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 徽 省 粮 食 流 通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规 划(20112015 年 )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前 言 1一、 “十一五”发展现状 1(一)粮油仓储能力显著增强 2(二)粮食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2(三)粮油质检能力逐步恢复 2(四)农户科学储粮稳步推进 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3(三)目标任务 4三、建设布局 4(一)粮油仓储设施建设布局 4(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布局 5(三)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布局 7(四)农户科学储粮建设布局 8四、重点项目及投资测算 8(一)储备仓容建设项目与投资测算 8(二)储备油罐建设项目与投资测算 9(三)烘干设施建
2、设项目与投资测算 9(四)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设施建设投资测算 10(五)仓房维修改造投资测算 10(六)粮食物流体系建设项目与投资测算 11(七)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投资测算 12(八)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投资测算 13五、保障措施 13(一)营造发展环境 13(二)加强规划管理 13(三)加大投资力度 14(四)实行优惠政策 14(五)加快科技进步 14(六)提升组织程度 141前 言本规划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发2008 24 号) 、全国新增 1000 亿 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国办发200947 号)、 粮食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发改经贸20072136
3、号)和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方案(发改经贸2009 2875 号 )等文件,结合安徽粮食增产计划、相关规划和粮食流通设施现状编制,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本规划包括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即粮油仓储设施建设、仓房维修改造、粮食物流设施建设、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是指新建或扩建粮食仓容、油罐、烘干设施等;仓房维修改造是指 对现有的不能满 足安全储粮要求的粮油仓房及配套设施设备进行修缮和技术改造;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是指散粮中转库、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散粮运输工具等设施建设;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是指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建设、完善粮油检验监测工作机构;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是指利用财政
4、补助资金为农户配置标准化储粮仓。一、 “十一五”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是粮食流通基 础设施建设重要 转变时期。投资方式从以国家投资建设为主转变为以企业投资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为辅,建设内容从建设储备粮库为主转变为建设仓房(油罐)为主、建设物流设施、维修改造、烘干设施、质检设备和农户科学储粮仓等多项内容。五年来共获得中央项目补助 13600 万元,中央财政补助 27551 万元,省级财政补助 11024 万元。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全省粮食仓储、物流和检测能力有2了很大提高, 农户储 粮条件得到一定改善, 为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展粮食流通产业、确保国家粮
5、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粮油仓储能力显著增强。有效仓容增加。截至 2010 年底,全省粮食仓储企业有效仓容为 2057 万吨、油罐 33 万吨。同“十五”末相比,仓容增加 70.68%,罐容增加 164.6%,其中国有仓储企业有效仓容 1571 万吨,增加 35.22%,罐容 15.21 万吨,增加 55.2%。仓库质量提高。1998 年以后建设的新仓 1080.61 万吨,占有效仓容总量 52.53%;其中机械通 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仓容分别占有效仓容的 93%、48%、36%。机械化水平提升。汽 车衡、输送机、通风机、清理、烘干、检验设备同“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492%、292%、
6、77%、87%、86%、48%,较好地满足了粮油收储需要。(二)粮食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全省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11 个物流项目获得国家投资补助 4850 万元,合肥、无为、芜湖、凤阳、蒙城、利辛、阜南、舒城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兴建并陆续投入使用。粮食“四散 ”发展 势头良好,全省散粮中 转设施发放和接收能力显著提高;开展散运的市县、企业和散运车船数量迅速增加,散运车队规模不断扩大,散运量快速增长,2010 年全省粮食“四散” 比例为 29%,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三)粮油质检能力逐步恢复。 “十一五” 时期,全省粮食 质检机构逐步恢复重建。至 2010 年,恢复机构 48 个,通过计量认证
7、13 个。省站等 10 个站成为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站),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四)农户科学储粮稳步推进。2006 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 ,为农户提供“ 五个一 ”服务(每户 1 个储粮3仓、1 本科学储粮手册、1 份储粮药剂、1 张宣传画、每村 1 张科普光盘)。2009 年起纳入国家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连续五年投资 2900万元,为全省 81 县 581 村配置农户储粮仓 88408 套。按平均减损6%计 算,相当于年增产粮食 6300 吨,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十一五”时期,粮食流通基 础设施建设取得 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8、:一是仓储设施布局不够平衡。现有仓储设施统筹利用不够,仓容不足与空仓现象并存,有效仓容不足和设施陈旧老化并存。二是现代物流发展较为薄弱。适于散粮转运的浅圆仓、立筒仓比重很小,物流中心建设规模偏小, “四散” 比例有待提高。三是质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检测机构不健全,仪器设备不齐备,检测费用不到位,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四是农户储粮示范规模偏小。使用科学储粮示范仓农户仅占全省农户总数 0.7%,农户储粮损失仍然较大,推广力度仍需加强。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主题,加快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升质量,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和基
9、础设施平台。(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规划,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调整结构,提升功能。根据生产发展、产业布局、技术进步等要求,进一步调整现有设施分布和仓型结构,提升功能、完善配套。 (3)科技支撑,节能减排。按照低碳经济、绿色储粮、现代物流的要求,着力推进新仓型、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实现技术先进、节能减排、经济高效。 (4)政府引 导,多元投 资。通 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调动4各方面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组织化程度,发挥整体效益,促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三)目标任务。 “十二五”末,粮食流通基础设
10、 施能力基本满足粮食增产增收、保障供给安全的需要。一是仓储设施能力进一步增加。全省有效仓容达到 2400 万吨,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储备仓容和储备油罐,增加建设适宜“四散” 流通的浅 圆仓、立筒仓,优化仓型结构;拆除和改建 70 年代以前的仓房,集中建设一批中心库、骨干库;稻产区、玉米产区增建粮食烘干设施,新增烘干能力 150万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仓分别达到99%,65%,50%。二是粮食物流进一步发 展。加快“四散”发展,围绕物流节点重点建设中转运输散粮接收发放等物流设施,原粮散运比例达到 55%。三是质检 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区域检测中心(站)20 个、县级站 50 个、企
11、业化验室 650 个。四是农户科学储粮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增加农户科学储粮示范 50 万户(累计达 60 万户),占农户总数 4.5%,示范 带动 15%的 农户科学储粮。建立以国家、省专业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粮库(站)为基础的农户储粮技术服务体系。三、建设布局(一)仓储设施建设布局1.储备仓容建设布局。在全省重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新建、扩建一批中心粮库项目,规模 1.5-5 万吨,以浅圆仓、高大平房仓为主。拆除重建一批基层骨干收纳库,规模 1.5-3 万吨,以高大平房仓型为主。2.储备油罐建设布局。油菜籽主产区和大中型植物油加工、储备基地建设油库,规模 1-2 万吨,
12、单个罐容宜为 0.1-0.5 万吨。53.烘干设施建设布局。稻谷、玉米主产区大中型粮库和油菜籽主产区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烘干设施,同时对现有烘干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完善功能,提升收储、加工企业处理高水分粮油能力。4.成品粮应急储备布局。16 个省辖市中心粮库改建或扩建成品粮应急低温储备仓,每市 2500-5000 吨。5.仓房维修改造布局。维修改造一批基层粮食收储库点,更新添置一批储粮设备。表 1: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表项目名称 规划项目及布局 建设仓容和烘干能力合计 新建仓储设施 粮食主产区、销区新建、扩建收储仓容 400 万吨; 报废拆除重建收储仓容 300 万吨;新建油罐 10
13、 万吨粮食仓房维修改造 粮食主产区、销区 维修改造仓房 750 万吨粮食烘干设施建设 粮食主产区、重点加工企业增加烘干能力 150 万吨:新建 400 台套,维修 100 个烘干点粮食应急储备仓容建设 16 个省辖市 成品粮应急低温储备仓容 5 万吨(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布局依托一网两河五线,建设两通道七节点。即依托全省公路网,淮河、长江及其支流,铁路京九线、京沪线、宁西线、皖赣线和沿江线,建 设淮北小麦流出通道、长江流域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重点打造合肥、阜阳、芜湖、蚌埠、宿州、滁州、安庆七个节点。1.码头散粮中转库项目在淮河、长江及其支流上重点建设粮食专业化码头及散粮中转仓容项目,或靠近
14、社会码头建设临港散粮中转库,以提高水路中转6能力。其中新建(或改造)粮食专用码头28个,新建(或改建)码头中转仓容25万吨。项目选择标准:国家级的内河港口库、粮食码头的年中转量50万吨以上;省级的内河港口库、粮食码头的年中转量20万吨以上。2.铁路散粮中转库项目在重要物流节点、主要交通枢纽,依托铁路专用线或铁路货站建设散粮中转库项目。其中新建铁路专用线8-12公里,改造现有铁路专用线,新建和改造中转仓容35万吨。项目建设主要针对各粮食集散地、粮食产业园区的散粮流通瓶颈障碍,兼顾解决粮库布局和立筒仓、浅圆仓等适宜散粮中转仓型不足问题。项目选择标准:国家级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30万吨以上;
15、省级粮食中转库、储备库年中转量在20万吨以上。3.散粮运输工具项目按省内的粮食流通量和作业需求,重点发展散粮汽车和1000吨级以下散粮船舶,推行公铁水集装箱运输与规模化散粮运输方式,重点扶持和引导省内具有社会化运输服务业绩及实力的大型储备中转粮库和物流企业参与散粮运输。项目内容包括:购置、改造散粮汽车或散粮集装箱汽车600辆,购置散粮船舶100艘。4.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改造项目选择处于重要节点上的储备库、中转库和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提升其散粮接收发放功能,包括散粮火车、散粮船舶、散粮汽车及集装箱的装卸设施。通过设施功能提升,扩大散粮运输需求,提高“四散” 效益。项目选择标 准:交通区位优势 ,中转
16、库和储备库仓容5万吨以上、年中转量20万吨以上;加工企业要有品牌优势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面粉加工能力400吨/ 日以上或大米加工能力200吨/ 日7以上。5.粮食物流信息系统项目按照构建粮食物流信息网络的要求,建立省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重点省辖市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全省统一的粮食配载、信息发布、粮食安全预警、粮油市场监测、粮食储备监测等子系统。表2:粮食物流信息系统项目项目名称 节点项目布局 规划建设内容合计: 码头散粮中转库项目长江、淮河沿线的合肥、安庆、宿州、池州、阜阳、亳州、蚌埠、六安、淮南、滁州等市县建设专业码头、25 万吨备载仓等接发设施铁路散粮中转库项目 阜阳、亳州、宿州、蚌
17、埠、淮南、合肥、滁州、安庆等市县 建设专用线、35 万吨站台仓等接发设施散粮运输工具项目合肥、滁州、宿州、阜阳、亳州、蚌埠、淮南、六安、芜湖、宣城等市县购置散粮汽车 600 辆、轮船100 艘以及接发设施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改造项目中转任务大、有专用线、码头的粮库、企业。其中蚌埠、合肥、滁州、阜阳、宿州、淮南、芜湖等市可建粮食铁路战略装(卸)车点30 个项目,其中战略装(卸)车点 7 个物流信息系统项目 按照国家和省级物流节点布局情况、兼顾 16 个省辖市 建设全省粮食物流配货、交易和管理信息平台(三)粮油质检体系建设布局1.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添置一批先进设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逐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粮油检验实验室,能够承担各类粮油产品的质量、品质和卫生指标的检验,具备较强的仲裁检验能力,能够参与国际、国内粮油质检课题研究和国内外标准验证检验任务。2.区域性粮食质量监测站。依托挂牌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