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4861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政治经济学习题13章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政治经济学 习题参考答案 导论 部分答案 B D C D A C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DBAA, 6-10 DABDA, 11-15、 CDCBA, 16-20、 CDBDC, 21-25、 A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 CD 2、 CD 3、 CD 4、 BD 5、 ABC 6、 AB 7、 ABCD 8、 AB 9、 BCD 三、辨析题 1、 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2、。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2、 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这个说法错误。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 “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 。 3、 金银

3、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4、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是对 价值规律 的否定 。 命题错误。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是 价值规律 作用的表现形式。 因为: 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 从个别商品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有些商品高于其价值,但 从长期交换过程或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

4、于价值的价格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 5、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四、计算题 1、 解: 根据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 =1/单位商品价值量 去年劳动生产率 =1/1=1 今年劳动生产率 =1 ( 1+25%) =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1/125%=0.80元 2、 答案: X=( 1500 元 +20

5、0 元 600 元) /5 次 =220 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五、论述题 1、 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 劳动二重性理论即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1)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马克思才第一次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理论,从而才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 m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

6、理论基础。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是在长期的交换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也就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商品交换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获取了四种不同的价值形式,即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 同 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表现形式既不完全,也不充分。 (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但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

7、一的表现,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 3)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商品界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即用一种商品作为各种商品相交换的媒介,但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 4)货币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以后,就有了专门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范围也随着进一步扩大了,这就要求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区别只在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过渡到了货币价值形式。马克思说: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 ” 第二章 参考答案 一、 单

8、项选择 1-5、 BBACD 6-10、 BBCBB 11-15、 DBDCD 16-20、 DDBCD 1-25、 DADCB 二、多项选择 1、 BCDE 2、 AC 3、 BCE 4、 ACE 5、 ACE 6、 CD 7、 BDE 8、 BDE 三 、辨析 题 1、 观点错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的物质要素,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被用来充当剥削工人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2、 观点错误。剩余价值是 由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

9、、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而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只有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3、 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 由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在流通 领域 ,实行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即使不等价交换也不会产生价值增殖,所以流通中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但是 又 离不开流通,流通 为剩余价值生产创造了条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实现了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不能够离开流通而产生。 4

10、、 观点错误。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所以,资本家支付给工 人的工资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工资只是工人必要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剩余劳动并没有得到报酬。 5、 观点错误。个别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只能降低产品的个别价值,在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不能取得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劳动日的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

11、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 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四、计算题 1、 ( 1) W=12 2=24 12小时新创造的价值 =24-21.6=2.4 ( 2) 创造的剩余价值 =2.4-0.4=2 ( 3) 剩余价值率 =2/0.4=500% ( 4)由于 12小时共创造新价值 2.4元,平均每小时创造新价值 0.2元,由于劳动力价值为 0.4元,即必要劳动时间为 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为 10 小时 2、 ( 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 w=k m,剩余价值量

12、的计算方法是: m=w 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 =( 22.65元 14.90元) 1.88 30=7.75 1.88 30=437.10元。 ( 2) m =m/v=437.10元 /32.24元 =1351.77 答: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 437.10; 剩余价值率是 1355.58%。 五、论述 1、 要点 ( 1)剩余价值的概念; ( 2)生产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 ( 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4)剩余

13、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2、 要点 ( 1)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 2)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 ( 3)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 4)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所以,只有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才下降,资本家才能够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 5)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个别资本主义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的时候,整个资本家阶级就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第 三 章

14、资本循环和周转 参考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ABA 6-10、 BDCDB 11-15、 CBBCB 16-20、 DBBBD 21-25、 CADAB 二、多项选择题 1、 ACE 2、 ABCDE 3、 ACE 4、 BCE 5、 ABC 6、 ABDE 7、 ABCD 三、辨析题 1、错误。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又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内容和意义是不同的。( 1)划分的根据不同 第一、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在创造剩余价值过程中作用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 资本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 2)

15、划分的意义不同 第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揭示了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 3)划分的内容不同 第一、不变资本包括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是全部用于劳动力的资本。 第二、固定资本只包括不变资本中用于全部劳动资料的资本;流动资本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 2、错误。因为在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全部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不是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多,而是表明其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大,剥削的劳动力数量也就越多,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快,年剩

16、余价值量就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高。 四、计算题 答: ( 1)固定资本 =800+350+50=1200万元 流动资本 =总资本 -固定资本 =1500-1200=300万元 ( 2) n =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总资本 =( 800*1/40+350*10%+50*1/10) +300*5/1500=1.04 次 ( 3)总产值 =( 800*1/40+350*10%+50*1/10) +300*5+800%*100=1560+800=2360 万元 ( 4) c:v=1400:100=14:1 五、论述题 1、答:资本循环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

17、,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理 论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资本的运动。社会主义企业为了实现价值的增殖,也必须不断地运动,完成资本的循环。在运动中也必须按照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来保证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此,社会主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必须完成资本形态的变换。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周转时间

18、和生产资本的构成;资本周转的快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关系;周转时间的构成;资本周转快慢与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公式;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的运动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们生产和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是,这一目的的实现同样要求企业必须实现赢利,必须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社会主义企业也必须要加快资本的 周转。为了加快企业资本的运动,企业资本的运动必须满足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必须减少流通时间和缩短生产时间,尤其是流通时间中的产品销售时间。要作到这

19、一点,企业就必须研究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生产的技术进步和科学组织与管理。 2、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一,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既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所引起的损失,又可以提高固定资本价值的利润率,加速固定资本的更新。 第二,加速流动资本的周转,可以节约预付资本中流动资本的数量。在生产规模相同的情况下,流动资本周转速度越快 ,需要预付的流动资本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第三,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因为,随着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其中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必然加快,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直接来源,因此,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可变资本的周转,就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