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81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养老模式研究综述【摘 要】养老问题是任何国家、社会和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养老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通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从相关概念、养老模式的分类和国内外现行的养老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做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养老模式;概念;内涵;种类 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美国社会学教授菲利浦欧尔森指出:“老年人是一个社会之历史的蓄水库,是社会用于对付现实各种问题的经验累积,是社会的延续所必需的伦理价值的重要萃合。 ”任何个体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长到衰老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现象。因此,不管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从人的生命周期过程来看,养老问题都是个人、

2、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不能回避的永恒的话题。 当西方国家迈入人口老龄化的门槛,便开始对本国的养老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我国真正全面研究养老问题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有研究者认为潘光旦先生的论老人问题是我国社会学界第一次论及老年人问题。本文就是对国内外关于养老和养老模式的界定、养老模式的分类以及国内外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等内容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做简要的评述。 一、相关概念及内涵 关于“养老”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熊必俊认为养老是代际之间的交换,宋健指出养老就是人与人之间奉养与被奉养的关2系。陈功提出养老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指奉养老年人的行为;另一种指老年闲居修养的状态。苏保忠总结养老本质特征后

3、,归纳出“养老是由家庭、社区、国家和社会组成的养老支持系统为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利用各种养老资源对其进行的经济和服务支持。 ” 我国学界就“养老模式”存在多种提法,其中包括“养老方式” 、“养老方法” 、 “养老形式” 、 “养老体系” 、 “养老模式” 、 “养老制度”等。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这些概念只是表述不一样,但是都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也有少数学者认为上述出现的不同概念的涵义不一样。杨宗传认为,养老模式主要指的是老年人的生活由谁来照料,跟谁一起居住。苏保忠对“养老方式”和“养老模式”都进行了界定,他认为, “养老方式是在养老过程中的方法、途径和手段,而养老模式是养老方式的长期沿用并留

4、传而成的样板,包括了养老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 二、养老模式的种类 在具体的养老模式分类上,学者划分的标准不一,分歧较大,有家庭养老、寄家养老、社会养老、国家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设施养老、机构养老、自我养老、集中养老、分散养老、土地养老、消费养老等十多种模式。 (一)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有学者认为养老模式仅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钟建华和潘剑锋认为养老方式只有家庭养老和生活养老两种;徐勤和原野从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三个层面出发,指出中国养老模式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熊巍俊同样这种观点,他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这3两种养老模式的居住特征,家庭养老是分散的居住方式,生

5、活养老是老人集中居住方式。有学者直接将分散养老与家庭养老、集中养老与社会养老划上了等号。但总的来说,还是认为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 (二)设施养老 有学者提出,养老模式除了经济支持外,还必须有设施支持,比如养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机构,这些机构为老人提供医疗、生活照料、精神方面的供养。因此,设施养老也是养老模式的一种。 (三)自我养老 1999 年的“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自我养老”这个概念,是指“养老靠自己”的养老方式,即老年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都以自己为主的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并不是完全脱离家庭和社会,但是又不会给

6、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负担。穆光宗也同意有自我养老的养老模式,他根据“养老支持力”将养老模式区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三种。 (四)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学者在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都面临局限时提出的概念。洪国栋指出,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在经济来源和生活照料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家庭养老中经济来源和生活照料都是以家庭为主,而居家养老中的养老经济来源不再是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的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区和邻里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张文4范把居家养老看成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五)享受型养老与保障性养老 除了学界对养老方式做了界定,政界也对养老方式做了形

7、象地界定,即享受型养老与保障性养老。这两种养老模式的区分标准实质上是由谁承担养老费,前者是由家人承担养老费用,即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后者是由政府承担,也就是“五保户”制度,政府给这类群体每月发放生活费,在他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时,由政府安排住进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进行集中养老。 三、国内外现行的几种养老模式 “老有所养”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的目标之一,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都不例外。 (一)中国的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中国一直推崇的“养儿防老” ,把养老的任务交给儿女,尤其是成年儿子,这也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反哺式”养老模式。陈彩霞用社会交换论分析中国家庭养老,她认为家

8、庭养老模式既体现了代际间的互惠,又使老人与子女、孙子女接触,提供了精神慰藉。张健、陈一荡等认为,因为受到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影响,由子女来赡养老年人依然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宋宝安也认同家庭养老模式与中国的孝文化息息相关,但又与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密不可分。总的来说, “孝”文化是我国家庭养老的基础,决定了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然而,由于子女数量的减少、人口流动的普遍、空巢家庭的5出现,家庭养老已经显现衰弱的迹象。 2、机构养老。1956 年农业生产合作社针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人,实行保吃、保穿、保

9、住、保医、保葬(孤儿为保教)政策,简称“五保” ,这类人群称为“五保户” ,后来政府对这类群体实行集中供养。敬老院就是在农村“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城市,因为子女的离开和观念的转变,部分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养老机构面临床位不够、入院收费较高、人员准入制度存在缺陷、基础设施简陋、老人生活质量差、工作人员素质低等一系列问题。 3、居家养老。居家养老就是让老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完全或部分由社区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大连市是我国居家养老的首创,我国一些沿海城市也开始了居家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社区只是提供短期的间断的服务,但是仍然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另

10、外,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也为大量下岗女工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不成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因此,居家养老存在服务质量差和组织管理混乱等问题,再加上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社区,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 4、异地集中养老。异地集中养老模式指的是在交通和通讯便利、自然环境舒适的地方建立设施齐全、生活内容丰富、服务到位的老人村,让老人集中居住在这个老人村进行养老。我国沿海城市在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下,逐步提出异地集中养老方式。上海市市政府在制定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政策时,明确提出鼓励养老机构由养老成本较高的中心城区向6养老成本较低、环境配套较好的郊区(县)及周边省市转移,

11、鼓励上海支边、支内人员和原知青人员就地养老。 另外,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以房养老、土地养老等都成为政府和学界开始借鉴和探索的新的养老模式,中国养老模式逐渐多元化。 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西方国家的养老观念与中国的这一传统观念不同,发达国家把养老的责任分担给政府、社会和个人。 (二)西方国家主要的几种养老模式 1、 “以房养老” 。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在美国,许多老年人会在年轻的时候或者退休前十年左右用自己的积蓄或银行贷款购买房子,然后把富余的房间出租给在本地没有房子的年轻人,收取的房租便是他们退休后生活费用的主要或者惟一途径。 2、家庭服务网。在芬兰,社会福利部门

12、为 75 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家庭服务,接受服务的老人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向福利部门交纳一定比例的费用。家庭服务需要做好包括老人早晚洗漱、洗澡、剪指甲和洗衣服等个人卫生事务,照顾老人的营养摄取,免费向老人租借浴凳、手杖、助步车、轮椅等辅助器械,为老人办理邮局、银行的相关业务等。 3、异地集中养老。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卡特和威廉希普曼在讨论老人的养老新模式时指出,美国老年人队伍开辟了一批新兴安居小镇,这些小镇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老年人纷纷搬来这些宜居的小城镇养老,这些小镇也靠老人的消费而繁荣起来。 4、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新加坡和日本同是东方国家,7它们的传统与中国传统相似,讲求“

13、孝道” ,因此,家庭养老仍是新加坡和日本的主要养老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结构也趋于简单化,核心家庭的增多致使纯老年户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已经不能胜任现在的家庭结构。因此,养老方式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继续鼓励家庭养老,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新加坡和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四、结语 国内外对养老模式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总的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学科角度来看,研究成果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政治学、保险学、人口学、医学领域。 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学者主要是集中在养老模式的涵义、养老模式的类型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先行的养老

14、模式类型等方面。并且,学者在养老内涵的理解,在对“养老模式”的提法上,在具体的养老模式类别上观点存在较多的分歧。 第三,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主要是规范性研究,缺少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3). 2 柴效武.异地集中养老模式可行性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34). 3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十五”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 http:/ 4 李德滨.老年社会学M.人民出版社,1988 年. 5 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3). 6

15、 王伟.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J.日本学刊,2004(3). 7 洪国栋.关于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A.中国老年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编, 中国的养老之路 ,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年. 8 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社会对策问题A.中国老年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编, 中国的养老之路 ,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年. 9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官方网站.芬兰老有所养系列:深受老人欢迎的家庭服务EB/OL,http:/caprc. . 10 薛晓华.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 年. 11 黄永正,王先益.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供养水平的影响A,中国老年协会、中国老年学学会编, 中国的养老之路.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 年. 12 唐仲勋.探索中国特色的未来养老之路全国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综述J.老龄问题研究,1998(10). 13 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4 费孝通.家庭机构变动中的老人赡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3(3). 15 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916 熊巍俊.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J.人口学刊,1994(4). 17 宋健.中国农村人口的收入与养老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