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66930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人们常说,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其实不然,应该说发明是由尚未失去“童心”的人们创造的,这颗“童心”是永远保持好奇心,不断提出疑问、追问为什么,并努力寻求答案。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急于追求所谓的高效率,抹杀了学生的那颗“童心”,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的“童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做法是:一、创设情境,自主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法是:1、联系生活提问题在学习新知时,我总是给学生提供与这一新知识紧密相关的

2、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学习矩形的判定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木工师傅制作矩形门窗的流程:先截好两长、两短且分别相等的木料,制成框架,再用米尺测量两对角线的长是否相等进行检测。对此你能提出矩形怎样的判别方法?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矩形的判定定理。2、反思矛盾冲突提问题对于很多数学问题,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就能提出新的问题。如我在讲勾股定理前,给出如下问题:如图:将两个直角边分别为 a、b,斜边为 c 的三角板按如图摆放,其中BE、CE 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 AD,请同学们运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如图梯形的面积。通过求解,学生对比两个结

3、果,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2+b2=c2。3、动手操作提问题寓教于乐,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动手实践中提出问题,在动手操作中探索问题的求解思路。如在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性质前,我让学生每人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折叠,你能提出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性?4、类比猜想提问题数学知识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新知前我常常让学生先复习与这一新知联系最密切的知识,让学生观察对比,类比猜想提出新的问题,效果极佳。如学习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前,先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类比三角形的中位线,猜想梯形中位线的位置与两底的位置关系和量的关系,学生很容易提出了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结论。二、自主互助

4、,在问题的探索中再生新问题1、自主探索,解决并在生问题 只有充分的自主,互助才有实效。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在探究问题思路的过程中再生问题,在编写导学案时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做到:(1)启发学生拓展思维,玩出思路自主学习的极限是不能强拉学生走你的路,走教材的本本之路。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出自己的思路,如证明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时,我让学生每人制作一个梯形纸片,画出梯形的中位线,问你能将梯形纸片剪拼成那些你所学过的图形?反思动手操作过程,你能找到哪些证明思路?学生兴致很高,通过动手动脑,突破了添加辅助线这一难点,探索出如下证明方法:(2)提示学生回头看,在探究中提新问题探索问题的

5、思路固然重要,但在此问题的探究中回头看,你的发现往往会更有价值。如探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证明后,我让学生反思证明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反思,学生发现了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常用辅助线,提出并解决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3)将问题反过来想,再创新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创造新的东西,推动世界进步。学生自己完成了问题的探索之后,我总是要学生将获得的问题反过来想,诱发学生创造新的问题。使问题环环相扣,而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往往是教材中后面要学习的新知识。2、交流互助,质疑释疑 自主探索的成果为交流互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自主

6、探索后,先在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方法,交流提出的新问题,相互质疑释疑,取长补短,教师参与指导并了解各种方法及提出的各种问题,为将探究成果最大化,教师安排各种方法的探索的学生板演(或讲解)自己的解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在课堂解决或作为学生的探究性作业。3、点评归纳,内化知识教师对学生展示的各种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精讲点评,总结新知,提炼方法,并启发学生根据新知的特点纵横联想相关的知识,通过联想使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点建立联系,变成相对集中的知识块,知识链,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三、题组训练,在应用中发现新问题为了把练习变为学生的营养套餐,既巩固新知又提炼方法技巧,还会诱导学

7、生提出新问题,我们改变了过去单纯的训练方式,精心设计题组,将技巧方法蕴含在题组之中,将新问题潜伏其中,通过学生对题组求解,观察、反思,提炼方法规律,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解题兴趣,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了平行线性质后,我设计一下题组:如图(1)已知 ABCD,问题(1):求证:PB D图(1) 图(2) 图(3)问题(2):如图(2) ,求证:BP 2P 1C,问题(3):如图(3) ,求证:BP 2D P 1P 3通过解答问题(1) ,思考:遇平行线常添加怎样的辅助线?问题(2)添加怎样的辅助线可转化为问题(1)?问题(3)添加怎样的辅助线可转化为问题(1)?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数学思想?比

8、较以上三个问题的结论特点,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四、自主变式,变出新问题为把被动解题变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变式:一个条件与结论互换;去掉一个条件,让学生添加一个条件是结论成立;条件不变,你还能发现哪些正确的结论?在原问题的结论下,你对此题的结论进行引申,能变出怎样的新题?化静为动,将图形中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转换位置,你能变出怎样的新问题?通过教师渗透变式方法,学生在解题之后能够围绕一个问题变出很多有价值的新问题,他们变出的新问题百花齐放,令教师赞口不绝。五、联系生活,创

9、造新问题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数学智力活动的氛围,创设一个自主发现的空间,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创造,使之自然而然地将所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每学习一个新知识后,我总是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写数学问题。如学习了轴对称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设计一个关于轴对称的数学问题。通过实施数学问题再生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发现能力,学生普遍感觉自己不是被动学习,而是在主动创造和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活了,效益高了。手机号:159544583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