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2775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在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教育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而且创新意识能促成社会诸多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此外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所以应在教育中广泛推崇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然而虽然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

2、视,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但是创新型人才如何成长,他们的创新性格如何形成却是我们比较忽视的。一个创新型人才之所以成为是创新型人才,其本质的是他具有创新性格,因为创新性格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质体现,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影响创新型人才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探讨如何培养出社会、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影响,教学模式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师的态度与性格、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等很多方面都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尤其是教学模式的不同,是学生能否形成创新性格的关键性因素。本课题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的性格培养就是从教育模式不同的角度出发,来

3、探讨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形成创新性格的影响,其中通过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对比,更能体现出创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格方面的优势。选取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探讨学生创新性格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析学生在成长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对各种环境和教育模式的需求,不同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创新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格的积极作用。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当代的教育中开始受到推崇,本课题主要2研究的是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的关系研究。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主要研究和着力解决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

4、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所以创新意识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部分。创新意识构成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风险意识和系统观念,创新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求新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欲望。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的含义。而学生的性格的形成最主要受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师的影响,本课题讨论的学生性格主要指在创新意识教育下,学生随之产生的性格,主要指创新性格,它又可以称为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比分析创新意识教育与传统教育下学生

5、在性格方面发展情况来探讨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创新性格培养之间的关系,并综合分析学生成长过程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类因素。论文框架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引言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1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动向11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11教学及培养目标的调整112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113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12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121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122着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123科学教育范式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转变13我国科学教育范式变革促进创新意识教育的发展32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21创新意识及创新意识教育

6、211创新意识的内涵及特征212影响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213创新意识教育的内涵及种类划分22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情况221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的应用情况222影响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中应用普及的因素(学校环境、教师水平等)23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3创新意识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31创新意识教育下学生的发展情况调查分析311创新精神调查312创新能力调查32传统教育下学生发展情况调查分析321创新精神调查322创新能力调查33对比分析两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同的原因331学生创新性格的不同332创新意识与学生个体性格的内在关系4创

7、新意识与学生创新性格培养的内在联系41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411创新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创新性格的形成412学生创新性格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42学生创新性格的形成有利于创新意识教育的深入发展43在科学教育中积极推广创新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44培养学生创新性格的重要意义45提出在科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合理性建议4致谢参考文献研究意义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具有创新性格的人才,而学校教育作为最主要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在教育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通过对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

8、教育的研究,从而来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性格与创新意识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步骤大量阅读与科学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学生性格培养有关的书籍、杂质或电子版的论文,初步了解论文定位的时代背景,掌握所需提及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确定论文阐述的方向和大致内容。查阅科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创新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等相关资料,从而对研究的课题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结合各个学校科学教育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及普及创新教育的程度,对创新教育普及程度不同的学校的学生进行性格对比分析,进而进行课题的研究分析,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形成论文的雏形。将整合的资料进行分析与统

9、计,用于论文的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5研究方法背景分析文献阅读创新意识与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创新意识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问卷调查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创新精神提出合理性建议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的培养的关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学生创新性格的形成创新意识与学生创新性格培养的内在关系61、文献查阅法通过图书馆的书刊杂志和网络信息两种资源,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及最新的信息资讯,为论文撰写提供大量丰富的材料。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创新意识教育和传统教育不同教育模式下学生在性格方面

10、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论文撰写提供事实依据。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从而获得不同教育模式下有关学生创新性格的结论,为论文最后的定论提供依据。主要通过以上三种研究方法,探讨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的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序号时间内容12010年7月11月选题,进入课题的学习研究,开始查找文献资料,问卷调查22010年11月12月编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32011年1月3月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拟定初稿42011年3月4月整理资料,将前面不完整的加以补充,完成正稿

11、52011年5月准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曾琦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教育学科教育J,1999,(8)2、王永斌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教育与现代化J,2007,(1)3、王红柳,张迎春,刘明我国科学课程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J,2005,(6)4、CHINCHUNGTSAIREINTERPRETINGANDRECONSTRUCTINGSCIENCETEACHERSVIEWCHANGESTOWARDTHENATUREOFSCIENCEBYCOURSESOF7SCIENCEEDUCATION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3)3633755、路

12、甬祥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J,2000,(3)6、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集对策当代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J,2003,(11)27297、杨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5(1)79808、孔祥琢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中国校外教育(教学方法)J,20094389、龙湘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30(3)12712910、隋庆林,张孝元中学生创新教育浅析硅谷(教育科学)J,201019011、陈叶蝉学生良好性格特征培养的三个着力点小学语文教育J,2004,78474

13、812、苏勇学校教育中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克山师专学报J,2004,(3)10510613、FCLARKPOWERANDVLADIMIRTKHMELKOVCHARACTERDEVELOPMENTANDSELFESTEEMPSYCHOLOGICALFOUNDATIONSANDEDUCATIONAL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1998,27(7)53955114、严军,韩星论创新人才的性格培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2329129215、刘丽娅教育中对学生心理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注消费导刊(教育时空)

14、J,2008,(3)1868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引言我国的科学教育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个发展历程,许多的科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我国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并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缜密的探索性论述,由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尤其是国民素质中最重要的科学素养的高低。于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许多的科学教育研究者提出了在教育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性格的人才的重要性,

15、并对如何实施创新意识教育及如何培养学生性格进行了研究。(1)我国科学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历史与现状研究)。曾琦(1999)【1】通过分析我国科学教育自开创以来的发展趋势将我国二十世纪至今的科学教育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形成阶段、过渡阶段、学习苏联阶段、探索阶段、十年动乱阶段、调整尝试阶段以及全面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全面发展阶段,自教学大纲出台以来,由此而生的素质教育促进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重视对科学教育的全面普及、对科学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成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王永斌(2007)

16、【2】通过与发达国家科学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的科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与困境,并对这些问题及由此产生的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提出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四个最主要的问题与困境1、以社会为本位的科学教育价值取向;2、推崇“双基”的科学教育理论;3、以分科为主的科学教育课程;4、“非科学”的科学教育方法。而针对以上的问题困境,他提出了中国科学教育未来发展分策略选择1、明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2、改革科学教育课程体系;3、突出探究性学习;4、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5、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9养。王红柳、张迎春和刘明(2005)【3】通过调查发现科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构都十分不均衡,探其原因是一方面

17、来自于教师自身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为教师的教育问题。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科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两方面来完成,具体的措施有树立全新的教师培训观;完备培训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采取有效途径,提高培训者的素质和知识水平;适时进行培训的评估,保证培训质量。CHINCHUNGTSAI2006【4】通过研究一批台湾的在职和职前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看法对科学教育课程的效果发现无论在职和职前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时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对科学课程的本质的认识。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诠释和改造对科学课程的意见,并使他们的意见已经朝着以建构主义为导向的发展

18、。这项研究还表明,有关学生相异概念的指令与概念改变理论的教学比以直接指令改变教师对科学中自然哲学的意见更有帮助。路甬祥(2000)【5】通过反思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总结了我国科学教育优势与弱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应确立新的科学教育目标,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更要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次要确立科学教育的社会价值观,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使科学教育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贡献。再者在改变科学教育的内容、方法的同时,注重建设科学教育完善的内部发展机制和社会反馈机制。曲铁华和梁清(2003)【6】通过分析指出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孤立的科学教育、片面的

19、科学教育以及非科学的科学教育,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正确认识科学教育的内涵,追求全面的科学教育;合理确定科学教育的价值选择,追求与人文融合的科学教育;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追求解放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2)改变教育模式推行创新意识教育杨凌2006【7】把创新意识归结为个体改变现存事物状态、内容、性质等的心理倾指向。创新意识的构成要素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风险意识和系统观念。创新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当前教育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她指出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教师、教学方法和学10业成就评定都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教学管理体

20、制因素。创新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而环境和条件的具备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关。对学生的创新性管理,不但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特的品质和风格,进而形成创新性性格。孔祥琢(2009)【8】认为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知识的创新性型人才,在教育中必须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欲望;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在这个方面,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再者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励他们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的意识;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展示他们讨论出来的创新过程。龙湘玲(2010)【9】认为创

21、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唯本思想、唯师思想和唯考思想的束缚下,使得学生都没有了原本应有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问题意识”的新观念,并勇于承认不足,在师生对话时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其次,学生应该自主设题,跳出唯本思想和唯师思想,敢想、敢说、敢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隋庆林和张孝元(2010)【10】通过论述当前中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与传统教育进行比较,进而对创新教育的任务、原则、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前提是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职能观。(3)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的关系陈叶蝉(2004)【11】将性

22、格定义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她总结了性格的四个特点,分别是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和性格的道德特征。苏勇(2004)【12】从性格的定义出发阐述了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一个为教师的教育态度,它可以分为权威主义的教育态度、民主的教育态度以及放任的教育态度;其次是学生在班级体中的地位;再者是师生关系;最后是教师的性格。这四方面共同对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性格产生影响作用,此外家庭、社会等其他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也至关重要。FCLARKPOWERANDVLADIMIRTKHMELKOV(1998)【13】通过研究发现性格

23、11的发展与心理基础和教育有关。性格是指在具体的道德层面的自我。性格的形成包括个人把他们对自己的描述的真我与他们期望成为的理想自我以及害怕成为的自我相比较的自我评价过程。从6岁到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横断面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些自我描述有一个共同的结构而且都与年龄有关。其中约一半的描述至少有一定的道德内容。尽管自尊和性格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但发展水平高的个人更有可能对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批评,而作为自我批评反过来可能增加拥有一定低自尊的可能性。严军与韩星(2003)【14】从良好的性格培养出发,指出应以未来的全新视角、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评价模式来促进创新型人才优秀性格的形成。培养

24、学生的创新性格,在教学过程教师必须采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并时刻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此外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性格。刘丽娅(2008)【15】指出教育与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接受品德教育并对心理性格形成影响。对于学生心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要从学习过程的管理、教育管理方式、提倡集体活动的参与、改革传统评定学生的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思维的改变,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性格了解,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文献评述综观国内科学教育研究

25、者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的科学教育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对科学价值观的片面理解,忽视科学的人文性,忽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进而忽视科学教育的社会价值观;2、以社会为本位的科学价值取向,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需要;3、过分推崇“双基”教学理论,缺乏探究性精神;4、“非科学”的科学教育,主要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过于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5、科学教师专业素质低下。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科学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1、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科学教育的社会价值;2、明确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受教育者自身需要为出发点;3、改变传统科学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倡探

26、究式教学;4、关注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改变他们对科学课程本质的认识。12当代教育的模式从原先的应试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带来,社会越来越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教育中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国内很多学者都对创新意识教育进行了研究。在教育中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教师、教学方法和学业成就评定都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而具体在实施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励他们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等,通过一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的学者甚至直接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为关键的

27、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又是怎么样的呢许多学者认为学生性格的形成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的方式方法、受教育的环境、教师的态度、师生关系、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学生原有的心理基础等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教师应以以未来的全新视角、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评价模式来促进创学生优秀性格的形成。就我认为我国的科学教育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途径来解决科学教育改革。科学教育需要改革,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更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在教育领域其实早已应用到,很多学者在其他学科上已经对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索,并期望科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其实也一直在实

28、施,只是所涉及的研究仍然比较少。此外,虽然不少学者对学生的性格形成原因做过很多研究,但是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的研究不多,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的研究,来探讨一下当下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教育的普及程度,并通过对创新意识教育下学生的性格与传统教育下学生的性格的比较,来深入分析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从而来解释说明创新性格的来源问题,并对今后的科学教育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主要参考文献1、曾琦二十世纪我国科学教育学科教育J,1999,(8)2、王永斌中国科学教育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教育与现代化J,2007,(1

29、)133、王红柳,张迎春,刘明我国科学课程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教育探索J,2005,(6)4、CHINCHUNGTSAIREINTERPRETINGANDRECONSTRUCTINGSCIENCETEACHERSVIEWCHANGESTOWARDTHENATUREOFSCIENCEBYCOURSESOFSCIENCEEDUCATIONJTEACHINGANDTEACHEREDUCATION,2006,22(3)3633755、路甬祥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J,2000,(3)6、曲铁华,梁清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问题集对策当代教育科学(课程与教学)J,2003,(11)27

30、297、杨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5(1)79808、孔祥琢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中国校外教育(教学方法)J,20094389、龙湘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0,30(3)12712910、隋庆林,张孝元中学生创新教育浅析硅谷(教育科学)J,201019011、陈叶蝉学生良好性格特征培养的三个着力点小学语文教育J,2004,78474812、苏勇学校教育中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克山师专学报J,2004,(3)10510613、FCLARKPOWERANDVLADIMIRTKHMELKOVCHARACTE

31、RDEVELOPMENTANDSELFESTEEMPSYCHOLOGICALFOUNDATIONSANDEDUCATIONAL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1998,27(7)53955114、严军,韩星论创新人才的性格培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2329129215、刘丽娅教育中对学生心理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注消费导刊(教育时空)14J,2008,(3)18615本科毕业设计(20届)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研究16摘要【摘要】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入门课程,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

32、科学素养为宗旨。而当前社会所处的时代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如何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促成学生的创新性性格形成,就需要我们在科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探索研究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创新性格的培养正是本论文的研究主旨。【关键词】科学教育;创新意识教育;性格培养。ABSTRACT【ABSTRACT】SCIENCEASANINTRODUCTORYSUBJECTINSCIENCECURRICULUM,THEPURPOSEOFTHISSUBJECTISTOIMPROVETHESCIENTIFICLITERACYOFEACHSTUDENTCOMP

33、REHENSIVELYHOWEVER,THESOCIETYTODAYISANERAOFKNOWLEDGEANDECONOMYWHICHDEVELOPINAHIGHSPEED,ANDTALENTSWITHINNOVATIONARENEEDEDHOWCANWEBUILDSTUDENTSINNOVATIONANDTHEIRINNOVATIVECHARACTERINTHEEDUCATIONOFSCIENCE,WEHAVETOPUTTHEAWARENESSOFINNOVATIONINTOPRACTICALEDUCATIONTHEMAINIDEAOFTHISPAPERISTORESEARCHANDEXPL

34、ORETHEEDUCATIONOFINNOVATIONAWARENESSANDTHECHARACTERTRAININGOFSTUDENTSINNOVATION【KEYWORDS】SCIENCEEDUCATION;INNOVATIONAWARENESSEDUCATION;CHARACTERCULTIVATION17目录引言18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181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动向2011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20111教学及培养目标的调整20112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21113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2112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22121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22122着力

35、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2123科学教育范式转型由“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232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培养2421创新意识及创新意识教育24211创新意识的内涵及作用24212影响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25213创新意识教育的内涵及类别划分2622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2823创新意识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普及283学生性格的培养3031什么是性格30311性格的特征30312性格类型的分类3032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314创新意识教育与学生性格培养的联系3241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培养3242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33421科学教育中创新意识教育

36、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形成33422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优化学生的性格34423学生创新性格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3443学生创新性格对创新意识教育的影响3544积极推广创新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3545提出在科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合理性建议36参考文献37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8引言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她的科学教育发展却起步很迟,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坚船利炮击碎了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迷梦,先进的科学技术才伴随着列强的进入,传入这片迂腐的土地,至此正规的、系统的科学教育在我国才开始萌芽。科学教

37、育从诞生之日到现在也就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在这对于历史长廊来说微不足道的百年间,中国的科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初始的萌芽阶段,到以壬子癸丑学制实施为标志的形成阶段,再到建国初期的过渡阶段,之后二十几年间又经历了学习苏联的阶段、探索阶段以及十年动乱阶段,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科学教育进入了调整尝试的阶段,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再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大纲出台并正式通过,由此而生的素质教育改革全面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科学教育真正迈进了全面发展的阶段1。从科学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到

38、现在,已经经过了将近20年的时间,科学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功,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才,在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上具有功勋作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科学教育能够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一、科学教育的普及程度低“科学为大众”是一个早已在西方国家约定俗成的理科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在现代教育民主化的今天,理应更受到重视。然而在我国,当今的素质教育俨然是应试教育的伪装,片面追求升学率,进而导致了科学课程的难学与难教。科学课程在我国好比是一面筛选淘汰学生的筛子,不但使热爱科学的学生感到学习的无趣,更让大多数学生对它望而生畏

39、。这种落后的科学教育方式不仅使科学普及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且不利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随之也将产生严重的后果1。中国科协在去年11月份公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327,这个数字看起来虽然很少,但是与2005年的160相比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与192007年的225相比提高了102个百分点2。可见,我国的公民科学素养在显著的提升。可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残酷的现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为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它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而我们却处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整整落后20

40、年,这让我们意识到科学教育普及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二、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错误定位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在这样的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的科学教育势必要把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然而传统的教育却崇尚社会为本位的教育观,把教育看作是满足社会人才需要而进行的培养过程,把学生等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置之度外,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来制定教育目标、开发课程、实施和评价教学等,一切科学教育都是以社会为本位来考虑的3。当然,科学教育不能忽视社会需要,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是一个社会人。但是完全着眼于社会需要以至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就违背了教育培养人的初衷与本质

41、。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包括培育完整、健全的人格,发展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锻造人的身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引导人的美好生活,科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4。而现今存在的现象是科学教育把这些对人性的关注都淡忘了,仅仅把它作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科学教育理论与方法的非科学使用传统的科学教育在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主的“双基”科学教育理论,强调把科学知识的记忆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忽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态度、方法与精神的培养,淡忘对人性发展的影响。此外,由传统教育理念派生出来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也停留在注入式的教育方法上。

42、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一味的教给知识,而非教会学生学习,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应试教育3。四、对科学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常常隔断科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正如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科学学习也被当作是用一串符号或者是一个概念来解决课本中的问题的学习,是一种纯理智的学习,不涉及个人意义并同时忽视了科学的人文性。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很难利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谈不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在科学课程的课堂上我们要时刻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1。201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

43、势及动向11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高低也更取决于本国国民的素质,特别是国民科学素养的高低。为了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改革促进学生潜能的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的个性和谐及全面发展创造条件。111教学及培养目标的调整传统的赫尔巴特式的科学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总是希望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不仅大量增加,而且更新速度极快。人们开始

44、意识到,单凭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了。于是,许多国家都将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兴趣、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的飞跃。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历史上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8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是美国的第二次教育改革。在1985年美国政府着手制定了科学教育发展纲要普及科学2061计划,并指出科学教育的重点应从突出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即传授科学、数学

45、和技术,这些知识可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养成好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变成富有同情心的人,使他们能够独立考虑怎样面对人生,用这些知识装备他们,使他们同公众一道,全心全意地建设和保卫一个开放的、公正的和生机勃勃的社会5。”此后美国的教育改革是在80年代教育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是落实和实施“国家教育目标”的改革。其中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科学与人文并重,“文化脱盲”与“科学脱盲”并重;科学教育不仅要适应科技革命的需要,而且要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求。科学教育的目的重在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而非仅仅培养少数尖端21科技的人才6。112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在传统教育中,为了能

46、让教学适应培养目标,教师往往选择偏重于知识的灌输与传授的教学方式,而学生的主要精力则花费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机械地解答习题上。诚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种教学方式,但是它的危害也显而易见,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科学方法的培养起激励和引导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对科学丧失兴趣和信心。在当代教育培养目标积极调整和改进的风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适应新的培养目标都在科学教育中积极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方式由注入式向探究式转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知识转变。现代教育推崇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让各个学段所有年

47、级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批判性并且有逻辑性地思考,解释证据、分析交流其他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等7。”可见探究是一项值得推广,并对学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方式,作为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113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物质水平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新兴事物的态度从原来的简单好奇转变成为了十分渴望了解,这一转变势必导致人们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缺陷。人们由此便产生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的需求,其中最为

48、重要的就是对教育知识内容的补充。然而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是有限的,一味的增加新的知识必将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无比繁重,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课程的知识内容有选择地进行删减和增补,删除那些过于陈旧的知识,增补新兴的知识内容,使得知识的更新能够与时俱进。而作为国家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程科学,对于它的内容增减,虽然曾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讨论,目前的科学教育界已经达成了共识精选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原理;课程内容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增22加STS关系内容,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技术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重视科学

49、探究的重要性;注重科学课程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努力使课程内容符合时代要求,使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增加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是当前中西方教育家形成的共识。12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的科学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较迟,而且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科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普及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价值观,此外也要紧跟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积极地对科学教育进行改革。而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就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121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有三种,分别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探究学习,它不仅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而且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能通过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并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科学课堂中要不断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探究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体验,感受充实并深刻的探究经历能够使学生喜欢探究。表达与交流是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与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