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876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校企合作培训的创新路径摘要: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校企合作总处在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创新校企合作培训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文章认为,创新校企合作培训的路径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层次、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训;创新路径;战略性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59-02 校企合作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

2、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校企合作总处在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因此,如何创新校企合作培训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创新校企合作思路 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2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过,就近几年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校企合作有点“一冷一热

3、” 。这种“一冷一热”被社会上普遍认为是职校很“热”很积极,企业方相对消极,但有的企业也认为企业其实很想与职校进行合作协调,只是学校方没有给出过多的回应。职校教育规模发展不同,企业用工需求的多样,使得目前校企合作机制有多个方面,但普遍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并没达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要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 首先,职业教育跟企业一样需要做品牌,通过品牌实现校企融合。企业有了品牌才有定位,学校对培养的定位也将更加清晰,它借助行业品牌资源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 其次,校企双方要保障持续的合作,而提高质量是

4、持续合作的保障。要完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各地和高职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发布制度,完善质量监测体系。 再次,校企合作要走出陈式化,两者的沟通交流不可或缺。不仅学校应时刻关注企业的需求变化,企业也要适当指导学校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实施灵活的培训方案。校企合作是一个共识的问题,因此双方的沟通定位更加重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清晰,学生的定位才更加清晰。最后,把握校企合作中学校的话语权。校企互补的核心在于合作的3深度,而育人是基础,否则保证不了供需结合。校企合作中,职校应该是主体,作为校方需要培养出专业性强,高水准

5、职业人才,而非培养一线工人。只有坚持职校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以培养为基础向企业输送专业性素质强的人才。只有学校在育人和办学环节加强,诸如课程设置方面向更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变,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助推校企融合的良性发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共同把脉专业建设。学院与企业通过由双方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力量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工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库,共同担任校内外课程教学、企业实践指导、技术项目研发和工艺改进工作,并将企业意见纳入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对接,使专业设置和调整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例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

6、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新飞集团、豫飞集团、金龙铜业等 31家市内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对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共同革新教学课程。在国家教学大纲基础上,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大力推行全真案例和项目教学法。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编写教材,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通过采用企业实施的经典项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环境,了解一个项目完整的开发流程,不仅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共同进行学生考核。首先,取消以简单客观题为主的标准化考试,而引入以企业实

7、际项目为基础、企业参与命题的“案例考试”方式,每个科目的案例考试题目均取自相应技术领域内知名企业的实际项目。其次,学生毕业时,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入厂考试,由企业人力资源部出题、监考、评卷,毕业生只有达到企业规定的培养标准,才予录用,确保委培生的培养质量。 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首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派出工程师、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师傅,协助学校制定专业实训基地扩建方案,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用性,增强了专业的实训能力。其次,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为学校提供生产设备、生产材料,支持学校强化实训能力建设。第三,把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无条件的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 共同组织师资队伍。实行校企师资建

8、设“双向流动”模式,一是企业选派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专业课,与学校教师一起研究、共同编写教案,指导学生训练。二是自愿接收学校教师下厂实践,为教师下厂实践提供各种方便,在知识更新、业务素养和团队作风等方面有很大提高,增强教师的“双师型”能力。校企共组的师资队伍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行业工作标准、企业工作规范和任务工作流程,相互学习和共同促进,对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2009 年以来,共从企业选调了 25 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陆续派出 21 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共同完善实训教学。在实训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工作项目,5使学生

9、得以亲历企业工作的真实环境,为今后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实训课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企业设计要求,以项目导向进行教学。学生实训由企业设计师和本院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专业教师主要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企业教师则进行技能操作方面的指导,校企互补,紧密配合,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在整个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企业教师是项目负责人,专业教师是项目设计总监,学生按岗位分组,根据岗位标准执行项目任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设计总监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掌控,学生则需要用团队的整体合作,自主查找资料,自己创意完成项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评价要由企业教师、专业教师、学生本人按企业项目标准共

10、同进行评价,使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 三、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引入商业性项目。积极和企业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引入许多商业性项目,让学员学以致用,通过项目实践提升自身综合水平, 。对于学员来说,商业性项目一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达到了勤工俭学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和一线实践,积累了经验,了解了企业和市场最新需求,从而为今后的就业甚至创业增加了砝码、打好了基础。而最为关键的是,企业也获益良多,既能以较低成本、高效地完成项目,产生效益和利润,又能通过实践来网络人才,可谓是一举两得。 引入战略性合作。校企战略合作就是校企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校企战略性合作不仅有利于深化校企产学研

11、合作机制,也有利于双方就人才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深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例如 2012 年12 月华侨大学与厦门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华侨大学厦航学院,6双方就人才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深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其中包括华侨大学为厦航员工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培训、厦航优先招收华侨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同时,厦航将为华侨大学的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实践基地。 引入企业专家授课。引入企业专家授课就是引入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作为企业深入校园的新模式,企业的高层和培训人员走进校园,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职业、通向社会的窗户,也可以使大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升,掌握实际技能,为自己将来

12、职业道路的发展增添重要的砝码。例如 2011 年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盛大客户关系管理事业部、ICMI(国际客户管理学院)三方联合启动了“构建呼叫中心行业标准资质认证工程” ,盛大的资深培训师、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将走进校园,以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广大学子传授来自行业第一线的咨询和业务技巧。表现优秀者将有机会在通过认证考核之后,进入盛大学习和工作,获得定向培养和专业培训。 引入虚拟订单培养。虚拟订单培养比引入企业专家授课更深入一步,就是企业将派专家到学校围绕本企业愿景、企业文化及制度、品质管理、产品生产及管理等内容进行授课,还将由企业提供真实的毕业设计课题,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与实训条件让学生有效开

13、展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有效推进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平台不仅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得到企业专家的悉心指导,还可以更加了解行业,真刀实枪地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有效提高专业实际技术能力与素质。对企业来说,7可以把企业文化、岗位素质教育融合进教学中,缩短“准员工”岗位适应期,同时学生的“顶岗”表现,也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袁新文.校企合作如何真正“水乳交融”N.人民日报,2010-05-14. 2 杨涛.校企合作培训,路在何方N.经理日报,2012-06-28. 3 叶锦宇,陈瑶.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应掌握话语权N.信息时报,2012-11-02. 作者简介:方胜新(1973-)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王爱民(1961-)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