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7517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天津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摘要: 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初叶的经济大发展给天津这座六百年的老城所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发展。面对历史建筑遗产,人们的取与舍表现出了几多兴奋和些许无奈。天津市区的殖民建筑文化遗产应该在改造中运用建筑再循环理念,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较好地继承城市肌理和文脉基因。 关键字: 文化、推倒全盘、新功能、整体保护、 中图分类号: I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回顾 建筑遗产是传统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依托载体马丘比丘宣言中写道:“城市的个性和特性取决于城市的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护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而且还要

2、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的说明社会和民族特色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 ” 由于近几十年来年久失修和破坏性地使用,天津老城区及其旧有建筑和现代城市的发展极不协调,迫切需要得到科学地改造。但是,旧城改造必然涉及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涉及到现存的、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的去留问题。特别是 1986 年国务院公布天津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后,作为天津之源的老城厢及其传统建筑的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则成为有关各方关心的焦点。遗憾的是到现在争议还没停止,而老城厢内容的绝大部分己拆除为平地。 反思与现实 天津作为国务院正式公布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己有近 600 年的历史,有着丰厚而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文

3、化遗产:一是以老城(亦称老城厢)为中心,具有深厚中国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城市本土文化;二是以八大租界区为核心,具有浓郁异国风情的外来文化。以多元文化并存为主要特征的城市风貌,在风格、个性、情调和人文环境方而,显示了人津颇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天津旧城区和老城厢尽管街巷狭窄,建筑破旧,看起来没有太多价值,但却代表着天津的历史和传统地域文化。在城市的新陈代谢和改造过程中,人们在期待城市物质功能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希望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功能不被阻断和割裂,体现城市的历史延续性,体现城市传统文化的积累,并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融。然而在世纪之交的天津老城厢的拆除改造中,大量的建筑文化遗产消失,对于在城

4、市文化印记上采取割肉换皮的做法,很多怀有文化责任的有识之士不仅仅是扼腕叹惜,在痛定思痛后,我们又当如何对待天津这座历尽 600 年沧桑的城市,如何保护代表人津历史的老城和代表地域文化的占建筑,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呢? 对待天津的另一支建筑文化遗产八大租界区中的“小洋楼”人们又该如何取舍?她是天津近代殖民文化的见证与文脉主流之一。在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过程中应该吸取“老城厢”悲剧,避免重蹈覆辙。英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费尔顿博士说过:“维护文物建筑的一个最好办法是恰当地使用它们” 。对城市的某些传统街区和建筑文物实施保护的有效途径,在使用中找出解决保护与发展这一矛盾的切入点。从与天津老城区改造、

5、开发与传统建筑保护的共同点上来说,我们对待“小洋楼”应该符合以下几点:满足城市有生命机体的正常运转,也就是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功能要求;满足历史文化延续的要求,保持和发扬城市特有的建筑文化特色;满足人们对老建筑视觉与精神等方而的要求;满足社会传统教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等需求;衍生城市机能,满足旅游、观赏和纪念等需求。 (一) 、对天津历史街区的全面探讨: 租界区域城市的风貌特色:一宫花园住宅风貌保护区、解放北路金融建筑风貌保护区、承德道风貌建筑保护区、中心公园住宅风貌保护区、赤峰道名人旧居风貌保护区、五大道住宅风貌保护区、劝业场商贸建筑风貌保护区、德式建筑风貌保护区、日式建筑风貌保护街区等。

6、1.资源和经济因素方面: 建筑的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长,因此建筑往往可在其物质寿命之内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变更。在租界区的改造中,应在保护建筑文物的前提下制定改造方案。在被确定为受保护的建筑文物区域内围绕其性质、风格和特征进行城市设计,以保持风格的统一和环境的协调。同时,建筑文物保护的基点应确立在不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和不阻碍租界区的改造上来,两者之间应有一定的协调和让步。这样,租界区既能得到合理全而地改造,又能使有价值的建筑文化遗存有效地得以保护。 在旧城改造和建筑文物的保护中,应注意建筑文物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文物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潜能,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其经济潜能。 2.

7、环境因素方面: 改造再利用的方式可减少大量的建筑垃圾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减轻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对租界区域的改造中,既要正视城市的文化历史,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也应正视现实改造开发中的实际需要,一味强调保护古迹而影响了城市整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是不可取的。所以应从大局着眼,从大环境上有的放矢的解决改造与保护的矛盾。 3.社会文化方面: 天津历史文化名城的租界风貌保护区,就是要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相对集中的地段进行保护控制。它涵盖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保存状况的相对完整,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均属前列。 历史地段同一切有生命的机体

8、一样,总是处于不断的生长与发展之中。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导致了形体环境的变化。使得个体建筑或局部空间的改变成为城市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因为只要是活的社区,大面积的环境就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最终确定而永久的状态。 所以对于天津租界区长期形成的有认同感的城市格局及文物价值、情感价值等容易在不加区别的“大拆大改”中轻易地丧失掉。我们从小片改建有利于对环境作细致的研究和判断着手,我们应当把城市设计和更新整建的尺度放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逐渐增长更新的过程,而不是大面积的一次性再开发在每一小块的更新过程中必须将它置于整个城市形体环境的构架上来考虑,建筑与城市环境

9、有持续性的历史文脉序列,这样的增长和更新才是“可读的”和“可记忆的” 。 (二) 、对天津殖民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案:1.“整体保护”的原则: 这里是指保护文物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等各方面的价值。在历史环境保护状况方面,已划定的风貌保护区所体现的历史风貌特色有待完善,也就是其划定范围还有待于向外扩展。历史环境的意义在于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完美融合。天津主要特色是“因水而生,沿水而长” ,城市的形成扩展和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风貌区的划定较少考虑到与水的关系,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次,对现有的风貌保护区从文物保护单位与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及整体保护状况等方面

10、,划分等级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目的是让天津城市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政策重视,更新保护观念与技术手段,加强对风貌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经过改造赋予新功能 即保持原有建筑外貌特征和主要结构,内部改造后按新功能使用。利用现有建筑文物建立各类专业博物馆和纪念场所,使之成为天津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在对租界区改造中.提倡保护真古迹,尽量保留有一定价值的现存传统建筑,充分发挥其作为建筑文物的作用。在进行古建筑保护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来源,发挥这些建筑文物的社会文化作用和经济开发潜力,加大天津传统建筑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社会影响力,以文物养文物。3.历史地段

11、的改造与再生常常综合采用用地调整、环境整治、增加基础设施的方法。 一方面,零星插建虽能保持城市历史的有机延续,但个体改造的不负责性、短期性、片面性等后果也是严重的,往往这种作法会带来规划设计的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综合市政管网改造衔接的不协调性以及对周围居民的持久影响等。成片改造有一次性规划设计、一次性投资、一次性建设、一次性见效的优点,各类建筑设施能作到成龙配套,全面更新。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在有充足资金启动的条件下,力争一次性在一个合适的尺度内成片改造。 另一方面正如凯文林奇所说:“在它的总的轮廓相对稳定时,小的局部的变化从未休止这些只是过程的延续,并无最后的终结。 ”由此看来,过多过快的

12、变化会给城市居民造成心理干扰。城市能成为居民认同的“场所” ,其形成大多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绝非立竿见影就能获得。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那些在城市中已经形成的场所,避免对其具体的体型环境作急剧的变革或任意更改。 4.城市更新改造和再利用应该带有前瞻性考虑 城市更新改造和再利用应该使其具有社会和经济持续再生的活力;而一般保护工作却相对是后顾的。因此,科学的城市设计可以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问题起很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开发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商往往置老城区历史和社会文化效益而不顾,将不利于开发利益需求的现状毁坏或全部拆除,盲目进行与老城区原有建筑性质和文脉毫不相干的开发建设。租界区域目前以低矮的民居

13、为主,为获取较高的开发利润,在现有规划中,取代为大型商贸建筑群的手法显然不合适。这样,反映城市历史文化的城市风貌、传统城市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就将随之消失。因此,在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利益发生矛盾时,往往容易注重前者。在旧城改造中,如何兼顾这两者的利益,达成有机的统一,应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开发商进行决策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结语 天津市区的殖民建筑文化遗产应该在改造中运用建筑再循环理念,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较好地继承城市肌理和文脉基因。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之下,努力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统一,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使天津的历史文脉“和谐”地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聂兰生,卫城沧桑天津旧城的去留,建筑学报,1998.6, 52. 2宋昆,李倩枚,历史地段保护与天津老城厢更新改造问题,建筑师,1996.8,33 3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个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张利民,解读天津六百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 一 2010 6梁思成,北京文物必须整理与保护,梁思成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