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注“休眠存款”亲人去世,银行留有存款,如果知道密码,那就有可能将存款取出。可是,如果不知道密码,那就麻烦大了。因为银行规定,想要取款,必须先去办理各种证明,还要进行公证,甚至不得不到法院打一场“取款官司” 。 更为甚者,倘若银行的存款是“无主存款” ,也就是存款人死亡后没了亲人,那么这笔存款又该属于哪一位?难道永远留在银行“休眠”不成?调查表明,对于此类“无主存款” ,目前在我国尚属法律空白 亲人离世, 存款不知密码难取出 梁老太今年已是 79 岁高龄,家住郑州市黄河路与经五路交叉口的新华一厂家属院。梁老太的老伴去世早,多年来她和独生子相依为命。儿子身体有病,一直没有婚娶。2012 年 6
2、 月,45 岁的儿子因病去世。去世前,给梁老太留下六个存折,总计两万多元。 梁老太不知道存折密码,无法取钱。经过咨询后,她带上户口簿、户口注销证明、死亡证明、社区证明、派出所证明等多个文件前往银行,想取出这笔钱。可银行告诉梁老太,光有这些证明不行,根据银行的相关规定,梁老太还要到公证处进行公证,才能取出这笔钱。 银行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1980 年联合下发的通知,关于存款人死亡后在银行2的存款,继承人没有争议的,须在公证处进行公证后领取相关款项;有异议的,需通过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或者判决确定继承人后进行。梁老太无奈地说,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跑不
3、动了,看银行能不能关照一下。对此,银行表示同情,但不能破例。银行还解释说,这种案例很常见,曾有一些不能进行公证或费用太高得不偿失的客户,放弃了在银行的存款。梁老太不死心,在弟弟的搀扶下,坐公交车,辗转来到了郑州市公证处。 梁老太咨询得知,不论数目,公证一个存折需 500 元,六个存折3000 元。老太太感觉“头都大了” ,说最少的存折上面只有 98 元,这公证的代价太昂贵了! 对于公证费用,梁老太还得知,以往是按照公证数额 2%的比例收取,后来改成了计件收费。梁老太问有关公证人员:六个存折的主人和需要公证的对象都一样,能不能一起公证?对此公证处解释说,公证是计件收费,存折的账户不同,不能一起公
4、证。 除了掏 3000 元公证费,难道没别的办法了吗?梁老太又咨询一些法律人士,得知除了公证,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到法院起诉,确定梁老太是儿子的唯一继承人。因为在一些案件中,继承人存在争议,通过“确权之诉” ,可以将继承权确定下来,获得继承权的当事人,凭借法院的判决书,就可以到银行领取款项了。于是梁老太来到了法院,可困扰又来了:梁老太是儿子的唯一继承人,没有起诉对象,也就是说只有原告,没有被告,法院根本没办法立案审理。 3跑了好多天,梁老太疲于奔命,已无路可走了,她只好向当地媒体求助。后经媒体报道,公证处表示梁老太孤苦伶仃,家庭困难,可减免部分费用。不久,事情算是得到了解决。 梁老太的遭遇,绝非
5、个别现象。2011 年 12 月,来自浙江宁波的孟女士也是同样苦恼。 孟女士的母亲去世后,家人发现了老人的一张银行卡,老人每月享有 80 元的基础养老金,钱都是打到卡里。老人去世后,社保还补助了一次性丧葬费,卡里共有 2400 元。钱不多,但毕竟是老人的财产,家人决定把钱取出来。可是没想到,要取出这笔钱极不容易。 银行告知,须先去公证处办理相关手续,于是孟女士来到公证处,意外的是,公证处要求出示的一系列证明材料中,还包括“父亲去世时的死亡证明、父母的结婚证明” 。孟女士无奈地说:父母均活到了 90 多岁,父亲去世已 20 多年,结婚证明不知道去哪办,也根本办不了对此公证处解释,程序就是这么繁琐
6、,还需家属提供死亡证明、子女证明、财产证明等,同时收取继承遗产 2%的手续费。 公证处太麻烦,银行能不能变通一下?孟女士向银行求助。 银行表示没有办法,说银行出于防范存款被冒领、保护储户财产安全的考虑,会要求遗产继承人全部到场,并出示公证处的遗产分配公证书。如果不履行这一手续,财产若落入非合法继承人的手里,就很难监管了。银行会一直等孟女士办好公证来领取为止,如果真办不出,这笔钱只能一直在银行存着。 孟女士感叹:2400 元,数目不大,但是为这事都忙了一年,花在上4面的人力、物力远不止 2400 元,可最终没有取出孟女士认为,像这种小额存款是不会出现太大争议的,是否可以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视具体情
7、况灵活处理,以降低取款人的成本。 “如果大家怕麻烦最后都不去取回钱,那么这些钱最终会流向哪里?”孟女士说。 “休眠存款”想取出, 条件异常苛刻 现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加,梁老太、孟女士的经历已不是个案。 再举一个例子。48 岁的李女士来自河南洛阳,父亲死亡后,留有一个 380 元的存折,家人不知密码。银行称要进行遗产公证,并且,李女士兄妹五人都要公证。由于李女士姐姐在上海工作,即使她愿意放弃 380元存款的继承权,也要在上海做公证。这样要取出 380 元存款,公证费至少得花 2000 元。无奈,李女士选择了放弃 程序太繁琐,银行太绝情。这是不少人的感慨。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 1993 年
8、曾发布一个文件(银发19937 号) 。根据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此规定的第四十条第一项,有如下规定: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未设公证处的地方向县、市人民法院下同)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判处。储蓄机构凭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5对此,河南华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华阳认为,严格说来,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个规定,与法律有相违背的地方。因为继承法里,从未强制规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必须进行公证。法不禁止则自
9、由,继承人只要能出具完整的证明,提供相关材料,未必是公证处出示的,根据法律,就应该得到遗产。银行要求对这些材料进行公证,并非法律上的强制公证范围,而是银行的内部规定。公证费已对小额储户造成不便,显现出内部规定的不合理性。 李华阳律师说,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假如储户存款很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求继承人提供公证证明,显得成本过高;而如果储户的继承人能提供合法遗嘱或相关证明等,能初步证明继承人身份,且在该储户继承人签署保证担保的情形下,建议银行考虑允许继承人直接支取存款。 法律是法律,亲情归亲情。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存“私房钱”的习惯,万一遭遇不测,亲人又该如何唤醒
10、这些“休眠存款”?对此有专家指出,亲人一旦去世,留下的存款就作为遗产来处理,于是就产生了继承;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遗嘱指定的所有继承人到当地公证处进行公证。如果没有立下遗嘱,就必须通过法定继承人来继承,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如果多位继承人对遗产分配产生纠纷,那就要到法院来诉讼,最后要出示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或裁决书。 为了将来不出现麻烦,建议储户平时应该将自己基本的资产情况告诉值得信赖的人,如在哪个银行有存款、密码等。如果发现有“休眠存款”的存在,又不知密码,就只能按银行所说,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继承权公证时,所有继承人要持本人身份证、户6口本,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11、包括去世人的父母、配偶、子女情况,涉及的财产凭证,如存单、有价证券等,还有亲人的死亡证明等。在收费上,公证处或按比例收费,或计件收费。还有,银行为了保护存款人的隐私,是不接受一般客户向银行申请查询亲人包括朋友之类存款的,只有司法机关等部门才有权利查询客户的存款情况。 “休眠存款” 国内无明确处置办法 所谓“休眠存款” ,就是指长期没有交易记录的个人存款。其中,一部分是“有主存款” ,另一部分是“无主存款” 。 目前,在我国因存款人死亡而导致的“无主存款”归属问题,尚没有具体意见出台,我国对这一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比如汶川地震后,一些遇难者“无主存款”问题,各银行对如何处置和归属定性问题
12、尚无涉及。再比如说,我国唐山大地震后,落实震亡储户存款的工作进行了八年,到 1984 年才基本结束。其中,相当一部分震亡存款交还给了震亡人亲属。但不能查实的账户,或历年来沉淀在银行的“睡眠账户”中的资金,则被银行列为“营业外收入” ,这是现在国内银行业通行的做法:把长年未动的活期账户先列成“应付账款” ,再列入“营业外收入” ,当储户支取时,作为“营业外支出”记账。银行方面解释说,这样做的原因是“睡眠账户”占用了大量网络资源,每天要计息生息,被记入“营业外收入”后,就不再占用网络资源了。 对此,有法学人士称,银行把长年不动的账户列到“营业外收入” ,说明银行把“无主存款”当成了自己的收入,应属
13、于不正当得利。银行7这种因对这些资金负有随时支付的义务而形成事实上的“据为己有”行为,更是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从法律法规上说, “无主存款”属于无主财产的一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主财产应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民法通则第 79 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继承法第 32 条:“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此外, 民事诉讼法第 175 条也明确规定,认定财产无主后,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既然法律明确规定“无主存款”归国家和集体,可是多年来为什么银行当成自己的营业外收入呢?对此,一家国有银行负责人曾对媒
14、体表示,银行不会将之据为己有,就算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继承人,银行也会将这些账户封存起来,等待权利人前去主张权利。假如一段时间之内仍没有人主张权利,由于中国对于无主存款的处置没有明确的规定,银行可能会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向一些慈善机构进行转移。 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面对“休眠存款” ,银行一般不会主动去寻找当事人或利害相关者,因为银行没有这种义务。对此有法学界人士建议,为避免银行不当占有这部分存款,建议有必要制订规定,如果“休眠存款”持续超过一定时间,银行就有责任向法院提请认定为无主财产,并上缴国库。 还有法学专家指出,国外的通常做法是确认无主存款后,将这些存款从银行转移到一个第三方机构,然后继续寻
15、找这些存款的合法主人,当彻底确定无主后,会将这部分存款用于公益事业,比如灾后重建等。 8“休眠存款”在国外争议不断 在国外,银行是如何处置“休眠存款”的呢? 目前,在国外许多银行,对储户存款都收取一定的账户管理费,并派专人通过电话、邮件联系客户。如果发出的信息太久没有回复,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查询客户的其他联系方式,如果了解到客户遭遇不测,银行就会主动联系执法部门,处理客户的遗产。 比如在美国,当客户在银行开设账户时,银行的客户经理都会告知,如果账户长时间不交易,银行则会把账户转为“睡眠账户” ,转为“睡眠账户”后,客户在规定时间内仍然没有交易,银行将把账户里的钱划归国有。但是,由于银行会定期给客
16、户邮寄对账单,银行的“睡眠账户”并不多见。在美国,政府还会通过加强监管,强迫各银行严格规范审计程序,直接导致银行将更多不明来源的资金上缴给政府。 国际上最著名的“无主存款” ,当属二战时期犹太人放在瑞士银行里的钱。二战前后,有不少犹太人秘密地把自己的金银珠宝和现金存入瑞士银行,因为瑞士的银行保密法能很好地隐蔽受纳粹迫害的犹太储户的身份。然而,许多存款人被纳粹杀害后,账户遂成“休眠存款” 。二战后,遇难者亲属试图追回存款,可瑞士银行却以不得透露存款人信息为由,拒绝受理。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之下,瑞士银行在 1997 年公布了部分账户所有者名单,组成国际委员会审理归还存款的请求。之后,在瑞士政府协调下
17、,瑞士银行与国际犹太人组织于 1998 年达成协议,由瑞士银行一次性出资 12.5 亿美元建立一个基金,用于赔付早已死去的犹太人存款账户户主的亲属和后裔,条件是后者放弃对瑞士银行的司法追究。 9在国外,商业银行非法占有“无主存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利用其客户“睡眠账户”中的资金增加银行税前利润。2010 年,英国设立了“休眠存款”基金,将 15 年间没有任何使用记录的户头余额作为慈善基金,支持非营利组织等。在韩国,2008 年首次成立了“休眠存款”财团,采取银行捐献的方式,把银行自愿捐献的“休眠存款”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在日本,金融机构把十年以上没有交易记录,并和储户联系不上的账号归类为“休眠账号” ,账号里的“休眠存款”被划入金融机构的临时收益,如果储户前来提款,金融机构会全额返还。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每年各大银行的“休眠存款”数额,加到一起高达 850 亿日元。2012 年2 月,日本商讨“休眠存款”再利用问题,探索将用于震后重建等公益活动的可行性,但由于日本银行界的反对,计划难以实施。 “休眠存款”的激活再利用,是值得每个国家关注的事情。直到今天,各国围绕“休眠存款”再利用的可行性一直争议不断,但都没有一个合理有效、具有说服力的运作方法。 编辑: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