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成品教育思想下小学高段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摘 要:“连续剧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将多个系列内容中各分散的认知及训练打乱重组,通过一个大目标有机串联,设计成一组连贯的、相对完整的小循环流程任务。前一节课的成果就是下一节课的基础或者素材,每节课都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演变、续写,最后逐渐能汇总、整合成较完整作品。 关键词:信息素养;连续剧式 ;成品教育;大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94-03 “系列剧”和“连续剧”这两个名词来自于电视艺术当中,把这些名词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是希望把“轻松的获知,快乐的练技”的理
2、念融入到教学之前,体现愉悦感先行原则,并让参与者产生对内容的渴望。 当前,很多版本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都是系列剧的模式。即:每个课时的内容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练习主题,且相对独立,并在一两个课时就能结束。课程安排整体灵活机动,章节清楚,训练重点突出且容易控制,学生学习易接受、实践易掌握。但是由于分散,知识点会显得零乱,影响学生对于信息处理全过程的认识,这将不利于构建完整的信息素养认知。 2小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可以自主地进行一些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的操作,并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含义。这也为学生信息素养系统培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全面发展提供可能。合理
3、有效地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显得很有必要。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连续剧式”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 “连续剧式”设计的内容选择 “连续剧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借鉴电视连续剧内容设计方式,将多个系列内容中各分散的认知及训练、活动打乱重组,通过一个大目标有机串联,设计成一组新的、连贯的、相对完整的、小循环流程的任务。内容上,前一节课的成果就是下一节课的基础或者素材,每节课都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演变、续写。最后逐渐汇总整合成更大、更丰富的成品(完整作品)或体验报告。例如:笔者在五年级演示文稿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的两次设计实践:漫画河马 。笔者利用演示文稿可以多层绘画这一特点,每节的内容分布大致如下
4、:从熟悉演示文稿界面入手,进行文本框及艺术字、位图图片的插入及处理,先设定故事主人公,接着用自选图形图案及任意线条工具绘制、编辑等来增设对象,对比位图与矢量图,掌握组合与叠放次序等操作,扩充新页面,尝试拆分、重组、编辑剪贴画(Windows 图元) ,给场景增加新对象;根据需要再建新页面,不设新场景及人物,再到各人物的漫画对白编写,音效艺术字的插入等,再到人物的进入、强调、退出等设定,再到复杂路径动画的运用与调整,最后整合调试,自动连贯展示,等等。 此设计用制作动画的大故事串联,学生在了解演示文稿展示能力的3同时,能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对象,并对分层绘画以及动画设计、制作等艺术创作有一个初步的认
5、识和体验,在故事情景编写中又得到了写作的体验,还有文件保存、交取、交流传递等流程方面实践练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练习,对处理这类事情的整个流程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最后还有一件相对完整的作品保留下来,既是成果,又是成就感的一次体验。 我的兴趣专研电子报刊,它是从兴趣统计开始,每人写出两个兴趣点,小组汇总,同爱好的人组成小组,每个人记录下“我最先想到的”关于此主题的信息;小组讨论“我最先想到的”信息,并作整合分类、分工,结合课后查阅,每人整理出 5-8 条不重复的问题;网络查找各问题文字答案,按照信息源等级遴选合适的答案,用多种途径将这些信息整合在演示文稿不同的页面上,并标注信息的来源和作者;
6、整理文本答案并修正,还可以根据网络信息重组出更有用、更有意思的问题及答案,将问题数量扩充到 12 个左右;搜索整理三张主题大图,并做相应的处理;结合三张大图,在“设计模板”的“幻灯片母版”上编辑、调整与主题统一背景布局;调整图文配色,添加动画方案;通过艺术字、小插图等来美化演示文稿;小组整合成员作品,形成更庞大的合作作品,并修正演示文稿中的问题;修饰封面及编委信息等,添加超链接实现页面之间的跳转,形成统一、完整的最终作品。 这个设计充分考虑到“信息素养”?穴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重点?雪的培养,从信息主题的确立,信息的检索及策略,信息的评价和过滤、筛选,信息的处理和集成以及信息的表达和输出展示等环
7、节来设计,是4一次全面的信息处理全过程体验。学生全面地学习了演示文稿的使用,对其工具性有了系统的认识。在成品的感染下,喜悦感使其信心增强,方法与流程也会强化,全局感的培养也就落到实处。 二、 “连续剧式”设计的实施过程 1.通读教材,分析功能 “如果自己在用这章节的信息技术工具时会怎么做事” ,理一理思路,进行必要的尝试。这里所说的“做事”不是小环节的训练,而是一系列相关流程的有序整合,是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比如:“搜索引擎找个图” ,不能仅仅练一下怎么搜索查找、存取图片就完了。而是“为了什么找这张图,用这个图要做成什么?怎么查找与存取?怎样处理这张图比较符合我的想法,还可以怎么做得更好?完成
8、的作品,如果要去发表还缺少什么?”等等,其实,这是一系列相关联的事件。如此考虑思维也就更活跃,想法也会更丰富。 2.从实际出发,确立目标 可以从学生兴趣、喜好及最近的潮流等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与物上下功夫,找共鸣点,自己先编写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比如:“要做什么主题的多少页多少栏目的电子报刊” , “要怎么画一个什么人物、什么主题、可以发表的四格漫画作品”等等。 3.顺应发展,串联重点 依据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或别人的先进经验) ,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内容章节的划分,均衡各部分重难点的量,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指导下,分配训练的具体内容环节,学练结合,并预设问题注解与小结,规划好5各重难点的衡量标准与
9、衡量方式。比如:“第次练习作品应该有三个页面,第一页怎样,第二三页又怎样”等等。 4.亲身演练,查漏补缺 这个预先操演很重要,它应该检测到:各环节是否顺畅的、连贯的、持续地发展,各环节与知识点的结合是否合理、巧妙。如果不是,需要及时更正呈现的方式、顺序,甚至删减某个环节,然后进行二次有效内容重置与合理划分,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内容。有时可能还要进行第三次的修正才会更合理。 三、 “连续剧式”设计的使用心得 “连续剧式”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托具体情境有目的、持续的训练,结合故事发展变化,有利于学生对处理信息时前因后果的理解。上节课的作品痕迹在下节课能进行提示,进行有效的复习回顾。多次完整流程的小循环
10、,也会逐渐让学生形成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流程与方法。学生的课堂练习最终都有一个相对系列剧更好的作品呈现或体验,这也是全局意识提升、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最后学生的成果及活动体验,还可以增强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信心,增加成就感。教学中学生用机必须能联网,这样才能将练习作业提交保存下来以供后续使用。同时,学习体验中兴趣的维持与发展,需要较周密的情境诱导与激发,这就要求具体设计时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并且多样呈现。对于学习过程中有缺席或进度不同的学生,教学设计时分层、分段就很有必要,当然具体的实施需要灵活把握,这也是实施中的一些不可6避免的问题。 四、 “连续剧式”设计与综合实践 “
11、连续剧式”内容设计模式是“成品教育”思想的产物,它借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扩展、演变运用。 “连续剧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模式也可以称为“大任务驱动”模式,大任务也正是这种模式的特点。 但是,它有别于综合实践训练,这种模式是在做任务时完成新知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将学与练相结合,提升了完整做事意识(处理问题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均衡纯技法训练在学习过程中的比重,并最终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作品;而综合实践则是学在前,有了前边的学习训练之后,才进行某个任务的综合实施操作,学与用是分开实施的。 五、结束语 笔者把“连续剧式”教学内容设计的主导思想暂且叫做“成品教育” ,是因为这种教育思路是把“
12、学、练、用”相结合,以全过程信息处理实践、体验为目的,在课程最后以较完整的作品或实践报告(“成品” )呈现的一种教育想法,所以叫“成品教育” 。这种模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系统分析、解决问题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全局观念的形成,而不是就事论事,分散的技能训练。这种模式适合很多学科,尤其是有作品呈现的学科。就像硬笔书写训练一样,我们很多人都是以单个字笔画及结构训练为核心,在局部上下很大功夫,单看每个字都很漂亮,但是整体布局训练缺乏,也会使作品的感觉打折扣。所以,成品教育也是一种整体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的一种教育。 7总之, “连续剧式”教学内容的设计,这种模式它应该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这么长篇幅的操作,应该按照课程目标,分析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水平,合理选择意义更大的模式使用,真正发挥其优势,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充实、有效。 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