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78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体价值:中考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一)阅读现代文必须从内容、结构和中心等方面来整体把握文章,这是现代文公共的文体价值,其次要从三类不同文体的个性的文体价值来把握文章,因为文体价值是现代文命题的价值取向。 一、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因此,体现说明文文体的核心价值的问题有: 1.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1)看标题,明确说明对象, (2)抓中心句(关键句) 。

2、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 命题角度都是从几方面说明该说明对象的特点,或从几方面说明该说明对象的意义、作用和好处。如 2007 年的第 14 题“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 , , 。 (9 分) ”就属于概括说明对象的好处;2010 年第 20 题填写表格里的“内容要点”的内容就是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2008 年的第 14 题“从全文看,深层海水具有 、 和 的特点,它给 21 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是(1) (2) (3) 。 (12 分) ”属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 概括说明对象的好处。 2答此类题目重点要关注段首句或(段意句) ,并要划分文章的结构,注意总分关

3、系的段落,总分关系的只答“总”不答“分” ,否则会造成分类不统一,答案之间存在包容关系。如答 2007 年的第 14 题,要知道第段和第段之间是总分关系,只需答第段的总特点,不需在逐一答段的分项特点。2009 年的第 19 题“本文围绕城市景观花卉装饰介绍的内容有(9 分) (1)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发展的原因;(2) ;(3) ;(4) 。 ”答此题关键是要弄懂文章的第段和第段之间是总分关系,所以只答第段段意即可。 2.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有助于把事物特征说明清楚。考查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等四种。 举例子:例举有代表性的恰当事例进行说明,能将某些不易理解的事物或

4、比较抽象的事理说得真切具体,清楚明了,有说服力。作比较:可以是同类事物比较,可以是不同类事物比较,还可以将同一事物的先后情况相比较,这些都是为了更准确地揭示和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列数字:能从数量上直接说明事物的特征,用数据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准确无误。列图表:是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既直观清晰又不容易遗漏信息,比任何单纯的文字说明更具体。 判断常见说明方法的标志词语有: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拿来说。作比较相当于,与相比,比较。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分数) 。 例 1:2009 年第 18 题“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 。 (33分) ” 例 2:2010

5、年第 16 题“第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 (3 分) ” 首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次,说明了什么特征,以及对下文的作用。例 2:“从比较一下”可以看出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第段作比较的作用是“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第段作比较的作用是“红色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整合两个答案为“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例 1:从“如”是例如的意思,可判断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答案到前面可找到,即“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等相适宜” 。要注意既有列数字又有作比较或既有举例子又有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兼用的情况。 3.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说明文因其科学性,故讲求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是指在说明事物及事理时能准确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准确就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主要是概念的正确运用和解说,修饰语恰如其分,句子表意准确严密。注意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和数量词。 如 2010 年第 17 题“第段中加点词“依次”能否删去?请写出理由(4 分) ” 答题思路:先要解释词语在该句中的含义,然后答去掉了该词语后会产生怎样的错误理解,再答“与客观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依次”是依照一定次序的意思,即该句中的几项是有前后顺序的,如果去掉了会造成几项之间是平行关系的错误理解,与客观实际不4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

7、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说明事物特征有条理的展示过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发展先后次序来安排说明的条理,可以清晰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形状、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外到内,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前到后,由整体到部分,由中间到两边或与上述相反的顺序依次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由原因到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个别,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等。 如 2007 年第 12 题“第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 顺序。纹饰的特征经历了从 到 的变化过程。 ” 条理性的标志词

8、语:如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空间地点的词语,表示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从“早期”到“盛唐以来”再到“宋代以后” 抓住这三个时间点,把握变化过程的脉络,再寻找体现变化过程的词语:本题是典型的时间顺序,提示变化过程的词语分别是简单、精细,自然、刻意。 二、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因此,体现记叙文文体的核心价值的问题有: 修辞句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 5考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表达效果主要从语言生动形象角度写出了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感。 2012 年第 22 题:第段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

9、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 (3 分) 通过喻词“像”可以判断为比喻,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玫瑰花瓣色彩红艳,表达“我”的喜爱之情。 描写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 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方法和环境描写方法。考查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等四种人物描写方法,神态和外貌属于肖像描写范畴。作用主要涉及内容事件、结构和主旨(情感)等方面。环境描写方法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013 年第 23 题:联系上下文,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描写,作用是 。 (3 分) 画线句是神态描写,也可答肖像,因为肖像包括神态和外貌。作用是委婉地写出了“我”对老妈多次问话的厌烦(1 分) ,又体现了“我

10、”对老妈的尊重(1 分) 。有的考生没有回答心理和感情上对老妈的态度而失去 1 分,原因是答题不规范、不到位。 因果关系理解 “原因是什么,写出理由”此类题目都是因果关系理解题目,答题时要先回答事件内容方面的原因,再回答心理或情感方面的原因。 如 2011 年第 23 题:第段中“妈妈” “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 事件内容方面的原因是:女儿向妈妈道歉;心理情感原因是:妈妈6为女儿理解了母爱而感到欣慰,流的是幸福的泪。 概括事件或情节或特征表现 概括是现代文命题最大的考点之一,可以分为概括事件,即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概括段意;概括情节,分为起因、经过、结局或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概括特征表现;概

11、括主旨、中心等。近两年的表格题是将两者或三者结合起来命题。 如 2013 年第 24 题: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8 分) 过招时“老妈”的表现 过招后“我”的反应 外在表现 内心感受 第一次过招 (1) 坐在电脑前琢磨 (2) 第二次过招 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3) (4) 第三次过招 (5) (6) 羞愧 本题是“概括表现”表格题的渐变:在以往只是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考查点集中到不仅“筛选、提炼” ,还要“概括表现、反应” ,即推进到关注“细节” ,关注“过程理解” ,注重由外到内地揣摩人物心理。旨在引导考生沉浸细节,体验情节,深入感悟文本。答案:(1)前后矛盾(2 分) ,答出尔反尔、变卦都

12、算对;(2)高兴(安慰、欣慰) (1 分) ;(3)哈哈大笑(1 分) ;(4)甘心(1 分) ;(5)夸大(假装)病情(2分) ;(6)搂、呆想(1 分) 。答表格题一定要注意,参照答案对字数的隐性要求:答案字数不能超过所给定样本的字数。 记叙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或段的作用 记叙顺序包括顺序、倒叙和插叙,作用要从内容事件、结构和中心7等三方面回答。段的作用分为首尾段和过渡段,首段是“交代了什么,引出了什么,点明了什么” ;尾段是“上面事件的结局,呼应首段结构严谨,扣标题深化中心” ;过渡段也要从内容事件、结构和中心等三方面回答。有的题目可以将三点归并成两点作答: 如 2008 年第 16 题:

13、请具体说明第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 (1) ;(2) 。 一是从事件内容角度回答:渲染国际街坊节的气氛,突出其意义不同寻常;二是从结构角度回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升国旗的故事(此点暗含了中心方面“爱国”的内容) 。 人物形象分析 所谓人物形象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 、品 质 、行 为。 、习 惯 等 方 面 的 特 征 ,它主要涉及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如 2010 年第 24 题: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人物形象时先要概括该人物做了哪些事件,再通过事件看出他是具备怎样性格特征或品质的人。首先本文的人物

14、是个父亲,通过“他领着儿子采蘑菇妹没采到,然后采山果卖掉再买蘑菇的做法”可以提炼出“他是一个爱孩子,富有人生经验,懂得教育、启发孩子的智慧型父亲” ,智慧在他没有直接告诉儿子这其中蕴含的所谓道理,而是让儿子经过体验去自我感悟聪明的脑袋会转弯。 主旨或写作意图 8主旨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写作意图倾向于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考查整体把握文章能力,必然直接或间接考查文章主旨、中心思想或写作意图。 例 1:2013 年第 25 题: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抒写了人世间亲情的美好。 B.提醒我们要做人要诚实守信。 C.启发我们要尊重和关心老人。 D.告诉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15、。 例 2:2012 年第 25 题: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A.诠释“为别人喝彩,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B.祈求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别人地久天长的喝彩。 C.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 D.揭示“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 例 1 答案为 D 项,C 得 2 分,A 得 1 分。本文虽然写了“我”的“孝”,但这不是本文的主旨;A 项较为空泛;C 项还停留在表面答题,有一定正确性但欠到位。 例 2 答案为 C 项,D 得 2 分。写作意图是作者通过本文想告诉读者的道理,是作者的主观愿望的反映。D 项是从被喝彩者角度作答,是被喝彩者的感受,显然不是作者直接的写作意图,但也间接具有一定的正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