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警方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研究及借鉴.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56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警方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研究及借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外国警方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研究及借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外国警方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研究及借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外国警方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研究及借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外国警方处置突发事件机制研究及借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外国留学生表“评价”的“NP+V-起来 +AP”结构习得调查摘要:“NP+V-起来+AP”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富有表达功能的一种句式,而目前关于留学生对该句式的习得研究很少。我们采用问卷测试的方法,考察留学生对这一句式的习得情况,分析了句法、语义因素对留学生习得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NP+V-起来+AP”句式问卷调查习得偏误一、引言 (一)研究现状 “NP+V-起来+AP”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例如“自行车骑起来很费劲” “这块料子摸上去滑溜溜的”对此问题,以往学界在语言本体方面有一些研究成果,如曹宏(2004a、2004b、2004c、2005a、2005b)称此句式为“中动句”

2、,它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句首是一个名词性成分、句中是一个动词性成分(“动词+起来/来/上去/着”)、句尾通常是一个表示状态的形容词性成分。曹宏探讨了“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语义表达特点、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语用特点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学者认为此类句式与英语中的“中动句”不具可比性,不能称为“中动句” ,如殷树林(2006)认为“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是一般话题句,不是英语中相对于“主动句”和“被动句”来说的“中动句” 。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少,于芳芳2(2007)利用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了留学生汉语中动句的使用情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

3、参考。 (二)语料收集范围 我们研究的“NP+V-起来+AP”句式范围包括:“V-起来”的后附成分“AP” 、 “是”字句、 “有”字句、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并列短语”“比况短语” 。 “NP”的语义角色为“受事” “工具” “处所” 。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学习者习得“NP+V-起来+AP”句式的情况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以往研究中,中介语语料库中出现的语料是由学生主动输出所得,考察不到学生回避而放弃使用的情况,遗漏了恰有观察和研究价值的语料,主动的调查可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第二,此句式在目前的语法教学体系中不作为重点内容,一般教材中也少有对它的专项讲解,因此在教师讲

4、授和学生习得过程中均存在盲区,问卷调查的方法可以集中反映教和学两方面的问题。第三,此句式在口语中经常使用,而学生的书面习作和语料库语料难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 (一)调查内容及设计 “NP+V-起来+AP”句式测试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功能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第一,对“NP+V-起来+AP”各组成部分(主语,施事,动词,动短语后的 AP、VP 等)及语义关系的掌握情况;第二,对此句式意义的理解。共设计两道大题。 第一题,选择正确答案,共设计 8 个小题。其中 6 小题考察“NP+V-起来+AP”中 NP 的语义角色(“受事” “处所” “工具” )的掌握情况,这3是 NP

5、 最常见的三类语义角色。另外两小题考察对“AP”的语义特征的理解情况。 第二题,判断句子正误。分四个部分,共 52 个小题。第一部分 20小题,考察留学生对“NP+V-起来+AP”句法结构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7 小题,考察对各成分间的语义选择限制的理解情况。第三部分 18 个小题,考察对“AP”的三种不同语义指向(指向动词、指向隐含的施事、指向主语 NP)的掌握情况。第四部分 7 个小题,考察学生对句式意义的理解。 测试题中的平均句长控制在 12 个词以下,所用词语参考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尽量选取其中的甲、乙级词汇,对两个必需的丙级词和丁级词给出了英文解释,从而排除生词难度对学生理

6、解的干扰。(三) 调查步骤 1.调查对象选取 调查对象全部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中高级汉语水平外国留学生,共 50 名。分别为进修生中级班 19 名、高级班 5 名,本科生三年级 7 名、四年级 19 名。学生分别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泰国、吉尔吉斯斯坦。 2.试测 为了保证调查的第二部分内容“NP+V-起来+AP句式测试” 的信度和效度,在进行问卷调查前,我们进行了试测。试测对象是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在学的 6 位留学生、3 位中级水平学生、3 位高级水平学生,4测试后对他们进行了访谈。通过了解学习者在试测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问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我们完善了问卷,调

7、整了一些不合适的测试项目,使测试更有针对性。 3.正式调查及问卷发收 采用随堂测试的方式,要求被试在 20 分钟内(根据试测时被试所用的时间)完成测试卷。为了保证被试能够认真对待本次测试,我们与被试所在班级的教师进行了沟通,对调查目的进行了详细说明,消除学生的疑虑,尽量让被试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测试。本调查共发放问卷 50 份,收回 50 份,其中有效问卷 49 份,无效 1 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留学生对“NP+V-起来+AP”句法结构的习得 1.“NP+V-起来+AP”句语序和施事隐现的掌握情况 试测发现,学生对“NP+V-起来+AP”句的语序有疑问,所以在正式测试题中设计了两个判断

8、题测试对此句式语序的掌握情况。测试以判断题的形式给出,所给句子语序是错的,为“V-起来+ NP+AP”。判断题8:“周末的时候,看起来这个广场很热闹,很多老人和孩子在这儿玩。”判断题 12:“看起来他的病治不好,但实际上她的病可能能治好。 ” 在“NP+V-起来+AP”句中,施事是否出现,有制约条件。判断题15 小题测试学生对施事隐现的掌握情况,所给句子有对有错,其中1、2 题为错句,应隐含施事;35 题为正确句。 “语序”和“施事隐现”的掌握情况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 1:留学生“NP+V-起来+AP”句语序和施事隐现的习得情况统计 5语序及施事隐现习得情况 语序 施事隐现 正确率 46.6?

9、 施事隐含 施事出现或使令动词引导施事出现 31? 66.7? 总正确率 50.7?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NP+V-起来+AP”的语序掌握的不好,正确率仅为 46.6?。句中施事隐含的习得情况也不理想,正确率为 31?。 2.学生对“V-起来”后附其他成分的习得 “V-起来”后除了“AP”外,还可以是“是”字句、 “有”字句、“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并列短语” “比况短语”等,以下图表是留学生习得“V-起来”后附成分情况的统计结果。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V-起来”后附成分的习得问题最大的是“是”字句和“比况短语” ,正确率仅为“51.7?”和“53.4?” ,学生经常会漏6掉判断

10、动词“是”和比况短语“像、好像、似的”等,如:“它看起来一个蛋糕,可里面是一块石头。 ” 3.句式杂糅的现象 统计结果显示,一些留学生对中动句和其它句杂糅的错句识别不清,如判断题 20:“他的样子看起来,我觉得不好的人。 ”此题正确率仅为62.1?。 总的来看,句法结构方面,习得的难点为此句式的语序、施事隐现、“V 起来”后附成分“是”字句、 “比况短语”的情况。 (二)学生对“NP+V-起来+AP”句内部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和语义选择限制的习得 1.学生对主语“NP”的语义角色的理解 我们测试了“NP”最常见的三类语义角色“受事” “处所” “工具”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 2:留学生“

11、NP+V-起来+AP”句主语“NP”语义角色的习得情况统计 语义类型习得情况 受事 工具 处所 正确率 41.4? 48.3? 48.3? 总正确率 46? 测试之前,我们猜测“受事”的习得正确率要高于“工具”和“处所” ,可是从测试结果看,学生对“NP”的三种语义角色习得的正确率接近,说明这三种语义角色的“NP”习得难度差别不大。 72. 学生对动词和“AP”语义特征的理解 此句式中,动词“V”具有-心理、+及物两个语义特征。结果显示,学生习得-心理特征的正确率为 80.5?,习得+及物特征的正确率为 60.3?。学生对“AP”语义特征+非可控的理解和掌握不理想,正确率仅为 51.7?。 表

12、 3:留学生对动词和“AP”语义特征的理解情况统计 语义特征 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心理 +及物 +非可控 正确率 80.5? 60.3? 51.7? 总正确率 66.5? 3.学生对“AP”的语义指向的理解 表 4:留学生对“AP”语义指向的理解情况统计 “AP”的语义指向 指向“VP” 指向“施事” 指向主语“NP” 正确率 55.7? 62.6? 81.9? 总正确率 64.2? 我们发现,当“AP”的语义指向主语“NP”时,学生理解的正确率为 81.9%,而当指向隐含的“施事”时正确率为 62.6%,当指向动词短语“VP”时正确率仅为 55.7%。所以习得难度上来看,

13、“AP”的语义指向主语“NP”难度低,指向“施事”难度次之,语义指向“VP”的习得难度最高。 84.学生对“NP+V-起来+AP”句式意义的习得 曹宏(2005)指出“中动句”的句式意义是:“NP”有这样一种属性,在“VNP”的时候,它通常呈现出“AP”这样一种状态。 测试中,我们设计了 7 道题考察学生对此句式句式意义的理解,分为两类问题,其中 46、47、50、51、52 测试学生对句式意义“NP 的 AP这样一种状态”是在“V-NP”时出现的或凸显的掌握情况;48、49 两题测试学生对此句式的“评价”义的理解。 表 5:留学生对“NP+V-起来+AP”句式意义的习得情况统计 句式意义 “

14、NP 的 AP 这样一种状态” 是在“VNP”时出现的或凸显的 “评价”义 正确率 68.3? 51.7? 总正确率 63.5? 这反映出学生对“NP+V-起来+AP”句式意义理解的两种倾向: 1.只注意到主语“NP”与“AP”的语义联系,而不注意“NP 表现出AP 这样一种状态”是在“V-NP”时出现的或凸显的。 2.“NP+V-起来+AP”句式表示的是对句首主语“NP”的评价,叙述的对象是“NP” ,形式是“NP+V-起来+AP” ,而留学生却用“我”第一人称来做主语,显然没有把一般的主动句和此句式分开,也没有理解此句式的“评价”义。 总的来看,语义方面习得的难点是:“NP”的三种语义角色

15、、 “V 起来”中“V”的语义特征(尤其+及物特征) 、 “AP”+非可控特征、9“AP”的语义指向问题(特别是“AP”指向动词“V”的情况) 。 (三) 句法结构与语义习得情况对比 我们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留学生习得“NP+V-起来+AP”句法结构与语义有差别。 表 6:留学生“NP+V-起来+AP”句法结构与语义习得情况对比 句法结构(正确率) 语义(正确率) 语序和施事隐现 “V 起来”后的成分 句式杂糅 成分间的语义关系、语义选择限制、语义指向 句式意义 50.7? 63.8? 62.1? 61.2? 63.5? 58.6? 61.6? 句法结构的习得正确率是 58.6?,语

16、义习得的正确率是 61.6?。可见结构的习得难度稍大。 (本文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汉语表评价情态功能的动词结构习得研究”项目编号:2013XJQN1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曹宏.中动句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限制及其理据J.语言科学,2004, (1):1128. 2曹宏.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 (5):4252. 103曹宏.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 (3):3848. 4曹宏.论中动句的语义表达特点J.中国语文,2005, (3):205213. 5曹宏.中动句的语用特点及教学建议J.汉语学习,2005, (5):6

17、168. 6殷树林.“NP(对象)+(状)+V+起来+AP”格式的句法构造J.语言科学,2006, (2):2938. 7于芳芳.外国学生中动句习得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 (3):3338. 8张德岁.“VP+AP”结构与中动句关系考察J.汉语学习,2011, (5):2734. 9吴为善.“V 起来”构式的多义性及其话语功能兼论英语中动句的构式特征J.汉语学习,2012, (4):313. 10余光武,司惠文.汉语中间结构的界定兼论“NP+V-起来+AP”句式的分化J.语言研究,2008, (1):6978. 11黄冬丽,马贝加.“S+V 起来+AP/VP”构式及其来源J.语文研究,2008, (4):3437. 12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