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诗意与悲剧碰撞下的美学毕飞宇小说的审美特征研究毕飞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从他的处女作孤岛开始,毕飞宇就凭借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引起了文学研究者们的注意,而后他的作品就一一开始进入到批评学家们的眼中。从哺乳期的女人到青衣再到玉米,毕飞宇逐渐成熟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他凭借作品哺乳期的女人、玉米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并多次获得小说月报奖、小说选刊奖等奖励,今年3月,他又凭着作品玉米获得了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在文学创作上,毕飞宇一直都在尝试着改变和突破“我的创作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所谓思想解放的后期。那时候我还很年轻。对于那个时期的年轻人来说,最要紧的一件
2、事情就是换脑子。我要强调,我的这个“换脑子”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次迎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最麻烦的事情就是换脑子。因为我们必须经历重新启蒙。这一条不能回避。”1因为毕飞宇一直追求着创新和改变,所以他的创作道路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转变。毕飞宇早期的作品如孤岛、楚水,比较倾向于哲学形而上的历史叙事;而到了林红的假日、卖胡琴的乡下人时,他则将笔触转向了城市书写;等青衣、玉米、推拿出现时,毕飞宇已经投向了对人性的思索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随着这些转变,毕飞宇的创作逐渐成熟,学术界对毕飞宇小说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毕飞宇的孤岛发表于1991年,而关于毕飞宇的研究却是从2000年才算是真正起
3、步的,在2000年之前,对毕飞宇进行研究的就只有零星几篇而已。所以,2000年是一条分割线,将学术界对毕飞宇的研究划分成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19932000)对毕飞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作品的肯定和对作家的期望。这一时期对毕飞宇比较关注的主要是葛红兵、汪政、吴义勤等人。晓华在对当时新作家们进行评论的时候,就提到了毕飞宇,说他“潜力丰富而又充满活力”。2葛红兵在文化乌托邦和拟历史毕飞宇小说论中对毕飞宇小说的题材进行了归类,并对毕飞宇的“知识分子”叙事给予了肯定。3吴义勤将毕飞宇小说的创作划分为历史、哲学和世俗三个时期,他对毕飞宇的创作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归纳,在他认为,毕飞宇是一个感性的“形而上主义
4、者”,他在抽象的叙事中融入了感性的经验,将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形而上与形而下,真实与梦幻和谐地融入小说创作中。4这一时期对毕飞宇的研究不多,但是对毕飞宇的独特个性的却是把握得十分准确到位,为后来学者们对毕飞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后一个时期(2000年之后),随着毕飞宇的小说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的发表,学术界开始出现毕飞宇的研究热潮。在这一时期,许多有关毕飞宇作品的解读和评论纷纷出现,批评学家们也开始从叙事、语言、审美特征等不同角度来研究毕飞宇的作品。胡玉洁从叙事角度出发,认为毕飞宇小说的叙事“体现出一种轻盈而又舒缓、丰沛而又沉郁的审美内涵和以轻取重的叙事智慧”。5张晓晶则从叙述体态
5、中视角的转换、叙述结构的组建和叙述主体的分化三个方面讨论了青衣、玉米中人物形象塑造艺术。6语言方面,赵允芳提出了“公众话语的个人化解释”的概念,将毕飞宇小说语言里对意识形态性公众话语的移用,并在这种移用的过程中成为小说家个人主义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构成的突出的语风进行了具体的分析。7宗元与吴冰洁毕飞宇近作的审美追求则将毕飞宇近期作品中体现的审美追求做出了具体的总结一为关注女性生存与女性命运的鲜明创作趋向;二为绵厚、深沉的悲剧意识;三为充满诗情与哲理的抽象叙事。8在这个时期的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余玲研究。余玲在葛红兵、吴义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将毕飞宇的小说创作轨迹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
6、第一是对历史个人化的体验和传达;第二是对城市人生存环境与现状的观察和思考;第三是对人性深度心理的挖掘和探视。这一研究成果为之后毕飞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在这之后有许多的研究都是依据这三个阶段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9这个时期毕飞宇小说的研究成果很多,出色的也不在少数,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这个时期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毕飞宇小说的解读,而且解读作品也主要集中在青衣、玉米、哺乳期的女人等获奖作品。其次,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存在许多雷同现象,多是在权力、悲剧成因方向上,重复率高。另外,在理论方向上,对毕飞宇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理性分析不足。毕飞宇研究还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
7、围绕建设一个完整地研究体系来对毕飞宇的作品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工具来对其作品有深入的探析,文本研究应重在开掘深入的过程,在研究中应形成研究者自己的思想。现在毕飞宇小说的研究正处于升温期,所以今后对其的研究也还会更加深入,而要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得到更高的建树,那么在理论方面的加强将是必不可少的。毕飞宇的小说还存在着很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也只是从其中一个切入点切入,于毕飞宇的小说的文本和内在主题着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毕飞宇的美学特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期挖掘出毕飞宇小说中的审美底蕴。参考文献1毕飞宇、汪政语言的宿命J南方文坛2002(4)2晓华新小说家们J当代文坛199523葛红兵文化乌托邦与拟历史毕飞宇小说论J当代文坛199524吴义勤感性的形而上主义者毕飞宇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065胡玉洁论毕飞宇小说的叙事策略J中州学刊2009(2)6张晓晶论青衣、玉米的叙述形态J山东社会科学2003(2)7赵允芳公众话语的个人化解释论毕飞宇小说语言艺术南方文坛200468宗元,吴冰洁毕飞宇近作的审美追求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9余玲潮流外的写作毕飞宇小说论J小说评论20022