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效应摘要:本文以国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背景,在对我国出口商品增速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 CMS模型对 2004-2013 年影响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规模效应的变化,商品竞争力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出口增长率的贡献相对较低。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来,我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合作已成为双边区域合作的重中之重。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
2、长期发展战略,其提出的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地缘政治、能源安全、产能过剩和大量的外汇储备。尽管这一战略包含“请进来”与“走出去”两个基本战略,但在广义的产能过剩大背景下,鉴于我国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其实施重点是“走出去”的外向型、国际化战略(曾昭宁,2014) 。哈萨克斯坦作为我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其经济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四国,与我国的双边贸易额基本保持在我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总额的 70%以上。2007 年,我国上升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而哈萨克斯坦也成为我国新兴的出口市场之一。2004-2013 年间,我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额增长了 5.68倍,出口商品在哈萨克斯坦进
3、口市场的平均份额高达 24.18%。那么,我2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额的稳步增长是否意味着我国出口商品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影响因素对我国出口的增长发挥作用?各类因素的作用程度有多大?伴随着“新丝路”战略的提出,如何推动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显然,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增长甚至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述问题为出发点,运用 CMS 模型对我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的增长源泉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找到影响我国出口的关键因素。 一、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概况 (一)出口贸易额 1992 年中哈两国正式建交,双边贸易合作日渐活跃。2004-2013
4、 年,两国贸易发展呈稳步上升态势,最高出口增长率高达 76.18%(2005 年) 。我国向哈萨克斯坦的出口额从 2004 年的 22.1 亿美元迅速增长到 2013 年的 125.5 亿美元。2005 年,我国对哈贸易由持续 13 年之久的贸易逆差首次转为顺差,出口贸易额增速显著高于进口增速。2007 年,我国对哈出口额从 2006 年的 47.5 亿美元增长到 7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74%。受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哈出口在 2009 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从 98.25 亿美元跌至 78.33 亿美元,但是我国出口商品仍在哈方进口市场保持了 27.57%
5、的市场占有率。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从 2010 年起,我国对哈出口又重新恢复增长态势。具体数据见表 1 及图1。 (二)出口商品结构 为了保证下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统一计算口径,减少测度误差,3本文的商品分类采用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四次修改版本(SITC Rev.4)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Rev.4) 。SITC Rev.4 将所有商品分为 10 类,即 SITC0-9 类。一般认为, SITC0-4 主要是初级商品,SITC5、SITC7 为技术密集型商品,SITC6、SITC8 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具体分
6、类如表2 所示。 2007-2013 年,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其中,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源自工业制成品以及杂项制品(包含各种服装及服饰用品、鞋类、仪器设备等) ,技术密集型出口主要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详见表 3) 。在考察期内,这三类商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商品的主力军,出口总额占据了我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 93.07%。2013 年,这三类商品在我国出口的占比分别为20.23%、29.01%、43.84%。与劳动密集型商品相比,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初级商品少之甚少,2013 年,非食用性原料、食品与活动物、饮料及烟类以及动植物油脂四类初级产品出口
7、额只占我国对哈出口总额的1.9%。这种商品出口结构与中哈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不可分。哈萨克斯坦油、气、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中采掘业比重大,制造业基础薄弱且发展缓慢;相对而言,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结构层次较高,因此在各类工业相关品的出口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二、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引入 1951 年,Tyszynski 提出了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4Share Model, 即 CMS 模型) 。该模型把某一国或地区贸易的增长分解为三个基本因素:即规模效应、竞争效应以及贸易结构(包括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 ,进而分析
8、一国出口贸易中的因素变动对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此后,Jampa(1986)从理论上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与完善, 使其成为现阶段研究贸易增长的常用方法。例如,Jorge Chami Batista(2008)运用改进后的 CMS 模型研究了 1999-2004 巴西对美国制成品的出口影响因素;何树全和周静杰(2009)运用改进后的 CMS 模型对我国向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长率进行了分解;张兵和刘丹(2012)运用 CMS 模型研究了 2000-2009 年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许多研究在数据分析中都选择时期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其优势在于可以降低一些敏感年份对整体的影响,
9、而弊端也在于平滑了敏感年份的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结果。如果选择不同的分期方法,那么计算结果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在上述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提出“新丝路”战略为背景,立足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所有商品的出口贸易,对恒定市场模型进行适当改进,以年份为基本单位,试图发现各类影响因子更加细微的变化。同时,由于文中只涉及到一个出口市场,因此在运用 CMS 模型过程中不考虑市场结构对贸易的影响,只需测度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对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 (三)对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基本解释 根据 CMS 模型的第一层分解,可以从竞争力效应、规模效应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三个方面来分解一国的出口增长。在模型的第二层分
10、解形式中,规模效应可细分为商品结构效应和规模总效应两部分;竞争力效5应则细分为商品竞争力效应和竞争总效应;而交互效应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规模效应(ijw0ijmij)表示一国出口的增长依赖于进口市场对某些商品的需求程度,规模效应的数值越大,表示该国出口增长对进口市场的依赖程度越大,即该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源自于进口市场规模的一般增长。竞争力效应(ijw0ijsij)通过出口国特定商品出口份额的增长对目标国进口增长的贡献程度来反映。商品竞争效应(ijw0ij(sij-s) )表现在某些商品上,若竞争力效应的数值越大,表示竞争力越强,反之越弱。商品结构效应(ijw0ij(mij-m) )表示出口国的
11、出口商品与其目标市场进口需求较大的商品的匹配程度,若该项为正值,表示匹配程度越高,反之为负。交互效应(ijw0ijmijsij)主要衡量出口国出口份额的变化是否与进口市场同类型商品的进口程度的变化一致,若该项为正值,则表示出口国的出口份额在进口市场进口规模大的商品上有所提高,反之为负。 (四)数据与结果分析 运用上述 CMS 模型对 2004-2013 年我国对哈商品出口额的增长率进行两个层次的分解。在具体的分析中,将分解结果分为三个时间段:2004-2007 年、2007-2010 年、2010-2013 年。 1.CMS 模型的第一层结果分析 从 CMS 模型的第一层分解结果来看(见表 4
12、) ,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商品在哈方市场的占有率基本保持在 20%以上,市场份额基本稳定,说明我国商品长期以来在哈方进口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我国对哈的出口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考察6期的第一阶段(2004-2007) ,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对我国出口的增长均产生了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这意味着 2004-2007年间,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进口市场的一般扩大,同时也表明我国对哈出口商品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从考察期的第二阶段来看(2007-2010) ,规模效应开始大幅下降,这与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3、即在不考虑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下,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缩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规模。但另一方面,竞争效应对出口增长率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说明我国特定出口商品在哈方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如SITC6、SITC7 及 SITC8 类商品,同时,哈方对这些商品又有刚性需求。在观察期的第三阶段(2010-2013) ,规模效应逐步回升,同时我国出口商品在哈方市场的占有率仍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因为哈萨克斯坦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其产业结构单一,工业结构出现较严重的失衡现象,与“一家独大”的采掘业相比,其制造业基础相当薄弱,而且产业结构资源化趋势严重,在金融危机的余温全面
14、降低之后,哈萨克斯坦必须依靠进口来发展壮大自身工业,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产业比较优势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致使双边贸易发展具备了深刻的产业基础。2 . CMS 模型的第二层结果分析 在模型的第二层分解形式中,规模效应进一步细分为商品结构效应和规模总效应两部分,竞争力效应则细分为商品竞争力效应和竞争总效应(详见表 5) 。首先,从规模效应的分解来看,2004-2013 年,规模总7效应对出口增长的影响除个别年份以外,均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商品结构效应则表现得相对不稳定,在较多年份出现了负值,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并未完全适应哈萨克斯坦的进口市场,对出口率的贡献不大。在我国出口的 10 类商品中,
15、只有 SITC5、SITC6、SITC7、SITC8四类商品出口占有一定优势,而其他类型商品的出口与哈方进口市场的匹配程度偏低。其次,从竞争效应的分解来看,竞争总效应与竞争效应的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在考察期的中间阶段,竞争总效应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出口商品在哈萨克斯坦进口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受商品竞争效应的影响,竞争效应在个别年份对出口增长率的贡献开始弱化;而在考察期的后 3 年,竞争总效应对出口增长率的贡献逐渐降低,商品竞争力效应仍旧正负不定。以上现象表明:自 2008 年金融危机结束以后,我国出口商品的整体竞争实力开始弱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哈萨克斯坦自身经济的发展,对部分进
16、出口商品具备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也逐渐开始对准哈萨克斯坦市场,同类型的出口商品对我国出口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3.相关性检验 通过上述两个层次的分解分析,可以看出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在多数年份保持正值,而二阶交互效应却在多数年份均为负值,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商品对进口市场的适应力较差?图 2 直观显示了我国出口增长率与哈萨克斯坦进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增长率在多数年份与哈萨克斯坦进口增长率的变化保持了一致性。对此,本文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我国向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增长8率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增长率进行相关性检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是用来研究两个变量在
17、不同序列中等级排名之间的相关程度,其取值范围为-1,+1。当 P=-1 时,说明两者是完全负相关关系;当 P=1 时,说明两者是完全正相关关系。其具体测度公式如下: 三、结论性评述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简要结论:第一,2004-2013 年,规模效应在我国对哈出口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具体而言,在出口增长率的影响因子中,规模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要大于竞争效应。但是从规模效应的分解来看,商品结构效应在有些年份仍出现负值,说明我国出口商品与哈萨克斯坦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商品的匹配程度出现了一定的不稳定性。第二,商品竞争效应与商品结构效应的变化极不稳定,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出口商品缺乏综合竞争优势,
18、而这些优势可能源自商品本身,也可能源于其他国家同类商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对哈出口商品结构并未完全适应哈方进口市场,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三,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商品从整体上能够对准哈萨克斯坦进口市场,但是交互效应在多数年份出现负值,说明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市场份额的变化并未与进口市场同类型商品的进口程度的同步变化,因此无论是出口商品规模还是出口商品结构,均存在较大的改进余地。总之,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我国想要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哈贸易,必须积极挖掘对方潜在市场,实时调整贸易商品结构,提升本国商品的整体竞争实力,使得出口商品更加符合进口市场的需求,以推动丝绸之路
19、经济带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91 曾昭宁.陕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及对策研究A.陕西改革与新丝路新城镇建设研究 2014 年优秀论文集C.2014. 2 Tyszynski M. World Trade in Manufacturing Commodities 1899- 1950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1(19):272-304. 3 Jempa C J.Extensions and Application Possibilities of the Constant Market Analysis:
20、the Cas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Exports”Z.University of Groningen,1986. 4 Jorge Chami Batista. Ompetition between Brazil and other exporting countries in the US import market: a new extension of constant-market-shares analysisJ.Applied Economics,2008,4019. 5 何树全,周静杰,苏青娥.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
21、模型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1):70-75. 6 张兵,刘丹.美国农商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算J.国际贸易问题,2012(6):49-60. Abstract:On the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resented by the State, and on the basis of Chinas export growth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growth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as exports
22、to Kazakhstan from 2004 to 2013 by using a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from the 10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analysis point of vie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Chinas exports to Kazakhstan mainly depends on the change of scale, 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goods competitive effects and structural effects to export growth is relatively low. Key words: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 export trade (责任编辑: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