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060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节 疳积 成都医学院中医科 李艳明,返回目录,定义,疳积,是“疳”和“积”的合称。疳,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疾后失调,以致脾胃虚损,运化失健,脏腑失养,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积,指乳食停积。滞而不通,脾胃受损,而引起的一种脾胃病证。,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辨证论治,1、乳食内积证候:腹胀纳呆,或呕吐酸腐,神疲面黄,夜 卧不宁,大便不爽,臭秽,舌苔黄腻, 脉滑数。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健脾方药:枳实导滞丸,辨证论治,2、脾胃虚弱证候:面黄形瘦,神疲倦怠,饱胀食少,大便 溏或夹杂乳食残渣,舌淡,苔白腻,脉 细滑。治法:健脾益气,消食导滞 方药:肥儿丸,案例,王某,

2、男,18个月。1983年10月4日诊。 患儿面色少华,形体较瘦,体重9kg,毛发稀黄,精神萎靡,常自汗出,进食甚少,每餐仅吃稀粥3-5匙,喜甜食,易于感冒、泄泻。9月份先后发热4次,大便日行1-2次,质如稀糊,夹末消化食物。舌质淡,舌苔薄。,案例,辨证为脾肺气虚,运化失健,治以健脾助运。处方:党参10g,茯苓10g,怀山药10g,陈皮4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每日1剂。药后食欲渐增,感冒发热减少。连服1月,每餐已能进食50-100g,面色转润,精神活泼,出汗大减,大便正常,体重增至10kg。继服1月,病情基本痊愈。,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2、推拿疗法3、穴位贴敷,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挑

3、四缝,主治:小儿疳积,腹泻,其他疗法,2、推拿疗法,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板门推向横纹:止泻,横纹推向板门:止呕,其他疗法,3、穴位贴敷,莱菔子适量研末,阿魏调和。敷于止痛膏 上,外贴于神阙穴。用于疳积腹部气胀者。大黄6g,芒硝6g,栀子6g,杏仁6g,桃仁 6g,共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鸡蛋清、 葱白汁、醋、白酒少许,调成糊状,敷于 脐部。用于疳积证腹胀者。,预防与调护,1预防 (1)提倡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按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安排小儿生

4、活起居,保证充足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预防与调护,1预防 (3)纠正饮食偏嗜、过度肥甘滋补、贪吃零食、饥饱无常等不良饮食习惯。 (4)发现体重不增或减轻,食欲减退时,要尽快查明原因,及时加以治疗。,预防与调护,2调护(1)加强饮食调护,富有营养,易于消化,添加食物由少及多,由稀至稠,由单一到多种,循序渐进地进行。(2)保证病室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患儿衣着要柔软,注意保暖,防止交叉感染。,预防与调护,2调护(3)病情较重的患儿要加强全身护理,防止褥疮、眼疳、口疳等并发症的发生。(4)定期测量患儿的体重、身高,以及时了解和分析病情,检验治疗效果。,第

5、十节 痈,返回目录,定义,痈是由于六淫邪毒侵袭人体体表,或内郁湿热邪毒外腾肌腠,以致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胀痛,病变范围为610厘米,起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不易损伤筋骨,属阳证。,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辨证论治,须辨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掀红,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成脓时局部肿势逐渐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多伴有发热持续不退等全身症状。溃后若脓出,疮口四周坚硬为致脓流不畅;

6、若气血虚者则脓水稀薄,疮面新肉难生,不易收口。临床上常见风热毒盛证、湿热火毒证、脓泄邪退证。,1、风热毒盛(初期)证候:初起时皮肉间突然肿胀,表皮灼红,疼 痛,逐渐高肿,可伴有恶寒、发热、头 痛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祛风清热,行气活血方药:内治用仙方活命饮,外用以清热消肿为 主,用金黄散、玉露散等。,辨证论治,案一,陶某,男,45岁,工人。左臀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头痛七日。X线拍片检查左髋关节结核,某院疑为并发结核脓肿,经抗痨消炎治疗无效。患者左臀肿块有碗口大(710厘米),扪之灼热疼痛。脉弦滑数,舌红苔黄腻。拟仙方活命饮加味。外敷金黄散。五剂,热退疼痛大减。续三剂,痈溃,流稠脓约

7、60毫升。七日收口,两周痊愈。,案二,田某,男,61 岁,干部。右臀疼痛,伴低热四日,某院诊为化脓性包块。患者惧切开手术而转中医治疗。证见体瘦形消,右臀有6.56.5厘米大肿块,触之疼痛,无灼热感,脉弦微数,舌质微红,苔薄黄。照前例拟仙方活命饮加减三剂,痛减。再三剂,红肿硬结消散。,按语,红肿热痛,大于(如)复碗者曰“痈”。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第二条云:“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临证日期亦很重,在阳分,五日以内可消,五日以外则应用托法”。案一红肿七日,扪之灼热,可知已为成脓之兆。案二无热,则未成脓。仙方活命饮为疮疡之良方,凡阳证,实证之痈疽肿毒,脓未成者可消,

8、脓已成者可托。,2、湿热火毒(成脓期) 证候:患处肿胀高突,痛如鸡啄,纳呆口苦, 壮热不退,若局部中软应指,示脓已 成,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治法:清热活血,托毒透脓 方药:内治用黄连解毒汤,外治宜切开排脓 。,辨证论治,3、脓泄邪退(溃后期) 证候:患处脓出,症状减轻,排脓通畅,肿消痛止, 或脓出而疮口四周仍坚硬,流脓不畅,或脓水 稀薄,创面新肉不生,或体质虚弱,不易收口。治法:体虚者宜调补气血,局部痛硬不消者宜益气和 营托毒。方药:内治体虚者宜八珍汤,局部痛硬不消者宜托里 消毒散,外治宜脓尽腐去后改用生肌散外敷。,辨证论治,第十一节 湿疮,返回目录,定义,湿疮是一种有明显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

9、症性皮肤病。 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特点,反复发作,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易成慢性,全身各部均可发生。,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辨证论治,1、湿热浸淫证候:发病急,皮肤潮红灼热,水泡渗液瘙 痒,可泛发全身,伴有身热、心烦,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内治用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用苦参汤 温洗。,案例,患者王某,男性,34 岁,十余天来全身出小红疙瘩及小水疱,剧痒,夜间尤甚,抓时流水,连成片,口干渴,尿黄,大便干。检查面部、双耳、颈部、躯干及四肢均有密集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及水疱,部分已溶合成片,有糜烂面及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略

10、数。,案例,证属湿热内蕴,郁久发于肌肤。拟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外用马齿苋120g,分4-5次,放人盆内,加水约3000m1,煎十分钟后待凉,将毛巾浸入药液内,然后取出放于患处进行冷湿敷,每次30 分钟,每日3-4次,最后将甘草油调祛湿散敷于患处。 本方随证加减共服14剂后,皮损全部消退,限在左侧腘窝部留有小片状红斑,但基本不痒。,按语,治疗本病时,应重视标本兼治与内外兼治的整体观念。对湿热之邪变化,要重视脾运功能。凡热盛则重用清热药,但也不能忽视健脾利湿药,对于湿盛则重用健脾利湿药,也不能忽视清热药。湿为阴邪,性重浊粘腻,湿与热相结合,难解难分,湿不去则热不清,湿去热不存。因此,除去湿邪是治疗

11、本病的关键。,辨证论治,2、脾虚湿蕴 证候:发病较缓,皮肤潮红,瘙痒有糜烂、渗 出、鳞屑,伴有纳呆,倦怠乏力。舌淡 胖,苔白腻,脉濡细。治法:健脾利湿。方药:内治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外治用苦参汤 温洗 。,辨证论治,3、血虚风燥 证候:患处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皮肤肥厚、 粗糙脱屑,奇痒难熬,入夜尤甚。舌 淡,苔白,脉细。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内治用四物汤加减。外治用青黛散油膏 外搽 。,预防与调护,急性湿疮,忌用热水烫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患处避免搔抓忌发物急性湿疮和慢性湿疮发作期,暂缓预防注射和接种牛痘,第十二节 瘾疹,返回目录,定义,瘾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

12、团,发无定处,忽起忽消,消退后不留痕迹。,病因病机,禀性不耐,气血不足,血虚风动;或因风寒、风热之邪侵于肌表;或由脾胃虚弱,对某些鱼、虾、蛋等食物或药物敏感,导致肠胃湿热,郁于肌肤,与气血相搏结,发生风团。,辨证论治,1、风热犯表证候:风团色赤,遇热则发,得冷则减,患 处灼热剧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内治宜疏风清热凉血,外治可用苦参 汤温洗。方药:消风散加减。,辨证论治,2、风寒束表证候:风团色白,遇冷则发,得热则缓, 剧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内治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外治可 用苦参汤温洗。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辨证论治,3、脾胃湿热证候:出现风团时,伴脘腹疼痛,神疲

13、纳 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红,苔黄 腻,脉滑。 治法:内治宜祛风通里,清热除湿。外治用 苦参汤温洗。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辨证论治,4、气血两虚证候: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神疲乏 力,舌淡,苔薄,脉濡细。 治法:内治宜养血祛风,益气固表,外治可 用苦参汤温洗。方药:当归饮子加减。,针灸治疗瘾疹,王某,男、22岁、工人,2001年4月30日初诊。 主诉:全身皮肤起风团块,剧痒一周。 病史:患者一周前因吃鱼致全身皮肤发风疹块,伴奇痒,服抗过敏药后能暂时缓解,皮肤发疹时伴心烦,夜晚睡眠时在温暖的被窝中尤甚,近日来大便干结。 检查:神志正常,舌苔黄腻,脉弦数,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散在或片状白色丘疹,

14、腘窝处较著,皮疹周围有抓痕。皮肤划痕试验(+)。,诊断:瘾疹,湿热型。治疗:调和营卫,清热除湿。运用上法治疗一次后症状明显减轻,隔日后在另侧耳背静脉放血,第三次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除,大便亦通畅。该病例为进食鱼肉过敏所致,治用合谷、曲池疏风清热;三阴交配血海、委中利湿活血,调和营卫,取血行风自灭,湿去邪无所附着之意。肺主皮毛,取耳穴肺,调皮毛腠理;“诸痛疮痒皆属于心”,故用心、神门镇静止痒;内分泌调整体内过多的组织胺。耳背静脉放血加强清热除湿之功,而使风疹得除。,针灸治疗瘾疹,第六章 肿瘤,返回目录,定义,肿瘤是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的一类疾病。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

15、产生的非人体需要的过度增长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称为肿瘤。,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肿瘤组织的增生,可破坏正常组织的结构,导致代谢异常与功能障碍,肿瘤的生长变化还与集体的免疫功能有关。根据其对人体危害的不同,肿瘤又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瘤”的病名。说文解字:“瘤,肿也,从病,留声”。圣济总录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对瘤的含义作了精辟的解释。,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2000多年前的周礼医师章将与治疗肿瘤一类疾病有关的医生称为“疡医”,并记载了治疗方法,说:“疡医掌肿疡之祝药、劀杀之齐。肿疡包括了肿瘤。至今日本、朝鲜仍将肿瘤

16、称之为“肿疡”。祝药、劀杀仍是至今主要的治疗手段。,黄帝内经阐述了瘤的病名,并分为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并对癥瘕、积聚、噎嗝、息贲等病的症状描述,与内脏一些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颇为相似。灵枢五变:“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难经论五脏积病:“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 神农本草经对抗肿瘤药物功用有确切记载,按肿瘤常用治法可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痰祛湿、软坚散结、以毒攻毒、扶正补虚6大类,广泛应用于常见10大癌瘤等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学对肿

17、瘤的认识,张仲景所制大黄蟅虫丸、鳖甲煎丸仍沿用至今。华佗创造的“刳(ku)割疗法”以手术治疗“结积”首开先河。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并提出良恶性属性的不同。,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癌”字首见于宋卫济宝书,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后世有用“岩”的。圣济总录积聚门:“癥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丹溪心法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 景岳全书积聚:“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 景岳全书积聚:“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

18、,曰补,四者而已。”,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宜通,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在中医学著作中,较多地结合各种癌病的临床特点而予以相应的命名,如甲状腺癌类属于“石瘿”,肝癌类属于“肝积”等。也有一些现代癌症在古代未作特殊命名,,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肿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目前已认识到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任何单一手段的局部治疗,均

19、难以彻底治愈。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内因、外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禀赋不足、外来邪毒、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伤过度等多方面因素。,病因病机,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1、正气不足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或他病迁延,或治疗不当,耗伤精气,脏腑亏损,阴阳失衡,易于感邪发病。医宗金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邪盛正虚,肿瘤得以发病,正盛,则有邪也不一定发病。,病因病机,2、外感六淫之邪 外感六淫之邪入侵,正气不能抗邪,则致客邪久留,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致气滞、血瘀、痰浊、热毒等病变,积久生为肿瘤。灵枢百病始生:“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病因病机,3、内伤七情七情内伤,气机紊

20、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衡,也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校注妇人良方乳痈乳岩方论:“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医宗必读反胃噎嗝:“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虑。”,病因病机,4、饮食劳倦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味,辛辣、寒凉,或过饥伤正,损及脾胃,湿邪内蕴,化为痰积;或劳倦内伤,正虚邪乘,机体气血阴阳失调,易于气滞血瘀;津枯痰结,形成肿瘤。,病因病机,5、外来邪毒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理邪毒,或药石不当,久而邪郁化火,淤毒内生,气血经脉运行不畅,脏腑阴阳失调,久而发为肿瘤。,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扶正、祛邪两方面。“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确定先攻后补、先补

21、后攻或攻补兼施。,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扶正,“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扶助正气,通畅气机,令气血阴阳自复,增强抗病能力,有能力祛邪外达,最终令机体改变病态,臻于“阴平阳秘”。,扶正,1、健脾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主运化失职,则产生的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地停滞,使水谷不能运化,致成脾虚。进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三者积聚煎熬成痰结,久而形成肿瘤。若脾主统血功能下降,亦可造成血不能摄,游弋脉外,致成淤血,积成肿块,可与痰凝、可与气结,相互搏结,化为肿瘤。,扶正,1、健脾益气肿瘤是一种渐进消耗性疾病,日久伤及脾胃,脾虚生湿,湿滞则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而见食少、

22、腹胀、神疲、乏力、自汗等症。 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等引起消化道反应的患者应用健脾益气的治疗中尤为重要。,扶正,1、健脾益气健脾益气法能补益脾气,祛除湿浊,恢复脾胃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参苓白术散等,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甘草等。,黄芪,人参,扶正,2、补肾益精 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真阴真阳的源泉。“先天之本”的肾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且肿瘤久之必伤肾,故中、晚期肿瘤病人多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肾虚之证。,扶正,2、补肾益精 西医学研究表明,补肾药具有调节内分泌、促进骨髓造血以及改善全身状况等功能,特别是对生殖系统肿瘤、乳腺肿瘤、

23、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有较好疗效。,扶正,2、补肾益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右归丸、龟鹿二仙丹等,常用中药有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紫河车、何首乌、肉苁蓉、淫羊藿、巴戟天、锁阳、鹿角胶、附子、肉桂等。,何首乌,枸杞子,扶正,3、滋阴补血 气与血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虚往往导致血虚,血虚也往往导致气虚,最后气血两虚。肿瘤病人日久多耗伤气血,尤其是手术后或 放疗、化疗过程中,气血亏虚表现明显,常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等。,扶正,3、滋阴补血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滋阴补血药多有促进红细胞新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有助于肿瘤患者的机体恢复。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丸、

24、人参养荣丸等,常用中药有阿胶、何首乌、当归、白芍、龟甲胶、枸杞子、紫河车等。,扶正,4、养阴生津肿瘤是一种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在其发展中必耗伤阴津。阳耗则阳动,阳无阴制,虚热生火,更加消灼阴液。“阴虚则内热”,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低热、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盗汗、耳鸣、唇赤颧红、尿黄量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均为阴液亏损、虚火内生的表现,尤其是晚期和放疗后患者更为常见,当治以养阴生津。,扶正,4、养阴生津 常用方剂有生脉饮、杞菊地黄丸、麦门冬汤等,常用中药有生地黄、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石斛、龟甲、鳖甲、玉竹等。,扶正,4、养阴生津 现代研究表明,扶正法治疗肿瘤疗效突出,某些扶正方剂

25、或药物可减少恶性肿瘤转移,具有反突变和反启动作用,对骨髓干细胞有促进作用,可升高外周白细胞,对放化疗有 增强减毒功效,可降低化疗药物对造血细胞的抑制作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力,延长抗体存在时间,调节激素、酶系统,起营养、支持作用,可明显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祛邪,祛邪是治疗肿瘤的最终目标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祛邪,1、理气行滞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多始于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气滞则津液凝聚,皆能积而成块,遂生肿瘤。故肿瘤常有胀满、痞闷、便秘等症状。临床上常理气行滞与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配合应用。,祛邪,1、理气行滞 常用方剂有逍遥

26、散、木香顺气散、枳实导滞丸等。常用中药有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厚朴、槟榔等。,祛邪,2、活血化瘀中医学认为“癥瘕”、“积聚”等肿瘤形成的机制与瘀血密切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放妖可以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癌栓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抗肿瘤作用。,祛邪,2、活血化瘀 常用的方药有大荒蛰虫丸、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常用的中药有:三棱、莪术、三七、川芎、丹参、赤芍、红花、延胡索、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全蝎、蜈蚣、僵蚕、斑蝥等。,川芎,蜈蚣,全蝎,祛邪,3、软坚散结 肿瘤多有形之块。“坚者削之”“结者散之”,软坚散结能软化,甚至消

27、除肿块,肿物消除则气血经脉运行畅达,正气自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某些化痰软坚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逆转癌前病变,减轻肿瘤周围组织水肿,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平衡。,祛邪,3、软坚散结常用方剂有:鳖甲煎丸、化积丸、常用中药有鳖甲、石见穿、莪术、八月札、海藻、昆布、地瓜、瓜蒌、地鳖虫等。,祛邪,祛邪,4、清热解毒恶性肿瘤,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常有全身和局部热像,多由邪热瘀毒所致,治用清热解毒。现代研究证实,许多清热解毒方药有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致癌和反突变、增强免疫等多种抗肿瘤功效。,祛邪,4、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黄连解毒丸、西黄丸、五味消毒饮、六

28、神丸、片仔癀等,常用的中药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土茯苓、野菊花、金银花、连翘、青黛、山豆根、苦参、天葵子、穿心莲、半枝莲、黄药子、重楼、黄芪、黄柏、黄连等。,祛邪,祛邪,5、以毒攻毒恶性肿瘤系邪毒痼结机体,非攻不克,故借有毒药物的峻猛之性,在正气未衰情况下用之以攻邪取效,使“邪去则正安”。以毒攻毒法往往可直接杀灭或诱导分化肿瘤细胞,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中和恶性肿瘤毒素。,祛邪,5、以毒攻毒常用中药有斑蝥、全蝎、蜣螂、水蛭、蜂房、蜈蚣、地鳖虫、守宫、常山、生半夏、生南星、大戟、芫花、马钱子、生附子、乌头、雄黄、砒石、轻粉等。此类药物一般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临床需要极为慎重地选

29、择药物和药量及用药方式,适可而止,必要时利用炮制、复方等方法减毒增效。,祛邪,5、以毒攻毒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比单一的西医或单纯的中医治疗的疗效都好,它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又能改善病人整体的内环境,提高疗效,降低西药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存活期。,祛邪,5、以毒攻毒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目标不仅仅坏是简单地使肿瘤消亡或减小,也以带瘤生存或减轻痛苦为目的。正如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所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以平为期,而不可过”。,祛邪,5、以毒攻毒 中医肿瘤学,尤其重视个体化治疗,表现为辩证辨病治疗、强调整体观念、防重于治,力求得到一个适合现

30、状的最佳综合方案。,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分类:对癌细胞有杀伤和抑制作用的中草药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的中草药对肿瘤细胞有分化作用的中草药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草药,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对癌细胞有杀伤和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清热解毒: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冬凌草、青黛、山豆根、穿心莲、白英、牡丹皮、龙葵、重楼、天花粉、黄连活血化瘀:三棱、莪术、三七、川芎、当归、丹参、赤芍、红花、延胡索、乳香、没药、穿山甲、全蝎、蜈蚣、僵蚕、牡丹皮,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对癌细胞有杀伤和抑制作用的中草药:软坚散结:鳖甲、石见穿、莪术、八月札、海藻、瓜蒌、地龙、牡蛎、土鳖虫、昆布、其他还有:长春花

31、、秋水仙、紫衫、雪莲花,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的中草药:黄芪、人参、女贞子、淫羊藿、枸杞子、冬虫夏草、黄精、灵芝,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对肿瘤细胞有分化作用的中草药:葛根、乳香、没药、巴豆、三七、丹参、熊胆、灵芝、莪术,葛根,乳香,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具有抗诱变作用的中草药:山楂、杏仁、枸杞子、甘草、冬虫夏草、绞股蓝、大枣、鹿茸、茯苓、半枝莲,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草药:香菇、冬虫夏草、柴胡、当归、川芎、桂枝、茯苓、枸杞子、五味子、芍药、黄芩、生地黄,地黄,肿瘤的饮食治疗,俗语:智者饮食防百病。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都和肿瘤有关。80%的恶性肿瘤与饮

32、食不合理有关。饮食不仅可以提供人体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可以调理阴阳,协调脏腑,调畅气血,既能扶正,又能祛邪。,肿瘤的饮食治疗,忌高粱厚腻,忌暴饮暴食、三餐不时,或进食过烫、过快,忌腥臊“发物”,食物宜新鲜洁净。,肿瘤的饮食治疗,根据体质选择食物,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寒热搭配合理。,肿瘤的饮食治疗,选择进食有利于抑制肿瘤产生,有抗癌、解毒、排毒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肿瘤的饮食治疗,营养均衡,增强患者食欲,纠正肿瘤本身所造成的机体营养不良。,肿瘤的饮食治疗,善治未病肿瘤术后-气血亏虚、气阴不足-补气生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津开胃放疗期或放疗后-热毒过盛、津液受损-养阴清热,忌辛辣

33、香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补脾益肾、补精生髓,肿瘤的饮食治疗,常用食物举例:瓜果类:西瓜、桃仁、杏仁、核桃菌藻类:香菇、银耳、灵芝、蘑菇蔬菜类:南瓜、丝瓜、茄子、扁豆动物类:鸡、鸭、鹅、牛、羊其他类:薏苡仁、葵花籽、豆腐、酸奶,肿瘤的饮食治疗,肿瘤病人注意“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促进机体的康复,对肿瘤患者大有裨益。,肿瘤的特殊症状和并发症,癌性疼痛-最痛苦癌性胸水-十枣汤、大枣泄肺汤癌性腹水-实证-健脾利水、活血散结 虚证-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骨髓抑制-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 肝肾消化道反应,中医药治疗肿瘤多种给药途径进展,外用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控释微粒治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