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1622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分析摘要:大庆油田湿地因其独特地形地貌和地表水文特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分析其受损机理,认为大庆油田湿地受损的成因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但以石油生产活动为主的人为因素是第一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进行湿地生态恢复时,必须综合考虑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的作用,制定科学的修复措施。 关键词: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一、引言 大庆油田湖泡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是大庆市湖泊湿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貌为地势低平的平原,无山无岭,稍高处多为平缓的漫岗,平地多为耕地、草原,低处多为排水不畅的湖泊和沼泽。其地表水文表现为明显的闭流区特征

2、。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境内湖泊、泡沼星罗棋布,但很多泡沼多为碱性泡子,碱性强、盐分含量高,未经处理不能做灌溉用水。嫩江、松花江分别从其西、南边界流过,为境内提供了部分淡水资源。通过排水系统将市区的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排入松花江。 近年来,大庆油田湿地面积减少、退化萎缩和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分析油田湿地受损机理,对区域湿地生态恢复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因素对大庆油田湿地的影响和作用 当研究某一特定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作用时,人们往往偏重于2某个单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环境中整体性的、最普遍的自然地理过的影响和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和外能共同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不断地改变着地理环境的面貌和景观格局,大庆

3、油田环境也亦如此。自然地理过程对大庆油田湿地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貌结构制约着大庆湿地的形成与演变方向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形成了松嫩平原沉降区,并汇聚沉降了巨厚的陆相碎屑物沉积层,构成了地质构造上的松嫩盆地的地质基础。作为地貌形态展现的松嫩平原,形成了安达齐齐哈尔白城子三角地带的盆地的“盆底” ,即松嫩平原的最低区域。大庆油田就位于这个低三角区内。该三角区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地貌形态来说,属于地貌上的“负地形区” ,其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松辽分水岭,均为该区域的“正地形区” 。负地形区的地貌格局造成区域内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以及外营力的作用所形成

4、的一些洼地,导致河流无尾、无出路,使本区域内形成规模较大的湖泊群,这是大庆湿地的主要成因。 负地形的地貌格局决定了在外力作用下,大庆地区不断地接纳、汇聚、堆积由四周正地形区搬运迁移的陆相碎屑物。 “夷平填洼”是不可改变的自然地理过程中外营力作用的运动规律,只要这种正负地形差异格局的存在,就将持续地进行下去,直至夷平或填平。负地形的地貌格局也造成了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易溶性盐类在本区域汇聚沉积的机制。来自正地形区的易溶性盐类(硫酸盐、碳酸盐、重碳酸盐等)遵循“盐随水走,水走盐留”的规律,富集于负地形区,形成了大庆地区大面积的盐3渍化土壤。在现地质阶段松嫩平原地壳运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从大庆地区的

5、自然地理过程对区域内湿地的影响与作用的结果来看,其发展趋势就是湿地被填平、面积在缩小。 (二)有些湖泡出现的变浅、变小的现象 除人为干扰、污染、加剧富营养化作用外,也存在着由湖泊的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自身演化规律的变化,这是正常的自然地理过程作用的结果。目前,大庆地区的湖泊均已处于中老年期,因此,湖泊萎缩、变浅已成为大庆湿地演化的普遍现象。 (三)地带性因素对大庆湿地演化的影响和作用 任何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态和特征都受到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且地带性因素为主导因素,非地带性因素为干扰因素。从地理位置来看,大庆地区处于北半球温带半湿润西部黑钙土亚地带,位于温带半湿润地区西部

6、而接近于半干旱地区的边缘地带。受大气环流、生物等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形成了本地区以地带性的植被和土壤为标志的自然景观类型以羊草为建群种和优势种的草甸草原黑钙土生物群落,即本地区生物演化的顶级群落。这种地带性的自然景观类型标示出大庆地区自然环境演化的正向演替方向和基本自然规律。大庆地区所存在的沼泽植被、沼泽土壤、盐沼等景观类型是非地带性因素干扰的结果,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目前,大庆区域内,有些沼泽湿地已演变成沼泽化草甸和羊草草甸草原的现象,这实质是在本地区地带性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抗干扰现象,是自然景观类型在较稳定、较适宜的条件下,所发生的正向演替的结果。 4(四)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与作用 从大

7、庆地区近 20 年温度和降水的组合变化趋势来看(图 2-1) ,大庆地区气候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暖干变化趋势。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地表水、土壤水和潜水被蒸发损失较大,加剧了大庆油田湿地水资源供给的不足。年平均气温上扬,天气变化异常,高温增多,降水量明显减少,补给湿地水量减少等气候因素对湿地萎缩、面积减少起到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三、人为因素对大庆油田湿地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人们从未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以致现在地球上几乎不存在不受人类影响的原始状态的自然界。人类活动尤其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生产活动(石油工业生产便属于此种活动) ,对改变自然环境的速度是

8、惊人的,其环境效应也是可观的。人类活动所产的环境效应大体有五个方面。 (一)改变了地表状态 人类的各项活动,可以把相当数量的岩石、砂土、水、植物等地表组成物质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低处迁移到高出,从而显著地改变了原有的地表状态,并造成了一系列的人为景观。如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在草原和湿地上建起了油田和城市;运来建筑垃圾、砂土填埋了湿地再建起了楼房;大面积的湖泊被道路、管线、堤坝切割成小片的水泡等等。 (二)改变了物质循环 人类改变物质循环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水的控制、调整以及水循5环的改变便是常见的现象。油田上生产设施的布设,阻断了湿地集水区内地表径流的通道,湿地补给水源减少;对地表

9、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翻腾,使地表水的蒸发量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小区域的干旱程度;油田地表植被的破坏,使汇聚到湿地中的盐分增多,导致湿地水体的矿化度增大。此外,向湿地直接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也是改变物质循环的一种形式。 (三)改变了热量平衡 一定区域的热量收支,毫无例外地受到其下垫面状态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状态,也就相应地改变了地表的反射率和其它热力特性,从而改变了区域的热量平衡。油田开发使地表植被破坏,减少了绿地面积和湿地面积,导致小区域的气温日(年)较差增大,大陆度也变大。 (四)改变了生态平衡 人类活动总是不断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改变原有的生态平衡,并以新的生态平衡所代之。起作用有的是正

10、向的,有的是负向的。如油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草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损害,减小了规模与面积,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并缩小了珍稀濒危水禽等鸟类的栖息地和停歇地。这便是对生态平衡的负向改变。 (五)改变了自然地理过程的速率 虽然自然地理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类活动却可以改变自然地理过程的速率。如:向湿地中直接排放污水等污染物质,使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加剧,必将加速湖泡湿地老化的进程;人为减少湿地的补给水量,使湿地萎缩,必将加速芦苇沼泽群落向草甸草原群落演化的速率。 6四、结束语 大庆油田开发 50 多年的历程,对于大庆生态环境来说,是人地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本区域由开发前的几万

11、人生活的环境发展到现在几十万人生产生活的环境,不仅增大了本区环境的压力,而且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的频繁开展,成为环境中最活跃、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形态特征、景观格局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为因素对大庆油田湿地的影响与作用是很明显的。城市建设、石油工业生产的持续开展、直接占用部分湿地,造成部分湿地的消失;公路及油田管线的建设,既切割了湿地,又影响了地表径流向湿地的汇聚;在湿地上打油井或水井,油井和水井井场的建设不仅直接占用了一定面积的湿地,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损毁周围的一部分湿地;跑冒滴漏的落地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浆液、污水及垃圾等污染物质向湿地接排放,污染了湿地水体,破坏了湿地

12、的生态功能。除以上生产活动对湿地造成直接的损害外,在油田上随意滥取土、滥掘土坑(包括个人偷挖坑取土的活动) ,毁坏了平整的地面和草地。生产活动对地表的碾压、挖掘、翻腾、覆盖等加剧了油田土地的“三化” ,而对湿地周围相邻的生态系统的损害,也是对湿地的间接损害。 通过对大庆油田湿地受损机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庆油田湿地受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虽然以石油生产活动为主的人为因素是第一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过分强调人为干扰、破坏等影响因素的作用,而忽视自然因素的作用或者忽视人为因素的作用,都是不客观不正确的。 7参考文献 1王继富,刘兴土,陈建军.大庆市湿地退化的生态表征 与保护对策研究J.湿地科学,2005, (2). 2张国发,崔玉波,史典义等. 大庆地区湿地现状及生 态建设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 (4). 3范中桥,郑志秀,张虹等. 关于大庆受损湿地修复的 初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4乔志和,赵树魁,梁彦涛.基于泛绿色设计的大庆油田 受损湿地修复J.湿地科学,2012, (3). 责任编辑:刘 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