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捡出来的慈善【摘 要】微公益就是每个人都从力所能及的小事着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地为社会作贡献。它强调全社会参与并创造价值。微公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时代因子,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变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微公益 随着微博在 2010 年井喷式的发展, “微公益”开始日益盛行,并以其无微不至的强大生命力,点滴改造着社会生态。越来越多的“草根”阶层也通过“微公益”谱写着别样的爱心传奇,其中广为人知的有“大爱清尘” 、 “免费午餐” 、 “小题大作” 、 “铅笔换校舍”等。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 2009 年开始在大学生中成立微公益组织“筑梦基
2、金” ,旨在以“捡出来的慈善”打造全校乃至全省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慈善平台,现已成为郑大校园里令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微公益标杆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工程。 一、高校校园微公益的内涵 作为一个与高校校园相结合而生发出来的流行词汇,高校校园微公益的完整内涵时常被人们揣测:到底是指作为发起者的学生力量、地位之微?还是指公益影响之微?笔者认为,高校校园微公益就是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从力所能及的小事着手,在校园里开展的微小公益行为,它强调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地为社会做贡献。 2二、高校校园微公益的特征 (一)立足校园、扎根基层 校园微公益活动要立足校园,扎根基层,在校内组织一系列简单、快乐的微公益活动,使
3、每位同学在举手之劳,片刻之间,就能成就点滴善行,从而保证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连贯性。 (二)强调参与、受益面广 校园微公益活动是一种凝聚集体力量才能体现价值的活动形式,强调广大学子的踊跃参与,其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受益面也很广。每位参与其中的大学生都从中获益匪浅,他们在微公益活动中培养起来的爱心,体现到工作中就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到生活中就会形成和谐相处的氛围。 (三)学有余力、力所能及 青年学子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微公益活动开展的前提是保障大学生学有余力、力所能及。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坚决避免活动的功利化趋势,实实在在地开展一些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微公益活动。 (四)贴
4、合实际、合理可行 在校大学生一般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校园微公益活动不能增加大学生额外的经济负担,这样才能保证微公益活动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实践证明,相比直接捐款捐物,大学生在学习之余捐出自己的时间更为合理可行。通过无偿劳动、付出时间的微公益实践,既能达到使大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微公益意识与理念。3(五)团队管理、公开透明 校园微公益活动学生参与力度大、覆盖面广,需要成立一个由若干骨干成员组成的团队对它进行管理,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强化团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实现团队的公开透明化管理。 三、高校校园“微公益”的缘起与发展 高校校园微公益最初可追溯到 19 世纪
5、末 20 世纪初,随着全国各地高校的建立,大学生们开始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各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使公益活动得到较大规模地兴起。跨入 21 世纪,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公益事业之中。2010 年后,借助微博的“东风” ,微公益活动在高校中再掀热潮。它以草根性、透明性、快捷性、创意性等特点,完全符合大学生们的公益需求,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校园微公益的内容也突破了传统“大公益”捐款捐物的樊篱,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讲究贴合实际,合理可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方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又可让大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社会,可谓一
6、举多得。 目前,国内小有名气的高校微公益组织主要有:北京大学赴振华小学支教分队、北京大学爱心社、郑州大学的“筑梦基金”组织、 “小题大作”公益网站,以及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蔚然成风的各种微公益组织等。以郑州大学“筑梦基金”为例,四年来, “筑梦基金”志愿者们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筹集旧瓶废书、义卖物品,并将辛苦募集来的善款,用于寒门学子、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4这些“80 后” 、 “90 后”的微公益志愿者们,在奉献爱心,收获感动的道路上前行着、思考着,既升华了自己,也引领了众人。 四、结语 大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将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先锋力量。高校校园微公益使公益的
7、理念在大学校园里得到普及,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具备了微公益的意识和习惯,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植根于人类道德良知的微公益,是雷锋精神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动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创新,必需努力加以完善和发扬,鼓励大学生从自身出发,从点滴出发,聚集爱心浪花,汇成慈善洪流,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玉婷,胡宇齐,缴蕊,吴婉秋.高校“微公益”:爱,并快乐着N.中国教育报,2012(08). 2 施敏锋,陈松源.社会公益服务在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中的价值解析及其路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 2013 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基金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3-MFD-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