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59495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浅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提升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有待提升,提升的途径有:明确高校专业伦理理论,改革过于行政化的伦理规范制度,将伦理规范内化为教师的自律行为。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专业伦理 近年来,随着相关事件的曝光,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明确我国高校教师伦理要求,提升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已迫在眉睫。 所谓“教师专业伦理” ,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关系总和,是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的具体体现。它包括由专业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组成的专业精神,以及有关教师与教育事业、

2、与受教育者、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等关系的专业规范。 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话题。经过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上要明确 (一)明确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导向,构建合理的伦理规范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把师德师风建设混同为专业伦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区别的。因为师德规范的条条框框相对比较笼统、抽象、模糊、2理想化,重外围约束与要求,难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潜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比师德的要求更明确、更专业、更具体,操作性更强。但现存的伦理框架也存在太过理想化,要求过高的不足,最后无法落到实处,从而使伦理建设成了一纸空文。引导粗糙、抽象和一般的传

3、统师德过渡到全面、具体、规范的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提升的不可忽视的内容。基于此,我们应该明确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导向,构建合理的伦理规范。合理的专业伦理规范应符合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对教育对象的无害原则;第二、对教育对象理解的原则;第三、对教育对象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四、对教育对象能够换位思考的原则;第五、对教育对象知情同意的原则。其中公平、公正尤为重要,教育公平、公正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确保教育对象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师职业的公平性具备较高的职业要求,无论是教师集体还是个体都应该从公平地

4、对待学生,对学生的判断和管理不应该考虑任何智力的、家庭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背景。 (二)合理的高校教师伦理规范,还应该顺应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重担,同时也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任。 “高校教师专业伦理”不仅是“伦理的” ,而且是“专业的” ,更应是“高校教师的” 。基于此,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规范,应从最初的一般性的德性要求过渡到具有道德法典意义的许多专业伦理规范,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伦理准则,指导和约束教师的专业活动。3例如:确立“专业”和“服务”的观念,促进专业伦理规范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在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追求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共性化要

5、求,又要体现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个性化需求。又比如当前学术造假泛滥,治学之风有失严谨,对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也应有所规范,这种规范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此高校教师伦理应包括学术伦理,教授应当在促进知识进步的价值与尊严的深刻信念的指导下,认识肩负的特殊责任。 (三)合理的高校教师伦理规范,还应凸显教育“服务”理念。 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提升最终的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教师作为教育服务者,必须把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应表现出更强的服务伦理,对教师职业表现出更强的认同和情感投入。教育是良心教育,只有教育者竭尽全力,具有教育

6、责任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利益。在我国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的今天,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教学工作中的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品质,显得格外重要。教师专业服务精神的确立,是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提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制定伦理规范时应凸显教育“服务”理念。 二、制度上要改革 (一)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提升应去行政化和“工程化” 过去的高校教师伦理缺失是因为以行政手段和“工程化”的思维方式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教师专业化的动因是受外在压力,如学历、职称、奖金等的影响,而不是源于教师自身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在现实4生活中,许多教师把专业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或一种可以应付的工作。如今教师学历虽已普遍提升,但教师的专业

7、精神并未随之显著增强。以“工程化”的思维方式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没有认真审视并立足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在推进与提升教师专业伦理时,我们应该去行政化和“工程化” ,减少行政手段对教师专业发展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导。比如教师职称的评定、加薪晋级、评优评奖应发挥教师团体组织的主体作用,发挥专业学术团体对教师的约束力。 (二)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制定要充分发挥教师团体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教师专业伦理制定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即便有全国教育工会的参与,但教师的主体体现并不明确,而且其规范的形成是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地颁布,要求统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缺乏教师

8、的专业特色。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制定应体现高校教师的主体特性,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主体力量,突显高校教师专业组织的学术权力,从而制定出符合高校教师专业特性的科学完善的教师专业伦理体系,这样才能激发教师自觉把专业伦理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三)重视激励机制,摒弃过多的外在约束 由于受到几千年儒家道德文化传统的影响,目前的教师专业伦理更多地体现为约束教师行为的规范伦理,多是作为一种外在约束去规定教师“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 , 这些带有行政性的指令对提升教师专业伦理只具有表面或者短期的作用,无法生成教师在专业伦理形成中从自在走向自为,最后走向自觉的坚定信念。忽略了教师“还可以怎样” “完5全

9、可以怎样”等问题。后两个问题关乎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师专业自主、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精神、专业自我等因素。如果没有能激励教师不断自我要求、自我实现,并积极认同的专业伦理那就不叫专业伦理,那只是永远外在于教师价值信念的束缚和要求而已。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更多应体现为引领教师专业行为向理想境界发展的德性伦理,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和践履,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其功能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 三、实践上要深入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与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优良师德风尚的基本途径,也是地达成教育目的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上

10、的文明国家都毫不例外地注重教师的专业伦理素养。教师专业伦理教育比传统的师德教育更强调了教师专业的内在性。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教育前所未有地要求教师具有批判意识、世界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习意识。这些都对教师的专业伦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培训无疑是教师专业伦理论教师专业伦趣强调了教师专业的内在性。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贵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专业伦理培训的目的是使高校教师对专业伦理有明确的认识,培养教师的专业伦理精神,强化教师内在信念系统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心灵培育,最终达到教师从被动遵守到伦理自主性与自律性的转变。伦理自主性是个体基于道德责任感,

11、自主做出道德判断,自主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自律性就是用我们所信奉的正确生活法则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6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符合自己的本性,而不是陷于物欲之中而不能自拔。伦理自主性与自律性的提升是高校教师专业伦理逐渐成熟的过程,是他们体验教育责任的过程,是体会权利和运用权利的过程,是自主遵守教育义务的过程。专业伦理培训使教师逐渐的明白、领会、接受教师的伦理价值体系,并且把它作为约束自己内心的律令。于是逐渐转化成为内部律令,伦理自律性也就逐步会确立。 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培训方法:第一,制度学习和心灵培育相结合。过去的培训只注重制度和规范的学习,易流于形式。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积极认可并自觉纳入其价

12、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学的坚定信念。它是内发的,需要经由人心灵的培育才能生长的。因此我们应以学习制度为基础,同时注重心灵的培育。第二,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相结合。在大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就更需要重视教师的学习。没有教师的学习,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学习基本上可以分为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教师的正规学习是一种显性的、有专门组织者实施的、安排好一定学习内容,并且将取得一个正式的认证(文凭、证书)结果的活动。它具有较强的“预设性” “目的性”和“功利性” 。当前,在教师正规学习中出现了重形式学习、轻实质学习的偏差。教师的非正规学习

13、是一种隐性的、教师随机进行的、从做中学,并且不以一个正式的认证结果(文凭、证书)为目的的活动, “生成性” “情境性”和“自觉性”是其重要特征。非正式学习的灵魂在于它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陶冶着教师的专业伦理品质。但是由于周期长、见效慢,现实中很多教师的非正规7学习被不经意之间忽略掉了,这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提升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有效途径就是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相结合,不能重此轻彼。第三,从个体经验成长到学习发展共同体文化建设的转变。教师专业伦理是一个多主体(群体)共同努力的过程,而非某一个教师“一枝独秀” 。正如托马斯指出的:“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专业个人主

14、义转向学习共同体 。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中呈现出重个体经验成长、轻学习共同体文化建设的趋势,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是当前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指教师在共同愿望和价值标准的指引下,本着民主、平等、共生的信念,通过合作、共享、探究、反思等实践活动构建共享文化,以达到提升自我和促进整个群体专业发展的特殊组织形式。这一组织旨在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亲密的、合作的关系,形成一种共同的研究路径,其精髓是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文化意识,其核心是通过合作性教师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智慧提升。长久以来,相关部门以及教师自身都过

15、于重视教师个人的成长经验,对构建教师自下而上的学习发展共同体重视不够。要加快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就必须尽快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由单个主体的“平面”发展形式向多元主体的“立体”发展形式迈进。第四,从规范伦理到德性伦理的转变。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和践履,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其功能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而8不是约束、强制、命令。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必须实现由规范伦理向德性伦理的转换,使教师专业伦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认可并努力追求的专业道德理想,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而言

16、之,提升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应做到理论明确、制度改革、实践深入相结合。最终是使专业伦理内化为高校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态度、专业自我的价值,激励教师去获得和保持可能的最高程度的道德行为,从而得到同事、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尊敬和信任,提升职业幸福感。而这种职业幸福感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师的内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伦理。 参考文献: 1李四君.专业化视角构建高师生职业伦理价值观的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 2罗昂.“师德”的实质究竟是什么?J.教育园地,2007, (2). 3季旭峰.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伦理J.丽水学院学报,2007, (6). 4黄路阳.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教师专业伦理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07, (2). 5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 (5). 基金项目:本文是 2012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构建的研究 (项目编号:201203YB228)的成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