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2011827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作者:徐文香 李翠香 张芳 张洁 王新霞 张艳敏 张文博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 不良反应 对策 当前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 、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 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均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了解这些不良反应,采取适当的对策,才能保证抗高血压药的安全使用。 1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用于降压治疗已有 40 余年的历史,一系列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肯定了它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近美国 JNC7 (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联合委员会第 7 次报告)再次肯定了噻嗪类一线降压药的

2、地位 。较大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50 mg/d)常对代谢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当前治疗指南推荐的用量为氢氯噻嗪12.525 mg/d,产生不良反应明显少见。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下。 11 低钾血症 25 mg/d 的氢氯噻嗪可使血钾降低 0.30.4 mmol/L,若与 ACE 抑制剂或 ARBs 合用,因这两种药物均可使血钾轻度升高,则无需补钾。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服用地高辛或基础血钾水平偏低者可考虑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蝶啶。 12 高脂血症 短期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使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 7%,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则无影

3、响。长期应用血脂改变可趋于正常。对血脂偏高者应加用他汀类。 13 增加胰岛素抵抗 噻嗪类利尿剂可轻度增加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轻微升高,不影响其降压作用及降低心血管病死率作用。 14 痛风 噻嗪类利尿剂偶可诱发痛风发作,如噻嗪类利尿剂必须使用,可加用别嘌醇(allopurinol) 。 15 高钙血症 噻嗪类利尿剂可促使远曲小管对钙重吸收增加,在肾功能不全者可能诱发高钙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患者血钙增高有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值得注意。 2 ACE 抑制剂 ACE 抑制剂单用降压有效率50%,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则可增至 80%以上。JNC7 治疗指南建议 ACE 抑制剂用于高血压伴有心功能不

4、全、收缩性心衰、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后患者) 、糖尿病性及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者。ACE 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产科为胎儿异常,心血管系统为低血压,呼吸系统为咳嗽(10%40%) ,消化系统为肝毒性、味觉异常,肾脏为高钾血症、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皮肤为皮疹(1%) 、血管神经性水肿(0.1%0.2%) ,血液系统为中性粒细胞减少(0.005%)。 21 咳嗽 干咳是 ACE 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各种 ACE 抑制剂之间无明显差别,发生机制可能与肺内缓激肽和 P 物质水平增高有关。如咳嗽十分频繁,并能排除其他病因,可换用 ARBs。 22 低血压 老年人、失代偿性心衰、液体量不足患者服用 AC

5、E抑制剂容易发生低血压,常与体位有关(直立性低血压) ,有时可出现“首剂反应” (首次服药后出现头晕甚至发生晕厥) 。上述患者服用 ACE抑制剂应从极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服用 ACE 抑制剂前避免过度利尿,病情允许时停用利尿剂 23 d。一旦出现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可暂停 ACE 抑制剂或减量。 23 肾功能恶化 ACE 抑制剂对肾脏的作用有两面性,一方面可能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延缓 ESRD(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可能促使肾功能恶化,特别在已有肾功不全的患者。疑为双侧肾动脉狭窄、以往服用 ACE 抑制剂导致肾功能明显恶化者应禁忌服用 ACE 抑制剂, 。ACE 抑制剂以扩张出球

6、小动脉为主,故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使血肌酐升值。肾功不全患者服用 ACE 抑制剂后应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如升高 30%50%,不需停药,维持 23 周后不会再升高;如升高值50%,ACE 抑制剂剂量应减少 1/2,并进行观察;如升高值100%,则应停用 ACE 抑制剂。 24 高钾血症 ACE 抑制剂可使血钾升高 0.40.6 mmol/L,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即可控制。已有肾功不全者血钾升高可能比较严重,应减量或停用 ACE 抑制剂。 25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神经性水肿为停药的绝对指征,因其可引起喉头水肿,有致命的危险。多发生于用药后头两周,但也可延迟于数月数年之后发生。 26

7、胎儿异常 ACE 抑制剂有致畸作用,妊娠妇女应禁忌服用。 3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 ARBs 的降压作用、应用指征与 ACE 抑制剂基本一致,不良反应也类似,但比较轻微。ARBs 也有致畸作用,孕妇禁忌。ARBs 很少引起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引起低血压者也比较少见,高血钾发生率也低于 ACE抑制剂,特别在肾功不全患者。ARBs 对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扩张作用相当,故较少引起 GFR 下降,导致肾功能恶化者相对少见。ARBs 常用于对 ACE 抑制剂不易耐受的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 4 受体阻滞剂( 阻滞剂) 阻滞剂用于降压也有 40 余年的历史,JNC7 建议 阻滞剂的强指征为

8、心肌梗死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 。 阻滞剂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属于 阻滞剂的类作用(class effect) ,不过各种 阻滞剂制剂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选择性 阻滞剂以及具有 ISA(内在拟交感活性)或 受体阻滞作用的 阻滞剂多数不良反应比较轻微。 41 疲乏无力、性功能障碍 发生率比安慰剂高 3%4%,性功能障碍特别多见于男性。 42 失眠、多梦、抑郁 多见于服用脂溶性 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者,由于其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必要时可换用水溶性 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纳多洛尔。 43 脂质代谢紊乱 阻滞剂可升高某些患者的 TG、LDLC 和降低 HDLC

9、 。选择性 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具有 ISA 的 阻滞剂如醋丁洛尔对脂质代谢影响轻微。有报道具有 阻滞作用的第三代 阻滞剂如卡维地洛、拉贝洛尔可降低 LDLC 和升高 HDLC 。 44 糖代谢异常 儿茶酚胺可促使糖原分解,低血糖时促进组织释放葡萄糖, 阻滞剂可阻滞此种作用,故可诱发低血糖。当发生低血糖时, 阻滞剂常可掩盖心悸等症状。选择性 阻滞剂和具有 ISA 作用的 阻滞剂对糖代谢影响轻微。 45 心血管不良反应 心率减慢是常见的反应,由于窦房结受到抑制及(或)房室传导受到阻滞所致,一般无害,具有 ISA 作用的 阻滞剂对心率影响较轻。对已有左室功能不全者大剂量 阻滞剂可诱发或加重

10、心衰。 阻滞剂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加重 Raynaud 现象。选择性 阻滞剂、具有 ISA 作用或 受体阻滞作用的 阻滞剂对周围血管作用比较轻微。 46 抑制通气功能 各种 阻滞剂都可诱发支气管痉挛,使已有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加重,故应视为 阻滞剂的禁忌证。选择性 阻滞剂、具有 ISA 作用或 受体阻滞作用的 阻滞剂此种不良反应略轻一些。 47 停撤反应 长期服用 阻滞剂突然停药可引起高血压反跳性升高,诱发心肌缺血、心动过速、甚至急性心肌梗死。故 阻滞剂不应随意停用,必须停用时应逐渐减量。 5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阻滞剂) JNC7 推荐钙阻滞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绞

11、痛或周围动脉疾患 。钙阻滞剂对脂质、糖代谢均无不利影响,也不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周围血管收缩,不良反应十分轻微,不属于钙阻滞剂的类作用,而与不同种类的制剂有关。 51 二氢吡啶类的不良反应 短效作用的制剂如硝苯地平可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由于血药浓度不稳定,可使血压波动,谷/峰比值加大,损害靶器官,增高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既往主张舌下含化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急症,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诱发脑缺血、卒中、严重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等,现已被废弃。长效作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第二、三代钙阻滞剂已无上述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面红、头痛、下肢水肿等,均不严重。下肢水肿有时比较顽固,与噻嗪类利尿剂、ACE 抑制剂/

12、ARBs 合用,可能消除水肿。 52 非二氢吡啶类的不良反应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艹卓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由于其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所致,可引起心动过缓,加重已有的房室传导阻滞,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已有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不全者应避免服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艹卓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者较为适宜,因其能满意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两药有时可引起水肿、便秘,尤其维拉帕米可引起顽固性便秘,值得注意。 6 受体阻滞剂( 阻滞剂) 阻滞剂包括哌唑嗪、特拉唑嗪和多沙唑嗪等,目前较少用于降压治疗。ALLHAT 显示 ,高血压患者服用多沙唑嗪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多,因而试验提

13、前终止。JNC7 建议 阻滞剂用于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因其对前列腺肥大可产生有益效应。 阻滞剂可能引起“首剂反应” ,首剂服药后 3040 min 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等。从小剂量开始如哌唑嗪 0.5 mg、多沙唑嗪 1 mg,逐渐增加剂量,可避免首剂反应的发生,其它不良反应比较轻微 。少数患者可产生快速耐药现象,服药后不久降压疗效即明显减弱,增加剂量或加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控制耐药现象。 【参考文献】 1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

14、tio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JNC7 expressJ. JAMA,2003, 289:2560. 2 Moster M, Setaro J. Continued importance of diuretics and adrenergic bloc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 Med Clin Nor Am,2004,88(1):149. 3 Wong J, Patel RA, Kowry PR.The use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15、enzyme inhibitorsJ.Progr Cardiovasc Dis,2004,47(2):116. 4 Appel GB, Appel AS.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role in hypertens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enoprotection J. Progr Cardiovasc Dis,2004,47(2):105. 5 Reiter MJ. Drug class specifity: blockers J. Progr Cardiovasc Dis,2004,47(1):11. 6

16、Grossman E, Messerli FH. Calcium antagonistsJ. Progr Cardiovasc Dis, 2004, 47(1):34. 7 ALLHAT officers coordination for the ALLHAT Collaboration Research Group. Major outcome in highrisk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r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vs diuretics: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J. JAMA, 2002,288: 2981. 8 张文博.心血管药物应用的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0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