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167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讨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摘要阐述了信息异化的内涵,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信息异化产生的主体原因、社会原因,并从图书馆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信息异化;心理学;信息素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3-000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作为除了能源与物质外的第三大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信息的重要性,人们对信息产生依赖的同时又被庞大的信息量所困扰,丧失了主动权,反而被信息所控制。信息能消除不确定性,也会增加潜在的问题,如信息污染、信息崇拜、信息饥饿、信息犯罪等。信息异化现象现在已经成为经济领域、科技领

2、域、信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 1 信息异化概念及研究现状 信息异化是指人们创造的信息在生产、传播和利用等活动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之间产生矛盾,使主体丧失了控制信息的能力,使信息丧失原有的内涵并反客为主地演变成外在的异己力量即变为支配、统治和控制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是信息的生产者、创造者,是信息的主体,但是由于人们对信息的过分依赖和盲目崇拜,使人们自己在信息面前丧失了主体性,丧失了控制信息的2能力,人们制造的信息反过来成为支配人们的异己力量1。 笔者将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以“信息异化”为关键词,截至 2012 年 12 月共检索到

3、 64 篇文献。其时间发表分布如图 1 所示。 从图 1 可以看出有关信息异化的文章从 1986 年开始到 2000 年间数量持续不变,2000 年到 2008 年间有增有减,2009 年快速增长,论文数量达到 14 篇之多。说明信息异化现象在 2008 年后日益凸显,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信息异化的研究又冷落下来。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有关信息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成因、对信息异化的控制等方面,从图书馆层面研究信息异化较少。 2 高校读者信息异化的成因 2.1 心理成因 2.1.1 信息偶遇。一般情况下,用户通过三种行为获得信息。一是通过搜寻一个明确的主题获得相关

4、信息; 二是在搜寻模糊的主题中看到相关信息,对其进行识别后获取此信息;三是意外、偶然地获取信息2。其中第三种信息称为信息偶遇。在网络发达的现代, “信息快餐”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加之检索工具的广泛化,使得信息偶遇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查找明确主题还是浏览网页,通过网络查找信息的同时会发现其他有用的信息,于是顺藤摸瓜继续点击链接,如此循环,使之陷入“信息迷宫”中,容易产生信息焦虑。 2.1.2 认知曲解。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 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3导来改变和重建不

5、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彻底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达到治疗目的3。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作为第三大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谁拥有信息量多就意味着占有主动权,使人们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将信息与金钱、成功等价,让信息的核心价值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氛围与心理暗示,容易产生信息崇拜。 2.1.3 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当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时,没有客观的权威性标准可供比较,往往以他人的意见或行为作为自身行动的参考依据,因为社会现象是由多数人的共同信念和思想构成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大多数人共同以为正确的事物作为判断

6、的准则3。人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当看到其他人都致力于同一件事时,可能都会认为这件事值得做,加之人们的虚荣心理,使得自身行为符合大众才不会被边缘化。在信息泛滥的社会,人们为了不会被排挤而到处寻找信息,面对看似庞大的信息资源却不能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引起信息恐慌。 2.2 外部环境成因 2.2.1 信息伦理缺失。信息伦理是指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信息伦理又称信息道德,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由于网络的发达及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一些不法之人利用网络的便利,制造、传播有违信

7、息伦理的信息而无人制止,造成信息污染。 42.2.2 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传播:分享和交易。信息的价值性和增值性使信息本身发生了质的改变,信息共享演变成信息交易,信息占有者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现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信息占据主导地位,而信息社会通常被定义为信息生产和消费的集中,信息衍变为商品并被视为一种经济筹码。 3 解决办法 3.1 开设信息素养培训 最早提出信息素养的是美国信息工程协会主席保尔泽考威斯基。信息素养是具有确定何时需要信息,何时需要查找、检索、鉴别、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5。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和参与社

8、会教育的职能,作为学校的重要机构之一,图书馆不仅扮演着文献信息中心的角色,也承担了信息素养培训的任务。第一,让读者走出误区,形成正确的信息观。人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传播和利用信息的主体,不应让信息牵着鼻子走,应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而不是造成主体的缺失。第二,坚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从。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所需信息并要对信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辨别是否真实,虚假的信息应当丢弃。无论信息环境恶劣到何种程度,主体自身的信息素养是决定主体是否迷失主体性的最根本原因。 HTK3.2 增加电子馆藏资源建设并做好使用指导工作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电子资源以其便于携带的优点受到 90 后学生广泛青睐。作为文献中心的图书

9、馆应满足读者的需求,改善馆藏结构,增加5文献类型,在此基础上做好电子资源的使用指导工作。有的读者对新增的文献类型感到迷茫,图书馆应对其进行电子资源使用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培训课程,比如文献检索培训,各种数据库使用培训,以及邀请数据库工作人员介绍最新产品,使每个专业的学生会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本馆的电子资源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3.3 完善网络执法 网络的匿名性特点让读者能够随意发布信息,容易造成信息污染。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制度,实行实名制上网或者固定 IP 上网。通过网络身份的确认来增强道德规范的制约力量,即个体进入网络之前必须先做出遵守网络规范的承诺和声明,违反网络规定时必须付出相应的

10、代价,使人们打消责任分散的侥幸心理6。 4 结语 信息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能为人们消除不确定因素,也能给人们带来困扰。信息异化扭曲了信息利用的本意,违背了人性的发展方向,不利于信息环境的和谐。造成这种不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因此控制信息异化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配合共同努力,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信息异化。 参考文献 1 张立彬.信息异化的根源及其控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338343. 2 潘曙光.不同情景下的信息偶遇研究J.情报探索,2012(8):1519. 63 张立彬,张蒙,杨军花.信息异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控制研究J.理论与探索,2010(33):3238. 4 信息伦理EB/OL.2012-12-19.http:/ 5 俞培宁.信息异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3):912. 6 刘丹丹,孙瑞英.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原因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