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讲 心理障碍,董 薇,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病因未明,具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可能,但部分病人课保持痊愈和基本痊愈。 症状: 多出现幻觉、妄想、被动体验、思维贫乏、散漫或破裂、逻辑混乱或赘述、语词新作; 情感迟钝或平淡,动作减少、缺乏体态语言、言语单调、缺乏幽默感及对幽默感的反应; 意志减退,对前途毫不关心,无打算或有打算但不实施。严重时可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不语不动、不食不排便,身体任人摆布;,一、精神分裂症,精分临床分型: 偏执型:精分最常见的类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
2、有幻觉(尤其是幻听);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多发病30多岁,较少出现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长期保持(例); 紧张型: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自动顺从或违拗,典型表现是出现紧张综合症。在临床上有减少趋势;,一、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多青春期发病,起病急、病程快,躲在2周内达到高峰。以情感表现为主,情感肤浅不协调,有时面带微笑给人傻气的感觉;有时态度高傲不可一世;或喜怒无常,扮鬼脸、恶作剧。伴有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有时伴有幻觉、妄想。预后欠佳。 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疲劳失眠工作效率下降,逐渐孤僻退缩、情感淡
3、漠、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无目的。常被认为“性格不开朗”、“不求上进”,往往患病多年后就诊,治疗效果较差(例)。,CCMD-3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两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分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贫乏、言语不连贯;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广播、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及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二
4、、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情绪,部分可残留症状转为慢性。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可分为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单独出现时,也称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二、心境障碍,应激生活事件与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的关系密切。 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症发生。研究发现抑郁症妇女在发病前1个月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 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也易患此病,女性比男性更易患
5、病;,二、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情感高涨,特别愉快、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极具感染力,常博得周围共鸣。但情感不稳,时而暴跳如雷,但很快又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言语滔滔不绝,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但凌乱不堪,常给人信口开河之感,经常变化主题,意念飘忽(flight of ideas); 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忍耐不住,整天忙碌又虎头蛇尾,一事无成。爱管闲事,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如随意挥霍,将礼物随意赠送同事或路人;,二、心境障碍,自我感觉良好、少有躯体不适,常面色红润、心率加快。可能因极度兴奋引起脱水,体重减轻; 有时会有注意增强,易被周围吸引;出现对过去事件的记忆障碍。有时出
6、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叫谵妄性躁狂; 临床表现较轻者叫轻躁狂。老年躁狂发作多表现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或妄想,言语增多、啰嗦,有攻击行为; 发病年龄30岁左右,有的5、6岁发病,有的50岁之后发病。一般持续数周到半年,平均三个月左右,有的只有几天,有的持续数年。,二、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严重者有自杀的观念和行为。 常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 抑郁发作时还可能出现人格解体、强迫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性症状; 从几天到几年,平均病程约6-8个月,秋冬季节为好发季节。一般认为,发作次数越多
7、,病情越严重,年龄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二、心境障碍,混合发作: 躁狂和抑郁在一次发作时同时出现,在几个小时内发生转换,临床较为少见。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抑郁,几小时后再躁狂;一个滔滔不绝、活动增多的病人,同时抑郁; 环性心境障碍: 情感高涨和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尚不符合诊断标准。 轻躁狂发作时表现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愿意做出一些社会承诺;转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成为痛苦的“失败者”。随后回到情绪正常期,或者又转为轻度躁狂。,二、心境障碍,恶性心境障碍: 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头痛、背痛、四肢痛)、睡眠障碍(入睡浅、易惊醒),自主神
8、经功能失调(胃不适、腹泻、便秘等),有求治要求,无精神病性症状。 患者大多数时间感到心情沉重、沮丧,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无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到精神不振,疲乏、能力降低等。 但学习、工作无明显受损,常有自知力,知道心情不好,主动要求治疗。,三、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共同特征: 1、起病常与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素质和人格基础; 2、症状常表现为脑功能失调、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或转换症状、多种躯体不适; 3、症状常混合出现,没有脑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良好,通常感到痛苦,有求治愿望。,1、不同学派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解释,精神分析:自我不足
9、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时,焦虑随机产生(另一说法,当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任意两者的目标不一致时,焦虑即产生)。当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时,表现出癔症;焦虑转向外部对象时,表现为恐惧;被隔离开时,表现为强迫;如被直接体验,就是焦虑症本身; 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联结。病态的行为和反应是后天学习和强化的结果,因此要通过系统脱敏、冲击疗法、角色扮演等方式改变; 认知心理学:神经症患者的易感素质,常常对现实做出非客观的估计与认知,从而导致不合理反应,超出一定限度时,既表现为疾病;,1、不同学派对神经症发病机制的解释,人本主义:自我完善的潜力遭到压抑、发生扭曲的外在表现。当自我观念与外界价值观念不一致时便引
10、起内心焦虑。 故治疗师需营造和谐的气氛,真诚地理解、尊重病人,帮助其换肤真实自我、释放潜能;,2、神经症常见症状,脑功能失调症状 精神易兴奋:日常生活事无巨细均可引起浮想联翩、回忆增多,尤其睡眠阶段;不随意注意增强;感受阈值降低; 精神易疲劳:能量不足、精力下降,工作稍久疲惫不堪、严重时一动脑就疲劳,思考困难,记性差,工作效率低;情绪症状 焦虑、恐惧、易激惹、抑郁(从轻度少愉快感到眼中的绝望自杀);强迫症状 强迫观念:同一意念反复联想,明知多余,欲罢不能; 强迫意向:尚未付诸行动的强迫冲动,感到强有力的内在驱使; 强迫行为:常见的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2、神经症常见
11、症状,疑病症状 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某些功能过分关注,以致怀疑患上了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而与实际情况不符; 各种神经症都有不同程度的疑病色彩,内感不适往往是起因,加上固执多疑的个性,容易受暗示等工作作用;躯体不适症状 可能多种躯体不适,最常见的有慢性疼痛、神经症性的疼痛、头昏、自主神经紊乱引起的症状(大脑皮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的功能障碍引起);睡眠障碍 主要表现: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 失眠的表现:入睡困难、易惊醒、早醒; 其他睡眠障碍:多梦、梦魇、夜惊、睡行症,3、神经症常见类型,焦虑症: 广泛的持续焦虑和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临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两种形式。 广泛性
12、焦虑障碍: 又称慢性焦虑症,经常或持续存在焦虑,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伴有口干、出汗、心悸、尿频尿急,头疼、轻微震颤、坐卧不安;常有入睡困难,有时出现夜惊、梦魇,起床时昏昏沉沉; 原发性的症状出现6个月,即可诊断;,3、神经症常见类型,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症。再无特殊恐惧处境时,突然感到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失控感、和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 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救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怖症; 一个月内至少3次惊恐发作,或首先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即可诊断。,3、神经症常见类型,强迫症: 强迫观念最为常见; 强迫
13、行为多系为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顺应行为,如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清洗等; 特点:有意识的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痛苦。,3、神经症常见类型,恐惧症: 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伴有自主神经症状。临床主要分三大类: 场所恐惧症:广场恐惧、聚会恐惧,约占60%。对高处、广场、封闭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感到恐惧,可能出现回避行为; 社交恐惧症:多在青春期发病,害怕被人注视,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感到脸红、不敢抬头、不敢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 单一恐惧症: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最常见是对昆虫或动物,如蛇、猫、老鼠、风、雷、
14、电、黑暗等;,3、神经症常见类型,躯体形式障碍: 反复陈述症状、不断要求给于医学检查,无视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再三保证。 有时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难以解释症状性质、程度、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常被认为是心理冲突和个性倾向所致。 包括:躯体化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等; 尽管这类症状大多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和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拒绝承认心理因素的影响,即使已经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3、神经症常见类型,神经衰弱: 脑功能衰弱: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精神易疲劳。 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注意难以集中、记忆下降; 情绪烦恼、易激惹、紧张,偶尔有不持续的焦虑或抑郁症状;
15、 常有大量躯体不适症状,常见紧张性头痛,但找不到病理原因;经常头脑昏沉,如云里雾里; 容易疲劳,但欲望和动机并不像抑郁症病人一样减退,只是有“力不从心”之感; 入睡困难、容易惊醒; 因其特异性差,故需要排出其他神经症后,方能诊断;,3、神经症常见类型,癔症: 又称歇斯底里,系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质个体,所引起的一组病症。 没有器质性基础,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性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等。 症状做作、夸大、富有情感色彩,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消失,有反复发作倾向。,癔症临床表现: 癔症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对环境和自身的意识障碍,精神受刺激后
16、突然发作、时哭时笑,吵闹不安,有伤人、毁物,人多表现更明显,内容更丰富。常见于刚塞综合症、童样痴呆;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精神病,在意识朦胧状态下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持续不超过三周; 癔症性躯体障碍:运动障碍如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痉挛发作与癫痫发作极为相似。但无口舌咬伤、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较长,多发人群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言语运动障碍,如缄默、失音; 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多发于共同生活、经历和观念基本相似的人群。开始一人发病,目睹着受到感应,在暗示与自我暗示下相继出现症状,短时间内流行。一般历时较短,女性和儿童多见。,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
17、心理发育:儿童出生后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 CCMD-3的心理发育障碍包括: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学校技能发育障碍、运动技能发育障碍等特定性发育障碍和广泛性发育障碍,并将智力发育低下也归于此类。,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发育早期正常语言获得方式的紊乱,表现为运用语言、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延迟,低于智龄应有水平,并将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和社交;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不是因为缺乏教育机会、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儿童在学龄早期获得与发展阅读、拼写、计算等学校技能的异常;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并非由神经系统疾病或运动系统缺陷
18、导致的运动技能发育的明显迟缓,如精细或粗大动作的协调性。,若同时存在上述三种症状,无一特别突出,称为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起病婴幼儿期,心理发育广泛并严重受损,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兴趣范围局限、活动内容刻板、重复,多有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共同所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低下、社会适应困难,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之前(18岁)之前。 WHO根据智商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商在505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经过努力勉强能小学毕业; 2、中度:智商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能完成简单劳动
19、,但质量差、效率地,在指导和帮助下可自理简单生活; 3、重度:智商在2034之间,心理年龄月36岁。出生继发性明显发育落后,年长后能学会简单语句,但难以交流。不能学习、劳动,无社会行为能力,需要人照顾; 4、极重度:智商20以下,心理年龄3岁以下,仅占1%2%。无言语能力,对危险不会躲避,不认识亲人和环境。生活不能自理,通过原始性情绪如哭闹、尖叫表示需求。,精神发育迟滞:,教育训练: 轻度患者:能够接受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水平的文化教育,可到特殊学校。教师或家长在教育中应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方法,同一内容反复强化。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辨认钱币、购物打电话、去医院、乘坐公交车、基本
20、劳动能力、回避危险处理紧急事件等; 中度患者:着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洗漱、换衣服、与人交往时举止、礼貌,正确表达愿望等; 重度患者:主要训练如何配合他人对自己的照顾、简单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如正确进餐、如厕、简单语言交流以表达冷暖、饥饱、避免受外伤等; 极重度患者:几乎无法训练,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男性多见,起病婴幼儿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智商低于50者约一半,智力各方面发展不平衡。部分患者的某些能力如数字、空间、艺术、机械记忆能力发育良好,甚至超出常人,“天才白痴”;,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很少、甚至完全不
21、会使用语言与人交谈。仅说一些词或简单句子,但不会使用代词。不主动交谈,交谈内容与环境和别人的话题无关,不在意别人是否注意听自己说话,语言平淡,常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愿望与要求; 社会交往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年幼时即很少与人目光对视、很少期待父母和他人的永葆、爱抚,无享受爱抚时的愉悦表情,甚至拒绝爱抚和拥抱。不能建立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受到伤害不会求助于父母。在幼儿园喜独处,对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不感兴趣,即使一起玩耍,也不会主动接触别人,不会全身心投入。,儿童孤独症,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 对正常儿童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均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废铁丝、瓶盖,观察转动的
22、电扇、下水道的流水等。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而不厌倦。 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关注,而关注非主要特征;固执地要求每天保持活动程序不变(电影雨人); 当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和反抗,有反复拍手、捶胸、跺脚等行为。,儿童孤独症,教育和训练 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目标是促进语言发育、提高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一般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需要在家庭、特殊学校或医疗机构中接受训练。 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较多)。强化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对干扰训练、影响社会交往和危害自身的异常行为如刻板、攻击、自伤或自残行为予以矫正。 认知治疗:适用于智力损害不重者。帮助其认识自己与同龄
23、人的差异和自身的问题,激发潜力,发展有效社会技能; 家庭治疗:使患者的父母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与治疗人员相互支持和协作,全力参与治疗。,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 主要特征: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 发病原因:遗传、发育异常、家庭心理社会因素(双亲关系或性格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教育不当,社会风气不良等),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主要症状: 上课、做作业、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经常因粗心犯错误,丢三落四;学习困难,学习效果和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差,学
24、业成绩与智商不相称; 缺乏思考,凭兴趣行事,轻率打断别人的谈话或回答问题,情绪不稳,容易兴奋,也容易受挫折而消沉; 不安宁,小动作多,在要求安静的场合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精力旺盛;精细动作和协调性较差; 攻击行为,如辱骂打人伤人破坏物品,或与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不符合的行为,如说谎、逃学、流浪不归、纵火、偷窃、偷盗、欺骗、对异性猥亵等品行障碍的问题;,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条件反射,对行为予以强化,使其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 认知治疗: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预先估计行为结果,克制冲动,识别自己行为的恰当
25、性,选择合适的行为。 学校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提高患者的自信和自觉,以语言或中断活动的方式否定其不良行为,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引导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比赛项目,分散其精力的同时,促进荣誉感和责任心的培养;,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2、品行障碍 儿童青少年期反复出现的持久的反社会性行为(偷窃、勒索、抢劫、强迫性关系、对他人躯体虐待、逃学、纵火、流浪不归等)、攻击性行为(对他人或财产的供给,打骂、骚扰、威胁他人,破坏物品等)和对立违抗性行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对家长明显的不服从、违抗和挑衅),严重违反了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的调皮和少年时期的
26、逆反更为严重。 发病机制:父母精神疾病、物质依赖、精神发育迟滞、亲子关系淡漠、父母对子女忽视、挑剔、粗暴、虐待,或过分放纵、不管教、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或打斗、分居或离异;父母有违法行为,都可能引起子女品行障碍。,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治疗方法 家庭治疗:协调家庭成员尤其亲子间关系,纠正父母对子女熟视无睹或严厉惩罚,训练父母与子女交流方法,正面行为强化与轻微惩罚结合。减少家庭内父母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事件。此疗法必须取得父母的配合方可实现; 行为疗法:正强化、消退法、游戏法; 认知治疗: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原因,考虑后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3、 情
27、绪障碍 除与成人类似的情绪障碍,如焦虑、惊恐发作等,一类特发于儿童期,因社会心理因素所致,与发育和境遇有一定关系,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害羞等情绪,发病短暂。 发病机制:遗传易感素质、幼儿期养成的胆怯、敏感、过分依赖、家庭的过分保护或严格要求,态度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躯体疾病等;,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临床表现: (1)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儿童与其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依赖对象多是母亲,也可是祖父母或照看者。多起病6岁前。 担心依赖对象不在身边自己会走失、受伤被绑架等,或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亲人。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因害怕分离而不想或拒绝上学,或分离后的过度情绪反
28、应,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等,或情感淡漠退缩,夜间需陪伴就寝,反复出现与分离有关的噩梦;,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2)儿童恐惧症:对日常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处境出现过分恐惧情绪。多发学龄前儿童。 恐惧对象两大类:身体受伤,如怕死怕出血;自然对象,如黑暗、动物等。有回避恐惧对象的行为,影响了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 (3)儿童社交恐惧症:儿童对新环境、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和回避行为。在新环境或与陌生人、同龄人交往时,持续紧张不安,过分害羞尴尬,感到痛苦和身体不适,出现哭闹、不语或退缩。但与家人和熟悉者关系良好。,五、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为主,配合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
29、药物。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患者诉说内心体验,对痛苦表示适当同情,指导其适应环境,增强克服情绪障碍的信心;尽量消除环境的不利因素,防止过多的环境变迁; 家庭治疗:改变不良教养方式,多给与情感交流; 行为治疗:对恐惧可选用暴露和系统脱敏、游戏治疗等;,六、人格障碍,人格:多种个性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是个体与他人相区别的独一无二的习惯化的思维和行为系统。 人格的形成,有赖于先天生理与后天生活环境的共同作用,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年龄、环境和生活事件的变化,人格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病人
30、自己遭受痛苦或使别人遭受痛苦,给自己或别人/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六、人格障碍,常始于幼年,青年期定型,持续至成年期或终生。有时与精神疾病有相似之处,或成为某种精神疾病发病的素质因素之一,如精分患者多在病前就有分裂性人格的表现,偏执性人格容易发展成偏执性精神障碍。但其本身尚非病态; 严重躯体疾病、伤残、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灾难性生活体验之后发生的人格特征偏离,列入相应疾病的人格改变,不诊断为人格障碍;儿童少年期的行为异常或成年后的人格特征偏离尚不影响其社会功能时,暂不诊断为人格障碍。 Langer和Michael认为,最低社会经济阶层的发生率较最高层大三倍;Leightons则认为社会秩序混
31、乱地区的发生率较安全地区的总发生率大三倍;,六、人格障碍,人格正常和人格异常的划分: 统计学:假设人格为一连续谱,正常异常只有量的区别,此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临床:认为正常异常有质的区别,但标准以社会和所处文化背景为依据; 正常人格变异指公认的正常人格范围内的变异,是人格某些品质的过多或不足,远未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六、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的区别: 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指一个人原本正常,但在严重或持久的生活应激、严重精神障碍、脑部疾病或损伤后发生的改变;随着疾病的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恢复;以病前人格为参照; 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发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持续终生。以社会准
32、则为参照;,六、人格障碍,发病机制: 1、生物因素 染色体XYY者患人格障碍比例超过常人,与异常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有关;各种原因所致的大脑发育不成熟; 2、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重大精神刺激、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不利,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被剥夺等(父爱剥夺易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形成反社会人格,孤儿院成长的小孩内向者较多);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也是重要因素。父母态度不一致,使孩子矛盾而无所适从,或在父母间踩跷跷板,不诚实;父母本身偷窃、吸毒、淫乱会给儿童示范作用;家庭或学校的过高要求,可能使儿童逆反;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儿童长期手压制、排斥、嘲笑等;,六、人格障碍,3、环境因素 不
33、良生活环境,结交有品行障碍的朋友,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形成往往有重要作用。 受大量淫秽、凶杀小说或游戏影响,法律观念淡漠、认知批判能力低下,行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教唆习得不良行为; 社会不良价值观念,如拜金、享乐、古惑仔等价值观念也会对人格障碍形成存在影响;,六、人格障碍,CCMD-3诊断标准: 个人内心体验和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具有长期、广泛、稳定性特征。起始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并至少有认知、情感、控制冲动或满足需要当中的一项,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异常偏离,病人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34、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这类情况造成的人格偏离正常叫做“人格改变”;,六、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贸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狭义的人格障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与违法犯罪具有密切关系。罪行特别眼中、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中,相当比例属于反社会人格障碍;,六、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3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情感用事和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这种人人格不成熟,清晰不稳定,暗示性和依赖性强。 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患病前有强迫性人格障碍。,六、人格障碍,治疗与预后 心理治疗:患者一般不主动求医,尝尝与环境或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问题后“无奈”到医院就诊。 应帮助患者认识其个性缺陷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对积极变化给予鼓励和支持; 通过角色扮演、模仿等形式帮助病人建立良好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直接改变行为困难,则可以让缓和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 找到激发异常行为的场合或因素,对处理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六、人格障碍,教育和训练: 由于部分人格障碍可能对社会造成威胁,人格障碍者被收容于工读学校、劳教所、少管所等机构,对其行为矫正或有好处; 人格障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会有所缓和。如反社会人格在中年后虽仍有人际关系冲突,但攻击行为大大减少;积极引导可进一步向好的方向转化。 总体而言,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有限,预后较差,因此在幼年期培养健全、健康人格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