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24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全书阐述立身治家之法,内容涉及教育、儒学、佛学、历史、社会、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 颜氏家训序言后的第一篇就是教子 ,讲的是教育子女的问题。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几个关于教育子女的重要见解,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参考价值。 ?笏 教子要趁早教育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颜之推在教子篇里首先提出了一个教育子女的重要原则,就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早教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胎教。颜之推认为,如果可能,在孩子没有出生以前就应该开始教育。他提到古代“圣王有胎教之法” ,王妃们“怀子三月,出

2、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妃嫔怀孕到三个月时,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去,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音乐、饮食都按照“礼”的要求加以节制。 ) 这里说到的“胎教”问题,即使以今天的科学知识看来,也是有道理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不仅吃什么东西对胎儿的成长有影响,喜怒哀乐的情绪也会影响胎儿,尤其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心智与精神。 第二个阶段是婴幼儿学前教育。 颜之推引用孔子的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真是至理2名言。好的品德一半是天赋,一半就靠少年养成。好的习惯则更是需要在青少年时代加以培养,一旦在这个时期养成了坏习惯,长大后就很难改过来。颜之推接着还引用了当时的一句俗

3、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就是说,教老婆要从嫁过来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要从婴儿时代就开始。因为孩子刚生下来,离开父母不能生存,一切都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教他什么就是什么,也最起作用,最容易被接受。 “教儿婴孩” ,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十四个字,我觉得所有父母都应当视为座右铭。 ?笏 教子要从严溺爱是孩子一生的隐患,不能只爱不教 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教育子女的第二个重要原则,就是教子要从严,不能只爱不教。颜之推说:“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我看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宠爱,总觉得不能同意。 )又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做父

4、母的既威严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并由此产生孝心了。 )就是说,他很不同意一般人对子女只爱不教,只有父母威严,又有慈爱,子女才会畏惧谨慎,对父母产生孝顺之心。 孩子要经历磨炼才能成才,但有些父母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是怕孩子受委屈,不忍心看孩子受眼前之苦,该骂不骂,该打不打。颜之推说,这是“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 ”(不愿意严厉地呵责怒骂,怕伤了子女的脸面;不忍心用荆条抽打,怕子女皮肉受苦。 ) 我们不提倡体罚孩子,但一些父母溺爱自己的子女,失去了起码的是非准则,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 ”(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其为所欲为,本该训诫的,反而

5、加以奖励;3本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 )就是说,孩子想吃什么就喂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应该批评的反而奖励,应该责骂的却一笑而过。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孩子不懂得是非,以为应当这样,等到长大了,习惯养成,再来管教已经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父母的责骂反而会引起子女的反感,造成父子之间的怨恨,养出一些逆子、败家子来, “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还以为本来就该如此。子女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了,这时才去管教、制止,即使将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火气一天天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

6、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必然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 ) 颜之推在教子篇中举了一严一宠两个例子。一个是梁朝的名将王僧辩,母亲管教甚严,他已经做了将军,年过四十,做错了事,母亲还会拿棍子打他,结果他成就了一番大功业。另外一个例子是梁朝的一个学士,很聪明,有点小才华,父母逢人便夸奖,有错误则替他掩盖,结果从小养成了骄傲自大的习惯。后来做武将周逖的幕僚,因为言语顶撞,被周逖杀了,连肠子都抽出来,以血涂鼓。所以父母对儿女太过宠爱,反而会害了他们。而严加管教才是真正长远的爱。 ?笏 亲子有原则保持适当距离 颜之推在教子篇中提到,父母跟儿女之间,一方面要亲爱周到,另一方面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以过于亲密。他

7、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父4亲对孩子要有威严,不能过分亲密;骨肉之间要相亲相爱,不能简慢。如果流于简慢,就无法做到父慈子孝;如果过分亲密,就会产生放肆不敬的行为。 ) “狎”是亲昵,亲爱得没有分寸,没有规矩;“简”是怠慢,不周到,不细致。 中国传统认为,父子之间首先是一种尊卑的关系,这种关系永远不可能颠倒,连君臣关系也是仿照父子关系建立的,所以叫“君父” 、 “臣子” 。这个尊卑必须严格遵守,否则整个社会都会乱套。所以父子之间再亲密,也不可以没有分寸没有规矩。 咱们老祖宗的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看基本上没有错。西方人其实也并不是不讲尊卑上下

8、,将军和士兵、董事长和员工、总统和平民,人格是平等的,但尊卑上下仍然是明确而清楚的,不然整个社会的运作都没有办法正常进行。东西方只是在具体的作法上、细节上有些差别而已。中国人从前对尊卑上下之间的人格平等缺乏足够的认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认识,孔夫子讲“仁” ,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指这种人格上的平等) ,这一点是应该检讨的,但不能因为追求人格平等而忽视尊卑。 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分尊卑上下,就没有秩序,没有礼貌,也就谈不上和谐。父母跟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不可以过分亲密,才能使孩子不仅爱父母,也尊敬父母,甚至有一点畏惧,这样,教育也才能实施。 论语中说孔子“远其子” ,古人还提倡

9、“易子而教” ,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也自有其讲究。比方说,孩5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他单独睡一个房间,这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有保持一定距离的意思在里面。中国人从前因为贫穷,父母子女常常不得不睡在同一个房里,甚至同一张床上,这显然是不好的,道理不必多讲,成年人都明白。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比不上西方人那么讲究。但是保持一定距离,只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并不是说对儿女不要慈爱,或儿女对父母不要孝顺,而是说慈爱与孝顺都要在承认尊卑上下的基础上进行,只要不破坏这个基础,慈爱与孝顺则愈周到愈好。 颜之推既提醒做父母的要跟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强调父母子女之间慈孝要周到,这是很全面

10、的看法。现在的父母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不好,要么就是跟子女太亲密,不注意尊卑,缺了应有的距离与礼节;要么就是漫不经心,关心不够。父母子女之间的种种矛盾与不和就是这样产生的。 ?笏 身教塑人格家长的自我修养很重要 颜之推在教子篇中的最后一段讲了一个故事,说北齐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对颜之推讲,他有一个儿子,十六岁了,略通文墨,他就让儿子学鲜卑语,弹琵琶,用来服侍当时的达官贵人。因为北齐是鲜卑人的政权,琵琶是鲜卑皇族和贵族喜欢的乐器,所以讲鲜卑话、弹琵琶,能得到达官贵人的赏爱,也因而就有当官发财的机会。 讲完这个故事后,颜之推很感慨,说:“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

11、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真奇怪啊,如果用这种歪门邪道,就是让子女当到部长、总理,我也不愿意让你们走这条路。6在颜之推的时代,中国北方的政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他自己也在北齐做官二十来年,所以他的话不能不说得很含蓄,但他的感慨是深沉的。稍加分析,就知道这感叹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第一,对本民族文化,也就是汉文化的热爱。 第二,对趋炎附势、不择手段谋求利益的人的鄙视。 第三,提出了教育子女的一个最核心的原则问题,即:怎么教子女?教子女什么? 天下父母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子孙发达,但是怎样才能使子成龙,使女成凤,使子孙发达呢?这就大有讲究了。一些目光短浅的父母只看到眼前的利

12、益,一时的权势,总想走捷径,甚至不择手段通过歪门斜道来达到目的,而不知道教育子女的根本原则是要让他们走正道,让他们做堂堂正正的人。 用古人的话来讲,就是“教子要有义方” (朱伯庐治家格言 ) ,三字经中也提到过:“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什么是“义方”?怎样才叫“有义方”?简单地说,就是以“圣贤之道”来教育子孙,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教给子女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就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思想境界了。这样,就归结到了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上:教育子女的前提和根本乃是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境界不高,却要教出优秀的子女来,恐怕很难。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13、更多的是靠身教,而非言教。自己思想境界高,堂堂正正,事业有成就,对社会有贡献,就是子女的最好榜样。7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个故事说,谢安的太太教训儿子,却看到丈夫很少教儿子,就问他,怎么从没有看到你教儿子?谢安回答说,我怎么没有教?“我常自教儿” 。谢安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的一言一行,儿子耳闻目见,都是在教育他。这就是常言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做一个君子还是做一个小人,或者说,做一个好人还是做一个坏人,对于子女的一生至关重要,而在这一点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最能产生重要的作用。 链接 通过与曾国藩家书对比反思颜氏家训的局限性 林凤 ?笏 教育目的不同 颜氏、曾氏教育目的不同根本在于:颜

14、氏教育主要是为立身扬名、永葆家族世代荣耀;曾氏教育主要是要子孙后代成圣成贤,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从他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可以知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颜之推出身于官宦之家,在其任官期间,虽不忘“生民之本,要当稼樯而食” ,但他并不希望子孙去“耕田养马” ,认为这是“小人”的事,而希望后辈都能“学而优则仕” ,这也是他撰写颜氏家训一书的动机。曾氏出身于农民之家,中进士后虽做大官,但官场的倾轧和变幻无常,使他战战兢兢,时存罢官回家当农民的念头;所以他并不希望儿辈步官宦之道,教育儿辈:“岁中外须讲求漪疏,内须讲求哂小菜。 ”,他告诫8儿子曾纪鸿道:“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

15、官,但愿为读明理的君子” ,他还说过:“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对澄、沅二弟也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仪之旗帜也。谆嘱瑞侄从此奋勉加功,为人与为学并进” 。从上可知,曾国藩希望子孙后人们做德才兼备、对国家及社会有用的君子。 ?笏 教子学艺态度不同 我们知道书法、绘画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们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性、提高个人修养。但凡大教育家,对此领域都较精通,而颜之推却与此相反,他不希望他的子女在书法、绘画方面做到精熟,对书法、绘画他主张只可在名士圈中“玩习” ,耻与工匠为伍等等,他一向是把

16、书法、绘画放在杂艺篇中讨论的,可见它们不是“正业” ,他说:“慎勿以书自命” ,他认为“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更觉为累” 。流露出他贵族化教育及从一己的利害出发对发展兴趣的限制的思想。 而曾国藩则没这个顾虑,他育子的宗旨是顺其天赋,求其发展,不但不限制子女学书法,还精心挑选古今名家字画以资参考,即使各居一地,也通过往来书信促其上进。其长子纪泽无意功名时,曾氏鼓励道:“尔既无志于科名禄位,但能多读古书,时时吟诗作字,以陶冶性情,一生受用不尽” 。体现出曾氏尊重孩子的主观爱好,而且帮助他去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使其成为清代篆书的代表书家之一。 总而言之,颜氏和曾氏都看重家庭教育。相比较而言,颜氏的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其思想功利性太强,缺乏普遍性;贵族化9倾向较浓,其思想只是上层阶级的思想,对平常百姓不适用;而曾氏的教育思想是典型的农民式教育,因而更易于被广大世人所接受。曾氏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了其精华内容,这就使得曾氏的教育思想比颜氏的教育思想具有较多时代性、开放性、开明性,使我们觉得亲切很多。此外,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家长应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洽、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健康、幸福地成长。 要之,对于任何一种教育理念,我们都要辩证地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