诈,追逐利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反映资产阶级共同剥削工人阶级的关系。( 4)简单商品生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会使它的生产者发生贫富两极分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在剩余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使资本

23、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所以,简单商品生产不同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五、问题解答 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商品是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一方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不是劳动产品,也不会成为商品。 (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互相排斥、相互对立。 1)生产使用价值的

24、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价值,才不得不关心使用价值。 2)在商品交换中,双方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买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使用价 值,就会失去价值;对卖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价值,就会失去使用价值。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内部两个因素的矛盾获得解决。 2.怎样理解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1)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首先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古典学派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人,虽曾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但他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不知道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和怎样形成价值,所以他们

25、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不但对一些经济现象无法说明,有时还自相矛盾。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他们的正确思想的同时,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因为只有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才能深刻地揭示商品的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以及价值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科学的价值理论。所以,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没有科学的价值论。 ( 3)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没有劳动二重性理论,就没有劳动力商品、资本划分的理论,而没有这些理论就无法说明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也就不能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26、,也就没有剩余价值理论。 ( 4)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创立,解决了政治经济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价值形式理论、货币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揭示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 可见,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理论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它们是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3.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产 生的。商品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由于

27、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的生产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因此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私人的事情,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这就形成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的根源。因为,商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彼此不发生直接的社会联系,他们劳动的社会性不能 直接表现出来,要表现劳动的社会性质,必须进行交换,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由此产生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

28、值,由此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商品生产中的各种矛盾都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不同表现。 (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因为,在私人劳动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都不知道其商品是否符号社会需要,也不清楚他们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证明。因此,商品能否在市场上顺利售 卖,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他的经营赚钱、赔钱甚至破产,在竞争中形成两极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4、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劳动价值论 ”诞生于工

29、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 “知识价值论 ”所取代。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以知识劳动为标 志,知识经济只是改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 2)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于体力的耗费。 ( 3)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本身仍然是体力和智力的耗费,劳动主体只是具有更高智能的劳动者。二是劳动工具 更为先进,电子化、自动化的生产工具在社

30、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手的延伸。三是劳动对象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新材料逐渐发现,合成材 料等新的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极大扩展。但这仍是劳动者作用其上的物质形态 ,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均是活劳动的 “吸收器 ”。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 ) B.劳动力成为商品( )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 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 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 C.降低劳动力价值( )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 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

31、为: A.m=V/m( ) B.m=m/V( ) C.m=m/C( ) D.m=m/( C+V)( ) 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 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 B.在流通中产生( ) C.不在流通中产生( ) 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 ) 二、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 ) 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 C.劳 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 ) 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 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 C.相对剩余价值( ) D.一般剩余价值

32、的生产( )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 A.计件工资( ) B.名义工资( ) C.计时工资( ) D.实际工资( )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 B.生产剩余价值 的价值增殖过程( ) C.价值形成过程( ) D.商品生产过程( ) 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 A.不变资本( /) B.商业资本( ) C.可变资本( ) D.生产资本( ) 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 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 ) 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

33、价值以下( )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维 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 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 D.为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 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 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 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 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 9资本主义工资: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 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 C.掩盖 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

34、 10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 “一定点 ”是指: A.劳动过程的起点( ) B.价值形成过程的起点( ) C.必要劳动的终点( ) D.劳动者所必需生活资料价值的时间终点( ) 11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原因是: A.机器人是先进的机器( ) B.机器人本身的价值渐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 C.机器人属于不变资本( ) D.机器人 要依靠技术人员来操纵( )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力商品价值 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

35、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不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 C来表示。 6.可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 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工资

36、 是指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四、分析判断 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 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3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4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五、问题解答 1.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2.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

37、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六、计算题 1.丽华皮鞋厂的工人每天劳动 12小时,每天工资 2元,一天生产两双皮鞋,每双售价 18元,生产一双消耗生产资料价值 12元。试求该厂的剩余价值率。 2.地球仪器厂,机器设备的价值为 40万元,每年损耗 2万元,原材料每年消耗 20万元,工人 75人,年工资人均 400元,全年产品价值总额为 30万元,请问: 1)该厂一年耗费不变资本多少元? 2)支付可变资本多少元? 3)年剩余价值多少元? 4)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某资本家一年投资 20万元,其中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4万元,一年后商品出售得 30万元,求 m和 m是多少? 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单选

38、题 1.B 2.A 3.B 4. A 二、多选题 1.BC 2.AC 3.AC 4.AB 5.AC 6.AB 7.ABD 8.ABC 9.ABCD 10.CD 11. ABCD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力商品价值 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绝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 是指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 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4. 超额剩余价值 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

39、额。 5.不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用 C来表示。 6.可变资本 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劳动力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使其原有的价值量发生变动,用 v来表示。 7资本主义工资 是指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反映着劳动力的买卖关系。 四、分析判断 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种观点不正确。

40、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 1)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它就应有价值,那么劳动的价值量只能由劳动量来决定,这完全是一种毫无内容的同义反复。 2)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在出卖以前就该独立存在。 3)如 果劳动是商品,它在交换是,就应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资本家就应付给工人全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样,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就不存在了,如果不付给工人劳动的全部价值,实行不等价交换,那就会违背价值规律。所以劳动不是商品。 3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

41、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因此两者没有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超额剩余价值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属于相对剩余价值,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的结果,是个别资本家追求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资本家阶级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许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先进企业的资本家获得的,这是一种暂时现象,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资本家阶级共享的,这是长期稳定的现象,因为竞争促使许多资本家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力求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所以竞争的结果使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剩余

42、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这种观点正确。因为: 1)剩余价值之所以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是因为流通中商品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要求。而商品的等价交换,只能交换商品的价值形式,并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量。即使某些资本家贱买贵卖,实行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只能变更资本家之间财富的分配比例,决不可能增加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 2)剩余价值之所以离不开流通过程,是因为资本家只有在市场上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同时商品生产出来以后,以只有再进入流通过程,卖出商品,才能实现剩余价值。因此,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

43、4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 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 1)资本家为了进行剩余价值生产,必须把他手里的资本分为购买生产资料和购买劳动力两部分,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 2)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自身原有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发生价值增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它只能为剩余价值生产提供物质条件,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人的劳动,能创造比 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

44、它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唯一源泉。所以叫做可变资本。由此可见,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带来的,更不是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带来的。 五、问题解答 1.如何理解当作货币的货币与当作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 ( 1)运动的形式不同。当作货币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先卖后买,以商品为运动的始点和终点,用公式表示为 WGW;当作资本的货币 其流通形式是资本流通形式,是先买后卖,以货币为运动的始点和终点,用公式表示为 GWG。 ( 2)运动的内 容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形式始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资本流通形式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 ( 3)运动的

45、目的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更多的价值。 ( 4)运动的限度不同。简单商品流通是以满足人们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为止,因而运动是有限的;资本流通是以人们对价值增殖无止境的追求为条件,因而资本的运动是无限的。 ( 5)运动的主体不同。在简单商品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商品,货币只是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支出与归流无关,商品流通一结束货币就消失;在资本流通中,运动的主体是价值,货币不仅 要垫支,而且要归流,同时商品也是价值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价值在运动中不仅保存了自己,而且获得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 ( 6)运动的实质不同。简单商品流通公式的两极异质同量,说明货币只是流通

46、手段,体现的简单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资本流通公式的两极同质异量使价值增殖,表明资本是剥削手段,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怎样理解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1)相对剩余价值是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 2)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要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因此,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要提高这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为资本家带来相对剩余价值。 ( 3)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部门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 ( 4)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是缩短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而取得的。每个资本家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