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广东高校大学生“宅现象”的调查分析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生活,特别是在校学生,他们以“宅男” 、 “宅女”自居。如何认识这一新的族群?他们为什么在人生黄金时期选择放弃传统的社群生活而加入“宅人”族?他们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这种选择对其自身和社会将产生何种影响?为了探寻答案,本调查报告以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宅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宅现象” ,让人们对“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宅现象;宅;网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80-02 一、宅现象的起源与发展
2、 “宅”一词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日本,是日本社会特有的现象,他们是足不出户、自娱自乐、不善与人相处的特殊群体。后传播到中国,形成中国式的“宅”现象。后来, “宅”现象愈演愈烈, “宅男宅女”成为网络和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并且,绝大部分是青年。在中国, “宅”现象不仅把自己的生活范围主要放在家或宿舍中,而且通过网络活动实现个人与外界的交往,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乃至社会活动几乎在家与网络的体系中完成。据析,宅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青少年为主,年龄在 1535 岁,而 2024 岁的比例最大;第二,2生活范围小,主要是在家里或宿舍,依赖网络活动;第三,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喜
3、与人接触,孤芳自赏;第四,痴迷于某事物。 人从来就不是一种与社会分离的动物,作为一个进化程度相当高的群体,我们应该深深了解到群体以及沟通的重要性。选择宅,通常等于放弃与外界交流,与现实中的各种群体相隔开。消极避世并不能说明他们领悟了什么,相反,只有适应能力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现实,封闭在自己的小空间里。 “宅现象”越严重, “宅文化”越盛行,越说明国家的素质教育不到位。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实力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个群体一旦被“宅文化”腐蚀,那么国家的未来还能靠什么?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宅”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它已逐渐趋向于中性,更有人以“宅”为潮流, “宅男宅女”从最初的消极被动转变为自
4、由、个性和关注内在品质的积极形象。而且, “宅”现象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产物,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含有现代文明的精神元素,因此被理解为现代性的表现。 二、大学生“宅”现状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多达 66.99%的学生觉得自己有点宅,更有 16.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宅,而 16.5%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点都不宅,他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如今,大学优越的环境和课程的自主安排,为宅现象奠定了基础。在宿舍里,男生打游戏,女生看电影和娱乐新闻,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一推开宿舍门,每个人都对着自己的电脑,自娱自乐,他们不再热衷于娱乐活动,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现阶段,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范围已
5、经不再局限于学校,校外活动也3越来越丰富,而且,校内的课余时间娱乐活动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这对大学生好像没有吸引力,他们宁愿窝在宿舍,看着电影,玩着游戏。在这次的问卷中,当被问及在闲暇时上网的安排时,高达 82.1%的人选择看电影等娱乐,而 78.2%的人选择网络聊天。可见,网络普及成就了“宅生活” 。 在课余时间安排中, “户外活动”位居首位,但每周的活动时间却以2 小时以下的居多,为 41.5%;24 小时的为 26.7%;46 小时的只有13.8%,而 8 小时以上的只有 17.8%。可见,户外活动虽最受欢迎,但时间却很短。 大学校园中, “肯德基宅急送” 、 “麦乐送”等已成为吸引学
6、生眼球的字眼,快递员也成了大学校园的常客。 上述现象,无不说明了:“宅文化”已经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三、宅现象形成的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是与生存压力有关。年轻人面临很多压力,例如就业压力,找到工作后工作压力很大。这些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排解,而家自由随性的特点往往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排解空间,这就是许多人觉得待在家里特别舒服的原因。 第二,与学校和家庭教育有关。有些学校生活方式单调,一些学校课程安排得不好,有组织的业余活动少,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压力没能及时发现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还有,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明显脱节,每年的扩招,就造成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第三,
7、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网络不断制造出大量虚拟的世4界供人们选择与消费。而网上许多商家推出了针对“宅男宅女”的产品与服务,它们就像看不见的手将年轻人拉到电脑前,使其产生依赖感。 第四,与传统优秀文化跟现代文化的断裂有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化并没有充分融合,传统优秀文化并没有真正被大学生所传承。大学生精神生活也引向物质、拜金、功利主义的文化,更有甚者误入享受主义、消费主义、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泥潭,功利、物化、慵懒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写照。 第五,与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有关。一些大学生常常受到周围“宅居一族”的影响,为了不被他们所排斥,所以他们需要与其他宅居一族保持步调一致,盲
8、目地加入了宅居一族,失去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理性判断。 四、 “宅”现象利乎?害乎? (一)宅的利 既然,宅文化已经无所不在,那么“宅”到底有什么好处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 60.7%的人认为最主要的好处是可以节省生活费,减轻父母的负担;当然,44.1%的人觉得,宅让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大学的学习时间主要是自主安排,不像初中和高中时的封闭式和强制式。有 32.3%的人认为宅在宿舍能够熟悉电脑的操作。现如今,电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有很多经济行业的运营是离不开电脑的。熟悉电脑的运行操作,也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宅现象”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9、,5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的新方式。通过这种特有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释放和舒缓压力;更大限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为学习和生活平添了几分色彩;在自己热衷的事物上专心致志,努力探索。 这样看来,我们就不能把“宅”完全等同于消极避世。相反,既然“宅现象”并不是如此的消极,我们就更要全面看待“宅现象” 。 (二)宅的弊 每件事都有利与弊。宅现象最主要的弊端,是会导致人们的交际能力下降,每天都宅在宿舍,与外界缺乏沟通,这会让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在此次的调查中,就有超过 85%的人认为这是宅现象最大的弊端。还有一点,75.5%的人认为“宅现象”大多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
10、康。大学生“宅”在宿舍,饮食、作息不规律,身体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 (三)宅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宅只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确,宅与不宅的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况且,现如今的科技这么发达,不出门即知天下事。但是,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每天,宅在宿舍里,都是进行娱乐性的活动。专家提出,长期与人缺乏交往,会导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 宅生活与外部生活都各有各的精彩,但是,宅与不宅,需要大学生们好好把握,而建议大学生要把握好宅与不宅的尺度。要与外部世界多接触,或者,与其他的宅男宅女组织一些室外的娱乐活动。 (四)对策 6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调查小组从引导大学生“宅人
11、”自主出宅以及指导学校和家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宅人”出宅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宅人”成人成才提供理论借鉴与实际指导。主要的措施有以下: 第一,对于学校来说,目前可以做到的是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特别是及时化解那些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和宅居状况严重学生的心理疑难,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从长远来说,学校还是要对现有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与实践安排进行改革,进一步地落实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适当开办相关有指导性的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到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第二,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虽然大学生已经离开父母在外求学,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不要盲
12、目地认为孩子不优秀的责任全在学校那一方,家长们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运动。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逐渐接触社会,慢慢适应环境。 第三,从个人角度来说,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不仅要有“头脑” ,更加要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尽量多一些户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多与朋友进行交流,找出自己存在着的问题,改变消极的心态。 第四,从社会与政府方面来说,应积极加强社会文化与道德建设,引导人们传承弘扬古今优秀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处处显活力,人人积极构和谐。 我们小组希望就此引发对“宅男宅女”的更多关注,引导该群体健7
13、康生活,促进该群体的良性发展。 希望当代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判断“宅”的利与弊,认真把握好“宅”的度,不要让自己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确立积极的社会认同感与主人翁意识,确立正确的网络观和时尚关,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引导,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抱负,更有孜孜不倦的奋斗、追求积极健康的大学生活!使我们的理想不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参考文献: 1李璐璐.大学生,你“宅”了吗?走进当今大学校园“宅文化”N.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9-06-15, (4). 2卢长银.“宅文化”争议声中悄然兴起缺乏沟通引发社会问题N.环球时报,2010-01-10. 3马川.“我很宅!”浅析都市“宅男宅女”的心理诉求J.中国青年研究,2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