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适合小城镇发展的道路布局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力度。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联系的纽带,道路交通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设施,因此,做好道路的规划与布局对小城镇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分析了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道路交通规划布局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交通;特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加速城镇化建设的阶段,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城市快速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在城乡结合部位出现了融合建制镇和集镇的小
2、型城市-小城镇。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小城镇即为较小的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层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普及,小城镇也将逐渐涌现。作为城镇配套机构和乡村集镇的特殊区域,小城镇的规划也越发受到重视。其中,道路交通规划也被列入硬性规划。基于城镇道路交通理论基础之上的道路交通,在小城镇中受到制约,只有采取因地制宜,才能确保道路交通规划符合小城镇发展,才能保证小城镇道路交通安全。 二、小城镇道路交通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 (1)以路兴商的公路布局效应。 在小城镇中,一般都是从较为集中的农村或规模稍大的集镇发展而来,一般在公路两侧,都分布着大量的建筑物,包括民居或商用房。在一般的小城
3、镇中,较为常见的就是一条主干公路从镇中心穿过,而在其他区域基本上不存在一条像样的支线公路。这就导致集中路段车辆拥堵,分散路段没有合理利用。 (2)交通工具类型多,慢速车辆比例大,步行行人多。 在一般小城镇道路上,较为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中型客车、小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机动车辆,还包括三轮车、自行车、平板车等非机动车辆,部分道路内有卡车和拖挂车通行。这些车辆类型不一,长度不齐,其速度更是相差甚远。在道路交通中,慢速车辆经常会导致交通的拥堵,同时这部分车辆又是在交通工具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在小城镇中,部分居民或采用骑行自行车外出或步行外出,由于道路结构的约束,经常会在车流中穿行,这对道路交通带来了
4、安全隐患。 (3)车流变化大。 在小城镇中,节假日期间经常出现交通工具激增,而到夜晚车辆、行人又会骤减;在一天内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车流量都不尽相同。在上下班期间,容易造成人流和车流集中,出现拥堵的情况。 (4)入城交通和过境交通量增大。 在小城镇逐步发展中,为了加快保持和城市同步化的进度,通常是将靠近城市的道路修筑的较为完善,便于加快同城镇的交通运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小城镇逐步繁荣之后,小城镇也在逐渐分担着过境中专运输的重任,这导致了过境车辆增加,给小城镇的过境道路带来了过多的车流量。 2、小城镇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1)道路两侧违章建筑多。 在城镇道路两侧,建筑较为集中,其多半是商
5、用建筑物。由于缺乏管理,在道路两侧存在很多随意搭建的临时建筑物或占道经营的摊位。加上小城镇中缺少停车场,车辆经常被随意停放在路边,占用车行道和人行横道,这就导致本来就不宽阔的道路通行受阻。同时由于路边占道经营和搭建房屋,在房屋前的人行横道基本上被从业者利用起来做经商推销用,这样就导致了行人占据车行道,而造成拥堵增加了安全隐患。 (2)交通管理落后,缺乏设施。 在小城镇道路中,交通标志和指挥信号等基本设施较少,很多路口基本上都是要“左看右望再通过” ,一旦出现车流量增大的情况,就会造成道路受阻,交通繁忙。在车行道中,还有部分骑行摩托车或自行车的涌入,难免都会发生磕磕碰碰,威胁交通安全。在车流量较
6、为集中的地方,即使有红绿灯存在,但由于监管不力,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发生。 (3)集中路口较拥堵,车流受阻越多通行越不畅。 在车流量较为集中的路口,一旦出现拥堵的现象,就会堵塞更多的车辆。车辆通行互不相让,更有甚者会鸣笛抗议,导致周围驾驶人员出现集体拥堵现象。加上路面标志线路缺乏,更难明确责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交通的缓解。 (4)镇区交通内外不协调。 在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爱面子”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主干线交通比较重视,而忽略了车流较少的支线路段;对入城路线加以整改,忽视了镇区支线交通。 三、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满足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 小城镇道路交通其基本职责是完成交通
7、运输任务,这也是道路交通规划的基础。在道路系统中,要主次分明,对交通量大、人流量多的区域应注意采取措施保持通畅,并在一定区域内设置集散人流和车流区域。对交通量较小的支线,要保证其满足交通需求,还要保证经济合理。 2.满足道路网规划的走向要求。 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在选择线路布置时,要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结合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以及路边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因素,在满足道路行车技术要求基础之上,尽量保持道路网的平直,为行车和路基施工、排水等创造条件,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避免造成资金投入过大。在小城镇街道中心线的纵坡要尽量保持与道路两侧的建筑线方向一致,以利于地面水的汇集和排除。在考虑主干道走向时
8、,尽量沿汇水沟纵坡,这样便于埋设排水管和排水工程。在确定道路走向时,要满足道路红线规划要求,要因地制宜,不能过分强调道路的平直,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工程量和投入资金额度。在进行旧城改造时,尤其要注意尽量避免房屋拆迁。在进行交叉路口设置时,要设置多方案进行分析确定,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将交叉路口设置在开阔地,周围建筑要尽量远离路口。在确定方案后,要进行实地打桩(路界桩)分析,以满足小城镇建设需要,同时要符合道路性质和功能要求。 3.满足居住环境和景观要求。 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要考虑道路可能给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和尾气污染。通过合理确定道路网密度,增加交通主干道和建筑直接的消声距离,严禁拖拉机进入、控制货
9、车进入居住区,对过境道路规划在小城镇外部,在街道较宽的位置增设防护绿地吸收噪声和污染,尽量减少道路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交通规划作为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内容之一,要保证符合小城镇建设总体目标。对小城镇内的风景点和景观,对原有的不能破坏,对新建或预计建设的,要提供道路通行。 4.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中,要有前瞻性目光,在立足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要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需求。规划设计更要保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过对小城镇性质、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等等因素进行研究规划,贯彻近期为主,中期和远期为辅的结合方针。 在我国城镇发展中,不仅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城镇发展经验
10、和模式,积极制定相关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发展模式,并不断的革新和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发展道路。 小城镇作为城乡农产品加工、城市工业品供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融合环节。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状况,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大中小城市的科学结构框架及发展模式,推进因地制宜的城镇发展道路,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下,综合区域发展特点,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各级城市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并综合集成全国范围内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建设发展的进程,不断优化我国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完善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要以小城镇发展为依据,在立足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要考虑长期的发展。道路交通规划既要满足现状需求,又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加强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对提升小城镇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向锋,快速城镇化地区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探讨以常熟市梅李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10) 2 张聪林,朱霞,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与对策探讨J.小城镇建设 2005(1) 3 朱兆芳,对小城镇道路交通设计的思考J.城市交通 ISTIC ,2008(1) 4 陈牧 我国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优化基础J.公路与汽运,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