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思考摘要:在世界经济与区域逐渐融为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云南被定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单一的语言翻译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因而,培养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是实现加快云南桥头堡建设步伐的必备条件。如何培养综合型国际化人才来适应全球化挑战,已经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桥头堡建设;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121-04 2009 年 7 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思想。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东南
2、亚、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与发展,双边的贸易往来日渐密切,我国对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大,但我国的东南亚语种教学水平、教学模式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单纯的语言翻译早已不能够适应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因而,如何培养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如何加快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步伐,怎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高素质的东南亚语人才,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 “桥头堡”战略与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关系 (一)云南桥头堡建设需要提供人才支撑 2云南“桥头堡”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人力资源的建设, “桥头堡”建设进程的速度与质量完全取决于人才战略实施的状况。加快人才
3、培养的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大批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具有国际视野,又通晓东南亚语言文化、还能够参与国际事务谈判与国际经济贸易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云南桥头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 (二)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炙手可热 目前东南亚语种人才稀缺、供不应求,而且学习东盟国家语言的学生数量也不少,但仅仅学会东盟国语言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像外交部、商务部、国际电台、出版社等国家机关和企业等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的,尤其在涉外行业中,更是涉及外交、法律、新闻、对象国的文化及政治背景等内容。其次,鉴于小语种人才目前的特殊性与稀缺性,在就业过程中相比较
4、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体现出较强的商业色彩而缺少了人文素养。这些语种毕业生不是首当其冲地奔赴急需人才的前沿,而是紧盯机关、部委、新华社等传统主渠道,集中在发达城市、大城市。但这种现状造成了就业不用发愁的东南亚语种毕业生严重欠缺开拓精神与吃苦创业精神。所以,学校在建设小语种专业的过程中,应该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到一个高度来重视,把教学和思想结合在一起抓,端正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与教育力度,鼓励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积极拓宽就业思路,引导学生为急需人才的前沿做出贡献。 二、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现状 3(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 东南亚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东南亚语
5、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成了阻碍扩大规模及提高产出高质量专业人才的障碍。为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院校进行盲目扩招。由于招生的数量过多,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学硬件设施也跟不上需求,导致师生互动为主的训练教学变成了教师独自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严重下降,加上课程开设的计划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学生参与训练的时间不够,大多数学生都只能够运用一些日常交流用语应付小型的贸易往来及解决日常交流的问题,而在应对大型的、多样化的商业洽谈及贸易活动中的表现则令人失望。这样下去,培养出来的小语种学生质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目标需求。 2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
6、现为:东南亚语种的教师队伍水平普遍不平衡、整体综合素质相对不高,也就是说,大多数教师都不具备高层次教学水平的要求,能够用东南亚小语种进行专业教学的教师相当紧缺。 3 体制问题 由于编制所局限,导致学科建设的质量上不去。部分学校甚至以本科小语种教师为主进行教学,教师的学历需要提升,教师们忙于拿文凭,分散了教学精力。还有的教师为了创收在外面兼职,直接影响到了对本职工作的投入程度。有的学校因为师资不足,只能采取聘用、兼职等办法解决。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的质量。 4(二)解决办法 (1)提高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把住教师的质量关,才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东南亚语复合型人才才拥有根本保证。
7、 (2)教研室拟定师资培养计划,为年轻教师制定近期或中长期攻读博士学位计划,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科研室拟定科研项目计划,为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4)教研室拟定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短期进修、或者假期在国内短期培训计划,以解决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退化和知识更新问题。 (5)组织教师参加大型学术交流会议或者讲座。 以上计划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国际上学科专业的新动态,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国外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带给学生分享。其次,还能帮助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国际惯例,从而为培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储备功底扎实的师资力量,为新时期不断更
8、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师资保证,也为特色专业建设践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同时,必须聘请外教参与教学。这个问题有的学校不愿面对,目的是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需增加教育经费。 三、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体系 (一)人才目标 确立培养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语种人才目标。笔者就近几年小语种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市场主要需求既懂翻译,又懂国际贸易、金融、管理,甚至懂得会计的高级商贸人才。现在很多涉外的公司都没有储备专门的小语种人才,5需要的时候就不得不去翻译公司聘请。若有大型的外贸洽谈、展销会之类的活动,更是到处找翻译。而往往聘用的小语种翻
9、译人员又因缺乏专业知识,在处理业务及洽谈中效果远达不到公司的期望值,因而得不到满意的认同。 所以,学校应根据国际环境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准确定位出所培养的复合型语种人才目标,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构建小语种语言培养与经贸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的目标应该从下面三个能力结构层面来定位、衡量是否达到要求。 (1)掌握东南亚语,熟知东南亚多元文化,英语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是专业人才能力结构中的基础部分。 (2)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和跨国经营管理能力。这是反应专业核心的技术能力结构部分。 (3)熟悉中国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市场
10、环境及各国的市场贸易政策,具备一定的商务策划能力与市场开发决策能力。这是专业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力结构。 (二)教学模式 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大多数办有相关专业的学校都在办学中积极摸索、创新,力求寻找到一条快速解决该问题捷径的教学模式。 (1)进行小语种双语教学。基本模式有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等。这是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教学模式中所形成的定势习惯影响,选择过渡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更6为合适。即:第一、第二年在进行小语种(第二外语)教学的同时,进行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但小语种的听、
11、说、读、写、译相加在一起,课时必须超过英语教学的课时标准。 (2)规定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必须参加小语种水平等级考试。把小语种等级水平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小语种水平度的标准尺度。当然,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前沿阵地,国家教育部应该在政策上为桥头堡建设适当铺路。比如说批准在云南省建立小语种考点,此举能提高人们学习小语种的兴趣与热情,推动小语种培训市场的发展,为东南亚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小语种人才。 (3)择优选择生源。为保证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小语种,必须选择英语基础比较好的生源,把英语单科达到规定分数作为录取条件之一。 (4)加强与国外大学合作,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采取3+1 教学模式,
12、如有可能,推行 2+2 教学模式效果会更好。必须至少有一学年安排学生到学习语种对象国学习。好处在于,置身于地道语境之中,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交流,学生从发音到表达能力都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得到了更正与提高。而且,语言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重复训练与沉淀后就不容易忘记了。 (5)双学位教学模式。2+2 教学模式。即在国内大学读两年,到所学语言对象国学习两年,毕业后分别获得所在国内和国外学习大学的本科毕业文凭。这种双语学历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6)建立小语种方向的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这也是高校发展学科建设、抓住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契机。 (
13、7)建立师资合作制。面对东南亚这个大区域的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变化带来了各高校课程设置的变化,师资专业结构也随之出现了与课程设置不协调现象,比如师资短缺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解决办法:互派师资。在区域内进行师资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师资资源利用最大化。与国外合作院校互换师资。即解决了外教问题,节约了教学成本,外派教师还能通过在国外大学交流、访学、教学等各种活动拓宽教学思路,学到新的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巩固了外语水平。对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制定统一要求,即必须参加小语种考试并达到规定级别,否则就不能获得毕业文凭。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小语种语言教育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现有的教材已经不能够满足和适应实际
14、教学需要了,而具有时代气息的教材少之又少。工具书也不全,许多高校教师只好自己一边教学一边编写教材,或者花大量时间上网查资料做课件。因而, 教学资料紧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 (1)成立编写小语种教材部门,及时制定、编写、更新小语种专业教材,不断推出、出版内容新颖、体裁多样化、与东南亚国际形势贴近、具有区域性与实践性特征的小语种出版物。 (2)降低小语种出版物价格。 (3)引进知识结构逻辑性强、知识难易程度适中的原版教材。国外8优秀的原版教材是支撑双语教学的主干。无论是专业词汇的准确度,还是反映最新前沿动态的内容,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思想接轨。所以,使用原版教材对整合、提升学生的知识与双语思维
15、都有极大的益处。这样,才能拓宽教学内容,才能做到与国内外的课程内容相衔接,教学才不会与国际需求脱节。 (4)教材合作。虽然各院校培养东南亚语种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一致,但在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使用上各自为政,大都根据自己的实力与生源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这种现象对培养对象很不利,也是造成培养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所以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整合教材资源,加强教材合作,共享反映最前沿动态的教材资源。 (四)课程设置 1 实施“主修专业语种,辅修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 (1)JP+1对培养对象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后,精确设置一套完善的、系统的主干课程。 (2)小语种课程与英语课程按比例设置课时。(3)实
16、施某些主干专业课程用小语种讲解的双语教学模式。 (4)增设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新闻科技等诸多领域的知识课程,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用讲座形式开设。 (5)开设介绍东盟各国国情、政情、商情相关的知识与最新信息的短期课程。JP 2 结合专业设置实践课程 依据开设的主干课程,在不同阶段实施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学完知识就能够及时实践,在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考察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考察结果对三方都有利。首先 ,实习单位可以在学生实9习期间参与人才考察培训,通过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优先选择所需人才。其二,学校通过学生的实践训练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加以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改进
17、课程设置上的偏差。其三,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加深了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也直观地对毕业后进入的岗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将来进入角色会很快,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且,学生所掌握理论知识在经过实践检验后,更能够切身体会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工作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或者综合知识的不足与欠缺后,重返课堂的学生们必定会不断总结自我、发现自我,努力弥补知识层面上的差距。因此,实践课程的开设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设置主干专业(东南亚方向)进行小语种双语教学时,应在时间上注重梯度推进,把专业基础性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课程按照渐进式设置,因为学生对小语种与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呈渐进式发展的,只有遵
18、循规律,教学效果才会好。 (五)校企合作 学校必须努力开发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公司等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与开设相关专业的国内高校合作,彼此间共享合作实习基地。 (2)建立固定的、能够提供长期使用的实践教学基地。 (3)委托国外的合作院校帮助在国外建立长期的、或者短期的教学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东南亚小语种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也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10因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专业与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东南亚小语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面向西南的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才能得到保障,建设的步伐才能够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