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506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及其理论分野摘 要: 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派,马克思主义俨然已经发展成为复数概念。尽管各种形态的理论流派都标榜自己是马克思主义,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分野,有的甚至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的复数形式之间的主要理论分野集中在哲学和社会政治两个层面.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是否必要以及哲学向何处去;在策略上的歧见是关于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的本性复归问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复数形式; 理论分野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4-0066

2、-04 The Plural Form of Marxism and Its Theoretical Distinction ZHANG Zong-feng (Fudan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Since Marx and Engels founded Marxism, it is continuously growing and has formed various forms of theoretical schools who proclaimed theMarxism. Marxism has already be

3、come a plural concept. Although various forms of theoretical schools touted themselves as Marxist, there is a serious theoret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m, and some even 2diametrically opposed. The main theoret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lural form of the Marxism focuses on two aspects: philosophy

4、 and social politic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in whether philosophy is necessary and where philosophy should go. And the disagreement in strategy is abou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turn of human nature. Key words: Marxism; plural form; theoretical distinction 在马克

5、思之后,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流派,最有影响力且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直接历史渊源的主要有四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个分支是从第二国际分裂出来的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这也是被人们称之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也是被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所用作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三个分支是从第三国际分裂出来的第四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托洛斯基派的马克思主义,即现代托洛斯基主义;第四个分支就是“新马克思主义” ,这种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的西方,因而又笼统地称其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当然,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早已经成为“复数

6、” ,称自己为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不胜枚举,但很多流派也仅仅是自称而已,没有发生实际的影响力或没有实际地被认同。相对有影响力或得到较为普遍认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主要有以上四种。而正确认识这些马克思主义流派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不无裨益,以比较的方式来把握这四种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派别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笔者试图以3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点,同其他马克思主义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更好地理解各种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进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笔者主要从哲学与社会政治两个层面,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点展开与其他马克思

7、主义派别的比较与分析,以期深化对作为复数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彼此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根本的分歧哲学是否必要和哲学向何处去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种社会政治、经济理论。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应该而且首先必须是一种哲学理论。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将马克思主义排除在哲学之外,也并非毫无根据。他们认为,如果非要把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哲学理论,那么也只是针对马克思早期的理论和思想。早期的马克思还停留在青年黑格尔派,而青年黑格尔派

8、的理论无疑是一种激进的哲学理论,是对社会的猛烈批判。而1845 年以后,马克思开始批判转而否定哲学,甚至要废除哲学。从那时起,马克思开始扬弃哲学,他的思想不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研究,而是开始关注和研究社会现实,确切地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凭此依据,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科学,而正是得益于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哲学,才使马克思4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以产生。 显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完全不同意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主张。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面对资本主义的危机,第二国际没有能力带领群众走出困境,摆脱危机;而这恰恰要归咎于第二国际离开了马克思

9、主义的基础哲学根基,丢掉了人的意志与精神。有鉴于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要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要重建哲学。与第二国际主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革命性,而批判性与革命性必然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这种辩解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因而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必须对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消灭哲学的命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所要消灭的那种哲学是笛卡尔哲学等西方近代哲学,而不是要消灭哲学本身。也就是说,马克思所要消灭的那种哲学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是一种旧哲学,是一种纯粹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思辨,一种重建本体论的努力。退一步讲,即使马

10、克思要消灭哲学也不是即刻一下子将哲学销毁殆尽,而是认为消灭哲学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1,也就是说只有先实现哲学,才有可能论及消灭哲学。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思辨哲学,而是在历史中不断实践的批判性、革命性理论;与其说马克思消灭哲学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历史、实践的现实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哲学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的分歧主要在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哲学的看法上。(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 5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也存在原则性的分歧。两者在马

11、克思主义应当是一种哲学理论这一判断上并无异议,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主要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列主义者产生了原则性的分歧。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列宁主义理论家仍然停留在西方近代哲学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注重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终极问题。而西方现代哲学已经在批判和反对形而上学,认为哲学不应该注重研究世界的本源问题,而是要研究人的生活世界问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马克思发起哲学革命,其目的也是反对形而上学;马克思已经提出了要建立一种新的哲学的命题,而不再仅仅探究世界的本源问题,这也正是回到生活世界,而这种新的哲学

12、是一种实践存在论。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分歧是根本对立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哲学,是一种新哲学,是实践存在论;而在列宁主义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仍停留在西方近代哲学的层次和水平上。第四国际理论家很少谈及哲学,因而也谈不上分歧,在此不再加以比较。 二、策略的歧见社会发展方向和人的本性复归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马克思主义派别在社会政治理论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态度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

13、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6可避免的”2判断是错误的,因而又把他们称为“资本主义内部的马克思主义” ,也就是说,他们对资本主义基本上是持支持态度,主张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对其弊端进行改进,所以应该属于“温和派” 。第二国际将自己看作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要对资本主义的疾病进行治疗;更有甚者,要做资本主义的“按摩师” ,使资本主义更加舒服。因而,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在姿态和立场上基本是认可资本主义的,最多持改良态度。而事实上,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所以,他们从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情况出发,认为资本主义正在走向福利社会,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改良可以实现和平过渡到

14、社会主义,从而实现民主和共同富裕。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则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认为资本主义并非在走向繁荣,而是走向压抑和灭亡。在社会政治理论上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取决于以什么样的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在用剩余价值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分析现实社会是否还存在剥削。如果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当然很难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价值已经不仅仅是活劳动创造的,而更多的是由机器创造出来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应该以异化劳动理论来分析资本主义,不能仅仅将问题停留在价值的本源上;问题不能停留在价值的创造上,而更重要的在于分析现实社会中人的状况,人的

15、本质力量的实现问题,也就是要将人本身看作目的;不是看人们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要看人性是否真正得以复归。他们认为,处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是单向度的人,实现的是单线地、盲目地发展。更为7可恶的是,资本主义使人处于盲目、麻痹的程度,总是意识不到自己的痛苦,反而可悲地将痛苦当成幸福。 其实,这里争论的关键在于衡量一个社会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显然可以在马克思那里找到答案。在马克思看来,衡量社会的价值标准应来自于对人的认识,对人本质的认识,对人的需求的认识。人不是仅仅为追求物质享受而存在,如果仅仅用物质享受标准来衡量一个社会,那么资本主义社会没什么不好。但对人的需求、人的价值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

16、面。如果从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层面出发,真正把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需要,作为一种快乐和享受过程,那么资本主义肯定使人异化了,使人越来越非人格化。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个争论背后更大的分歧在于对现代科学技术之社会意义的评价和看法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不用变革所有制,不用变革社会制度,也可以使资本主义和平地向好的社会主义方向转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现代科技与人的价值实现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对现代科技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意义进行猛烈批判。他们认为,现代科技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又履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

17、而意识形态是消极的、虚假的,带有极强的、隐蔽的欺骗性。在他们看来,科技不是进步的,也不是中性的,而是原罪的。未来人类的命运,很有可能取决于科技如何发展以及人类如何对待科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以科技发展规定人类的发展方向,反对科技发展到哪里人类就要跟到哪里。在这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二国8际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严重的分歧,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认为要以科技发展为人类发展规定方向,而这一点恰恰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坚决反对的。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的观点,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3为依据,主张

18、只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造就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认可十月革命,认为十月革命是有争议的、是早产儿,是不成熟的,具有原罪。在社会政治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的分歧在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是否具有走向集权主义与独裁主义的可能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需要以国家的力量来推动生产力,必须通过个人权威来实现,因而极权主义是必然的。而马列主义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民主来解决。 事实上,这个分歧背后更大的分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人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就是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等国家在生产力落后、非常贫困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

19、义革命,革命的口号和动机是带领国民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走向富裕。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怀疑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认为这与农民起义并无本质区别。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和目标究竟是什么呢?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苏联等国家都把这个问题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并不是提高生产力,使人们过上物质丰裕的生活。西方马克思主义不仅批判资本主9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苏联等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和宗旨“异化”了,使人变成了物质的奴隶。在现代社会,人究竟是为了占有物质还是为了人的存在本身?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社会只是引导人在生产领域享受和满足,其目标是使人成为消费动物

20、,成为机器的奴隶;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手段和方式,一种是通过市场,另一种是通过国家来发展生产,来实现人的物质满足。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应该开辟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目的和宗旨是真正实现人的存在与发展。当然他们并没有否定人的物质需求,而是认为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占有物质这个层次上。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占有这个层次上,那么这必然是对人的存在状态的一种危机,显然这不是人的发展方向。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托洛斯基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托洛斯基派都被认为是一种现代激进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左”的马克思主义。但两者“激进”的内容却又存在区别,确切地说,他们对武装斗争道路是存

21、在分歧的。事实上,现在真正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确少见了,而现代托洛斯基派奇特之处就是一如既往地高举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大旗。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第四国际马克思主义相同之处在于都主张反对议会道路,反对改良主义,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同时反对暴力革命、武装斗争。 但道路分歧的实质在于对现代社会性质持有不同观点。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具有“双重性” ,即资本主义社会既是政治10社会又是市民社会。所谓政治社会就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是依靠暴力机器。因而,在政治社会里,完全可以通过消灭国家,打碎国家机器,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但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

22、代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具备政治社会的特征之外,还同样具备市民社会的特征。在市民社会里,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主要是文化手段,主要通过意识形态来实现,而这种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合法性的。之所以认为在市民社会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统治是具有合法性的,是因为统治阶级是依靠市民社会的文化功能、以及学校、教会等文化设施来教化和引导民众,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认可统治者的统治,认可统治的合法性。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再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出了质疑的呐喊声:难道要改变现存社会就只能用暴力手段来实现吗?与现代托洛斯基派坚持武装斗争、暴力革命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视文化革命、意识形态的革命、思想结构和心理状况的革命,认为社会革命是全方位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各个方面、全方位的革命,以此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三、结语 诚然,马克思主义的流派远非本文所分析的这几种,他们彼此之间的分歧也绝非仅仅表现在哲学和社会政治这两个层面,笔者只是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四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和流派出发,试图探求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性的理解。而这几种马克思主义派别在哲学层面与社会政治领域的分歧也不是分离的,不是绝对的,这两个层面也是相互渗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饶有意味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