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论文摘 要:针对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关注育人、关注方法、关注思考能力的指导思想,从教师指导作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探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如何改进课堂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使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呢? 一、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掌握知识,锻炼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
2、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世界观和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他们自觉主动吸取、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掌握知识一般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环节实现。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分为探索性自学、深究性自学、吸收性自学三阶段。 1.探索性自学是初步理解阶段,包括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参考书,自己正字、释词、解题,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初步熟悉
3、全文内容,标记疑难词句和问题等。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自学能力,教师只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自读中遇到的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如我统一符号,生字“” ,新词“” ,关键词语“” ,重点句子及中心句“” ,精彩句子“” ,不理解的地方“?” ,并编成顺口溜,即“圈音框形问号疑,线重波精三角关键” 。这样学生更容易习惯成自然。 2.深究性自学是深入理解阶段,应抓住重点剖析、推敲。让学生通过朗读、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领会字词含义、文章脉络、表现方法、文章主旨等。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特别注意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思维的碰撞,对层次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分工合
4、作,并轮流进行总结发言,才不会流于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获得学习成就感,激发其深层次的学习兴趣。 3.吸收性自学是消化运用阶段,包括知识保持、应用、迁移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多样化练习,复习巩固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要求学生自读,自查工具书解决文中的字词障碍,从预习提示和其他参考资料中了解红楼梦和作者的历史地位、本文出处及写作目的。再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探究,进一步自读课文,进行讨论,以表格方式着重解决以下问题:(1)黛玉初进荣国府的行踪见闻。 (2)众人眼中的黛玉。 (3)王熙凤、宝玉的出场。 (4)王熙凤和黛玉肖像描写对比。
5、问题研讨让学生兴趣盎然,还能使学生对装扮产生审美的现实理解。紧接着,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进一步深化,即让学生进行吸收性自学,学以致用。 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为不同阶段是就一般教学而言的,有的课文却不宜截分。但归根到底是要着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活知识,锻炼自学能力。 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强调学生自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备“教” ,还要备“学” ,分析学生基础、学习特点,研究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发现、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激发自学欲望,调动自学积极性,
6、使学生愿学、乐学。如先声诱人、引人入胜,或设置悬念,创造情境,运用电化手段等。 2.指明自学方向,明确学习重点。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适当设计一些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理解课文的练习,让学生或读写,或查找,或思考分析,都有明确具体的目的、方向。如引导动物游戏之谜 ,提出:(1)课文列举了哪些动物游戏?(2)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假说?并做出何种结论?说明了什么?(3)说明文说明顺序一般有几种,能分别举例说明吗?(4)科普说明文,除获取新知识外,文外之意是什么?这些问题为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明确了方向。 3.指点自学方法,提出自学具体要求。其中质疑法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引
7、路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质疑实质上是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求理解,自释疑难。 三、重视发展学生自学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思考能力都比较活跃。自学能力与思考能力相辅相成。因此,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训练思考的灵活性。教师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不是简单地质疑问难,而是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我以设问、推敲、疑难三种方式引导学生。设问性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提出假设的、求知的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思考的方向。如讲祝福时,对小说结局“祥林嫂的
8、死”设问:祥林嫂死因调查?联系上下文启发学生分析。推敲性问题主要是深入理解课文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学会多问为什么。如某些词句的深刻含义,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文章写作特色等。如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个叠词, “寻寻觅觅”描写低头寻找却终不得的动作,体现内心的失望痛苦;“冷冷清清”是环境氛围,描述环境凄冷所带来的凄凉冷落;“惨惨戚戚”则是感情直描,惨痛、深切。丰富的意蕴,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形成思考的习惯。疑难性问题主要是学生经过自学还没有真正弄懂的问题,如一些难句,不易理解的科学知识,或距离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内容等。前两类问题是设疑、存疑,问题
9、不一定都不懂,而是让学生学会在似乎无疑之外产生疑问,后一类问题则是质疑、释疑,必须通过认真读书思考以及教师的点拨方可解决。可见,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 自学能力的培养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关系尤为密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创造性方面多下工夫。多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可先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产生于对未知的探索,产生于问题或任务存在之时。因而让学生探索一个个未知问题,读思结合,既训练其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自学能力。此外,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可以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点可以自己读书、自己思考的环境,真正让学生通过自学“另有所得” 。 总之,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 ,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目的正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一至五. 3新课标下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 16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