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657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解决策略【摘要】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存在着因无法获得长期资金供给而产生的“麦克米伦缺口” (Macmillan Gap) ,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长期的资金缺口,表现为“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 ,在当前金融体制中, “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市场失灵。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现象的现状和特征表现的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麦克米伦缺口 市场失灵 特征表现 解决策略 一、 “麦克米伦缺口”的内涵 “麦克米伦缺口”是指现代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金融资源短缺问题,特别

2、是在长期融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金融资源供给的缺乏导致巨大资金配置缺口。 “麦克米伦缺口”概念的提出源于 1931 年发表的麦克米伦报告 。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政府为了摆脱危机委派以麦克米伦爵士为首的“金融产业委员会”展开对英国金融业和工商业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1931 年该委员会提交了麦克米伦报告 ,报告指出“在英国金融体制中,中小企业在筹措必需的长期资金时,尽管有担保,但仍存在融资困难,建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危机。 ”由此,人们将金融市场中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壁垒现象称之为“麦克米伦缺口” 。 “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实质是一种市场失灵。 麦克米伦报告认为中小企

3、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中长期资金缺口,即“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 。 “麦克米伦缺口”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以及融资成本高。金融机构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划为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的业务范畴,因此普遍限制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规模和力度。由于受经营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以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在“麦克米伦缺口”现象中,市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大银行的垄断经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融资成本高等因素。 二、 “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在

4、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特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金融市场的制度建立是以金融抑制为基础的,金融资源的配置体现着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首先,我国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向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趋于一致,这种金融配置方式是计划约束下的市场选择;其次,金融资源的国家垄断决定了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必然要加以严格限制以及对民营企业金融资源配给进行从严约束;第三,政府为实现金融抑制基础上的风险控制机制,对市场体系以及相应制度创新的政策支持存在明显的偏好。由于当前我国金融制度的典型政府主导特征,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麦克米伦缺口”现象呈现出普遍性的急剧放大趋势。 三、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现象的策略 要彻

5、底解决“麦克米伦缺口”现象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改变外部制度环境并完善市场功能,同时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围绕引进与创新为核心来解决“麦克米伦”缺口问题。二是充分调动和激活中小企业的内部的创新元素,注重对其自身资源的有效动员,立足主动创新,推动外部的创新形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与扶住,切实有效的化解“麦克米伦缺口”是必要的,更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主体共同携手来破解这一难题。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引导同时还可以为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改善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解决融资困难的关键。 1.

6、解决我国“麦克米伦”缺口的根本在于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体系,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与制度环境。政府要从产业政策、金融资源配给以及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提供政策与法律制度上的支持,以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在商业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逐步消除金融抑制,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2.加大资本市场的创新力度,探寻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的新思路,完善各类直接融资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不断强化社会信用信息公开以及加强法治基础环境建设。 3.强调社会中介组织职

7、能创新,建立由政府支持的社会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以信贷业务创新为主的中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同时引导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关系型融资、推进动产质押融资、寻求信用评级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长短期目标的协调,短期内以加大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主,从长远看,更应该强调以市场为主导而政府仅仅是起到引导职能,信用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体而政策性担保起辅助作用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 4.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适当放开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制,通过合理的发展和利用民间金融资本来有效缓冲甚至消除“麦克米伦缺口”压力。在有效防范

8、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和合作性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吸收非公有资本加入,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出资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尽可能的减少对金融服务行业的限制,有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5.有序推进合作金融创新机制,科学设置和发展合作金融组织,审慎完善合作融资模式,通过合理配置内在资源可以有效减轻“麦克米伦缺口”压力。合作融资模式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通过中小企业间的互相联合也可以在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或金融机构间进行联合,最终都是以整体的形式实现融资,其本质就是要通过规模增级或信用增级的方式迅速完成民间金融资源的整合,

9、有利于对企业组织内部金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直接获得金融资源的聚集效应,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6.完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由政府牵头引导建立和推动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信息中介机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必须包含支持中小企业的利率政策、金融机构产品的定价政策、资本市场融资的准入标准以及信贷担保政策等,充分发挥面向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执行和指导作用,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的顺利实现。 7.中小企业自身的有效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强化企业经营业绩可以有效的保障外部融资效率,因为企业经营业绩既是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考核标准

10、也是风险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用,良好的信用是中小企业生存的根本,是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关键。第三,积极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第四,通过建立企业联盟可以获取规模优势,原因在于企业联盟以整体为主体开展对外融资活动能够获得更高的资信评价等级从而争取更大的融资额度。 8.解决策略的新思考: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政府风险投资和国外金融资源风险投资。 政府风险投资。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未来工业的发展力量和速度,而目前的融资环境下的各项政策措施并未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得

11、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引入政府风险投资是必要的。政府风险资金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定领域,从而实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在我国政府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参与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可采用三种基本模式:(1)政府投资于私营部门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种模式下一般由政府基金的投资管理委员会全面考察评判并最终确定所要参股投资的目标公司,在投资过程中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由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代为行使,政府基金的管理机构以参股投资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出现,但不参与其日常管理,由风险投资公司执行向企业投资的具体操作;(2)政府独立出资组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基金,独立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的股权投资;(3)通过将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结

12、合在一体,建立混合型基金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双方按照出资比例分享投资收益同时承担投资损失。 国外金融资源风险投资。引进国外的金融资源风险投资是因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发展初期,风险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在资金来源方面对地方政府的投入依赖程度较高,社会投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和制度方面的约束亟待加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具备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是实现创业投资保值增值的必要前提,没有高效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必然会直接导致风险投资资金的供给不足。从国际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带动和激活我国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市场,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的主体逐步向多元化、社会化转换,进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有序地向该区域集中。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钱仲威.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09(05). 2李媛.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7. 3邓向荣,周密.“麦克米伦”缺口及其经济学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04). (编辑:张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