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83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试论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试论 4G 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摘要本文阐明了 4G 时代网络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网络编辑定制培养的内涵;分析了对 4G 时代网络编辑进行定制培养的动因;提出了 4G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的设想,在说明 4G 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的前提和介绍我国跨专业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例的基础上,提出 4G 时代网络编辑定制培养“1.5+1.5+1”模式;最后针对定制培养过程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 关键词4G 网络编辑 定制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集 3G 与 WLAN 于一体并能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

2、品。4G 网络在欧洲早就开始流行;美国将在 2013 年年底实现 4G 网络全覆盖。在我国,从 2009 年开始 4G 网络在香港地区崭露头角;2011 年,中国移动与 9 家运营商签署了 TD-LTE 合作协议,以推动全球建成 26 个 TD-LTE 试验网。1正步入 4G 时代的我们,生活也随之改变,其中就包括网络出版。本文为满足 4G 时代网络出版对网络编辑的需求,提出网络编辑定制培养“1.5+1.5+1”模式,以打造网络编辑批量定制培养供应链。 一、4G 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概述 (一)4G 时代网络编辑应具备“四跨”素质 4G 的最大特点是网速快,4G 系统能以 100 Mbps

3、的速度无线下载,2无线上传速度也能达 20 Mbps,比 3G 网速快 1020 倍2,这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挑战,要求网络编辑具备“四跨”素质跨文化思维、跨终端应变、跨媒体技能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1.跨文化思维。4G 系统网速的提升使得网络编辑与受众互动更便捷、快速,受众也更广泛,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聚集带来了对网络编辑跨文化思维素质的要求。2.跨终端应变。4G 时代高速的网络使得应用程序在各种终端有了用武之地,使得各种终端阅读更普遍,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具有跨终端应变素质,能满足各种终端内容的编辑要求。3.跨媒体技能。4G 网络的迅速发展让高清视频可以突破以往网络局限而服务受众

4、,产生了网络编辑从文字到视频的跨媒体技能需求。4.跨学科知识结构。网络内容与 4G 这一新技术的对接要求网络编辑在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对计算机技术有所掌握,即拥有专业文化、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二)网络编辑定制培养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编辑的需求数量与日俱增,现有网络编辑的来源有外部或内部聘用、经过内部培训后上岗等,这已不能满足 4G 时代网络出版的需求。4G 时代网络编辑一方面需注意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需高校、用人单位的培养与社会其他组织的支持。综合而言,网络编辑定制培养无疑是提升 4G 时代网络编辑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选择。 人才定制培养模式始出于市场

5、营销专业改革,定制培养指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3定制3化的优势在于,一方面是纵向加深,即将人才培养由员工进入企业才开始,提前到了对还未走出校门的学生就予以“定制” ,按企业文化和职务能力的标准“打造” ;另一方面是横向拓宽,对现有员工培训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更多地与高校、专业培训教育咨询机构等合作,由企业提出培训需求,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优势进行定制。4 二、4G 时代对网络编辑进行定制培养的动因 (一)4G 时代网络飞速化发展,网络编辑应升级 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我国网民数量、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数量、网站数量均在增长,且手

6、机网民占了总网民数的 2/3 以上。而由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可知,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不断增长。具体数据如表 1 所示,这些数据不仅昭示着对网络编辑人才的需求潜力;也表明了网络影响面的广泛,内容传播的快捷,对网络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市场和网站个性化“点菜” ,现有培养模式待改进 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各网站要脱颖而出,就得拥有量身定制的网络编辑人才队伍(即市场和网站个性化“点菜” ) 。面对这种对网络编辑“点菜”式的需求,现有的网络编辑培养模式尚存不足。一方面,高校编辑出版专业虽说已改变了编辑无学状态,但在人才培养上还很不足,课程设置滞后、教师对学生单向知识灌输、理论与实践

7、脱节等弊病在大部分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中司空见惯5;另一方面,网站等用人单位在对网络编辑的培养过程中,不仅成本太高,培训内容和质量受到限制,且难以保证外部招聘的网络编辑价值取向与自身企业一致4。复合型应用4创新网络编辑人才的缺位促使我们对 4G 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进行探索。 (三)网络编辑批量化定制培养,校企生三方能共赢 根据网站对网络编辑的“点菜”式需求,高校和网站联手“烹调” ,再由网站来“买单与享用” ,使网络编辑和网站之间实现供需无缝对接,这样的定制培养模式对高校、网站和网络编辑三方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合作比各方单独付出收益更大,即 1+1+13。 对 4G 时代网络编

8、辑进行定制培养能针对 4G 时代网络出版特点、编辑职业能力要求等各项要素选拔出合适人才进行培养,能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一是能使网络编辑摆脱以往在校时单一理论学习、工作后重新学习等糟糕情况,转而通过定制培养模式实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节约了时间和资源;二是使高校网络编辑教育设施、师资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社会成本;三是让网站等用人单位通过将人力资源外包给高校的方式,与高校订单式联合培养自身所需人才,既充分利用了高校教育资源优势,降低了培训成本,又能获取 4G 时代网站等用人单位所需的优质网络编辑,保证企业独特的优势。 三、4G 时代对网络编辑进行定制培养的设想与实践 一份网络编辑职业基本状况

9、调查显示,网络编辑的文化程度基本在本科以上,其中大学本科比例为 78.4%,占绝大多数6。因此,本文设定 4G 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在本科教育阶段进行。 (一)4G 时代网络编辑定制培养的前提 4G 时代的发展要求网络编辑成为复合型应用创新人才,具有“四跨”5素质,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同时紧随企业个性化需求,对专业的教与学进行改革与调整,寻找有效的培养模式。为实现高校网络编辑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校企合作毋庸置疑,这是定制培养的前提。而校企合作需要高校与网站具有合作意识,思想上认同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由政府牵头,对高校和网站进行协调,清除双方合作障碍,让学生、教师“走出去”和

10、网站等用人单位“请进来”同步对接,实现编辑人才定制培养在双方对等的前提下进行。 (二)跨专业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已有实例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催生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前跨专业人才选拔的做法已为教育界所熟知。就新闻人才培养而言,兰州大学7、南京师范大学8、广州大学9、陕西师范大学1011、复旦大学12等都已开展新闻专业跨专业复合型人才“2+2”培养模式,见表 2。 校企合作定制培养是当下另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新闻人才培养虽鲜有涉及,但这一注重实践能力,并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众多高校取得了较好效果。例如,华南理工大学于 2007 年与中国广东核

11、电集团合作探索“3+1”模式,由企业从高校大三学生中预招聘并签订预招聘合同,受聘者于第四年进入企业实践;于 2009 年与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电梯创新班,实行“3+1”模式。江西农业大学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软件类人才的“3+1”模式,采取“学院领导与基地负责人定期研究制”和“教学双师型、毕业生论文指导双导师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了实践力度,达到了6“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 “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方满意” “加快了就业基地建设和形成了多途径、多领域就业渠道”等良好效果13。校企合作的本科教育除“3+1”模式外,还有华南理工大学与国外众多高校的“2+2”双学士学位、 “2.5+

12、2”双学士学位、 “1+2+1”双学位、“1+3+1”双学士学位等模式,也有学者在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校企合作“3+1”模式的基础上,提出“2+1+1”模式14。不论何种形式,都给 4G 时代网络编辑的定制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蓝本。 (三)4G 时代对网络编辑定制培养“1.5+1.5+ 1”模式的设计 为满足 4G 时代对网络编辑的需求,本文在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 4G 时代网络编辑定制培养“1.5+1.5+1”模式(以下简称“1.5+1.5+1”模式) ,实行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的四年制跨专业本科教育,即一年半的其他各专业教育、一年半的网络编辑专业学习与一年的实习

13、实践,打造具备“四跨”素质的网络编辑人才,如图 1。笔者认为 4G 时代对网络编辑进行定制培养的校企合作方式有一校一企、一校多企、一企多校、多校多企等。本文现以一校多企,即一所高校对应多个企业为例。 第一阶段:跨专业人才选拔 本文设定定制培养出的网络编辑具有除本专业之外的另一种专业背景,因此首先根据网站等用人单位与高校签订的协议(即“订单” ) ,按双向选择原则,对所有修满三个学期专业课程的学生进行选拔,依各专业所需比例(在接受订单时高校便已经做出招生计划,将“订单”中所需专业学生数量添加到相应专业招生计划中)择优选拔,形成“网络编7辑基础库” 。 第二阶段:网络编辑理论与技能学习 “网络编辑

14、基础库”成员将进行三个学期的网络编辑理论和技能学习,为进行网站实践打下基础。该阶段采取“专业辅导员+教师”制,除专业教师授课外,每 35 人配备一名专业辅导员(可由合作网站工作人员兼任) ,专业辅导员可灵活跟课,实现“一个课堂,两个教师” 。第六学期伊始,各网站据自评、同学互评、专业辅导员评价三合一的综合测评挑选针对性培养对象,形成“网络编辑储备库” 。各网站与高校协同合作对相应培养对象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利用高校优质资源教学的过程中,以网站等用人单位需求为准,将网站等用人单位的理念和文化贯穿始终。第三阶段:网站实践 在网站实践阶段,网站对各自培养对象将实施先自由选岗、再轮岗轮职、再定岗定职的方

15、式,使其得到充分锻炼。美国的“密苏里模式”将新闻课堂和报社编辑部、教授办公室整合在一起,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环节与专业实践环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广州大学的“2+2”模式依托珠三角电视节目生产现场,在实践中教学,这些实例都为网络编辑的网站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在第三、四阶段,每 3 人安排 1 名网站工作人员定向指导和监督考核。在网站实践结束之际,自评、同学互评、网站工作人员评价三合一的综合测评将作为其最终能否留在该网站的参考依据。通过综合测评的学生进入“网络编辑晋级库” ,未通过者则进入“网络编辑待定库” 。 8第四阶段:网络编辑验收 第八学期, “网络编辑晋级库”成员将先与用人单位签订临时协议

16、,待毕业即可签订就业协议;“网络编辑待定库”成员将被退回高校再接受培训。返回高校再培训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淘汰制” ,即这些成员仍能在这最后一学期里定期回网站进行再实践和接受再测评。经过如此的反复再培训、再测评,最后接纳通过者,放弃未通过者。未通过者最后仍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延迟毕业或者另觅他业。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与网站签订协议的学生均可在拿到毕业证后直接转正。 四、定制培养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1.5+1.5+1”模式有跨学科培养优势,但需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经费,比普通专业教育成本更高15。 “1.5+1.5+1”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应从组织、内容、形式和方式上分别通

17、过政府出面、校企共商、多方参与和需求导向进行应对。 (一)政府出面,引导定制培养并先行试点 “1.5+1.5+1”模式的前提是校企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高校一腔热情被网站等用人单位一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的情况。只有借助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由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面,以项目申报的形式促成“1.5+1.5+1”模式试点先行,再以点带面形成规模。如广州大学的“2+2 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于 2009 年获准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后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 对于培养的试点,政府应综合考虑高校办学资历、师资、资金、政策保障9等各方面资源,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择优选取高校

18、,落实有效试点。应重视培养的“质”而非“量” ,待成熟后再规模化。 (二)校企共商,推动招生教学配套改革 实施“1.5+1.5+1”模式应未雨绸缪,高校与网站等用人单位共同发力,由校企双方专家、学者、业界知名人士组成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指导和推动招生教学配套改革。 首先,在招生选拔方面,根据网站“订单”在招生计划上实现预定各专业招生名额,将所需各专业人数添加到相应专业招生计划中,为定制培养保驾护航,并落实配套选拔机制(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考核择优录取) ,有效控制对各专业教育发展的冲击。 其次,在教学体系方面,固有滞后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1.5+1.5+1”模式的需要,不仅学生要在学习中进步

19、;教师也要保持自我更新,提高实践能力(包括教师的跨学科经验和能力) 。鉴于本文“专业辅导员+教师”制,我们应该注意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保证专业辅导员、教师及学生配套;专业辅导员和教师分工合作,从生活和学习方面共同帮助学生进步。而对于课程体系设置,应据企业需求灵活调整。 再次,为配合“1.5+1.5+1”模式的招生教学体系,可以网站为主、高校为辅,配套设立奖助学金项目;采用实践补贴措施;实行除高校授予跨专业毕业证书和学历证书外,用人单位颁发职业资历证书的举措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多方参与,构建全面综合测评体系 10综合测评影响着“1.5+1.5+1”模式的投入、产出和整

20、体质量,判断网络编辑的竞争力,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测评体系。在实行“1.5+1.5+1”模式时,除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还应对包括教师、专业辅导员、网站工作人员在内的整个教育环境和效果进行综合测评。本文设定的“自评、同学互评、专业辅导员(或网站工作人员)评价三合一的综合测评”是综合多方因素考虑的测评框架。在此大框架之下,有必要通过高校、网站等用人单位和网络编辑多方共同参与,统筹协调,对一级指标(即三方测评)进行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细分,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设计,构建全面综合测评体系。根据 4G 时代的要求,综合测评体系指标应紧密围绕“四跨”素质,涉及诸如文化思辨力、终端知悉度、媒体应用

21、力、多学科知识掌握度等一级指标。 (四)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市场需求信息库 在“1.5+1.5+1”模式中,网站等用人单位应是高校网络编辑培养的风向标。网站等企业应凭借自身环境优势,有意识地为高校带去新的行业信息,促进高校对网络编辑人才需求的把握,对不合时宜的编辑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进行调整和升级。而 “1.5+1.5+1”模式的全面推行必然依赖于数据库的建立,只有以合作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市场需求信息库,才能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信息高效对接,最终促进“1.5+1.5+1”模式顺利进行。就市场需求信息库的建立而言,应由教育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统一对需要进行网络编辑定制培养的各网站的网络编辑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定制培养网络编辑的数量、应具备的个性化素质等相关信息,再由主管部门根据登记信息对各网站进行归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