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保护与开发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思考摘要: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市的宝贵资源,在城市改革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资源保护长期缺位、开发利用陷入思维误区,导致明显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庆市抗战文化保护开发存在挖掘不深、起步滞后、认识不足、保护弱化、弘扬不够等问题,必须切实有效进行保护性开发,进一步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4-0048-04 重庆直辖以来,旅游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红色资源、独特的人文禀赋等优势资源成为带动重庆市绿色经济、无烟产业
2、高速发展的助推剂。与自然风光、红色资源、人文禀赋等优势资源相比较,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优势与作用在城市大改造、大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重庆抗战文化资源是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所赋予重庆人民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既包括蕴含“和平、民主、独立”等爱国主义思想的精神资源,也涵盖抗战遗址、抗战文物等在内的物质资源。客观上讲,抗战文化资源是打造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法宝。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抗战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弘扬得还不够,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科学运用抗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为重庆城市文化建设助力添彩,更好地服务全市的改革发展大2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重庆市抗
3、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 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单就物质形态资源而言,就有抗战文物、抗战文献以及抗战遗址等。其中,抗战遗址在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重庆最经典的城市文化遗产,其珍贵价值不容忽视。 从数量上看,重庆是全国保存抗战遗址最多的城市。截至 2009 年 12月的统计,重庆市共有抗战遗址 767 处,现存 395 处,消失遗址数量近50%。在现存的 395 处遗址中,175 处保存较好,101 处保存一般,119 处保存较差,总体保护情况堪忧。除抗战遗址外,重庆是全国抗战文献收藏的主力军,仅官方收藏一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抗战文献(具体包括图书、期刊和
4、报纸)就超过 3 万种。 从类型上看,重庆市共有抗战遗址五类,包括外事机构遗址(如美国大使馆、苏联大使馆、中苏文化协会旧址等) 、纪念性遗迹(如抗战胜利记功碑、抗建堂、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等) 、文化教育机构遗址(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复旦大学旧址、新华日报营业部等) 、政府机构遗址(如国民政府行政院、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国民政府外交部等) 、名人旧居(如周公馆、蒋介石官邸、宋庆龄旧居等) 。 从分布上看,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分布于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北碚区、合川区、江津区等 22 个区县(自治县) 。其中,渝中区、南岸区、北碚区、沙坪坝区的抗战遗址数量较多,也相对集中,在保护开发中有利于实
5、现统筹规划。 3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最为珍贵的一张城市名片,它们承载了一段段动人心魄、感人泪下的全民抗战往事;它们留下了无数仁人志士、文化名人的珍贵足迹;它们蕴含了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精神。准确掌握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有利于我们认清当前工作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让独特而宝贵的抗战文化资源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二、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 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抗战历史铁的见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抗战遗址类资源消失损毁过半,抗战文献及文物等资源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发挥十分受限。从现状人手,深度剖析重庆市抗战文化资
6、源保护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推陈出新。 (一)对抗战文化资源的挖掘不深,起步滞后。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旅游文化产业永续发展、高品位发展的“金矿” ,我们应以掘地三千尺的决心和魄力深挖抗战文化资源。但事实上,我们的挖掘工作仍存在许多硬伤,制约了抗战文化资源挖掘的深度、精度和广度。一方面,我们在首次挖掘中,对散存民间、碎片化严重的部分抗战文献、遗迹等的收集、修复、归类等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并常常忽视民间抗战亲历者及其口述资料的保持、整理和利用;另一方面,我们对抗战文化资源的二次挖掘稍显粗糙。在二次挖掘中,我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没有更进一步地思考抗战文化资源其内在价值延
7、伸的各种可能性,使得大量的抗战文化资源如一潭死水,其价值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和民众的追捧,难以实现4向产业资源的快速转换。 (二)对抗战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保护弱化。区域发展要抓住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抗战文化资源作为重庆的特色资源,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在城市进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没有凸显。在很长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与高质量、高品位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常常让位于经济发展,各种破坏性开发层出不穷,给有限的抗战文化资源,尤其是那些非再生资源带来了不可挽回的
8、重大损失。此外,不少人在抗战资源的保护开发上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抗战文化即国统区文化,保护开发陪都时期的抗战文化资源是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歌功颂德,违背了政治原则。基于这样的传统政治思维,不少领导在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上持保留态度,将保护开发的重点局限于革命遗址遗迹,对凡是涉及到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抗战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上敷衍了事,导致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总体数量少、范围狭小、类型单一。 (三)对抗战文化的弘扬不够,人气冷清。弘扬抗战文化,比“硬件”更为重要的是“软件” ,而“人”是软件建设的核心。我们既需要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的专业性人才,也需要广泛认同抗战文化的普通民众。纵观
9、当前对外开放的各类遗址遗迹,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普遍人气冷清,大多数市民对周围俯拾皆是的遗址遗迹比较漠视,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对抗战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目前,除了较为成型的李子5坝抗战遗址公园、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稍微热闹一些外,其他遗址都冷冷清清,鲜有人问津。在百度搜索里除少数革命遗迹外,大多数抗战遗址遗迹均未在百度百科中创建词条,景点信息缺乏专门介绍,并且无法通过百度地图查询具体方位。 另外,我们通过走访发现,重庆市现存的大多数抗战遗址遗迹,其内部设备普遍老旧,根本不能保证对广大游客的正常开放,有的景点甚至简单到只有图片展示配文字说明,或者只有一块铭牌。不少景点内无讲解人员,或者讲解人员素
10、质较低,流动性较大,既无法满足散客的需要,也不具备承接大型团队的实力。 三、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途径探索 一个城市想要快速发展,需要经济支撑;一个城市想要实现高质量、高品位发展则需文化做扎实的底蕴基础。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这座山城活的灵魂,它是不可替代且不可复制的。如果没有这笔丰厚而独特的抗战文化资源,重庆这座城市就没有“历史文化名城”头衔,也将失去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三大国际名城并驾齐驱的殊荣。我们应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无差别地、细致地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 (一)教育先行,强基础增底蕴。重庆抗战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遗址遗迹,都
11、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生动教材。我们要通过赋予抗战文化资源两种新的特性,即当代性和民众性,在群众中营造一种学习了解重庆抗战文化的浓厚氛围。首先是普及抗战文化知识。如在大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有奖征文、知识竞答、纪念抗战胜利歌咏会等主题活动;在主城各大商圈定期举办抗战题材主题展览,如图片6展、文物展、文献展、漫画展等,让抗战的血泪史化为百姓的心灵史。其次,发掘抗战文化内涵。如创新活动载体,在抗战文化资源的集中地,开办以抗战文化为主题的“真人图书馆” ,邀请抗战老兵和亲历者分享他们自己的人生经验、隐性活态资源,使“借阅者”透过这一部部的“真人图书” ,看到国家、民族、城市的大历史,达到将传统严肃的文化教育烩
12、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的目的。定期举办抗战文化主题讲座,邀请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为群众免费讲解抗战文化及其文化内涵。在抗建堂、国泰艺术中心等体现浓厚抗战文化的场所,定期举办抗战题材的电影回顾活动、话剧演出、文艺汇演等。再次,打造抗战文化教育基地。实施“教育+基地”改造模式,将符合条件且较为成型的抗战遗址打造成为高品质的教育基地,在基地内建立体验馆,摒弃以往传统的说教方式,利用多媒体以及各种互动工具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区域观众的体验、探寻需要,馆内综合运用声光电、感应技术、3D 技术等科技手段,为参观者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二)专题研究,填空白树权威。抗战文化资源在重庆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中,是
13、最具历史价值,同时也是发展现状最薄弱、抢救保护最紧迫的资源。我们应坚持“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学术标准、一流水平”的基本要求,对抗战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为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提供坚实的学理基础。组建专业化团队,依托市内各大高校,以课题为纽带,整合历史、政治、文学、教育、新闻、音乐、美术等师资力量,集合相关专家、教授,组建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建立实体性研究机构,通过实体性研究机构广纳研7究人才、培育学术力量、丰富研究成果,使重庆在抗战文化研究领域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学术话语权,保证该领域研究持续发展与繁荣。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对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图书馆、重庆三
14、峡博物馆、重庆社科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采取重点扶持、加强个案研究等方式,以课题为驱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抗战文化研究成果。成立抗战文化研究协会,通过整合利用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资源,成立重庆市抗战文化研究协会,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有志于抗战文化研究的人士,共同研究抗战历史。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学术研讨会、学术论坛、主题报告会等形式,搭建学术交流讨论平台,大力推进国内外学术界、海峡两岸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扩大重庆市抗战文化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成果转化,上项目塑精品。抗战文化研究要以服务重庆发展、服务祖国统一为最终落脚点。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在充
15、分吸收大陆、港澳台以及世界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谋划一批特色项目,打造一批文化精品,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品牌意识,谋划一批特色项目。无论是建设综合性的抗战博物馆还是建设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还是利用抗战遗址打造景观公园;无论是实施名人故居修复保护工作还是修建抗战文化长廊,我们都要树立品牌意识,上大项目、上特色项目。我们要在维修抢救、完善布局的基础上,实现跨区域文化合作,按照就近原则,集中打包一批抗战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开放抗战遗址。在项目打造8中,我们要实施-项目-特色,对项目周边的人文景观、环境要求
16、,本地文化消费趋势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引入旅游产业、创意产业、民国风情、主题餐厅、都市时尚等概念,实现打造一批项目,带动一批品牌的目的。树立传世意识,打造一批文化精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应持有尊重历史的谨慎态度,推出一系列以抗战为题材,并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文化精品力作。打造影视精品,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人气明星参与抗战文化相关影视剧的创作与演出,并聘请从事抗战文化专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做顾问,避免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各种常识性错误。打造实景类演艺精品,通过业内知名人士组成的制作班底,将抗战文化、巴渝民俗文化搬上以抗战遗址遗迹为背景的大舞台。打造城市雕塑精品,在主城区重点街景处创作以抗战为题材,极
17、具震撼力、冲击力的雕塑作品。(四)宣传跟进,聚人气筑底气。保护开发抗战文化资源,对外宣传必不可少。加强宣传,既可以使人们充分意识到保护抗战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也可以提高这些抗战文化资源的知名度。 首先是专题宣传树形象。一是打造一两部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抗战系列专题片、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从不同侧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抗战期间在重庆发生的历史故事,并力争在受众广、影响力大的中央电视台播出。二是在知名报刊杂志开辟专栏,用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诠释“抗战文化”这一主题,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抗战文化,更加关注抗战文化。三是推出大型新闻行动和特刊,“点”上跟踪报道围绕“抗战”进行的各项
18、活动, “面”上回顾与展望抗9战文化保护开发工作,并在重大历史节点推出特刊,反映重庆抗战文化保护开发成就。 其次,隐性营销巧借力。运用隐性营销,对受众“低声耳语” ,为“抗战文化”的宣传创造一种正面口碑的环境。如寻找类似远方的家一北纬 30 度中国行 、 舌尖上的中国 、 台湾脚逛大陆等广受欢迎的美食旅游节目,并在涉及到重庆的单元,融人“陪都” 、 “抗战”元素;在以重庆为拍摄地、举办地的各类影视作品、音乐活动中融合进“抗战文化” ;邀请名人出席与“抗战”相关的公开活动等。 再次,活用媒介造声势。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对抗战主题活动、抗战遗址遗迹等进行宣传报道。如运用大型旅游门户网站、政府网站、微博等进行网络宣传;在轻轨、公交等交通工具上投放语音广播广告、平面广告和车身广告;在解放碑、观音桥等商圈的户外 LED 显示屏上投放公益广告,向人们传达保护开发的科学理念;在抗战遗址主题游览活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国际性的大型纪念活动等系列活动上,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 总之,抗战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重庆最具历史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增强自觉自信,花大力气把抗战文化保护开发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让这座拥有“战时首都” 、 “永久陪都”双重身份的新兴直辖市充满知识的动力、思想的活力、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