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2041527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黑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区域创新体系课题组一、导言党的十六大做出“ 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 的重大决策,为黑龙江省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构建黑 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科技部“2003 年区域创 新体系建设研究工作研讨 会” 和“全国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交流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全省的具体实际,黑 龙江省科技厅在 2003 年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中,优先安排并提前启动了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经过 初步研究现已完成 综合报告。 这只是一个前期研究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

2、完善。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新的科技革命此起彼伏,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技术创 新正在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发达国家正是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地推出处于全球技术前沿的创新产品,并形成了强有力的完善 创新的制度,从而保持住了竞争优势。反 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内在的创新 动力不足,仍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其生 产的产品以处于技术低端的产品为主,因而难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发展上的差距正出现被拉大的局面。由此可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何等的重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东部地区得地利与政策

3、优惠之先,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已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按照区域创新能力强弱划分,排在前 9名的全部为东部沿海省市。正是由于这些省市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因而其表现为更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汇收入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贡献,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差距 则较大。黑 龙江省近年区域创新能力虽有所提高,2002 年综合指标已排在全国第 13 位,但是与我们所进行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仍然不相适应,制约着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 课题。一般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新兴概念, 1992 年才开始出现,而我国引入

4、这一概念则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事。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在我国有这样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之浚主编 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和政策 一书认为,区域 创新体系是指由某一地区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服 务机构和地方政府构成的创新系统。 邹祖烨执笔的塑造区域特色,建好枢 纽 网络一文认为,我国区域创2新体系就是指在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背景下,以城市(群)为依托,以地区历史文化为纽带,以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为主导,以 经济发展为主线, 创新创业为主题,民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 资、介、外诸要素资源有效集聚、互动、开放的网络。胡志坚、苏 靖执笔的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一文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某

5、区域内由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组成,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 产品而相互作用的网 络系统。潘德均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一地方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周亚庆、张方 华认为,区域 创新系统是区域范围内科技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文化、政府和企业等为科学技术而努力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还有人认为,将一个地区的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 务所构建的行为主体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和支持条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所依赖的发展模式和政府的激励及政策的总和就是区域创新体系。上述观点虽有所不同,但是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由

6、若干要素组成的;二是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系统或者是一个网络。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区域 创新体系就是指区域内各创新行为参与者在一定创新环境下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促进创新的系统。根据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区域 创新体系的架构实际上是区域创新体系内部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区域创新体系的内部构成要素包括社会中介、科教、企 业和政府等基本创新要素。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支撑条件包括区域资源组合、区域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管理体制、发展政策和区域文化等。无论是黑龙江省还 是其他省市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尚处于一个还不成熟的阶段,因而推 进区域 创新体系的完善与成熟, 还需

7、要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实践。表 1 区域创新体系构成系统表组织创新系统 制度创新系统 政策创新系统 过程创新系统基础条件创新系统系统要素 企业 企业制度 政策理论 创新战略 科技园区建设科研机构 投入制度 政策评估 创新领域科技中心建设中介机构 激励制度 科技政策 创新项目科技基地建设子系统要素3政府部门 知识产权制度 人才政策 创新辐射技术市场建设大学 风险投资制度 金融政策创新网络建设政府采购制度 财政政策为了尽快促进区域创新体系架构的形成,首先是要处理好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政府、中介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发挥人的根本性作用,放手让知识和智慧的活力竞相迸

8、发,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构建行为主体企业化、研 发成果商业 化、中介服 务规范化、政府支持法制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新格局。其二是要强化区域创新体系的支撑条件,不断提升提出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利用国内外一切可用知识的能力及知识在各创新单位之间的流动能力、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改善区域创新的环境。其三是要积极探索区域 创新体系运行的模式,着重是围绕运行机制所形成的组织形式去总结去发现,同 时也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区域创新运行模式。其四是要明确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主要职能,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建立

9、起保证 区域创新体系以及正常顺利运行的市场秩序,提供区域创新体系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培育为区域创新体系服务的各种中介机构和非盈利法人机构来体现行使自己的职能。当然,要做到 这些还不可能一蹴而就, 还需要有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二、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分析对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思路是,基于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及要素的结构关系,从 创新主体、 创新活动和创 新环境三个层面考察创新体系状况。创新主体包括科技人才及优势学科梯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 业和政府科技基地;创新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环境包括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型中介机构、创新体制

10、和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及创新 发展等。通 过评价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并比照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序,大致能够反映出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运行4中的现状,并归纳出存在的问题。(一)创新主体的基本情况1、科技人才截止 2002 年底,黑龙江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131.5 万人(不含中直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十位。分布情况:机关 21 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 91.8 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及供销社 2.4 万人;其它非国有单位 16.3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职称 结构:具有高级职称的 7.8 万人(正高 0.49 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 8.5%;中级职称 36

11、 万人,占 39.2%;初级以下及无职称 48万人,占 52.3%。国有企事 业单位人员学历情况:研究生 0.7 万人,占 0.8%;本科1.66 万人,占 18.3%;大专 36 万人,占 39.5%;中专及以下 37.7 万人,占 41.4%。与全国平均结构比例相比,研究生比例约低 0.4%。高层次人才情况。目前,黑龙江省两院院士 24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90 人(不含中直单位),省 级优秀中青年专家 305 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 257 人、后备带头人 244 人,享受国 务院政府津 贴人员 2330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920 人,博士生 导师 1190

12、人,博士后出站留省工作 800 人,博士生 1076 人。以上合计 7236 人。2、大专院校截至 2002 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 48 所, 专职教师 2.3 万(其中教授2461 人,副教授 7848 人,讲师 7045 人),年招生人数 11.6 万人,在校学生 33.5万元人,年毕业生人数 4.6 万人,在校研究生 17586 人,年招生 7091 人,年 毕业2999 人。 见图 1。科技经费筹集额为 10.5 亿元,其中政府拨款 5.7 亿元,自筹 4.0亿元,其它 0.8 亿元。科技经费支出为 90746 万元,研发支出为 28232 万元,其中基础研究 4729 万元,应

13、用研究 14736 万元, 试验发 展 8858 万元。 职务专利授权5量为 30 件。发表科技论文 18233 篇,出版科技 专著 2065 种,共有研究与 试验机构 15 个。3、科研院所2002 年,全省县及县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 240 个,从业人员 16332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8549 人, 经费收入 95549 万元, 经费支出 80353 万元。自然科学机构 217 个,社会、人文科学机构 10 个,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 15 个。其中省属科研机构 115 家,其中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 24 家,根据 2002 年 8 月统计,在职职 工 2007 人,离退休职工 200

14、9 人;社会公益 类科研机构 91 家, 职工近万人。这 些院所大部分在哈 尔滨市,其余分布在 齐齐 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市地和一些县城。职务专 利授权量为 24 件。4、企业(1)全省基本情况。2002 年有 R&D 活动的企业有 451 个,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15772 人年,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13005 人年,从事基础研究 7 人年, 应用研究 3165 人年,试验发 展 12600 人年, R&D 经费 内部支出为 103960 万元,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 53 万元,应用研究 14895 万元,试验发展 89013 万元。 职务专利授权量为 363 件。(2)高新

15、技术企业基本情况。截止 2002 年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845家(其中哈尔滨开发区内 519 家,大庆高新区内 168 家,区外 158 家)。全省共有582 家企业参加此次统计(哈尔滨开发区 258 家,大庆高新区 168 家,区外 156 家),占总数的 68.88%。这 582 家企业 2002 年工业总产值 518.24 亿元;总收入579.40 亿元,全员劳动生产 率 31.20 万元人年;技术性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 262.51 亿元,占总收入的 45.31%;利税 56.79 亿元,人均利税 3.06 万元;职工总数 185724 人,其中大专 以上学历的 57688

16、人,占总数的 31.06%。在 这 582 家6企业中,总收入 3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67 家,占 总数的 28.69%;其中总收入 10亿元以上的企业 12 家;总收入 105 亿元以上的 9 家;总收入 51 亿元的共 51家;总收入 1 亿元5000 万元的 38 家;总收入 50003000 万元以上的 57 家。(3)民营科技企业基本情况。到 2002 年底,全省民 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了5470 户,技工贸总收入 361.68 亿元, 净利润 23.60 亿元, 缴税总额 24.18 亿元,资产总额 580.35 亿元,总 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 62 户。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有

17、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民营科技企业群体不断扩大,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初见端倪;二是民营科技企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三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应变能力越来越强,四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资产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五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六是各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亟待改观。5、科技基地(1)重点实验室。我省自 1990 年开始组建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以来,至 2003年共批准组建 26 个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 2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 重点实验室已经验收挂牌的有 5 个,共计投入经费4255 万元(省科技

18、厅投入 2155 万元,依托单位自筹 900 万元,通过横向委托合作和纵向课题经费投入 1200 万元)。据统计,全省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各级科研任务220 项, 获各级科技进步奖 62 项,并与日本、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 实验室为我省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2)中试基地。2002 年共有省属科研单位中试基地 22 家,从业人员 1041 人,其中高级职称 282 人,中级职 称 280 人,初 级职称 135 人。投入 总额为 6138 万元,其中科技厅投入 2153 万元, 单位自筹 3484 万元。年末资产总额 6774 万

19、元, 净利7润 922 万元。中试基地自组建以来,共出成果 603 项,其中国 际领先 1 项,国际先进 37 项,国内领先 162 项,国内先 进 102 项。(3)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到 2002 年我省共有 8 家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分别 是大豆、乳业、 软件、包装食品机械、亚麻、种植业机械、寒地建筑、胶粘剂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中大豆和乳业工程中心是国家级的。寒地建筑工程中心正在争取国家级工程中心。正在筹建的省级工程中心有:中药材、医药、 电站设备、三次采油、采煤及安全防护等工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6、科技园区(1)国家级高开区。截止到 2002 年底,哈 尔滨、大庆 两个国家级高

20、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608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1330 亿元,利税 198.6 亿元。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 1988 年 9 月,1991 年 3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 级高新区。高新区 总规 划面积为 23.9 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集中区、政策区和科技园区三部分。集中区包括南岗集中区(5.6 平方公里),迎宾路集中区(12.2 平方公里)。科技园区主要包括哈工大、哈理工、哈东、农业大学园区等。2001 年 7 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机构合并的决定,同年 12 月份完成了两区管理机构的调整。调整后对外仍

21、挂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两块牌子,由一套人马对两个开发区进行统一管理。大庆高新区规划面积 47.33 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 30.65 平方公里, “两翼”化工园区 16.68 平方公里(宏伟园区 10.58 平方公里,兴化园区 5.1 平方公里)。10年来,高新区管委会累计投 资 11.8 亿元用于主体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发了 9平方公里,实现“ 七通一平”,建成了产业、科教、管理服务、金融商贸、居住 5 个功能分区,正在建设大学园、创业园、医药园、 软件园等专业园。主体区已成为大8庆市东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融产业发展、商 贸、教育、医 疗、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科技园区初具规模,成为黑龙江省

22、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至 2002 年底,共发展企业 1038 家,开发生产出 400 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其中有 12 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575 亿元,年均增长 71.9%;实现工业总产值 385 亿元,年均增长 97.7%;完成利税 56.6 亿元,年均增长 67%。2002 年,大 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162 亿元,工业总产值 106 亿元,利税 15.2 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 35%、30.9%和 38.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地方工业总量的 41%,拉动地方经济 14.4 个百分点。(2)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截止到 2002 年底,哈 尔滨南

23、岗、牡丹江阳明、大庆让胡路、 齐齐哈尔富拉尔 基等四个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企业总数达到 1912 户,职工人数 3600 人,技工贸总 收入 71.04 亿元,利税 9.25 亿元, 资产总额 76.03 亿元,R&D 投入 1.94 亿元。(二)创新活动基本情况创新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个 阶段创新活动的人员、经费及项 目情况见下表 1。表 1 创新活动的人员、 经费及项目情况表人员(人年) 经费(万元) 项目基础研究 2038 3976 1241应用研究 8739 42722 2449试验发展 14856 102717 1957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

24、展三个阶段所投入的人员、经费和项目的情况看,基本符合创新活动规 律,即基 础研究属于探索性的工作,项目数量比较多,但经费力度相对较小,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投入相对要大很多。目前的问题是,在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基 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试验9发展阶段的关联程度不高,基础研究没有为应用研究提供强大的创新源头,应用研究也未能充分吸纳基础研究的成果,没有形成创新活动链。(三)创新环境基本情况1、科技条件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一般科技设施和设备。到 2000 年,我省共有国家科技部统管的 23 种大型精密仪器 621 台,其中进 口仪器 470 台,占 总数的 75.7%,国 产仪器

25、 151 台,占总数的 24.3%。年平均开机 时间为 600 小时,机 时利用率 为 29%(标准年开机时间为 1800 小时),大型精密 仪器价值为 12560.2 万元。其中省属、市属 单位占 51%,中直单位占 4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重复购置、技术力量薄弱、 仪器维修困难等。(2)研究实验支撑体系。主要包括重点实验室体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体系。分析测试机构分布在主要地市的科技部门、大专院校、骨干行业之中, 规模大小不一,企业 中一般都设有分析 测试机构。存在的主要 问题 是部门分割不能共享、 仪器水平不高、重复设置等。2、科技型中介机构(1)孵化器。到 2002 年底,全省共有科技企

26、业孵化器(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1 家,资金总额 27112.1 万元, 总收入 2207 万元,从业人员 332 人,场地面积 506136 平方米,在孵企 业为 1035 个,累 计毕业 企业 191 个, 毕业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 97834 万元。(2)生产力促进中心。2003 年 1-10 月,全省科技系统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65 家,从 业人员 404 人,总资产 6455.6 万元,主要从事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 训服务、人才和技术中介及培育科技型企 业等工作,服 务企业数量为1226 个, 为企业增加销售 额为 90483 万元,增加利税 6216.4 万元, 为社会

27、增加就10业人数为 2.3 万人,中心总服务收益为 804.8 万元。(3)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全省科技系统成果推广机构,有的单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或科技开发中心),有的没有独立机构而是作为科技部门的一项工作。省级科技成果推广计 划有 100 万元的经费支持相关项目。3、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创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为创新体系提供制度动力。一个创新系统运行状况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的有效性。目前我省地方科技法规包括: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黑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条例、 黑龙江省促 进科技转化条例、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 黑龙 江省实

28、施办法等。2001 年、 2002 年省科技厅 先后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黑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实施细则、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计划首席专家制实施办法、 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黑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完善了地方科技政策法规体系。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 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政策法规的制度 动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4、政府管理在政府主导与宏观调控条件下,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与创新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目前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宏观调控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省在创新活动组织、 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制度供给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战略协同机制。一是有关部门、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