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696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摘要:测量放线工作作为高层建筑最基础的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测量的质量及放线的精度会对建筑的进度、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若放线精度超限甚至放错线,则不得不返工,将会给建筑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延误工期。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及立面造形趋向多样化、复杂化,一些造型特别的建筑物,给测量放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某建筑工程为例,分析了某工程实例的测量放线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测量放线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测量放线是通过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立完整的施工控制网络,以确立房屋建设施工

2、的准确数据,其测量的准确度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前,必须要时刻关注测量放线,加强施工准备,认真熟悉图纸设计与施工规范,并保证核对测量放线的各项尺寸,根据施工现场状况来确定坐标高程及控制点,同时还应制定专项的测量放线施工组织方案,如:基础定位控制、平面轴线控制、楼层高层控制等,加强对测量器材的配备,提高测量放线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保证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可以顺利实施,以达到测量数据可以符合规范施工要求。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工程共有 29 层,建筑总高度为 112.63m,属于商业高层建筑。其中,地下室有两层,层高为 4.1m,地上 1-5 层为裙房,一层层

3、高为 5m,2-5 层层高为 4.5m,5-7 标准层层高为 3.5m。建筑平面、立面呈现长方形,建筑结构为现浇砼剪力墙结构类型。施工规范要求轴线测量精度不大于 1/10000 的轴线位移、竖直小于 20mm 的垂直度,0.000绝对高程为 182.547m。整个建筑设防为七级抗震等级。 2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2.1 整体测量控制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提供的放线依据,采用经纬仪及钢尺进行测量放线。在进入现场后,测量员首先要同业主着手实地校核红线桩和水准点,并做好记录。待校核交接完毕,测量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严谨细心地开展施测的各项工作。将控制网的误差限制在毫米级,保证测距相对中误

4、差控制在 1/200001/40000 之间,测角中误差限制在5s以内,在测站上的高差误差限制在3mm 以内。在延长直线时采用正倒镜取中法,测水平角时采用测回法观测。 2.2 合理布置施工控制网 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情况下,在新建的大型建筑场地上,施工控制网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作为测量放样及工程检查验收基准的施工控制网,施测的精度要求是比较高的,在优化网的设计中,一般是以点位中误差来作为衡量布网精度的标准。在布置控制网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 一层结构不宜留放线孔,以免雨季时雨水倒灌到地下室淹没电梯等设备。 2.2.2 放线孔以离轴线 1 米左右

5、为宜,尽量避开剪力墙 、电梯井等钢筋、模板密集的区域,以利于放线工作,各区放线孔最好布在同一直线,以便于相互检核。 2.2.3 放线孔宜留在同一个层面 ,以便垂准仪向上传递控制点 ,分区域施工时,放线孔也要分区域布设,以利于施工。 2.3 施工测量、放线 结构施工分为两大部分,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结构施工测量基础部分实行外控制法,地下室采用外控制法,主体结构采用内控法。根据整体测量布控图,当施工基础部分时,采用外控手段,利用经纬仪将设在基坑四周的控制点轴线转移至坑内,以控制开挖及坑底部落低部分的平面位置。根据标高控制点,利用水准仪控制垫层标高。当垫层施工完毕后,再根据轴线、标

6、高控制点施放出准确的轴线和标高控制点,给底板施工创造精确的平面尺寸。控制点的保护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要将外部测量控制点放于围墙上或永久的构筑物 上,并予以保护,内控点用砖与铁盖板加以保护。 2.3.1 基础施工测量、放线 根据提供的坐标点,同时利用 CAD 绘图软件结合基础结构施工图,提前确定本工程轴线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点,并计算出各轴线控制点的坐标值,作为基础轴线控制网和控制点投测及基础施工放线测量的依据,高程水准点以业主提供的高程为基点,作为基础标高控制测量依据。 2.3.2 基础开挖放线 由于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距基础外边线较远,在基础开挖时,不易被破坏,故在开挖基础时不需引桩。基础

7、开挖撒线宽度不应超过 15cm。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槽下口及基槽上口,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位允许误差+50mm、-20mm。基槽下口桩允许误差为+10mm;开挖至接近槽底时,应及时测设坡角与 3m3m 的方格网点标高,允许误差为10mm。此外,垫层上的基础放线应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2.3.3 主体施工测量、放线 当基础施工完毕后,此时基坑底部已经基本稳定,在测量时首先进行基坑外围轴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核,确认控制点无误后,利用激光经纬仪 AZ322A,水准仪 DJD-C 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地下室底板表面上,

8、并设立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和内控轴线控制网络系统。此时建筑物内形成独立系统,而外部标高、轴线控制点转换成为建筑物的变形比较系统,将作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外墙装饰墙面控制的检验等基点。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保证系统的精确度。当内控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将由底板向上进行整个结构内控轴线施放。内控轴线上移采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进行内控轴线测设。交汇点垂直向上的楼板均每层留 200200 的测量孔,利用激光经纬仪通过辐线交汇点向上垂直投射至上层空洞处的透明靶上,确定上一层楼四角控制轴线交汇点,再利用经纬仪将四点转角交汇复核,即可得到上层楼层的控制轴线平面,利用该平面控制体系即可控制上层楼

9、的施工位置。 2.3.4 各楼层水平标高传递 以施工图纸给定的0.00 标高作为水平标高依据,从建筑外引测至建筑内以利向上传递的部位,电梯井、管道井的内墙上作好明显标记作为结构施工向上引测的标高依据,每个楼层标高以此依据作为原始点用经校检后的 50m 钢尺向上丈量,并作好标记作为本层的水平标高依据。在施工中应引测多个水平点依据绘 制平面图并标明各点的标高,将资料交各栋号施工员,因此应采用闭合法检查多个水平依据点以满足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3加强沉降观测 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以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寿命和安全性,所有高层建筑物均要进行沉降观测。沉降

10、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 50m 至 100m 间的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3.1 布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3.2 埋设沉降观测点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

11、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埋设沉降观测点应在剪力墙0.000 标高以上 50cm处开洞,将直径 25 的钢筋或铆钉,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 水泥砂浆填实。 3.3 沉降观测周期 沉降周期规定:从进入场地开始前三个月每半月观测一次,后三个月每个月观测一次。半年后根据情况,每月观测一次。直至该层建筑结顶为止,或延续半年。依据本工程特点,沉降观测可采取以下方法:建筑物的主要墙角都布设观测点;所有沉

12、降缝、伸缩缝 、高低建筑物接壤处两侧各布设一个观测点;一层的所有观测点高度统一高于室内地坪 0.5米;观测采用“五定”原则,即点、仪器、人员、环境、路线固定。 4.结束语 定位测量放线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就必须加强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先进测量仪器的引进与应用,并根据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充分发挥工程实践经验,把握施工中的重难点,可以保证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郭春喜 浅谈建筑测量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测绘科学,2010,32(1) 2李培新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过程及技术要求J.福建建材,2012(01) 3刘锦珍 谈高层建筑测量主要控制项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